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网系统的供冷性能
毛细管网辐射供热供冷系统特性分析与工程应用探讨

0引言传统的供热制冷形式经历了数百年,人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一刻不断地追求着新生事物。
对生活环境舒适感的强烈追求,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和受到能源资源的限制,促使人们不断研究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促使着人们从概念到应用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大量新理念、新方式经过时间的检验,成功、夭折皆有之,从“告别空调暖气时代”观点的宣传、到国家节能减排的强制要求,促使人们冷静地考虑如何将概念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考虑更多的是应如何将成熟的工程技术尽快推向社会。
对于传统的辐射供暖,人们并不陌生,特别是地板辐射采暖,从理论上符合人体生理感觉,从感觉上舒适性好,从工程应用上技术成熟,也是国家节能环保的推广技术。
对于辐射供冷,至今存在争议,对不同位置辐射供冷方式的舒适感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目前研究多利用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人体真实感觉效果是否与模拟效果相吻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由于受到围护结构结露等问题的困扰,辐射供冷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毛细管网辐射供热供冷系统介绍辐射供热供冷系统有多种形式,毛细管网辐射供热供冷系统只是其中一种新的形式,通过遍布在结构体表的毛细管内流动的液体来传递热量,调节自身机体温度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由于该系统形式符合“减排增效”和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的原则,受到大家的关注。
1.1工作原理毛细管网辐射供热供冷系统模拟植物叶脉和人体的毛细血管机制,形成毛细管网,利用毛细管网散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的优势,利用毛细管网表面或辐射体表面与室内空气较小的温差,与人体或周边环境进行有效地热交换,从而达到调节房间温度的作用。
事实上,这种毛细管换热器还不能离开循环泵进行自然循环流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毛细管。
1.2毛细管网的组成毛细管网是由两根20mm的供回水联管与若干毛细管组成的集分水式结构,联管与外径为4.3mm、壁厚0.9mm、长度为1 ̄6m、间距为40 ̄120mm,的毛细管连接,形成不同面积的网栅,其宽度也可根据房间尺寸定制,最大可达1000mm。
毛细管网辐射采暖供冷优势18条

毛细管网辐射采暖供冷系统的优势18条1、在热辐射的作用下,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室内其他物体表面的温度,都比对流供暖时高,人体的辐射散热相应减少,人的实际感觉比相同室内温度对流供暖时舒适得多。
2、由于直接满足了辐射负荷,而且室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处于自然通风水平,因此能创造舒适度优于其他供暖和空调系统的绿色环境。
3、室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很低,没有强烈的对流,不会像对流供暖那样导致室内尘埃飞扬,影响室内卫生。
4、供暖时室内的垂直温度梯度很小,不仅舒适度提高,而且,维护结构上部的热损耗减少,供暖效果优于对流供暖。
5、室内没有明露的散热设备(散热器),不仅不占建筑面积与空间,且便于布置家居和悬挂窗帘,而且,也不会污染(熏黑)墙面。
6、既能供暖,又可供冷,一套设备,两种用途。
7、便于实现热量的“分户计量”。
8、由于有辐射强(照)度和温度的综合利用,供暖负荷可减少约15%左右;不仅节省能耗,而且初投资与运行费用都相应减少。
9、供水温度一般为16-35℃,为直接利用自然水(如地下水、江河湖海水)、废热等创造了条件,并使制冷制热机组的热效率大大提升,符合国家节能减排降耗的号召。
10、毛细管网配合装修面层安装,拆装方便快捷,能适应和满足房间分隔任意改变的需要。
11、可以与任何全空气空调系统相结合,组成混合(多元)暖通空调系统,分别处理热湿负荷;这时,所需的送风量一般不超过通风换气与除湿要求的数量。
12、不需要如风机盘管机组、诱导器等末端设备;几乎所有机械设备(如新风机组)都可以集中安置,简化运行管理与维修。
13、辐射供暖和供冷,加上置换通风或常规新风系统,可以创造出符合绿色要求的仿自然通风环境。
14、避免了冷却盘管在湿工况下运行的弊端,没有潮湿的表面,杜绝细菌滋生,不仅改善了卫生条件,而且减少了金属的腐蚀机会。
15、与全空气空调系统相组合,可以同时为建筑的内区和外区服务。
16、不会产生空调器、风机盘管机组、诱导器、风机动力箱等无法避免的噪声。
浅谈毛细管网空调系统_1

浅谈毛细管网空调系统论文导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逐步提高,相应的室内空调系统必须得到改进,尽量减少室内送风量,避免强风感和噪声,特别是在休息时间保持室内宁静。
