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终稿

四、经验教训
❖ 投资者必须控制好风险 ❖ 金融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 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 ❖ 加强公司的信息沟通,解决信息不对等问题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谢 谢 观 看!
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 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 节,于是在巴林银行,里森作为一个外部审计师在遇到问题时并没有很好地同内部审计师进行沟通, 而内部审计师也不按照标准同外事部审计师协作,最终导致了银行的破产。
二、每年终里森都将“88888”账户冲转为极少数余额或为零,瞒过审计师审计。在1994年审计员发现 保证金与交易所数字不符,相差77.18亿日元,审计师要求看三个证明文件,却被里森通过剪辑、 复印、传真伪造了三个证明文件,总行没有认真审查与研究,都被瞒骗过关,说明总部控制根本未 能严格执行。
内外审计师缺乏有效沟通
赫赫有名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二原因分析管理过程管理道德决策决策领导控制控制沟通沟通组织组织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个人决策的失误?一错误判断日本股市走向1994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股市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期货然而后来的日本关西大地震使得股市暴跌里森损失惨重但还不足以撼动总部银行
❖ 一、案例简介 ❖ 二、原因分析 ❖ 三、具体对策 ❖ 四、经验教训
三、不该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或许人都难免犯错,但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犯错时,应及 时修改。而里森非但不改,还变本加厉,继续犯错,直至无法挽回最终的残局。
三、具体对策
一、划分明确的职能和岗位 1、建立以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属于单人单岗处理业务 的,必须有相应的后续监督机制。会计内控系统应确实落实事先、事中、事后监督作用, 加强柜面监督,并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巴林银行》案例剖析 共26页

谢谢!
法成交。为了做成这笔业务, 本股市必大有可为。日经指数
里森叉按惯例用“88888”账 将会在19000点以上浮动,如 户卖出部分期权。后来,他 果跌破此位,一般说日本政府
又用该账户继续吸收其他差 会出面干预,故想赌一赌日本
错。结果,随着行情不利变 股市劲升,便逐渐买人日经
化,里森再一次陷入了巨额 225指数期货建仓。不料,日
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最初从事贸易后涉足证券业巴林银行是金融市场上的一座耀眼辉煌的金字塔最盛时其规模可以与别的整个英国银行体系相匹敌巴林银行是金融市场上的一座耀眼辉煌的金字塔从1798年至1814年间当时英法两国正进行战争亚历山大巴林为英国首相小皮特提供担保同时提供
巴林银行倒闭案
大纲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 一名交易员金姆·王误将客 户买进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 指令当做了卖出,损失是2 万英镑,当晚清算时被里森 发现。但里森决定利用 “88888”账户掩盖失误。 几天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 损失升到了6万英镑,里森 决定继续隐瞒这笔损失。此 后,类似的失误都被记入 “88888”账户,不到半年 的时间,该账户就吸收了30 次错误。里森不想将这些失 误泄露,因为那样他就只能 离开巴林银行。同时,所引 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 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 户
1989年
1992年
明星变魔鬼
错误账户的建立:88888
启用88888账户 利用88888账户瞒天过海
帝国最终倒塌
帝国倒闭演化的过程
巴林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

析
目录
1 巴林银行简介 2 破产的背景 3 倒闭过程
4 倒闭的可能原因 5 带给中国的启示
巴林银行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 人银行”。
既为客户提供有关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他们也要像其 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或土地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 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818989838年”7账月户,保“留88了88敞8口”头账寸户。 居然由于自营获利而转亏为盈。
里森接到了一笔买入6000 口期权的委托业务,但由 于价格低而无法成交。为 了做成这笔业务,里森又 按惯例用“88888”账户 卖出部分期权。后来,他 又用该账户继续吸收其他 差错。
倒闭过程
1994年
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有差错记录 仍经由“99905”账户向伦敦报告。 “88888”差错账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留存在电脑之中。
这个被人疏忽的账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
倒闭过程
1992年7月17日
1993年1月
1993年7月
里由森此手,下一一笔名代王理姓业交务易便员衍手生头出出了了一笔 一自笔营差业错务,,损并失形为成2了万空英头镑敞,口并头应寸。 报数告天巴以林后总,部日。经但指在数种上种升考了虑20之0下点,这 里笔森空决头定头利寸用的错损误失账也户由“2万88英88镑8增”加到 承6万接英了镑40。口里卖森出当合时约的,年以薪使还账不面足平5万 衡英。镑,且先前已有隐瞒不报的违规之 举,因而此时他更不敢向总部报告了。
1995年1月26日,里森竟用了270亿美元进行日经指数期货投机。
巴林银行事件分析(五篇范文)

巴林银行事件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巴林银行事件分析因素分析①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早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曾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
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较早发现里森活动的。
根据官委清盘人的观点,如果巴林集团的管理层适当检讨并理解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致该集团的信中所表述的忧虑,那么倒闭是可能挽回的。
官委清盘人认为巴林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态度尤其应该受到严厉指责,该回信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作出许多毫无根据的错误保证。
同样,琼斯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两封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问题掉以轻心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
我们无法理解,琼斯作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财务董事,何以未经独立地详细了解整个事件,就在里森草拟的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征询里森交易活动的复函上签字。
②松散的内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
据报载,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之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竟未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警惕。
1月份第一周,里森持有合约3024张,20天后,即持有合约16852张(短短20天内,合约持有额增长4倍)。
到2月中旬,里森持有的合约突破2万张,比在同一市场操作的第二大交易商持有的头寸多出8倍。
这个信号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而没有被巴林银行的最高管理当局注意到从而作出应有的反映。
总之,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了,预警系统失败,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巴林破产前不久,该银行直到尼克·里森去职的那天,即2月23日星期四,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
