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合集下载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总复习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总复习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总复习1.天空中的云彩大致分为积云、卷云、卷云层和积雨云。

2.在观察天空的云彩时,我们可以发现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3.人的五官包括眼睛、耳朵、手、鼻子和舌头。

4.挑选西瓜的方法包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嗅和用嘴尝。

5.人们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

6.空气的温度叫做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C,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7.果实的共同特征是里面都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例如,花生、豌豆荚、棉桃和西瓜都是果实,而胡萝卜、马铃薯、姜和萝卜等则不是。

8.人们把身体由头、胸和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9.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和换毛等方法。

例如,蛇冬眠,蚂蚁备粮,大雁南飞,老虎换毛方式过冬。

10.常见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和蛇等。

11.土壤里面包括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

12.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

一般的土壤多是壤土。

13.人类对土壤的破坏有喷洒农药、滥伐森林、过度开垦等。

14.自传旋翼(降落伞)下降快慢与翅膀大小、翅膀形状和重量有关。

15.意大利科学家___发现摆动,中国的___发明了锯子,希腊科学家___发现人体是有体积的,___发现地球有引力。

16.找朋友:眼睛的作用是观察物体的颜色,耳朵的作用是听物体的声音,手的作用是感受物体的光滑和粗糙,舌头的作用是品尝物体的味道,鼻子的作用是闻物体的气味。

17.校园里的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和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

没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1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单元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实验分析)、(医学研究)、(农业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中国第⼀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3、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观察蚂蚁)、(拆玩具)、(看⼩鸡出壳)、(看⾃⼰的影⼦)、(看电视机⾥有什么)等。

4、(好奇⼼)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5、18世纪初的(爱德华·琴纳)是⼀位英国乡村医⽣,他是第⼀位发现(接种⽜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6、科学家⼯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7、1824年英国医⽣(罗杰特)做了⼀个(“动起来⼩⼈”)的实验,发现了⼈眼具有(视觉暂留)。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我们发现,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平衡)。

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鹦鹉会站起来,因为(降低重⼼),可以让物体站起来。

9、(重⼼)越低,物体越平稳。

11、我知道的科学家有: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稻之⽗”居⾥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爱迪⽣: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王”李时珍:写出《本草纲⽬》⽜顿:物理学的奠基者,发现了万有引⼒定律。

12、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13、怎样做就能成为⼀个⼩科学家?细⼼观察,从探索⾝边的问题⼊⼿,就可以进⼊科学的世界,成为⼀名科学家。

14、科学家是怎样⼯作的?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15、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作相似的活动?我观察过鱼是怎样睡觉的。

观察过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观察过蚂蚁是怎样搬运东西的。

观察过⼈为什么会有影⼦。

第⼆单元⼀、填空题:1、校园⾥(⼩草)、(树⽊)、(⼩鸟)、(蝴蝶)、(⽑⽑⾍)、(蚂蚁)、(蜻蜓)、(蜜蜂)、(松树)等都是有⽣命的物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水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

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

(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知识点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动物的动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有的动物幼体和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青蛙和鲫鱼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答:青蛙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而鲫鱼终生生活在水里。

)3、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答: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而鲫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青蛙的身体表面裸露,而鲫鱼的身体表面有鳞。

)4、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5、两栖动物的特征:皮肤裸露,能分泌黏nián液,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s āi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

鱼类的特征:终生生活在水里,多数鱼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6、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娃娃鱼(大鲵)、蝾螈等;常见的鱼类有:鲑鱼、鳜鱼、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黄鳝、泥鳅等。

2 蜻蜓与麻雀1、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答:蜻蜓有2对翅膀,翅膀薄而透明,有脉纹,无骨骼;而麻雀只有1对翅膀,翅膀厚,有羽毛,有骨有肉。

)2、许多动物具有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特征。

例如,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属于昆虫;啄木鸟、翠鸟等像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属于鸟类。

3、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恒温,卵生。

4、常见的昆虫有:蜻蜓、蝴蝶、苍蝇、蜜蜂、蚊子、蚂蚁,蝗虫、瓢虫、萤火虫等。

常见的鸟类有:翠鸟、太阳鸟、戴胜、麻雀、乌鸦、喜鹊、蜂鸟、猫头鹰、燕子、鸡、鸭、鹅等。

5、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种类繁多。

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我们要消灭,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

6.蝙蝠不是鸟类,属于哺育动物。

3 壁虎与小猫1、壁虎与小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2、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3. 水的三态变化- 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

- 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分别是熔化和汽化现象。

4.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

-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

5. 动物的分类- 动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6.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7. 物质的性质-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性质。

- 物质的三态变化会影响其体积和密度。

8. 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

- 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0.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1.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期的平均状况。

-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12.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完整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完整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视察的根本方法。

2、当我们想要(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视察活动)就开场了。

3、视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视察会使我们发觉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生命世界)。

