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训练: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二)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专题训练——小说阅读

专题训练2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沈从文(民国十八年)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
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
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
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
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
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
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
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
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
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
2025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讲解课件:专题二 文学性文本阅读之全真模拟

二、(2024届江苏南京六校联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误会 柳青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 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 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 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能是兵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刻画自然环境寒冷黑暗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奠定文章的情绪基调。 B.解放军与反动派的冲突集中到“我爷爷”身上,构成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的基 础,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C.把解放青沙城的大事聚焦于客栈,以小写大,与《百合花》中通过“新媳妇”的言行 刻画小通讯员形象的手法类似。 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文末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既与前文相 互印证,又突出了主题。
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 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 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 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 由得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 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 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 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 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 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 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项练习2(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文本一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冬梅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到底为什么?”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整顿棚户区,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
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
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不知不觉天黑了……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
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
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进步他爸常字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跟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身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昆心里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
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
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小说阅读”仿真高考练(二)Word版含解析

-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小说阅读”仿真高考练(二)-Word版含解析————————————————————————————————作者:————————————————————————————————日期:专题检测“小说阅读”仿真高考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敲门秦兴江咚咚咚,办公室的门很清晰地响了三下。
“请进——”他从专注的思索中回过神,大声应道。
可等了好一会儿,却没人进来。
最近,他经常在冥思中听见有人敲他的门。
有好几次,越是在他精神高度集中思考问题时,这种敲门的声音越是急促。
他记得自己没上锁,这是怎么回事呢?起身去拉开门看,门外并没人。
“刚才有人找我么?”他打电话问隔壁的李秘书。
“没有啊,周书记!今天是周末,不会有人找的,您好好歇一会儿吧。
”李秘书说。
“明明有人敲门的啊!”他自言自语,回到桌前又陷入了沉思。
自从半年前他升任L市市委书记后,虽然担子更重,但他从内心里却感觉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是跟他以前相比。
他来L市六年了,干了两届市长,从老市区改造到新市区规划,他让L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横穿市区的那条宽200米的河上以前只有一座桥连通两岸,他在三年内就在上、中、下游变出三座宽阔的大桥;沿河两岸以前破烂不堪、荒草丛生,现在修筑了高标准的滨河大道,堪与高速公路媲美……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个全新的L市,很快拉动了全市商业、旅游、房地产等的发展。
当然,大发展必然也会带来很多新问题,比如最敏感的就是城管和房屋拆迁,以及各种各样的上访事件……那一年,经常有上访群众围堵市政府院门,门口的警卫人员也经常和群众发生冲突,那种情景令大家都非常头疼。
后来,他果断提出整改意见,把原来封闭式的院墙推倒重建,改为透明式的矮花墙,不设大门,同时撤销门口的警卫人员,让大家自由进出。
凡是上访人员,不拦不堵,所反映的问题不论找到哪个部门,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处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办公室门经常就会被人敲响。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二)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对《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所作的最言简意赅的概括。
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深刻的悲剧精神,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情爱观,并就爱情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艺术描写。
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痈疾,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
在人物塑造上,它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女性世界,并在具体描写时,打破了历来野史小说“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套路,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
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
在文学语言上,它纠正了以往小说或片面重视书面语言、或过多运用方言土语的弊病,创造了一种生动新鲜、精练隽永的文学语言,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材料二《红楼梦》的意蕴极其丰富,所以对它的解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全部的意蕴。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第二节小说阅读精练(含解析)

第二节小说阅读一、(2018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23分)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吠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应该不吠他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吠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就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呢,谁不馋呀。
”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语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时,天已完全黑下来,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
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鱼、药鱼。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能力训练六 小说阅读(二)

专题能力训练六小说阅读(二)一、(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
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
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
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
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
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
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
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
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
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
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
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
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
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
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
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
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教师版)

