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与构成原理》(1)

合集下载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 第一章 绘画构图概 说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 第一章 绘画构图概 说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发展第三章绘画构图的要素第四章绘画构成原理第五章构图形式的心理效应第六章构图形式美的规律第七章构图技法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第一节构图的概念第二节表达意图、构思与构图第三节构图形式对表现内容的作用一绘画构图的语言性质与表达内容二构图的格局与内容三构图的形式结构对表现内容的作用第四节绘画构图的程序一素描草图阶段二色彩草图阶段三制作阶段第五节完美的绘画构图是苦心经营的业绩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发展第一节绘画构图发展的概要描述一人类社会文明早期的绘画及其构图二欧洲绘画构图发展的概况三中国绘画构图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地域文化体系与地域绘画体系及其构图第三节社会文化的变革与绘画构图的发展第四节科学技术对绘画构图的影响一科学技术促进绘画理念的变化二新工具材料的发明与发展,促进绘画构图面貌的发展第三章绘画构图的要素第一节物质要素——工具材料、画面边框与画幅一工具材料及其质地特性与构图的作用二画面边框形状三画幅第二节形状一点二线三平面形状四物体形状五空间形状六物象的象征性与形象的定型化七构图中作为语言的形象类别第三节色彩一色彩的概念二人对色彩的视觉心理三色相的情感与象征四色彩于绘画构图中的作用五色彩语言的类别第四章绘画构成原理第一节绘画构图的视觉基础一视感觉与视知觉二绘画构图与视觉经验苇二节图形与画面的形成一绘画为观众规定了知觉对象二图形与画面的组成三画面是个整体的知觉对象四视知觉的恒常性五对绘画知觉的理解性第三节空间知觉与绘画空间的构成一三维空间知觉因素与构成二方位的构成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表现时间一表现自然规律的特定时间二表现历史性的特定时间三表现延续性的时间四画面自身的时间呈现第五节对物体“质”的知觉与质感表现第六节绘画构图与人的联觉、联想第七节恒常性解体的变形第八节深层知觉与完形范围外的形式因素构成第五章构图形式的心理效应第一节画面空间运用的形式心理一方位的形式作用二空间力感三画面分割及其面积的形式作用四视域定向、视高与视平线的作用第二节构图结构的形式主线与基本形的作用一水平主线的作用二垂直主线的作用三斜线与倾斜的作用四几何曲线的作用五自由曲线的作用六圆形的作用七方形与矩形的作用八三角形的作用九不规则散碎的形与散乱结构第三节基本线形的综合构成第四节方向与线条引导视线的作用一引导视线的方向、方式及其形式作用二引导视线的观察顺序及其作用三向构图中心的诱导四放射性的引导五线形延伸性的联系作用第五节完形范围外的非具象形式因素一完形范围外的非具象形式因素可以增加画面的艺术表现的生命力二轮廓线的跨越,增强形体效果和丰富意趣三完形范围外的非具象形式因素增多使主观情感表面化四摒除具象的点线杂乱构成的多义性第六节物体范围外的形式因素一变形的幻觉效应二叠置的视觉效果三叠透的效应四遮挡关系错位的频闪效应五分解与复合的视觉效应六分解与抽象复合的效果七异体组合的形象八不同时空的怪异构成九假物象按知觉恒常性特点构成的视觉效应第六章构图形式美的规律第一节多样统一整体和谐一多样变化和谐统一二疏密变化的生动性与平均排列的秩序性三构图整体的和谐与完整第二节画面平衡稳定与结构均衡规律一画面“平衡”感产生的原因二影响平衡的因素三均衡布局法四内容决定构图形式的平衡心理第三节整体联系相互呼应一内形式的呼应联系二外形式的呼应联系第四节对比调和相互辉映一线及形的对比二黑白对比三虚实晦显对比四繁简对比第五节构图的节奏韵律感一节奏及其构成二节奏的作用三机械的节奏与变化的节奏四韵律之美第七章构图技法第一节确定宾主之位经营构图中心一形象分宾主二构图有中心三主要形象突出的原因与方法第二节画面分割取势定位一横线定位分割二中线定位分割三黄金分割四骨线定位分割五基本形分割六极差分割七复合分割第三节比例的妙用一主要表现对象与画面框架的比例二表现对象与常态比例的关系三表现对象自身比例与标准比例的关系四反常态比例的艺术处理第四节黑白灰与色彩构成的处理一影响黑白灰与色彩构成的因素及构成类型二黑白灰与色彩构成的原则第五节动感与静感的表现一构图呈现的动与静的含义二表现动与静的方法第六节藏露隐显虚实相生一藏露掩映隐显结合二以露代藏诱人联想三以实带虚虚实相生四意在画内形于画外第七节强化构图表现的视觉美点一客观再现的绘画要凸显形象与环境的典型性二以现实为基础的对形式美点的凸显三主观意趣表现的形式美点四画种材料形成的艺术美的特点不可忽视五形式因素的单项强调及其“度”的把握第八节诸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一《开国大典》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二从画家创作草图的变动过程领会构图技巧三同一命题的名画比较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绘画构图学是研究绘画构图的原理、规律与技巧的绘画理论。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 将一些几何形状的面 作自由组合,表现规 则、平稳、较为理性 的视觉效果。
精品ppt
2
三、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 如何创造形象; • 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 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根据美的形式法则,构成所需要的图形。
在经过一定量的学习和练习后,扩大和丰富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造型手段,再过 渡到平面设计(应用设计)的新阶段,这就是平面构成的作用和实质。
四、平面构成的原理与技法:
精品ppt
30
⑵ 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 成的几何性质的面。
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的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 现几何曲线的特征。但,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 和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圆形,呈现出一种有变化的曲线 形,较正圆形更具有美感。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 的感觉。
精品ppt
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洒 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
精品ppt
33
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的实 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 “地”。
一般容易被识别为图形的是:
⑴居于画面的中央,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易于 成为“图”;
⑵被封闭的图形,在画面中容易显现出来,也容易被人 们认为是“图”;
31
⑶ 自由曲线形的面——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 曲线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 者的个性,所以,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 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表。
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 感觉。
精品ppt
32
⑷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 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 的视觉效果。
精品ppt

