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拍摄规范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与藏品信息管理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与藏品信息管理孟中元内容提要: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的责任,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藏品档案和藏品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包含对文物藏品实物的管理和文物藏品信息的管理,在管理中应做到紧密结合,二者并重。
关键词:藏品档案藏品信息系统管理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和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文物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之一,其任务是对馆藏品进行保藏、保护和整理研究。
藏品信息管理又是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延伸和发展。
藏品信息产生于藏品本身,是藏品的衍生产品,是人们通过对藏品的认知和研究,以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描述、复制、加工于其他载体之上的信息产品,也是能够反映文物藏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实现形式。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包含对文物藏品实物的管理和文物藏品信息的管理。
为了使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物藏品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必要。
一、如何建立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按照文物藏品管理的要求,必须先建立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
建立文物藏品档案首先应该对所有馆藏文物进行清库登记。
必须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藏品总登记账。
在清库登记过程中,要边清理,边核对,边登记,做到藏品总登记账、藏品登记卡与藏品编号三者一致。
藏品要求排列有序,安全整洁。
保存在工作人员手中的文物资料,一律按规定日期办理移交手续,登记造册后再按规定提用,切实做到账册健全,账目清楚,改变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物不符,账物不分人的局面。
WH∕T 81-2019 美术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规范

CCS:A14备案号: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81—2019美术馆藏品二维影像数据采集规范Standards for2-dimentional images acquisition of collectionsin art museums2019-01-02发布2019-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采集方式 (1)3.1直接采集 (1)3.2间接采集 (1)4采集要求 (1)4.1影像质量要求 (1)4.2采集设施设备要求 (2)4.3直接采集要求 (4)4.3.1平面藏品拍摄 (4)4.3.2平面藏品扫描 (4)4.3.3立体藏品拍摄 (5)4.3.4互动装置艺术藏品拍摄 (5)4.4间接采集要求 (5)4.4.1拍摄或扫描要求 (5)4.4.2剪裁、抓帧和截屏要求 (5)4.4.2.1图片剪裁 (5)4.4.2.2视频抓帧 (6)4.4.2.3流媒体截屏 (6)4.5采集人员要求 (6)5采集内容 (6)5.1基本要求 (6)5.2平面藏品采集内容 (6)5.2.1单件平面藏品 (6)5.2.2成套平面藏品 (6)5.2.3局部影像 (7)I5.3立体藏品 (7)5.3.1单件立体藏品 (7)5.3.2成套立体藏品 (7)5.3.3局部影像 (7)5.4互动装置艺术类藏品 (7)5.5影片、视频、动画等类藏品 (7)6采集流程 (8)6.1采集前的准备 (8)6.2藏品的提用和归库 (8)6.3采集的实施和操作 (8)6.4影像数据的整理 (8)7影像数据保管和使用 (9)7.1影像数据存储 (9)7.2影像数据备份 (9)7.3影像数据使用 (9)参考文献 (10)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美术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办公室)。
博物馆拍摄管理制度范文