毛细管网就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的一部分。
1、高效节能:毛细管网有极大的散热表面积,以辐射方式供暖制冷。
因此,毛细管网承担的热、湿负荷有限,无法满足多数冷热负荷较大建筑的需要,特别是无法保证在高温环境下的空调效果,必须配以新风处理体统并将新风的含湿量处理到室内设计的绝对含湿量以下,是新风担负房间的部分湿负荷,弥补辐射供冷系统对热湿处理能力的不足。
关键词:毛细管网,辐射供冷,节能,舒适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逐步提高,相应的室内空调系统必须得到改进,尽量减少室内送风量,避免强风感和噪声,特别是在休息时间保持室内宁静;同时考虑到能源短缺的影响,还应尽量采用低品位能源,有冷热蓄能措施等,目前普遍认为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毛细管网就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的一部分。
一、毛细管网平面辐射空调简介毛细管网模拟叶脉和人体毛细血管机制,利用毛细管网表面或辐射体表面与室内空气较小的温差,通过毛细管内流动的液体来调节自身温度,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毛细管网是集分水式结构,由外径3.5-5.0mm(壁厚0.4-0.9mm左右)的毛细管和外径20mm(壁厚2mm或2.3mm)的供回水主干管构成管网。
保温层、散热层和毛细管网结合使用,复合成毛细管网换热器。
毛细管网顶板辐射空调一般由热交换器、带循环泵的分配站、温控调节系统、毛细管网以及配套除湿系统等组成。
毛细管网主要承担室内去除显热的影响。
由于除湿的任务有处理潜热的新风系统承担,因而显热系统的冷水供水温度不再是常规冷凝除湿空调系统中的7℃,而是提高到18℃左右。
毛细管网平面空调系统夏季供水温度为16/18℃,辐射面表面温度约为20℃;冬季供水温度为28/32℃;辐射面表面温度约为30℃。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原理分析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原理分析作者:王一凡李爽王杨洋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3期一、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原理简介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与传统供冷系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模拟人体内毛细血管的运行机制来设计对应的供冷系统,从而达到提高供冷效果的目的。
在这个供冷系统中,对于温度的控制通过毛细管内流动的介质来实现,当前很多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的介质一般都是水,这种循环方法有助于促进空调温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进而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
具体来讲,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制冷时,毛细管内流动的水为冷水,其温度一般在17-20℃,当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制热时,毛细管内流动的水为热水,其温度一般不会高于40℃。
毛细管网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良好的辐射面,进而对室温进行调整,其热量传递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辐射,一是自然对流。
这种供冷系统与传统空调的供冷系统相比,对温度的控制更加全面、有效,人的舒适度更高,同时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与传统空调相比更加节能环保,因此其整体效益更高。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多种环境和场所,如普通住宅、高级会所、宾馆旅店、办公场所等都可以结合其具体需求科学应用。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尤其适用于对室温舒适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如月子会所和高级病房,通过应用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可以达到良好的室温控制效果,提高居民舒适度,有助于患者康复或者进行其他活动。
二、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设计原则2.1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的压力问题为了保证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内冷热媒工作压力的准确,避免引起运行障碍,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环境和温度要求科学计算其压力值。
