宏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AHUT)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习题1.简释下列概念: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习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B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C 某一定时点上的变量D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NP核算(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3.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可能小于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B 一定是不对的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5.下列哪一项记入GNP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 银行杨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6.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NP的特征()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8.下列哪个指标不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A.国民总产值B.国民净产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E.以上各项均包括9.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A.业主收入B.雇员报酬C.公司转移支付D.股息E.个人租金收入10.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 建造一座住宅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 以上都是11.下列哪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12.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A.社会保险基金B.公债利息C.公司收入税D.公司未分配利润13.已知某国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 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 500亿美元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 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亿美元A 2 500和500B 12 500和10 500C 2 500和2000D 7 500和8 00014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作者: ————————————————————————————————日期:ﻩ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二、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三、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A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购买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 收入及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NP的有A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 B 企业转移支付C间接税 D 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净出口7、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AGNP B NNP C NI DPI8、用收入法核算的GNP应包括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ANNP=8.7亿BGNP=7.7 亿CGNP=8.7亿 D NNP=5亿10、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A GNP=C+I+G+(X-M)B GNP=C+S+G+(X-M)C GNP=C+I+T+(X-M) DGNP=C+S+T+(M-X)11、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A 折旧B 间接税C出售股票的收入D工资13、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A 政府转移支出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指出C 企业投资D政府购买14、NI包括的项目有A 利润B 间接税C 业主收入D 企业转移支出15、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四、计算题1、根据下表计算: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羊毛1500毛线180毛衣30填表并计算最终产品毛衣的总增加值是多少?2、根据下表计算:1982年名义的GNP1992年名义的GNP香蕉上衣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合计215万美元330万美元求:1992年实际的GNP3、根据下表计算GNP、NNP、NI。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习题(新版)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新版)参考答案第一章(本章答案由王树春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C 2.D 3.D 4.B 5.D 6.B 7.C 8.C 9.B10.A 11.C 12.C 13.D 14.D 15.B第二章(本章答案由周莉津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ABCD2.B3.D4.BC5.D6.C7.A8.B9.A 10.D 11.A 12.B 13.B 14.B 15.B 16.C18.D 19.D 20.D 21.A 22.B 23.B 24.B 25.B26.D 27.B 28.B三、计算题1、(1) 4300 (2) 40 (3)990 (4)3310 (5)3102、(1)170 (2)170 (3)-5 (4)453 、(1)9350 12775 (2)11375 (3)112.31% 12.31%第三章(本章答案由刘欣欣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D2、D3、B4、D5、B6、D7、D8、B9、B10、A11、B12、C13、B14、B15、B16、A17、A18、C19、D20、A21、B22、C23、D24、B25、C26、B27、D28、B29、B30、B三、计算题:1、(1)0.75 (2)图略,斜率为0.6,截距为800 (3)20002、(1)1000(2)5,5,-4,4,13、(1)1000 (2)2.5,2.5,-2,2,0.5(3)税收从定量税变成了比例所得税,因而使各种乘数变小了。
4、(1)80 (2)100 (3)400第四章(本章答案由李颖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A2、B3、B4、D5、D6、B7、D8、B9、A 10、B11、A 12、B 13、C 14、B 15、B 16、D 17、D 18、D 19、B20、C 21、D 22、C 23、D 24、C 25、A 26、B 27、B 28、C29、B 30、C二、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是指具备交换媒介、财富的贮藏手段和记账单位这三种职能的金融资产。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 B )A.经济增长B.供需的价格弹性C.通货膨胀D.充分就业2.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A.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的精确描述B.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抽象C.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D.经济模型有助于解释经济变量3.经济模型要解释的变量是( C )A.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B.外生变量C.内生变量D.既不是内生变量也不是外生变量4.存量是( 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C )A.国内生产总值B.投资C.失业人数D.人均收入6.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C )A.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7.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B )A.资源短缺B.有效需求不足C.资源配置不当D.技术落后8.下列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C )。