博物馆拍摄管理制度范文博物馆拍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博物馆内的拍摄活动,保护博物馆的文物和设施,提高博物馆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博物馆内所有拍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影视拍摄、商业摄影、婚纱摄影等。
第三条博物馆必须依法开展拍摄活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博物馆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
第四条博物馆应当积极倡导公益性拍摄活动,并为此类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
第二章前期准备第五条拍摄方在进行博物馆拍摄活动前,必须向博物馆提供拍摄计划书,包括拍摄主题、时间、地点、拍摄内容、参与人员等相关信息,并经博物馆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拍摄。
第六条拍摄方必须获取博物馆拍摄许可,否则一律不得进行拍摄活动。
第七条拍摄方须签订拍摄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支付拍摄费用;若违反合同约定,博物馆有权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八条拍摄方必须购买博物馆拍摄保险,确保拍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意外事故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赔偿。
第三章拍摄活动第九条拍摄方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守博物馆的相关规定,不得损坏博物馆的文物和设施,并确保参与拍摄的人员的安全。
第十条拍摄方在拍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拍摄设备,但必须遵守博物馆的相关规定,并确保不会对其他参观者的正常游览造成干扰。
第十一条拍摄方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服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监控人员的指挥管理,并配合进行必要的协助工作。
第十二条拍摄方不得擅自改变博物馆内的陈列布展、摄像监控等设施,并不得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拍摄活动。
第四章后期处理第十三条拍摄方在完成拍摄活动后,需要向博物馆归还所借用的设备,并按照规定支付所有费用。
第十四条拍摄方须对拍摄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等废弃物进行清理,确保博物馆环境的整洁。
第十五条拍摄方必须提交拍摄的最终成品给博物馆进行审核,确保拍摄内容符合博物馆的整体形象。
若不符合要求,则需要拍摄方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者重新拍摄。
第十六条拍摄方必须按照规定支付所有的版权费用和肖像权使用费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博物馆 文物摄影室 设备 要求

博物馆文物摄影室设备要求一、背景介绍1. 博物馆文物摄影是指博物馆对藏品进行摄影记录、保留和展示的活动,是宣传文物、保护文物、利用文物的重要手段。
2.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文物摄影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
二、设备要求1. 高像素相机博物馆文物摄影室的设备首先需要配备高像素的相机,以保证对文物进行高清晰度的拍摄。
常用的相机有尼康D850、佳能5DS等,像素要求在3600万以上。
2. 高分辨率镜头与高像素相机匹配的还需要高分辨率的镜头,能够捕捉细微的纹理和细节,同时保持画面清晰度。
通常选择福伦达、卡尔蔡司等品牌的镜头。
3. 灯光设备文物摄影室需要配备各种类型且色温可调的灯光设备,以保证在不同情况下拍摄效果的一致性。
常用的灯光设备有连续光源LED灯、闪光灯、柔光箱等。
4. 拍摄台专业的文物摄影室需要配备稳固的拍摄台,方便对文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
拍摄台一般采用不锈钢材质,具备防腐蚀、稳定性好的特点。
5. 色彩校准设备为了保证拍摄出来的图片与原物的颜色一致,需要配备色彩校准设备,比如色彩卡、X-Rite色卡等。
6. 后期处理设备在拍摄完毕后,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后期处理设备,一般是配置高性能的电脑和大尺寸的显示屏,搭配Photoshop、Lightroom等图像处理软件。
三、其他要求1. 环境要求文物摄影室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需要得到控制,以保证文物的安全和图片的质量。