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Ⅰ(2)(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
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带给受众▲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
这些节目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拍手称快耳目一新厚积薄发美轮美奂B.拍手称快焕然一新蓄势待发熠熠生辉C.叹为观止耳目一新厚积薄发熠熠生辉D.叹为观止焕然一新蓄势待发美轮美奂【答案】C【解析】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愁恨得到消除。
从语境看,是节目令人赞美,故选择“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从语境看,主语是人,故选“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大量地积累,只择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来。
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学风严谨;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
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
从语境看,形容“传统文化”应选“厚积薄发”。
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从语境看,形容“文明”应选“熠熠生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写作以表达清晰为首要宗旨,不要用春秋笔法....,绕来绕去,把意思弄得晦涩难懂。
②求职面试时,他师心自用....,不人云亦云,独到的见解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简政放权,就是要砍掉束缚创业创新的繁文缛节....,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
④园区特色农业基地星罗棋布....,有彩色水稻基地、莲藕基地、万国瓜园长廊等。
⑤只见先生不打草稿,信笔泼墨,一丛墨竹便跃然纸上,围观者无不人言啧啧....。
⑥“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编修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A①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
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此处不合语境。
②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此处望文生义。
③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
此处使用正确。
④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此处使用正确。
⑤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此处不合语境。
⑥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
此处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并广泛在国际社会上获得认同,这是中国外交为当代国际关系规范做出的突出贡献。
B.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围绕提升质量这一中心任务,规范法律援助服务行为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受援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满意度。
D.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多元价值观交织,科技创新有时会出现科学理性偏离人文理性。
解析:选B A项,语序不当,应把“广泛”放在“认同”前面。
C项,搭配不当,“规范”和“工作效率”不搭配,可在“工作效率”前加“提高”。
D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弊端”。
3.“梦想”在困难时显得更加可贵。
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大相径庭。
请在下列所给的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画线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6分)①里约奥运率女排夺冠的郎平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③勇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④成功研发青蒿素的屠呦呦亲历种族歧视的痛苦,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让黑人拥有自由,渴盼不同的种族能平等相处;;。
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重分析给出的例句的特点。
例句以马丁·路德·金为例叙述了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梦想。
如果以郎平作为话题仿写,可以先概括郎平所处的环境,比如当初不被他人看好,没有人大力支持等,然后写郎平的梦想。
参考答案:身处鲜有支持的窘境,郎平的梦想是让女排重塑辉煌,期盼五星红旗再次升起在国际赛场根植贫瘠的教育背景,莫言的梦想是用纸笔讲述故事,希望文学的力量能唤醒灵魂(体现“困难”1分,对“梦想”的表述1分,格式1分,两句共6分)二、小说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绳子的故事莫泊桑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儿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二十法郎。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大声喊道:“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这位老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老天有眼,这可是千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
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生命担保。
”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
”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
他抗议也是白费,别人不相信他。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过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口袋都翻转过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奥士高纳大爷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跟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聊起了绳子的事情。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只能再次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的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儿。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后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作品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方式描写刻画主人公奥士高纳大爷,塑造了一个勤俭、诚实、富有正义感而又偏执不知变通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C.奥士高纳大爷所面对的众人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所面对的众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有冷漠、麻木、缺少同情心等特点。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清新的风格特点。
解析:选C A项,“反映了当时社会小人物的性格悲剧”错误,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被误解、被奚落,以致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人性的丑陋、冷漠和整个社会道德的败坏。
B项,“富有正义感”“偏执不知变通”于文无据,小说没有表现奥士高纳大爷的正义感和偏执不知变通的性格。
D项,“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之情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且也没有呈现出“含蓄清新的风格特点”。
5.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5分) 答:解析:回答本题时,要注重分析造成奥士高纳大爷悲剧的外部原因,可以从马具商、乡政府、周围人三个角度分析。
马具商诬告奥士高纳大爷;乡政府缺少调查研究,代表官方压制;周围人冷漠、缺少同情心等。
由此可以得出具体答案。
参考答案:①马具商的诬告: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表现出人性的丑陋。
(1分)②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道德败坏、缺乏信任的程度。
(2分)③周围人的麻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缺乏同情心。
(2分)6.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会更好。
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答:解析:回答本题时,要注重把握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比如其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如果认为以“绳子的故事”为题好,那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故事紧紧围绕“绳子”展开,情节紧凑;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小说刻画了主人公、乡政府以及周围人的性格特征;从主题的角度分析,小说以小见大,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道德败坏等。
同样的,认为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好,也可以从主人公是老实人,故事围绕“老实人”展开,揭露了社会对“老实人”的冷漠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观点一)我认为“绳子的故事”更好。
①以“绳子的故事”为题富有深意,与故事前后照应,故事的悲剧起于绳子,终于绳子,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绳子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③小说以“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
(每点2分)(观点二)我认为“老实人的故事”更好。
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老实是其性格的主要特点,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小说的情节围绕“老实人”展开,因为主人公老实,才会一再招致诬告、陷害、舆论围攻,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
③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与小说的主题相符。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