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04-循环系统

利用特定标记物对循环系统中的 分子进行成像,有助于更早地发
现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原理对循环系统进行无创、 无辐射的成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 的血管结构和血流信息。
超声微泡技术
利用微泡作为造影剂,增强超声成 像的效果,有助于评估心血管功能 和血流状态。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算法
云存储与共享
利用云存储技术,实现影像数据的共享和远程访 问,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获取诊断资料。
移动设备支持
开发移动设备应用程序,让医生在移动设备上随 时查看和诊断影像数据。
谢谢观看
心包疾病
总结词
心包疾病是指心包膜的炎症、粘连、增厚、缩窄等病变,影像诊断对于心包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超声心动图是心包疾病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可以观察心包积液量、心包增厚 和粘连情况。心脏MRI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包结构和毗邻关系,对于手术方案 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是通过高频声波对循 环系统进行检查。
超声可以等。
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功能 和心肌病变情况,对于心脏疾 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诊断具有无创、无痛、实 时等优点,但检查结果受操作 者技术水平影响较大。
03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影 像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影像数据进 行自动分析和识别,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开发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供诊 断建议和参考,帮助医生更好地
解读影像数据。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模态的数据进行融合, 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诊
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远程医疗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实验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正常X线表现(一)观察心脏X线表现1.后前位正常心影一般是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部朝向后上方;心右缘从上到下为,升主动脉(年龄小于40岁为上腔静脉)右心房、心膈角区为下腔静脉;心左缘从上到下为,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左心室。
相反搏动点,左心室段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作相反搏动点2.右前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由主动脉球、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室和左室构成;心脏后缘大部为左心房,但其下部有右房影与之重叠。
在吞钡后食管下段前缘系左心房压迹心前缘与前胸壁间呈倒三角形透光区称心前间隙。
心后缘与脊椎间透光区称心后间隙。
3.左前斜位(65°~70°),心脏前缘上为右心房,为右心室,心后缘上为左心房,下为左心室。
心前间隙:近似长方形的透亮区;可显示胸主动脉全貌及主动脉窗。
心后间隙:心后缘与脊柱应不重叠。
4.左侧位(吞钡)根据食管是否受压,可判断左房是否增大;心后三角,此间隙是否存在,可判断左心室是否增大。
心前缘与胸骨接触面积判断右室大小。
(二)观察心脏大血管造影心脏大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其内腔形态,清楚显示其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1.腔静脉与右心房上腔静脉位于纵隔右侧,侧位位于气管前方,向下连于右房;下腔静脉上行过膈肌后注入右房;右房呈椭圆形,位于脊柱右缘。
2.右室与肺动脉正位右室部分位于脊柱左侧,呈圆锥状,侧位右室位于心脏前下方,主肺动脉位于左前方。
3.肺静脉与左心房左房呈椭圆形,正位位于心影中、偏左上:左、右肺静脉由左房两侧向外伸向肺野,侧位左房位于主动脉窗、气管分义下方。
4.左心室左室正位呈斜置长椭圆形,侧位呈长方形,位于右室后方。
5.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后方,根部略低于肺动脉瓣水平,分为左、右和无冠状窦。
二、正常CT表现(一)循环系统正常CT表现1.胸骨切迹/胸锁关节层面:三对,前后排列,锁骨下静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⑵
①
②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段突出。
肺动脉主分支扩张。
③
④
肺外围动脉骤然变细。
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早期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①肺野中外带纹理少、 细。
②肺门血管影增粗。
③右心室肥厚。
肺心并右下肺感染:
①慢支,肺气肿。 ②右下肺炎。 ③右心室肥大。 ④双膈粘连。
5.心包炎
(1) 心 包 积 液 (2) 缩窄性心包炎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放射科
一、循环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常规X线检查(透 视和摄片) CT和MRI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超声检查 核医学检查