但是,据新加坡有关当局说,巴林在1995年2月头18天里给新加坡期货有限公司汇去1.28亿美元作垫付维持金之用。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课件

交易对手风险限额管理
1 2 3
风险限额设定
根据交易对手的风险评估结果,设定相应的风险 限额,控制与该对手的交易规模和风险敞口。
限额监控与调整
实时监控交易执行情况,确保交易在设定的风险 限额内进行,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对手风险变化及 时调整限额。
超限管理
制定超限应对措施,当交易对手风险限额被突破 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敞口,控制潜在 损失。
陷。
03
监管不力
巴林银行在监管方面存在漏洞,例如在期货交易中没有设置止损点等风
险控制措施,导致亏损不断扩大。
案例教训与启示
加强交易员选拔和培训
01
巴林银行应该加强对交易员的选拔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
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02
巴林银行应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确
保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巴林银行在投资策略上倾向于寻求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同时愿意承担较高的风 险。
缺乏对风险的充分认识和管理
在初期,巴林银行对投资的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 日后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投资组合风险管理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
巴林银行在投资组合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方面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
风险应对与处置
巴林银行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预案和处置程序,确保在发 生风险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 损失。
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环境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巴林银行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控制制 度、提高员工风险意识等措施,营造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
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倒闭成因分析—内部控制角度(一 ) 控制环境存在问题首先 . 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这一特点决定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经营中需要拥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风险意识.原因是货币资金极易被挪用、盗窃.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业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以小博大,一旦成功可以获取巨额收益,而一旦失败则要遭受巨额损失.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双刃剑”效应,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在巴林银行例闭案中显然管理层没有对待衍生金融工具应有的风险意识,只看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负面效应,从而也没有对负面效应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其次,管理层不重视历史经验的指示作用,突出表现是不重视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尽管资产负债表具有静态性,但它确实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承担的风险,而巴林银行主管却对资产负债表置之不理.这从彼得·巴林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
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再次,管理层没有应有的风险等觉意识。
在巴林银行倒闭案中。
当交易员里森由于违规操作使亏损不断加大并且不能通过自身周转来掩盖亏损时.开始要求伦敦总部汇入资金.由干亏损不断加大,里森开始超常规的向总部索要资金,这种情况下巴林银行总部不但没有警觉到风险的存在而且违反英格兰银行的规定向里森输送资金.这些均说明巴林银行总部不但对里森非常规要求汇人资金毫无风险警觉意识而且一味的满足,暴露了总部在风险评估中的失误.最后。
不理智的人力资源政策.尽管里森曾经为巴林银行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巴林银行‘。
用人不疑,’的政策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用人政策走向了极端,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巴林银行在控制环境上至少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巴林银行的破产(二 ) 信息和沟通存在问题首先,总部要求里森更改进行错误交易处理账户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尽管错误记录处理账户已经由"99905"转为“88888",但是这个信启、只有开设账户的员工一个人知道,其他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均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开立用于处理错误记录的账户,如此重要的业务信息竟然未让管理者知道,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效率可见一斑;其次,在总部恢复使用泊"99905"账户处理错误记录时,临时“88888"账户不但没有及时消除而且该信息也没有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备案,从而使"88888"账户成为内部控制的“盲区”,成为各种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触及的地方,直到最终巴林银行例闭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可以说正是“888891,账户这个关键控制点的失控导致了巴林银行悲剧的发生。
(2024年)巴林银行案例分析ppt课件

2024/3/26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金融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利用先进技术提 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金融创新的推动
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 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20
巴林银行的合规表现和改进措施
合规表现
在过去几年中,巴林银行在合规方面表现良好,未发生重大 违规事件。
2024/3/26
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巴林银行采取了完善内部控制、加 强风险管理、提高员工合规意识等改进措施。
21
06
巴林银行案例的启
示和教训
2024/3/26
22
对金融机构的启示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ppt课件
2024/3/26
1
2024/3/26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巴林银行背景介绍 • 巴林银行风险事件回顾 • 巴林银行风险管理分析 • 巴林银行监管与合规分析 • 巴林银行案例的启示和教训 • 结论与建议
2
01
引言
2024/3/26
3
目的和背景
探究巴林银行破产的 原因和教训
发现和有效管理。
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
02
采用先进的风险计量模型、压力测试等工具,提高风险管理的
科学性和准确性。
信息系统的支持
0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
析,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16
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01
02
03
风险评估指标
制定一系列风险评估指标 ,如不良贷款率、资本充 足率等,对银行风险状况 进行定期评估。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一起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对于大规模投资者和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下是对巴林银行事件的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是中国首家上市的商业银行,成立于1995年。