2. 人员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文物摄影室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摄影师和助手,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摄影经验和文物保护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处理好拍摄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四、结语博物馆文物摄影室设备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到摄影技术、物理环境、人员素质等多个因素。
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物摄影的设备要求也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和改进。
文物摄影有什么技巧文物摄影的要求

文物摄影有什么技巧文物摄影的要求一、运用好灯光是文物摄影的关键文物摄影大多数在灯光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所以首先要了解灯光照明的一些特点。
灯光照明主要有散光灯和聚光灯两种。
散光灯的照射效果是光照广泛、均匀,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逐渐减弱,而聚光灯照明集中、强烈,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减弱。
拍摄文物大多数用散射光,因为光强性质接近于自然光,适合于人物视觉习惯。
二、文物摄影的用光方法前侧光是沿着拍摄方向并成45°~90°角方向照射来的光线。
用这种光线照明可以突出表现粗糙和有凹凸花纹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绳纹、铜器上的饕餮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
根据侧光角度大而阴影短,角度小而阴影长的特点,在拍摄凹凸起伏的器物时要采用高位置的侧光,反之要采用低位置的侧光。
如果凹凸变化很小,侧光的位置就要很低,甚至采用接近90°角的正侧光,才能把要表现的细部刻画出来。
另外,玉器、石器、骨器上的加工痕迹,古纸、丝织品的纤维组织,需要用聚光灯的侧光来照明。
而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及铜镜、纸币、印章、封泥、瓦片、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玉雕和骨雕等,要用散光灯的侧光来照明。
运用侧光照明要防止光比过大或光线不均匀的现象,通常采用加辅助光的方法克服以上缺陷。
后侧光属于逆光的一种,它能有效地增加器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对于塑造物体的轮廓十分有效。
后侧光一般要高于器物,使器物至少有两个受光面(上面和侧面)这样有利于勾勒器物的大部分轮廓。
如果后侧光使器物的1/4~1/6处于高光下,3/4~5/6处于暗面。
这时就必须使用辅助光。
辅助光不但可以增加暗部的亮度,充分体现暗部的花纹,尚可减淡后侧光形成的器物投影,使器物的投影在画面上浓淡相宜,恰如其分。
用后侧光拍摄文物时,曝光值以暗部为标准,兼顾亮部,使各部分的光比不得超过底片的宽容度。
布光时同时考虑主体和背景,使之达到层次分明、对比适中的效果。
博物馆怎么拍

博物馆怎么拍我非常喜欢参观各类博物馆,但大部分的博物馆里都禁止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请问想拍出好照片,有什么好的建议吗?Jake WilliamsGeoff的回答:很多的博物馆都有非常严苛的规定,所以在去之前先要简单查一下博物馆的条款。
记得控制一下出行时间,最好避开博物馆的客流量高峰期,这样可以避开人群,拍摄更从容。
博物馆中的展品,一般都会被射灯照射着,光效也无法改变,但是起码光照充足,所以其实并不需要闪光灯或者三脚架,一般只要提高ISO?值,或者打开镜头防抖功能就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
但是,最好不要把感光度调节至ISO1600以上,这样就可以保证照片中不会出现过多的噪点。
结束拍摄之后,可以放大照片检查一下照片的清晰度。
博物馆里一般使用的灯是白炽灯,是单一色温的光源,所以把白平衡设置为自动即可。
如果有什么疑惑的话,可以带一张灰色的卡纸,然后在拍摄展品之前,先调整自定义白平衡,再来拍摄展品。
但此时如果你要拍摄其他光线下的景物时,就需要更改白平衡设置,再次设置自定义白平衡,或者是将其调整为自动。
如果展品放在玻璃柜中展示,要注意光线的反射。
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偏振镜,但这会减少进入镜头的光线量,会降低快门速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建议寻找一个好的拍摄角度,巧妙地避开反射。
拍摄技巧如何用闪光灯拍出更好肤色?我在之前的《影像视觉》中学会了使用闪光灯拍摄人像,但是人物的肤色看起来特别苍白,没什么质感。
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June BirtchallChris的回答:闪光灯的使用比较复杂,所以要学会使用曝光补偿来调整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闪光灯的曝光补偿,也会影响最终效果。