《构成基础》课件第1章

《构成基础》课件第1章
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德绍时期的包豪斯
第二课 构成的概念与分类
2.1 构成的概念
• 构成的概念来源于俄国构成主 义运动,指采用三角形、圆形、 曲线等几何符号来进行表现。
• 构成是指将各种造型元素,即 不同形态、不同色彩、不同材 料、不同肌理的单元,按照一 定的形式美法则,通过不同的 方法组织在一起,使其形成新 的、符合审美标准的作品。
里特维德 《红黄蓝椅》
里特维德 《施罗德住宅》
第一课 构成的起源
1.3 包豪斯
• 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 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 ”,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是 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 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的成立标志 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 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色彩构成作品
立体构成作品
• 构成主义也称结构主义,“ 构成”是构成主义者设计的 思想基础。
• 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有马列维奇、利西斯基、 康定斯基、塔特林、斯坦伯 格兄弟等。
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构图》
塔特林 《第三国际纪念碑》
第一课 构成的起源
1.2 风格派
• 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 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 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 胡札,雕塑家万东格洛,建筑师 欧德、里特维德等人。
平面构成作品
第二课 构成的概念与分类
2.2 构成的分类
•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 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 法,运用形体、空间、位置、面 积、肌理等要素,通过一定的规 律和原理,创造出新的有色彩美 感和色彩表现力的二维空间画面。

第二章 机构的组成-1 (1)