在成立的初期,巴林银行经营正常,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然而,在2002年,巴林银行因为一系列不当操作引发了金融风险。
首先,巴林银行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该行管理层不具备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违规操作,未按照规定进行交易核对和审计,导致资金流失和风险暴露。
其次,巴林银行对外部环境的监测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
银行在处理风险事件时缺乏应急应对措施,导致风险扩大和损失加剧。
再次,巴林银行的信息披露不透明。
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巴林银行隐瞒了真实情况,无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信任,对巴林银行的品牌形象造成了重大伤害。
最后,巴林银行对风险的估计和处理不准确。
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巴林银行未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加大了损失,并让金融风险进一步蔓延。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揭示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银行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并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其次,银行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
再次,银行必须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银行应准确估计和处理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巴林银行事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暴露出银行业管理的问题,也揭示了金融风险对于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
该事件促使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监管加强,并引起了投资者对于金融风险的关注。
同时,银行业也认识到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 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90 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仅1994年就先后在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 美新兴国家和地区。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 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 489位 。
4.里森对“88888”的利用(3)
除了为交易员遮掩错误,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 大的客户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 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账工作 都积压起来。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 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 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账户的损失,由 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事实上,里森当时所作的 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 他已成为被其风险头寸操作的傀儡。他当时能想的,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 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号账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 方向变动。 里森自传中描述:“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开始是 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已整个包围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 是要把我抚养成这个样子的。”
6.简析——巴林缘何破产?(1)
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里森在1992 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算部经理。作为一名交易员, 里森本来应有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性商品,并替巴林从事套利这两种工 作,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风险。因为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 只是赚取佣金,而套利行为亦只赚取市场间的差价。例如里森利用新加坡及大 坂市场极短时间内的不同价格,替巴林赚取利润。一般银行都予其交易员持有 一定额度的风险头寸的许可。但为防止交易员在其所属银行暴露在过多的风险 中,这种许可额度通常定得相当有限。而通过清算部门每天的结算工作,银行 对其交易员和风险头寸的情况也可予以有效了解并掌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却 一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 事实上,在里森抵达新加坡前的一个星期,巴林内部曾有一个内部通讯, 对此问题可能引起的大灾难提出关切。但此关切却被忽略,以至于里森到职后, 同时兼任交易与清算部门的工作。如果里森只负责清算部门,如同例子本来被 赋予的职责一样,那么他便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为其他交易员的失误行为瞒 天过海,也就不会造成最后不可收拾的局面。
4.里森对“88888”的利用(2)
另一个与此同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乔治与 妻子离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并开始自暴自弃,里森喜欢他,因为乔治 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员之一。但很快乔治开始出错了。里森示意 他卖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 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将乔治出 现的几次错误记入“88888账号”对里森来说是举手之劳。但至少有三个问题困 扰着他: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账号后如何躲过伦敦 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们追加保证金,他们会计算出新加 坡分行每天赔进多少。“88888”账户也可以被显示在SIMEX大屏幕上。为了弥补 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 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为了 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 式头寸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若运 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招至极大损失。里森在一段时日 内做得还极顺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号账户亏损的600万英姿转为略 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如果里森就此打 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5.里森的崩溃,巴林的倒塌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 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 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 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口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2月10日,里森 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口日经期货及2万口日 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账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 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须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账。