除了补偿功能,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转换到手动模式,根据周围的光线调整光圈的大小和快门速度,然后再根据这些参数设置闪光灯的输出功率。
不要让快门速度超过闪光灯的最高同步速度,一般在1/125到1/250秒之间。
当使用闪光灯的TLL自动测光模式的时侯,相机一般会根据画面中央的光线来调整参数。
精品陈列展览数字化项目技术要求概览

精品陈列展览数字化项目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第一部分数字化采集工作要求一、安全性1.拍摄人员不得触碰藏品,在拍摄时应在博物馆方有专业资质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拍摄采集;2.拍摄人员、采集设备应与藏品保持在安全距离,拍摄人员的服装等条件也应符合文物拍摄的要求,如拍摄时应要求佩戴口罩,着软底鞋,不得在拍摄区域内饮水、吸烟与进食;3.拍摄条件不得低于陈列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粉尘等条件都在文物保护范围之内。
二、真实性1.拍摄的文物、遗址图像应忠实于文物、遗址本体,不对文物、遗址的图像进行艺术加工;2. 文物拍摄时应采用标准光源,建议采用D65光源,色温6500K,功率18W;3. 文物拍摄时加色卡、比例尺,供后期调色和加工参考。
三、适宜性:采用成熟度高,价格适宜的技术,符合公众服务、宣传教育等用途,适用于互联网端及移动互联网端等设备。
四、高效性:在保证藏品安全,不影响观众参观的情况下,保证拍摄质量。
快速、高效的完成采集工作,以便满足博物馆在数字化采集现实需求。
第二部分数字化采集技术标准一、文物高清图片拍摄1. 拍摄对象:古籍、画稿、图册、平面纹理等二维文物。
2. 设备与器材2.1 相机:全画幅数码单发相机(建议设备:Canon/佳能5D Mark III)2.2 镜头:标准镜头(建议:50mm标准镜头、100mm微距镜头、200mm长焦镜头)2.3 云台:节点云台(Nodal Ninja 4),球形阻尼云台2.4 三脚架:全部展开高度不低于160cm(BENRO百诺C474TH10碳纤维)2.5 色卡:专业校色卡(x-rite 爱色丽ColorChecker/Digital SG140色数码色卡)2.6 摄影灯:标准光源,D65光源,色温6500K,功率18W2.7 小型手动转台2.8 不同刻度比例尺2.9 二维滑轨:适宜二维文物长度的直形双轨。
3. 拍摄环境:拍摄环境的搭建应遵守以下标准,确保文物在安全范围内。
博物馆文物拍摄技巧

博物馆文物拍摄技巧
拍摄博物馆文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使用合适的镜头:选择一支具备较好细节捕捉能力的镜头,
使得文物的细节能够清晰呈现。
2. 注意曝光和白平衡:博物馆常常采用低照明环境,所以要正
确设置曝光,避免过曝或者曝光不足的情况。
同时,根据光照的色温
设置正确白平衡,确保文物的颜色真实还原。
3. 使用三脚架:由于博物馆一般禁止使用闪光灯,所以使用三
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拍摄环境,避免手持拍摄时的抖动。
4. 拍摄角度选择:选择适当的角度来拍摄文物,可以突出其特
点和美感。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比如俯拍、仰拍、侧拍等,以找到最佳角度。
5. 使用适当的背景:注意文物周围的背景,尽量避免杂乱的元
素干扰或者与文物产生冲突。
可以选择与文物相似的背景,营造更具
视觉吸引力的效果。
6. 充分利用环境光:博物馆内的灯光往往具有独特的氛围和效果,尝试利用环境光进行拍摄可以创造更加艺术的效果。
7. 注意保护文物:在拍摄过程中,要尊重文物,遵守博物馆的
规定并保持文物的安全。
避免接触文物表面,使用无反射镜片,以防
止反光和刮擦。
8. 拍摄细节:在拍摄中,要关注文物的细节,捕捉到纹理、色
彩和细微的装饰。
可以使用微距镜头或者适当放大镜头以便更好地捕
捉细节。
9. 后期处理:拍摄完成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增强图片的表现力和还原度。
最重要的是,拍摄博物馆文物需要尊重文物和遵守博物馆的规定,避免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拍摄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采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数值化方式
本规范规定了适用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的方法、设备、环境、技术要求,界定了相关的术语,给出了藏品二维影像的采集样本。
2引用及参考的标准
《博物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2001年版《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部分
《馆藏文物档案影像采集样本》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古拓碑》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淡新档案》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
3具体要求
3.1拍摄设备