二、循环系统应用解剖学、正常 X线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解剖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解剖示意图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示意图
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肺循环异常X线表现。 主动脉异常X线表现。 心力衰竭的改变。
心胸比率
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 大横径之比称心胸比率。 是粗略估计心脏大小的 常用方法。 正常心胸比率等于或小 于0.5(50%),最大不 超过0.52。心脏增大分 度为0.51~0.55轻度, 0.56~0.60中度,0.60以 上重度。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K氏B线)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肺泡性肺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
5、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表现)
肺水肿
肺静脉淤血。 肺门模糊。 肺水肿(间质
性+肺泡性)。
四、循环系统常见疾病X表现
风心病
冠心病 高心病 肺心病 心包炎 心肌病、先心病 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2、右心室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示肺动脉段突出,相反搏动点下移。 ②右前斜位 示心前缘中、下段向前膨隆,心前间隙变窄。③ 左前斜位 示心膈面延长,室间沟后上移。④左侧位 示心前缘 与前胸壁接触>1/2。
2、临床意义:肺原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和心间 隔缺损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大血管和周围血管 特点:不停运动着的系统对影像学检查要
求很高,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影像学检查包括:
普通X线、超声、核医学 、心血管造影 多层CT、MRI逐渐成为重要检查手段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一、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心普遍增大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主 动 脉 形 状 和 密 度 的 改 变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 超声检查 (三) CT检查 ( 四) MRI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正常心脏横轴位CT扫描
SVC T AOA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左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3、左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左心缘四弓,心底双密度,
心右下缘双心房,降主动脉左移,支气管分叉角加大。 ②右前斜位及左侧位 食管左心房压迹加深、移位与 脊柱重叠,分为三度。③左前斜位 主动脉窗变小。 (2)临床意义: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和部分先天性 心脏病等。 4、右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右下心缘膨隆,最突点位置 较高,右心房高>心高1/2。②左前斜位 右房段膨隆, 成角,长度大于心前缘1/2。 (2)临床意义:右心衰,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病变等。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循环系统是人体组织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辅助诊断已经成为循环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结构、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分析和诊断,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病变状况。
早期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X线摄影技术,但这种技术只能提供组织和器官的形态信息,对于血管、动静脉瘤等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磁共振造影(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技术逐步发展,并逐渐应用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
这些技术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具有比较高的价值,如MRI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CT则可以用于检测肺栓塞、主动脉瘤等。
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影像诊断技术也是目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纳米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利用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特异性及可调光性等特点对循环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更加准确,是未来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应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应用场景:窦房结功能不全窦房结是心脏中的一个关键部位,负责调控心率和心律。