第二章  机构的组成-1 (1)
机 构 的 自 由 度 —— 是 指 机 构 可 能 实 现 独 立 运 动 的 数 目 (保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 〈独立的广义坐标〉的数目)。
机构的自由度通常用F表示。
机构是可动的,所以机构的自由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
P39
1
2
θ1
3
S’3 S3
2 1 θ2
θ1
3
θ3 4 θ4
1)按引入约束数分,有:
I 级副(class I pairs)、II 级副、III 级副、IV 级副、V 级副。
引入1个约束
引入2个约束
引入3个约束 引入4个约束 引入5个约束
x
I 级副
球面高副
II 级副
球与方槽接触
II 级副
柱面副
Ⅳ 级副
球销副
P15
III级副
球面低副
IV级副
圆柱套筒副
V级副1
V级副2
④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能正确判断机构结构合理性。
2.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构结构分析,机构的自由
度计算;
难点: 机构结构分析及虚约束的判断。
§2-1 平面机构的组成
P5
机构是由具有确定 相对运动的“实物”— —一些相对独立运动的 单元体(构件)组成。
各构件组成机构时是按照一定的方式联接而 成的。由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 动连接,称为运动副。
从动件(driven link、follower) ——机构中随原动件运动的其他活 动构件。
例如:在连杆机构中,汽缸11为机架, 活塞10为原动件,而连杆3和曲轴4为 从动件。
P8
说明:
机构中各构件可以是刚性的,某些构件也可以是挠 性或弹性的,或是由液压、气动、电磁件构成的。即 机构不一定是由纯刚性构件组成的。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 结构设计原理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   结构设计原理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结构设计原理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对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的准确审视。

掌握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其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吻合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熟悉结构线的各种画法。

教学要求:1.能准确审视服装效果图,掌握服装各部位的吻合、各部件的组合关系。

2.明确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掌握结构线在结构制图中的正确使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服装效果图的审视与结构分解一、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审视:服装设计效果图也有人称为服装画,是设计者对服装造型款式的具体形象的表达,是设计者的创造构思语言,是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效果图的伸视包括对效果图的类别、(工艺型、具实型、夸张型、艺术型)款式的功能属性、(实用型、表演型、广告服装)平视与透视结构、(外部造型、部件之间相连、穿脱形式、各部位舒适量)结构的可分解性、(重点)材料性质与组成、(面、里、辅料的种类、纹样、色彩、毛向、布纹、可烫性、可缝性))工艺处理形式(装饰线、开口、开衩、辑明线及各种材料的组合)等内容。

(一)结构的可分解性:效果图所显示的服装能够通过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方式,图解成基本衣片的特征称结构的可分解性。

设计合理的服装都具有良好的可分解性,如果服装某部位不能图解成衣片,则称该部位不可分解。

审视服装效果图时,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服装外形轮廓:即服装结构必须适合人体穿着需要,不能阻碍人体活动规律。

其服装是紧身型还是宽松型的。

常需特别注意的部位有领口、下摆、袖口、腰围等部位,要分析其大小能否通过人体头部、肩部、臀部等部位,如不能则需观察该部位附近是否有开口、折裥、装松紧带等工艺形式,这些工艺形式所提供的宽松量加上原来部位的大小能否使穿脱方便和美观。

2.分析衣缝线条的结构性:款式造型图分解成平面的结构图后衣片相关的部位结构图之间是否存在着重叠部分,即使两者分离的结构形式(如省道、分割线)使两者在重叠部分消失的同时仍能保持衣片形状的完整性。

构图

构图

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谭翃晶国画作品(5张)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

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

因此,统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

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常见的构图形式:1、水平式(安定有力感)2、垂直式(严肃端庄)3、S形(优雅有变化)4、三角形(正三角较空,锐角刺激)5、长方形(人工化有较强和谐感)6、圆形(饱和有张力)7、辐射(有纵深感)8、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9、渐次式(有韵律感)10、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构图概念其内涵丰富,它包括: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艺术形象在空间大小的确定。