4、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肯定的(环境)里,有肯定的(生存须要)。

5、视察是有依次的,可以从(整体)到(部分)的层次视察,或者是由(远)及(近)的视察。

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画图)、(文字)、(数据)、(照片)、(标本)等。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7、大树和小草的一样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须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8、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9、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桃树)草本植物有:(狗尾草、向日葵、玉米、小麦)。

10、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溢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缘由。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须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依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2、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狗尾草、玉米)等。

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画上13页上的图。

14、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根本特征)。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场生长,到最终(苍老),完成了一生。

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苍老)和(死亡)的完好过程。

15、植物的改变表如今各个方面,主要表如今(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9、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0、植物的共同特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2、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3、比较叶片的大小方法: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14、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5、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18、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19、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0、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1、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22、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23、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24、植物中的活化石—银杏树植物中的老寿星—龙血树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叶片—王莲会捕虫的植物—猪笼草结“面包”的树—面包树25、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6、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第二单元1、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2、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上有(眼睛),身体外面有(壳)。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波浪状向前爬行,爬过地方会留下粘液。

所以它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主要吃菜叶、青瓜;吃了食物后也会排泄;用气孔呼吸。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上课时,为了更好的观察蚂蚁,我们可以在一个盘子里装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它在小瓶盖上爬,这样蚂蚁就不会乱爬。

10、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1、金鱼身体表面有(鳞片),可以用(鳍)游泳,用(鳃)呼吸,所以它能生活在水中。

12、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3、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14、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15、蜗牛如果缩进壳里,可以把它放入水中,它很快就爬出水,因为它在水中不能呼吸。

16、蜗牛壳上有螺线;身体很柔软;它能在各种物体(光滑、不光滑、线、木棒)上爬行。

17、我们可以用面包屑、白糖将蚂蚁从窝中引出来。

18、我们养金鱼容易死最主要原因是喂了过量的食物,它吃的太多胀死。

19、金鱼进食的方式是吞食,它不停的喝水其实是在呼吸水中空气。

20、蚯蚓也不喜欢生活在水中,把它放在水里它会爬出来。

所以大雨后它会爬到地面透气。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自然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

3、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导热)、(防水、不透气)、(质轻)、(可重复利用)等。

4、木头的特性:(轻)(较软)(可燃烧)(易加工)(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

5、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6、砖瓦陶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7、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8、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的却不能。

9、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10、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11、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铁钉(金属)>木条>塑料尺>卡纸12、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列:纸片>木片>金属>塑料。

、13、我们怎样来造一张纸:A、把一小块面巾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B、搅拌纸屑好水调成稀浆状;C、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把纸晾干。

14、我们可以用看、撕、揉等方式观察纸。

15、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

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曾用龟甲、兽骨、青铜器来刻录文字,东汉时期,人们用竹片、木片、丝绸来书写。

16、金属、塑料、木材和纸具有可循环利用或再加工的特征,所以要爱惜材料,珍稀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0、下面这品利用了木头的什么性质?筷子:坚硬、轻便桌椅:易加工、有承重性、较硬船:能浮水上桥墩房梁:较硬、有承重性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4、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5、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6、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越慢就越(稠)。

7、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用(量筒)测量的。

8、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9、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一个可乐瓶的盖子一般可装5毫升可乐。

10、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11、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2、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3、空气有重量。

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14、生活中运用了空气被压缩性质的地方:打气筒、足球、篮球、喷壶、高压枪。

15、空气占据空间,体积会发生变化;空气也有重量,但是很轻。

二、实验:1、水比油重的试验方式:A、把油和水混合在杯子里,油浮在水的上面,说明水比油重;B、把一根木条放在盛水的试管里,木条是浮的,而把木条放在盛、油的试管里,木条是沉的,说明水比油重。

2、油、水、洗洁精谁流的更快?试验方法:准备这三种相同量的液体,放在玻璃板上,放的高度要相同,然后倾斜玻璃,发现水流动最快,洗洁精流动最慢,油流动中速。

3、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A、准备大半瓶水,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再把两根吸管插进橡皮泥内,往一只吸管里吹气,发现水从另一只吸管里出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B、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结果纸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7、空气和水体积是否变化的实验: 准备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的力向下压活塞,发现空气的体积变小了,而水的体积不变,说明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18、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自然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19、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

20、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导热)、(防水、不透气)、(质轻)、(可重复利用)等。

2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22、木头的特性:(轻)(较软)(可燃烧)(易加工)(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

23、砖瓦陶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2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的却不能。

2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6、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7、水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28、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29、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30、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31、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越慢就越(稠)。

32、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33、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3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一个可乐瓶的盖子一般可装5毫升可乐。

35、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36、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空气有重量。

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一、填空:3、物体可以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类,冰属于,油属于。

4、人们用木头造小船,利用了木头的特性。

6、我们用面巾纸擦汗,运用了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