另外,为了保证不同压力环境下毛细管网的有效运作,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用对应等级的毛细管,避免因为毛细管规格不适应压力需要出现破裂或者其他故障,避免影响到最终系统运行效果。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需要根据温度控制要求设计水系统分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毛细管的承压能力,保证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处于毛细管的承受范围内,同时水温也不能超过最高温度。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介绍

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一、毛细管网空调系统介绍毛细管网空调系统由冷源、分集水器、循环泵和辐射板组成,冷源采用空冷式冰蓄冷冷水机组,冷水机组的供水温度为5℃-7℃。
各供冷方式所需要的冷水温度不同,所需要的冷水温度为16℃-18℃,供应辐射供冷方式的冷水系统因所需要的冷水温度较高(16℃-18℃),需要设置板式换热器和三通调节阀进行调节。
各实验空间的流量利用流量计、流量平衡阀进行调节。
露点控制系统采用毛细管网供冷系统的配套产品,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代替常规中央空调的新型节能舒适空调。
系统以水作为冷媒载体,通过均匀紧密的毛细管席(一般管体3.35MM*0.5MM,间距10MM)辐射传热。
由于该系统所需的夏季冷冻源供水温度只需17-19℃供回水温度,冬季只需32-30℃供回水温度,大大低于常规水空调夏季7-12℃和冬季45-40℃供回水所需的能耗,因而系统更节能。
二、毛细管网地板采暖系统特点1)高舒适度由于毛细管网是由间距很小的平行毛细管均匀分布构成,热辐射交换面积特别大,地表基本没有温差,脚感更好!每个房间采用单独循环结构,故通过安装在房间内的温控器可单独控制各房间温度。
2)安装灵活毛细管网轻薄、柔软、荷载小,方便与装饰层结合安装,不仅可以安装在地面,在地面遮挡率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安装在墙面或顶棚。
A、卫生间卫生洁具多地面安装面积有限,同时一些卧室由于家具遮挡导致散热面积有限,普通地板采暖一般满足不了热负荷要求需要增加辅助采暖设施。
如果用毛细管网采暖,可以把毛细管网安装在墙面或顶棚,各种问题就可以很好解决。
B、地面装饰材质影响:采用普通地板采暖的房间地面装饰材料受到限制,如不宜安装实木地板等。
铺装毛细管网的房间不受这些条件限制。
3)节能效果好普通地暖供回水温度一般55℃-45℃;毛细管网供回水温度一般28℃-32℃,比普通地暖节能30%以上,节能显著。
特别适合同热泵配合使用,达到更节能的效果。
4)毛细管网占用建筑净空小,节省建筑空间,利于房屋设计和装修*超薄地暖系统,大大降低了建筑基础的承重负荷和造价成本,比普通地暖增加了房间净高。
毛细管空调舒适系统主要性能和优势

人体内细、密的毛细血管将血液均匀的分配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并柔和的调节人体温度。
根据以上仿生学原理,德国科学家发明了新型的环境调节系统——毛细管三恒空调系统。
毛细管三恒空调系统,是德国科学家根据人体仿生学原理发明的,集传统空调、地暖、新风、空净、加湿器、除湿机六大设备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空调系统;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温湿度独立调节技术,由两套系统组成,一套是专门调节温度的毛细管舒适冷暖系统,一套是专业控制湿度的调湿新风系统。
德国进口的毛细管网席隐藏安装在房间的顶面、地面或墙面,冷热水在超细的管径内流动,通过超大的换热面积辐射调温,夏季制冷,冬季制热,这和地暖采暖的原理相同,改变了传统空调室内机以点传热的局限,不吹风也能打造四季如春的温度。
调湿新风系统负责室内空气的除湿、加湿、新风、净化功能,除湿效率比传统除湿机大5倍以上,雾霾过滤效率高达99.99%,地送顶回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杜绝空气交叉污染,室内环境更清新。
★毛细管舒适系统主要特性①恒温:一年四季室内恒温20℃-26℃,温暖如春。
②恒湿:全年室内相对湿度保持40%RH-65%RH,告别冬季采暖干燥和夏季黄梅天。
③恒氧:五级过滤加TVOC等离子催化技术过滤净化新风,空气更洁净清新。
④恒静:室内无电子设备,机器运转声音小于28dB。
★毛细管舒适系统优势①高舒适度经实践表明,辐射是舒适性最高的传热方式。
而毛细管平面辐射式空调末端系统60%的冷量和热量都是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的,因而较其他形式的末端形式舒适度比较高。
②细管末端占用建筑净空小,节省建筑空间在空调房间内找平后的吊顶下或墙面上先铺设毛细管,然后抹上专用石膏,形成辐射面即可。
③没有冷凝水盘、不存在细菌滋生源毛细管网埋设在吊顶内或墙内,主要辐射传热给建筑物供冷或供热,与风机盘管相比没有凝结水系统,不会发生排水不畅,造成滴水等现象,也不存在传统的风机盘管滴水盘中滋生细菌,影响室内卫生条件的现象。
④最为安静的空调系统与传统的风机盘管相比(风机盘管存在电机、风机等室内运动部件,因此,会产生35—45dB 左右的噪音),毛细管平面辐射式空调系统没有室内运动部件,不会产生任何室内噪音,是最为安静的空调系统。
毛细管网辐射供热供冷系统特性分析与工程应用探讨

每一种供热供冷方式, 都有 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备 之 间 的 关 系 , 于 我 们 了解 这 种 供 冷 供 暖 方式 的真 对 定 的帮 助 , 再 相信 一 些 炒作 的宣 传 。例 如 , 不 由于 管 存 在 或加 固 件 的 存 在 , 毛 细 管 网 的 安 装 厚 度 空 间不 : 其