当窦房结功能不全时,心跳不规则,容易引起多种心律失常。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方式精确地诊断窦房结功能异常,以便对病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MRI等方式发现心肌的功能异常或对心肌缺血区域进行定位。
准确定位心肌缺血病变,有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西南医院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朱结辉概述医学影像学检查对心脏大血管病变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外部轮廓,而且能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壁及腔内的结构的解剖和运动。
虽然近代发展起来的多普勒超声、SCT、MRI等成像技术在心脏大血管诊断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X线检查是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讲课内容一.X线检查方法二.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三.正常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四.心脏大血管常见病的X线诊断五.简述CT,MRI的应用一.X线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1.透视优点:旋转体位多角度观察,并可以动态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位置、搏动;不足:图像质量清晰度差,时间短促,与医师经验关系大,易漏诊,不能保存;(一)普通检查2.摄影:优点与透视相反。
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常规检查。
(1)后前位:靶片距离2m,以减少放大率(<5%),观察右房、右室、左房、左室大小。
(2)侧位:左房、左室、右室(吞钡)。
(3)双斜位、记波摄影:在临床应用中均不常用。
正常后前位胸片正常右前斜位片正常左前斜位片正常左侧位片记波摄影片(二)造影检查♦1.心血管造影:要求大容量X线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等。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造影剂减少,血管图像清晰。
♦3.方法:右、左心室造影,主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4.禁忌证:全身衰竭,肝、肾功能不良,碘过敏,穿刺点局部感染,心内膜炎、心肌炎急性和亚急性期。
右心室肺动脉造影片主动脉造影片二、心血管正常X线表现(一)心、大血管的正常投影1.后前位或前后位: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向右后上方,形成斜纵轴。
(1)右缘上段:上腔静脉、主动脉升部下段:右心房(2)左缘上段:主动脉结,老年人可突出明显中段:肺动脉段下段:左心室(3)左心耳:左心室与肺动脉段之间 1.0cm长的一段,左心房大时明显突出呈四弓。
(4)相反博动点:左心室与肺动脉段博动相反两者的交点,是左、右心室增大的重要标志。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与病理
1、各类型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临床表现:心脏听诊。
瓣膜损害较轻或心功能代偿期、临床虽有相应 的体征,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活动后心悸、 气短,失代偿时加重。
风湿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1)二尖瓣狭窄
2、CT与MRI:可见瓣叶钙化及房、室增大、 左房附壁血栓,瓣膜运动受限及瓣口狭窄等 。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两肺肺淤血,心 影明显增大,呈梨形,以左房、右室增大为主, 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室血液返流至左房
左房负荷加重 左房肥厚、扩张
左心衰
二尖平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像学表现
区糊 肺
可影 泡 见, 性 蝶两 肺 翼肺 水
状门
改增 肿 变大 :
,、 两 可结 肺 短构 分 期不 布 迅清 大 速, 量 变两 片 化肺 状
门模
(4)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肺循环高压可兼有肺动脉和肺静脉高压 两种X线征象。
(肺静脉高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最后造成肺动、静脉高压。)
心脏基本病变表现
陈旧性心梗:平扫:心肌厚度变薄;T2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减弱;灌注:首过低灌注,延迟强化
并发症:室壁瘤:平扫:心肌变薄外凸;T2高、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消失、反向运动;
附壁血栓:中等信号; 室间隔穿孔:电影:心室水平分流
CMRA与CAG
曹桢斌,3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4
增厚、且发生粘连、钙化形成坚实的纤 维结缔组织,呈盔甲状改变。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精品医学课件

1
36 4
1
6 3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前降支可再向三个方向各发出数分支:向左下,对角支④;向后下, 室间隔前支⑦;向右下,右室前支(最上一支为左圆锥支)。其中以对角支 最重要。
1 7
4 7
4
1
4 7
7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左旋支向后绕行,沿途可在三个部位发出分支:左室前,可发出左室 前支⑧;左心缘,发出左缘支(纯缘支)⑨;左室后,可发出左室后支。有 时见左心房血管。其中以左缘支最为重要。