这 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臵信。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 47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 败。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头寸已达6万余口合 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头寸亦已达26000口合约。 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 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1.里森上任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 是摩根· 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 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 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许多问题。 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 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 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 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2.银行的“错误账户”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关键是看你 怎样处理这些错误。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会将 “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 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六月 份期货却买进了三月份期货,等等。一旦失误,就会给 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 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 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 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
3.“88888”的错误账户的诞生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 本有一人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 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 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 算工作的哥顿· 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 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 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 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很快, 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账号, 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 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账号必须是五位数,这样账号为 “88888”的“错误账户”便诞生了。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 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 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 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但 荷兰国际集团继续以“巴林银行”的名字继续经营。
“搞垮”巴林银行的里森
二.巴林银行倒闭的过程
2.巴林集团的组成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 资本市场活动。 (二)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 个人资产为目标。 (四)巴林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3.巴林银行的倒闭
4.里森对“88888”的利用(1)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总部配臵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学 是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888” 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臵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 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 搪塞而过。“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账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账的机会,如 果当时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星期的交易员金(King)犯了一 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 卖出20口,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 须买回40口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 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 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 “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的这个账户暴露为风险头寸。数天之后,更由于日经 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注:里当时年薪 还不到5万英镑)。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 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 毛头小子尼克· 里森之手。里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 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 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 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这是巴林第二 次破产,头一次是于1890年,巴林在南美的投资随着阿 根廷发生革命而被蒸发。
6.简析——巴林缘何破产?(2)
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 事实上,每天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每天都有明显的记录,可看出 里森的问题,即使是月底,里森为掩盖问题所制造的假账,也极易 被发现——如果巴林真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 5000万英镑存款,但这5000万已被挪用来补偿88888号账户中的损失 了。查了一个月的账,却没有人去查花旗银行的账目,以致没有人 发现花旗银行账户中并没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 关于资产负债表,巴林银行董事长彼得· 巴林还曾经在1994 年3月有过一段评语,认为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用,因为它的组成, 在短期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彼得· 巴林说:“若以为 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 幼稚无知。”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的巴林董事长付出的代价之高, 也实在没有人想象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