员 ,考 虑 更 多 的是 应如 何 将 成 熟 的工 程 技
1 毛 细 管 网 辐 射 供 热 供
冷系统介绍
辐射 供 热 供 冷 系统 有多 种 形 式 ,毛细
邵 宗 义 , 9 1年 出 生 。 16
( 硕士 ) 究生。 研 教授
地 址 : 京 市 西 城 区 展 览 北
路 1号
毛 细 管 网 是 由两 根 2 mm 的供 回 水 O
联 管 与若 干 毛 细 管 组 成 的集 分 水 式 结 构 ,
0 引言
特 别 是地 板 辐 射 采 暖 ,从 理 论 上符 合 人 体
生理 感觉 , 感 觉 上 舒 适 性好 , 工程 应 用 从 从 .mm、 厚 O9 壁 . mm、 度 长 传统 的供 热制冷形式经 历 了数百年 , 上 技 术成 熟 ,也是 国家 节 能 环保 的推 广技 联 管 与 外 径 为 43
维普资讯
技 术 前 沿 } enuFn Tciert hq o
毛细 管 网辐射供 热供 冷系统特性 分析 与工程应 用探 讨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邵宗义
形式 ,通过遍布在结构体表的毛细管内流
动 的 液体 来传 递 热 量 ,调 节 自身 机 体 温度 并 与 周 围环 境 保 持 平衡 。 由于 该 系 统 形 式 符 合 “ 排增 效 ” 充 分利 用 低 品位 能 源 的 减 和
毛细管网辐射采暖供冷一般设计参数

毛细管网辐射采暖供冷一般设计参数1、每平米毛细管网的散热散冷量是根据国家空调所实测数据并考虑到损耗系数规定的,具体如下:(1)空气中散热、冷量:q={[(T1+T2)/2]-T设计}×10 w/㎡/℃;(单位W/㎡,其中T1、T2为系统供、回水温度,T设计为室内设计温度)。
实际设计时可参考《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2)水体中换热量:q={[(T2+T1)/2]-T环境}×100w/㎡/℃;(单位W/㎡,其中T1、T2为系统供、回水温度,T环境为换热水体的温度)。
2、毛细管网夏季供冷(处理显热)时,供水温度以室内辐射面层温度不低于室内露点温度为准,一般控制在16℃-18℃,供回水3℃温差;冬季采暖供水温度根据室内热舒适度要求决定,一般控制在30-35℃。
如果用做室内局部高温(40℃以上)供热,考虑到毛细管网长期使用寿命,一般供水温度不超过65℃。
供热时供回水3-5℃温差。
3、毛细管网在温度65℃,压力0.6Mpa工况下使用寿命为50年,毛细管网长期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6MPa,爆破压力5.6 MPa。
4、毛细管网外径4.3mm,内径2.5mm,壁厚0.8mm,干管为de20。
单片毛细管网标准宽度为660mm,毛细管长度根据设计图纸而定,考虑到水力平衡等问题,一般长度不大于12m。
5、普来福毛细管网材料为热水PPR,连接方式以热熔连接为主,特殊情况在保证不漏水的情况下可辅以快速连接管件连接。
6、当环境温度平均低于5℃时,考虑到毛细管网冷脆性问题,如不配合相关温度保障措施,应停止施工。
7、毛细管网用于辐射供冷时,应配以合理的除湿系统,如冷凝除湿、吸附除湿等。
8、毛细管网施工时,如果铺设在墙面或屋顶面,一般抹灰找平层厚度为0.5cm—1cm;如果铺设在地面用作超薄型地暖,底层需铺设保温层,兼具防止逆向传热和找平作用,保温层建议使用发泡水泥,一般厚度为2cm,毛细管网找平层厚度为1cm,中间无需铺豆石砼层,总占用层高为3cm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管网系统的供冷性能金梧凤1 余铭锡2 金光禹3(1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4)(2首尔大学建筑学科,首尔 151-742)摘 要 根据应用方式把毛细管网供冷方式分为地面辐射供冷方式、吊顶辐射供冷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评价了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并分析了辐射供冷方式结合露点控制系统使用时其应用可行性。
其研究结果如下;在一般冷负荷的情况下,地面辐射供冷方式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均能维持室内设计温度,并且不发生结露,但是在最大冷负荷的情况下,地面辐射供冷方式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不充足,并且辐射板的表面发生结露,由此可知,单靠辐射供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供冷能力不充足,辐射供冷方式结合露点控制系统使用时,可以维持设计温度,并且不发生结露。
关键词 毛细管网 地面辐射供冷 吊顶辐射供冷 结露COOLING PERFORMANCE OF CAPILLARY TUBE SYSTEMJin Wu-Feng 1 Yeo Myoung-Souk 2 Kim Kwang-Woo 3(1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Tianjin 300134,China )(2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eoul 151-742)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made RFC and RCC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by which Polypropylene capillary tube was adopted, and evaluated cooling performance of each system through model experiments. We also investigated an applicability of the combined use of radiant cooling and dew point control system.