1 6
6
9
48
9
6
9 6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右冠状动脉沿右侧冠状沟绕行,沿途可发出分支:最上一支为右圆锥支⑴,右室前可 有右室前支,心右缘发出右缘支(锐缘支)⑶,右室后可有右室后支,向后室间沟有后降 支⑸。有时有右旋支⑹、左室后支⑺。有时见右心房血管。其中右缘支和后降支最为重要 。
⑴ ⑶ ⑸
⑶ ⑸
⑹⑺ ⑸
9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冠状动脉名称:影像学上与解剖学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又不完全相 同,见下表。
冠脉名称 前降支 中间支 对角支 左旋支 后降支 左缘支 右缘支
相对应名称 前室间支、左前降支 对角支 左室前支 回旋支、旋支、左回旋支 后室间支 钝缘支、左边缘支 锐缘支、右边缘支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投照体位
后前位
心右缘: 上段: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 下段:右心房 心左缘: 上段:主动脉弓 中段:肺动脉段 下段:左心室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心房血管角
右心房
主动脉结 肺动脉段
相反搏动点 左心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血流动力学改变
★肺动脉狭窄: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血量减少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左心室血量增多(与肺动脉狭窄的程 度有关)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和左心室血液→主动脉
右室流出道
隔 束 壁束
法乐四联症的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示意图
4、X线平片表现: (1)心影呈“靴型”; (2)右心室增大肥厚; (3)肺动脉段凹陷,心尖园钝上翘; (4)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增宽; (5)肺少血+网状侧枝循环形成。
二、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 X线表现
位置异常 形态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小异常 主动脉异常 肺血管异常
(一)位置异常
心脏移位(外因) 心脏异位(发育异常)
胸外心 胸内心、右位心、镜面心
(胃泡)
镜面右位心指全内脏转位,犹如照镜子一样
(胃泡) 右旋心
右位主动脉弓
(二)形态异常
左心房增大
右心房增大
1 心右缘下段向右增大、膨出,位置偏高 2 (左前斜)右心房段膨出、延长,>1/2
心前缘
右心房增大
(四)主动脉异常
(1) 形状改变:增宽、迂曲、延长
(2) 密度改变:增高或钙化
(五)肺血管异常
1、肺充血
▲概念:肺充血是指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 ▲ X线表现: (1)肺动脉段突出; (2)肺门增大,边缘清晰,透视搏动增强,显示
狭窄 ➢ 瓣膜纤维化,牵拉粘连,瓣膜移位,产生关
闭不全
3、常见病变举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见于20-40岁,女性多见 症状:心悸、气短、咯血、体动脉血栓栓塞 体征:心尖部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及舒张期震 颤,其中二尖瓣第一音亢进和开瓣音在定性 上有重要意义
☆血液动力学改变:
循环系统 的影像诊断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普通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二 CT检查 常规CT扫描 超速CT扫描 CTA
三 MRI检查 四 USG检查
一、X线检查
(一)普通检查 1 胸部透视:能多角度观察心脏形态、搏动, 但不能留下影像记录,目前仅作为胸部
摄片的补充。
2 常规心脏摄片 后前位:基本位 右前斜位(吞钡):向左旋转450~600 左前斜位:向右旋转600 左侧位(吞钡)
法乐四联症
法乐四联症
(五)心包炎
1、概述:发生于心包的炎性病变 病因包括感染性(结核菌、化脓菌、病毒、 寄生虫等)和非感染性(外伤、肿瘤 、尿毒 症等)
2、病理表现:心包积液和心包缩窄
3、临床表现 ※分类
干性心包炎 湿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主要症状与体征 心包填塞
4、 X线表现: ※心包积液
心 脏 CT 扫 描 及 重 建
心 脏 及 冠 状 动 脉 整 体 效 果 图
容 积 再 现 ( )
VR
最 大 密 度 投 影 ( )
MPI
曲面重建(CPR)
三、MRI检查
1 流空效应 2 多成像方位 3 MRA能显示心脏大血管的三维结构,即可
转动的内腔投影像 价值:显示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3、血流动力学改变: 左心房→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血流量增多或→ 肺动脉高压 左心室 、主动脉血流量减少 4、X线检查 (1) 后前位+左前斜位 (2) 左心房造影
5、X线表现: ☆平片(三大、三小、肺门舞蹈) (1) 肺充血或伴肺动脉高压; (2) 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 (3) 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 (4) 主动脉、左心室缩小。 三大 ——右房、右室、肺动脉段增大; 三小 ——左房、左室、主动脉弓缩小。 ☆左心房造影
冠脉狭窄<50%时其供血尚可充足,当狭窄达到 51%~75%时可出现心肌缺血。
3、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狭窄可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等: 左前降支累及左心室前壁、前侧壁和室间隔前部; 左旋支累及左侧壁甚至后壁; 右冠状动脉累及左心室后壁、室间隔下部及右心
室壁。
4、X线表现:
(1)大部分患者摄片无异常发现,部分可见心影增 大呈靴型或普大型,以左室大明显;