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拍摄设备至少不低于以下要求:
◆600万像素(含)以上数码单反机身一台
◆具有可以移动和俯仰镜头光轴的中焦距镜头一个(用于校正视差)
◆电池两件(原机附带一块,再增配一块)
◆闪光灯/三脚架(含云台)/摄影包一套
◆背景纸/架一套
◆影室灯一套(不少于三盏,每盏输出功率≥500WS,造型灯功率150W;调光
范围<全光∽1/4级>;有同步触发和闪光触发;含柔光箱),对于需要多段拼
合的影像拍摄,建议采用重复性能好,色温稳定的数码闪灯系统。
3.2拍摄环境
◆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拍摄必须有专门的摄影场地,场地宜高大有进深,面积不
小于30平方米,高度≥3米,如有条件,面积及高度越大越佳。
◆特大型文物如飞机、汽车等,选择暗背景拍摄。
◆场地宜选择阴凉干燥处,适于保护藏品与摄影设备。
◆建议采用深浅不同的灰色背景拍摄不同色泽的藏品。
3.3拍摄规格
◆藏品数码影像采用RGB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
◆藏品数码影像每个原色的灰度等级不低于64级(26)。
◆藏品直接数值化采集数码影像时,每帧不小于300万象素。
3.4格式与精度
◆珍贵品应采用TIF格式,不压缩储存。
◆普通品可采用JEPG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为“中”。
3.5拍摄工作规范
3.5.1立体藏品拍摄工作规范
立体馆藏档案影像采集必须拍摄正视图、俯视图、底部图、侧视图、局部图(至少两张)5个部分信息图片,总数不得少于6张。
◆每件独立编号的立体藏品必须以主要代表面,拍摄全形图像一张,我们称之为
正视图,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A来表示。
◆拍摄正视角度的顶面一张,我们称之为俯视图,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B
来表示。
◆拍摄立体藏品的底面图像一张,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K来表示。
◆拍摄立体藏品的侧视图各一张,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C来表示。
◆对具有花纹、附件、内壁铭文、缺损或其他特殊情况的立体藏品各相应部位进
行局部拍摄。
对具有不同花纹、铭文的各个面都要进行正面拍摄。
在文件命名
中以大写字母E来表示。
◆对扁平形器物(如扁担、钱币等)一般拍摄正反两面,如有边沿上的特殊信息,
加拍边沿影像
◆对没有独立编号的成套藏品必须拍摄组套图像,并加拍独件文物的全形图像。
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D来表示。
◆对具有连续花纹、内壁铭文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文物(如不规则形状的文物)每
隔30度-45度拍一张。
◆藏品如附有图纸或拓片的应加拍相关资料的影像。
3.5.2平面藏品的拍摄工作规范
平面藏品影像拍摄必须拍摄正视图、局部图、底部图(一般用于纸质钱币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K来表示)3个部分信息图片,总数不得少于4张。
(无法在一张影像中记录全
形的,以分段拍摄形式记录时,所有分段信息加在一起算做一张正视图)
◆每件平面藏品必须拍摄全形图像一张,尽量用一幅画面记录平面文物的影像我
们称之为正视图,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A来表示。
◆无法在一张影像中记录全形的,以分段拍摄形式记录时,胶片上画面的接口重
叠部分不得小于0.5厘米。
(每一分段以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
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像编号。
例:藏品编号为100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拍摄,
获得三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100-1、100-2、100-3,由三个影像文件拼合
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100-4。
)
◆对有铭文、款识等附加信息的平面藏品要加拍相关影像,如有特殊的装裱形式
亦应对其做影像记录(如宋画以明代封套盛放,除对画心拍摄外,对装裱部分
亦应予以记录)在文件命名中以大写字母E来表示。
◆拍摄书籍时要拍摄书籍合页时的正视图、局部图(打开书籍拍摄)、底部图(书
籍的背面),如有特殊装帧的要加拍相关影像,书籍内部有特殊书画描述信息
的要加拍相关影像。
3.6拍摄技术规范
3.6.1藏品拍摄基本技术规范
◆主体突出,背景干净。
◆为保证影像信息含量,被摄体应尽量充满画面。
◆注意视点的选择,减少由于镜头透视产生的视差。
◆色调准确、层次丰富。
3.6.2立体藏品拍摄技术规范
◆主题图案清晰(详见《馆藏藏品档案影像采集样本》)
◆器型完整,无明显的俯仰变形。
3.6.3平面藏品拍摄技术规范
◆布光均匀,画面内无明显亮度差别。
◆拍摄平面与被摄物平面保持平行,保证画面无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