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case of normal cooling load, RFC and RCC maintained set temperature without condensation. But, in case of peak cooling load, RFC and RCC resulted in the lack of cooling performance and caused a condensation at the ration surface. Consequently, the only use of polypropylene capillary tube is considered not to be enough for cooling in real application.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 dehumidification and radiant cooling sys tem maintained the set temperature without a condensation.Keywords Capillary tube Radiant floor cooling Radiant chilled ceiling Condensation0 引言 目前国内大部分住宅空调采用窗式空调、分体空调、中央空调等强制对流供冷方式,但这些空调方式容易引起因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吹风感”、噪音等现象[1]。
为了解决强制对流空调的这些缺点,在国外对其它供冷方式的开发与研究非常活跃,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率先开发了聚丙烯毛细管网系统,此后英国、法国和巴西等国家非常重视对毛细管网供冷方式的研究,其成果显著,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2]。
在国内2007年北京普来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成功实现了毛细管网的国产化,打破了多年来德国企业的高度垄断,国内部分建筑物也开始采用毛细管网供冷方式,但缺乏对其供冷性能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为普及这一新兴的供冷方式有必要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根据毛细管网供冷方式的实际应用情况首先对其供冷方式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住宅传热特性的实验空间(Test cell )内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评价了毛细管网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和舒适性。
1 毛细管网供冷方式 [4]1.1 毛细管网供冷方式的特点 毛细管网模拟叶脉和人体毛细血管机制,由外w ww .z hu lo ng .co m径为3.5-5.0mm (壁厚0.9 mm 左右)的毛细管和外径20mm (壁厚2 mm 或2.3mm )的供回水主干管构成毛细管网。
如图1所示,毛细管网以辐射板的形式(管间距为10-30mm )供冷,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一般由热交换器、带循环泵的分配站、温控调节系统和毛细管网组成,另外配有露点控制系统,以水或其他介质传递热量,以辐射方式调节室温。
毛细管网有极大的散热表面积,以辐射方式供冷,要求供水水温为16-18℃,高效节能。
毛细管网具有安装厚度一般小于5毫米,充满水重量在600-900克/平米,管道的柔软性较好等优点,可以灵活敷设在天花板、地面或墙壁上,并节省空间、减少建筑物荷载。
另外,毛细管网供冷方式所需要的冷水温度比普通辐射供冷方式高,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1.2 毛细管网供冷方式毛细管网供冷方式与常用的其他空调系统一样,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辐射供冷方式和对流供冷方式,辐射供冷方式根据辐射板的安装位置的不同分为地面辐射供冷[4-5]方式,吊顶辐射供冷方式[6-8]和墙壁辐射供冷方式。
但住宅外墙大部分以玻璃窗组成,内墙通常布置家具,因此墙壁供冷方式的应用在住宅空间受较大的限制。
本文以地面辐射供冷方式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为主进行热性能评价实验。
2 模拟实验空间和供冷系统的组成2.1 模拟实验空间(Test cell )如图 2所示,本实验需要比较的供冷方式为地面辐射供冷方式(RFC: Radiant Floor Cooling)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RCC: Radiant Chill Ceiling),为评价各供冷方式在住宅建筑物中的热性能,本实验空 间模拟了普通住宅南向卧室空间,以单位面积冷负荷相同为标准,选定了模拟实验空间外围户结构的图1 聚丙烯毛细管网(a) RFC(b) RCC图2 供冷方式传热系数、外窗大小以及太阳辐射热的入射率等参数,为便于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比较各供冷方式的性能,如图3所示,实验空间以4个完全相同的模拟空间、控制室和机房组成。