A.凯恩斯的《货币论》B.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C.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讲,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作者:————————————————————————————————日期: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2.流量分析3.存量分析4.实证分析方法5.规范分析方法二、单选题1.按照凯恩斯的经济学的定义,国民收入从需求方面看是()A.投资总量和储蓄总量之和B消费总量和储蓄总量之和C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之和D以上都不是2.按照凯恩斯的经济学定义,国民收入从供给方面看是()A.投资总量和储蓄总量之和B消费总量和储蓄总量之和C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之和D以上都不是3.与流量分析方法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是(C)A.总量分析方法B.动态分析方法C.存量分析方法 D.以上都不是4.实证分析方法的目的是()A.说明“是什么” B.说明“为什么” C.说明“应该是什么” D.以上都不是5.规范分析方法的目的是(C)A.说明“是什么”B.说明“为什么”C.说明“应该是什么”D.以上都不是6.对事后变量进行分析称为()A.统计分析B.经济分析C.动态分析方法D.静态分析方法7.对事前变量进行分析称为()A.统计分析B.经济分析C.动态分析方法D.静态分析方法8.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从总需求和()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
A.总收入B.总投资C.总供给D.总储蓄9. 以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作为起点,到20世纪60年代,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A. 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B.准备时期C.产生和发展的时期D.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时期10. ()和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A.边际产量B.边际储蓄 C.边际效用价值 D.以上都不对三、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在进行考察时,首先假定制度是已知的、既定的,然后在这个已知的、既定的制度前提下对经济总量进行分析。
( )2. 当有关的经济总量变动时,实证方法分析这些总量变动所引起的反应和造成的后果是否符合某种伦理标准,从而提出应当如何导致这些总量变动的反应和后果达到预定的伦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假如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收入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入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国外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入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求:该国的GDP和GNP。
2、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十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 356.4
雇员酬金 1863.3
企业支付的利息 264.9
间接税 266.3
个人租金收入 34.1
公司利润 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20.3
红利 66.4
社会保险税 253.0
个人所得税 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
政府转移支付 347.5
个人消费支出 1991.9 请计算(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3、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
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
在1991年,美国的GDP是56775亿美元;GDP是56949亿美元。
为什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差额?
在1991年,美国的GDP是56775亿美元;NDP是50514亿美元。
解释这个差额。
作为GDP的一部分的1991年的差额具有什么特征?
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7.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下表:
单位:十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31.8
折旧 287.3
雇员的报酬 1596.3
个人消费支出 1672.8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212.3
企业转移支付 10.5
统计误差 -0.7
国内私人总投资 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 339.8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4.6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534.7
产品和劳务的进口 316.5
净利息 179.8
财产所有的收入 130.6
公司利润 182.7
(1)用支出法计算GDP;
(2)计算国内生产净值;
(3)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8、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9、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见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单位:亿美元净投资 125
净出口 15
储蓄 25
资本折旧 50
政府转移支付 120
企业间接税 75
政府购买 200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末分配利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10、一经济社会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1998年和2000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表,试计算(1)1998年和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如果以1998年作为基年,则2000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3)计算1998—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0年价格比1998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 1998年产量 1998年价格(美元) 2000年产量 2000年价格(美元)
A 25 1.50 30 1.60
B 50 7.50 60 8.00
C 40 6.00 50 7.00
D 30 5.00 35 5.50
E 60 2.00 70 2.50
11、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利息10亿元租金30亿元
消费支出90亿元利润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所得税30亿元
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要求:
(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5)计算净出口.
12、假设一个国家有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净投资130亿元美元,净出口20亿美元,折旧6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美元,企业间接税80亿美元,政府购买220亿美元,公司所得税65亿美元,个人所得税85亿美元。
试计算:(1)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民生产净值NNP;(3)国民收入(NI)、(4)个人收入(PI)、(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13、假设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美元,卖给B、C消费者,其中B买200
万美元,C买2000万美元,其余2800万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500万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
C年产6000万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假定投放生产上的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计算BDP为多少。
如果只有C有500万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如果A厂商有1000万美元的进口值,C厂商有1500万美元的出口值,其他条件不变,GDP是多少?贸易差额是多少?
14、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的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对外贸易赤字是100美元。
(1)储蓄(S)有多大?
(2)投资(I)的规模是多少?
(3)政府支出(G)有多大?
15、说明一个支出大于其收入的国家必然会有对外收支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