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汤伯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9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 o l .19 N o .9 2009年9月

J O U R N A LO FC H A N G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p .2009 

收稿日期:2009-05-11

作者简介:汤伯虹(1986-),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金融管理方面的研究。

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汤伯虹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摘 要:基于近年来绿色金融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界定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系统地研究了绿色金融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机理,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建环保政策性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具体措施。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政策

中图分类号:F 8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09)09-0001-04

资金流是企业的命脉,怎样进行融资、投资等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投资、融资等又都是存在于社会金融体系中的,因此可以预期通过金融手段

对污染企业进行环境方面的约束是有效可行的。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金融的作用,尤其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1 绿色金融的概念及相关实践

绿色金融(G r e e n F i n a n c e )是一个新兴概念,又称环境金融(E n v i r o n m e n t F i n a n c e )或可持续性融资(S u s t a i n a b l e F i n a n c i n g ),最早约出现于1997年。关

于绿色金融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4种:一是《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2000年)提供的定义:环境金融(绿色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指金融业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和方式上,将绿色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项目,从信贷投放、投量、期限及利率等方面给予第一优先和倾斜的政策。三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四是将绿色金融作为环境经济政策中金融和资本市场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从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实践看,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就是从金融和环

境的关系入手,将生态观念引入金融,依靠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影响企业的投资取向,进而影响经济取向,改变过去高能耗、低产出,重数量、轻质量的金融增长方式,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改善环境的金融增长模式。

多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多种绿色金融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要求企业必须为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责,从而使得信贷银行高度关注和防范由于潜在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信贷风险。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 N S E A D )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欧美共有绿色风险投资约45家,总投资额达1亿欧元,主要投资领域为再生能源、水和清洁技术设备。此外,绿色金融还有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回购协议、绿色产业基金等形式。

2003年6月,7个国家的10家主要银行宣布实行“赤道原则(T h e E q u a t o r P r i n c i p l e s )”,即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管理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金融机构保证在其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将项目按照高、中、低级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只有在项目发起人能够证明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对环境问题负责时,方可对项目提供资助。目前已经有29家金融机构实施了“赤道原则”。

2007年以来,我国环保总局会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推出“环保新政”,相继出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绿色金融产品,从而在我国掀起了一场旨在保护环境的绿色

金融风暴。2 绿色金融的环保机制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工业企业造成的,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环保问题上的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在工业化迅速发展阶段,伴随着G D P 高速增长的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和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使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导致市场失灵,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干预。而政府的介入往往是以事后处罚为主,并且会因地方保护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办事效率低下等原因而失灵。同时,政府制定的某些经济发展目标,如G D P 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等,使经济主体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忽视质量的提高,无形之中又加重了政府和市场失灵的程度,使“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

由此可见,必须由更好的投融资手段和政策来取代现行模式。以金融手段、金融创新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绿色金融将环境风险组合到金融风险里面,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借助市场机制、政府管制以及社会监督(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多种力量,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市场和政府的“双失灵”。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见图1),通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促进节能减排,从而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激励约束作用

图1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由于各污染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形式各

不相同,同时污染企业为了规避监管,逃避惩罚,往往会想出种种办法予以应对,导致政府的事前预防因工作量大、覆盖面广而顾及不全,而且出现污染事件后又往往缺乏惩治手段,起不到很好的警戒作用。但针对这些问题,绿色金融通过影响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并对节能减排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作用。金融手段会直接切中污染企业的融资命脉,运用多种多样的金融方式和金融创新,对污染企业进行事前预防和监督,通过影响企业行为对节能减排发挥作用。金融手段既可以通过促进企业

完善环保设施、减少排放,直接对节能减排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突破环保技术瓶颈,间接对节能减排产生作用。绿色金融对纠正市场失灵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克服了市场失灵,也就对节能产生直接的正效应。绿色金融通过对节能减排的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可以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又能够促进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金融的互动双赢。

此外,民间企业或政府部门缺乏必要的正面激励和足够的惩戒压力也是环境污染问题迟迟不能很好解决的原因之一。而金融机构一旦介入到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就有可能形成较强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有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更好解决。

总之,金融对于环境问题的介入导致绿色金融的产生,一方面会极大地促进和鼓励节能环保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会对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产生极大的制约效应,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3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融资瓶颈

我国相当多的中小型污染企业采取民间融资或

自筹资金,基本不向金融机构贷款或很少贷款,又达不到上市融资的条件,因而难以对这些数量大、涉及面广的中小型污染企业在融资环节发挥制约作用。3.2 执行瓶颈

目前,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金融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金融企业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和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因此,目前推行绿色信贷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标准也不完善。3.3 信息瓶颈

信息沟通机制和有效性有待完善。一些地方环

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要求,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同时,商业银行不能提供环境信息使用的反馈情况,没有真正做到数据共享;商业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机构及制度,信贷工作人员对环保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制约了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3.4 制度瓶颈

推进绿色证券政策的资本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健全。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双重特征,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

2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19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