3、艺术形象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艺术形象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艺术形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

构图的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初中美术几何构图(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几何构图(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几何构图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几何构图在美术的世界里,几何构图是一把开启视觉艺术之门的钥匙。

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美的追求,更是一种组织画面、表达情感的手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初中美术几何构图的奥秘。

一、几何构图的内涵几何构图,顾名思义,是以几何元素为基础进行画面组织的方法。

在美术创作中,几何构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稳定的视觉效果。

它主要包括点、线、面三种基本元素,以及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各种几何形状。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灵活运用,学生可以创作出富有节奏感和层次感的美术作品。

二、几何构图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几何构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通过学习几何构图,学生能够认识到形式美的重要性,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画面的美感。

其次,几何构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学生在运用几何元素进行创作时,需要对形状、比例、空间等方面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能力。

最后,几何构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构图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抽象的几何元素与具体的画面内容相结合,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几何构图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推广几何构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几何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几何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参观美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几何构图的魅力。

4.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几何构图进行创作的能力。

四、几何构图在初中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几何构图在初中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案例:1.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构成》。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

平面构成入门点的构成形式AKI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线的构成形式AKI线是点移动的轨迹(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5)立体化的线(6)不规则的线面的构成形式AKI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3)徒手的面(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单形的构成AKI(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平面构成的形式AKI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平面构成的形式(二)AKI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8.分割构成形式-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浅议平面构成与图案2006-03-03 10:03:55 来源: 美术家网网友评论0 条论坛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图与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360012】
课程学分:【共2学分】
课程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选课】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构图与构成原理》是绘画与设计创作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是画者、设计师精心构思外化为作品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带领学生分析古今中外大量的绘画与设计作品,进而使其掌握画面、形状、色彩、质理等具有不同视觉特性的基础视觉形式要素等,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和广告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概说
基本要求:了解绘画艺术独特性的表现和不同类型的构图样式
1.绘画艺术独特性的表现
2.不同类型的构图样式
(二)画面
基本要求:了解画面是构图要素之一与掌握构成、影响画面的其他因素
1.画面的基面
2.画面的边框
3.画面的区域
4.画面的数量
(三)画面形状
基本要求:了解画面形状是构图主要要素之一,并掌握画面形状的视觉心理效果。

1.自然形态与画面形状
2.画面形状边框
3.画面形状的视觉心理效果
4.画面形状的对比
5.画面形状的调和
(四)画面色彩
基本要求:了解画面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并掌握画面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

1.自然色彩与画面色彩
2.画面色彩的分类
3.画面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
4.画面色彩的对比
5.画面色彩的调和
(五)画面质理
基本要求:了解自然质理和画面质理在绘画中的应用,并掌握综合材料在画面中的作用和表现。

1.自然和生活中的质理
2.自然质理和画面质理
3.画面质理的功能
4.画面质理与材料
5.画面质理的对比与调和
(六)画面布局
基本要求:了解构成画面布局的要素,并掌握画面布局
1.发现题材
2.选择画面
3.处理空间
4.建构框架
5.安排形状
6.设计色彩
7.调节平衡
8.布置光线
9.构成韵律
10.布局格式
(七)构图中的形式美法则
基本要求:了解构图中的形式美,并掌握形式美法则及其运用
四、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内广泛的接触绘画艺术、设计艺术的方方面面原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构图与构成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艺术欣赏原理,为运用在日后的广告设计中打基础。

五、课程考核方法和标准
评分标准:
该课程的考核评定随堂进行,以完成各阶段课题要求的作业为主要对象。

评定成绩以百分制记。

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任课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定(30%);第二部分由专业教师集体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70%)。

评分内容:
1、能否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能否按课程教学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
3、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体现。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每年更新中(如固定教材需正确填写)
参考资料:
《绘画构图》曹昌武曹晓楠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