2.2 毛细管网供冷系统的组成如图4所示,毛细管网空调系统由冷源、分集水器、循环泵和辐射板组成,冷源采用空冷式冰蓄冷冷水机组,冷水机组的供水温度为5℃-7℃。
各供冷方式所需要的冷水温度不同,模拟空间1和模拟空间2(RFC, RCC)所需要的冷水温度为16℃-18℃,供应辐射供冷方式的冷水系统因所需要的冷水温度较高(16℃-18℃),需要设置板式换热器和三通调节阀进行调节。
各实验空间的流量利用流量计、流量平衡阀[9-10]进行调节。
露点控制系统[11-12]采用毛细管网供冷系统的配套产品,安装在模拟空间1和模拟空间2。
本实验的控制系统采用商用软件LabVIEW 及SCXI-1001(I/O board)型通讯设备,各实验空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以便控制室内温度并防止实验空间内表面发生结露。
图3 实验室平面w ww .z hu lo ng .co m图4 毛细管网系统表1 实验条件SCXI-1001(I/O board)3 实验内容及方法根据室外温度的不同本实验分两次进行,实验1选择发生最大冷负荷的室外温度区间(26-36℃)进行,系统运行时间为3天,主要测试内容为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以及供冷初期的室内温度冷却时间;实验2选择不出现最高温度的室外温度区间(21℃-32℃)进行,启动露点控制系统的条件下,系统连续运行了4天,露点控制系统的流程如图5所示,测试内容包括供冷能力、竖向温度分布和地面温度等参数,具体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4 实验结果及分析4.1 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首先选择发生最大冷负荷的室外温度区间进行了毛细管网地面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测试实验(实验1),其结果如图 6(a)所示,室内平均温度为27.6℃,大于原定的室内设计温度,并地表面发生结露,实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地面辐射供冷方式只能处理全体冷负荷的36%,因此毛细管网地面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不能满足最大冷负荷的需要。
同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吊顶辐射供冷方式供冷能力实验(实验2),如图7(a)所示,吊顶辐射供冷方式只能处理全体冷负荷的58%,并辐射表面也发生结露,因此辐射供冷方式在最大冷负荷室外温度区间,其供冷能力同样不能满足冷负荷的需要,但是在辐射供冷方式中,吊顶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优于地面辐射供冷方式,这是由于夏季供冷条件下吊辐射板的对流换热系数大于地面辐射板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原因。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发生最大冷负荷的室外温度区间地面辐射供冷方式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均不能满足最大冷负荷的需求,但吊顶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优于地面辐射供冷方式。
www.zh图 5露点控制流程图(a) 实验 1(b) 实验 2图6 地面辐射供冷方式的结果(a) 实验 1(b) 实验 2图7 吊顶辐射供冷方式的结果(a) 地面辐射供冷(b) 吊顶辐射供冷 图8 竖向温度分布w ww .z hu lo ng .co m另外,供冷初期,降低室内温度1℃所需要的 时间地面辐射供冷方式为52分钟;吊顶辐射供冷 方式为32分钟,因此两种供冷方式都需要采取补助降温措施,以便有效减少供冷初期的降温时间。
实验 2在不发生最大冷负荷的普通的室外温度区间(21~32℃)进行,如图6(b )、7(b )所示,启动露点控制系统[5]的条件下,地面辐射供冷方式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均能稳定维持室内设计温度,并不发生结露。
因此室外温度小于32℃的区间,两种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在不发生结露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建筑物冷负荷的需求。
4.2 辐射供冷方式的舒适性不发生最大冷负荷的普通室外温度区间(21~32℃),启动露点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地面辐射供冷方式的竖向温度分布结果如图8(a)所示,竖向温度差小于1.6℃,满足ASHRAE 推荐的3℃的舒适度 标准(ASHRAE (1992), ISO (1994)),但地面温度在但地面温度在供冷过程中在极少部分区间不能满足ASHRAE 在舒适度方面推荐的最低地面温度标准19℃(ASHRAE (1992), ISO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