左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
1 心影呈梨形 2 肺动脉段膨凸、相反搏动点下移 3 心尖圆隆上翘 4 右心缘下段右凸,位置偏低 5 心前接面(即右心室段)延长(侧位)
右心室增大
左心房增大
1 左心房可向左、右、上、后四个方向增大 2 向左增大:左心耳凸出,形成左心缘第三弓 3 向右增大:右心缘双弓影或心底部双房影 4 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 5 向后增大:食管中段受压后移
(2)左心缘局限性搏动异常; (3)冠状动脉钙化; (4)特征性诊断依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
及分枝狭窄或闭塞。
(三)房间隔缺损
1、概述: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分为两种类型:第一 孔型(原发孔)和第二孔型(继发孔),以后者多 见。
2、临床表现: 心悸气短,可有紫钳;听诊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 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常见疾病 影像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房间隔缺损 法乐四联症 心包炎
(一)风湿性心脏病
1、分类 (1)急性或亚急性心脏炎:
包括心包、心肌、心内膜炎症
(2)慢性风湿性瓣膜病: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
病变
2、病理
➢ 风湿性瓣膜炎:瓣膜肿胀,赘生物形成 ➢ 瓣膜收缩变形,腱索粘连,瓣口缩小,产生
斜位心
垂位心
横位心
(四)影响心脏形态、大小的因素
★ 年龄 ★ 体型 ★ 摄片时的体位、呼吸状态 ★ 膈肌位置及胸腹腔的压力
老年儿人童主心动影脉呈迂球曲形
吸气像
呼气像
(五)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 左心室与主动脉的搏动最强 ❖ 主动脉的搏动与脉压差相关连 ❖ 左心室与主动脉、肺动脉的搏动相反 ❖ 心房搏动弱
二尖瓣狭窄→ 左心房↑→肺静脉静脉↑ →肺动脉↑ →右心室↑ (压力增加、血液 淤积)
二尖瓣狭窄→ 左心室↓→主动脉↓ (血 液减少)
☆ X线表现:
1)摄片位置:后前位+左侧位(吞钡) 2)肺静脉高压或混合高压(含铁血黄素沉
着) 3)心脏增大呈二尖瓣型 4)左心房、右心室增大 5)左心室不大、主动脉变小 6)二尖瓣膜可有钙化出现
肺泡性肺水肿:
常与间质性肺水肿并存,肺 静脉压超过30mmHg时,渗 出液主要存积在肺泡内。 X线表现: 一侧或两侧肺野内带有片状 模糊影,以中下野内中带 (双侧肺门区)多见; 典型表现呈蝶翼状。
含铁血黄素沉着:
见于二尖瓣性心脏病及 多发性肺出血病变。 X线表现:双肺可见细 小节结和点状影,中下 肺野较多,与粟粒结核 近似,常与Kerley B线 并存。
1 心影增大包括心壁肥厚和心腔扩大,X线摄 片对二者不能区别
2 以心胸比率判断心影增大 轻度增大 0.51~0.55 中度增大 0.56~0.60 重度增大 >0.60
3 各房室增大
左心室增大
向左、向下、向后
1 心影呈主动脉型 2 心尖向左、下延伸 3 左室段向左下延长、超过锁骨中线 4 相反搏动点上移 5 心后食管前间隙消失(侧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二)冠心病
1、概述:冠心病占我国心脏病中发病率的 第三位,是威胁中老年、特别是脑力劳动 者健康的重要疾病。
2、病理:
早期内膜下有脂质沉积,形成轻微突起的黄色斑, 继而内膜结缔组织细胞增生、肿胀和纤维化,管 壁增厚,并突向腔内,或斑块发生溃疡,继发血 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
(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后前位:
1/3位于胸骨中线右侧,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 2 心底在右上,心尖在左下 3 有左、右两个心缘
后前位
后前位
右心缘 上段: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 下段:右心房 心膈角
左心缘 上段: 主动脉弓 中段: 肺动脉段(心腰) 左心耳、相反搏动点 下段: 左心室(心尖)
◆普大型:心影向两侧增大 常见病变:心肌病、全心衰 、心包积液
◆二尖瓣型(梨形):右心增大、肺动脉段凸 出、心尖圆钝上翘 常见病变:二尖瓣狭窄、肺心病、房缺
◆主动脉型(靴形):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 凹陷、主动脉增宽 常见病变: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心脏病
普大型
二尖瓣型(梨形)
主动脉型(靴形)
(三)大小异常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二)心脏的大小
心胸比率:
定义:心影最大横径/胸廓最大横径 正常值:≤0.5(横位心≤0.52) 意义: 当>0.5(或0.52)时,表示心影增大,是一
种衡量心脏是否增大的粗略方法
T1
T
T2
(三)心脏的形态
斜位心 夹角=450 心胸比率≈0.5 垂位心 夹角>450 心胸比率<0.5 横位心 夹角<450 心胸比率>0.5
四、USG检查
价值: ➢ 优于X线检查 ➢ 不但显示心脏的形态和功能,还能显示血
流状态 ➢ 是心血管常用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缺点: ➢ 无法了解心肺关系以及肺血流情况
心脏二维超声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二 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肺门舞蹈”征; (3)肺动脉分支向外围伸展,成比例增粗,边缘
清晰锐利; (4)肺野透亮度正常。 ▲常见病变: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间隔
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甲亢、贫血等
肺充血
2、肺少血
▲概念:肺动脉血流量减少。 ▲ X线表现:
(1)肺动脉影变细; (2)肺动脉血管纹理变细、稀疏; (3)侧支循环形成,显示出粗乱的网状纹理; (4)肺野透明度增加 ▲常见病变: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法乐四联 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