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Science文章写作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论文写作——续‘我投SCI稿件的一点经验’

作者: yuyongtao(站内联系TA)发布: 2006-07-03

写科研论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如果我们把研究工作比喻成战争的后勤准备,那么科研论文就是这场战争最核心的部分:决战。要想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必要的,但显然是不够的,战场上杀敌的决心和出色的指挥同样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对于身处信息化时代的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讲,大量的时间需要花费在选题、课题申请、具体的科研工作和科研论文等最终成果上。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和前沿显然必须通过大量阅读专业文献才可能,这需要时间。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同时集读者和作者于一身的研究者都期望所阅读的论文能够简明扼要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有效而高效地通过学术论文地方式交流科学思想,我们必须了解,作为读者,我们最需要什么,这样才能在写作科研论文的时候,有的放矢,打赢科研工作中这最后一场战役。因此,在本文中,我想结合在SCI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验,以科研论文写作要素的方式,与各位虫友交流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打算投稿SCI刊物的菜虫虫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摘要:摘要的写作显然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绝大多数读者都是在读完论文摘要之后才决定是否有必要获取全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因此,好的摘要必须能言简意赅的充分表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必须能包涵论文正文的各种要元素,信息量丰富(informative),能独立于正文之外(self-containing)。换句话说,摘要应该是正文精要的缩写,是压缩了的正文。那么摘要应该包括什么具体要素呢?我认为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描述论文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和主要的结论。摘要必须包括正文的主要结论,以方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可以了解文章的全貌。虽然摘要的位置处于一篇论文的最前面,但是,从写作的顺序上来说,当正文写作完毕后再考虑写摘要似乎更明智。这个时候,作者对整篇文章已了然于心,对需要突出强调的东西非常清楚,更易于写出不错的摘要。

Introduction: 这个部分应当:(1)精确地描述文章提出的问题(target question);(2)给出具体问题的背景知识,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为什么值得读者花时间细细琢磨;(3)告诉不熟悉文章方法的读者足够的细节,使他们能了解作者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4)在结束的段落简要地交待一下文章的主要结论。

Materials and Methods: 这个部分应当描述一下论文究竟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应当交待技术层面的一些信息以方便读者弄清楚作者都做了哪些实验。如果实验的方法是完全照搬前人已有的工作,则不必详细阐述这些方法的文字,只需要在文中给出具体的参考文献即可。如果实验方法不完全与前人的工作一致,则必须清楚地声明哪些东西是前人的结果,哪些东西是作者自己提出的处理方式。对于某种方法不必连篇累牍地阐述每个细节,只需要交待最关键,便于读者直接重复作者的实验工作的那些细节信息就足够了。

Results and discussion: 因为作者的结果和讨论一般不会只有一个,太多的结果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不知道哪些结果更为重要。这时候必须牢记,要在合适的时候交待并重复研究结果的大局(big picture),随时提醒读者某个结果现在的位置及在真个文章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就不至于使读者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窘境中去,同时也有利于保持一个清晰明了的逻辑主线。每个段落最好以一个主题句(opening/topic sentence) 开始,概括一下本段或随后几段组成的段群的中心意思,同时也是提醒(signify)读者注意作者这一部分的文字将要详细说明的内容。然后在这个意群结束的时候再回过头用一个句子总结呼应(echoing) 一下上文的主题句。

在写作结果部分的时候,作者应当善于利用图表代替文字来表达意思,这样做既可以节省篇幅,也能够将文字的东西可视化、直观化。图表包含的信息应当反映论文主要的研究结果。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将主要的研究结果分别制作成为图表的形式,有几个主要结果和讨论就做几张图表,以图表为线索引领我们的结果和讨论部分。图题(figure caption)和表头

(table caption)这样的注记性文字要简要地总结图表中所蕴含的主要信息,详细的讨论可以放在正文中进行。一个原则就是,图表应当不言自明(self-explanatory),勿须阅读正文相关部分即可明白作者设置图表的用意。

写作中还需要注意,有的时候结果和讨论是分开独立的。这时候,作者在结果部分应当主要交待论文工作的方法直接产生的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直接分析。而在讨论部分,作者除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主要研究结果之外(而不是对结果部分的简单重复),还需要把自己的结果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1)为什么作者的结果是可靠的;(2)与同行的结果相比,作者的结果有何新意,有哪些文献支持作者的结论,又有哪些文献与作者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同,应当如何解释这种差异;(3)为什么作者的结果是重要的,会对本领域本方向今后的研究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4)讨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开展。

在语言的层面上,应当注意使用指路词(road sign words),包括表示转折、递进、承接、并列等关系的关联词来清楚地标示出文章的各个逻辑关系和主线,随时引导读者平稳地从一个部分过渡到另一个部分,使读者在阅读完整篇论文之后,能够清楚文章的大框架、小细节、大结论、小问题,从而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作者的研究工作。

Citations and references: 引用别人的工作绝不是对自己工作的贬低,恰当地引用不仅表明作者对本领域背景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说明作者的新结果如何与前人的研究相联系。实际上,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编织的参考文献“地图”来回溯与某个研究课题相关的重要的研究成果。好的参考文献能够提升论文的档次,使作者的研究更具说服力,从而更易于发表。因此,参考文献在一片科研论文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在着手写作之前,作者最好根据自己研究成果的水平选择相应的杂志,仔细阅读作者须知(author guide),找一两篇本杂志最新发表的论文或提供的样文,弄清其参考文献格式(style) 的具体要求,然后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RefMan等)中设置好符合杂志投稿要求的格式,将相关的文献细节录入管理软件并确保正确无误,最后才动手为该杂志撰文。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目标杂志明确,杂志风格明确,文章对路,参考文献符合要求。这就为文章的成功发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写作和投稿:论文是传播科学思想的主要手段。评价科研论文质量好坏的标准很多,有效的语言表达固然重要,但论文所要传达的新观点、新方法才是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语言(当然是指英文)表达的贫乏而失去信心,只要有好的想法(idea),论文完全可以被SCI期刊接收,语言的包装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当然,如果英文程度实在太差,错误连篇,最好找人仔细修改一下,免得审稿人抓狂。初稿完毕后,最好把它凉上一周左右,让自己的思想冷静下来,以读者的苛刻眼光重新审视初稿,对论文的结构、语言、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修改2-3遍,然后定稿。仔细检查文章的图件(格式、大小、命名、分辨率等)是否符合拟投稿杂志的要求。然后检查稿件的各个要素的顺序是否符合: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摘要、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图题(Fig.1~Fig.xx)、表名(Table1~Tablexx)、图(每个图独占一页)、表(每个表独占一页)。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在线投稿系统(比如Elsevier)要求将稿件(manuscript)、图(figures)、表(tables)、摘要等元素分别提交。这种情况下,稿件不需要在末尾附上图和表,系统会自动将单独提交的图件附加到正文的后面。最后,附上一封投稿信(cover letter)给主编,说明本文的创新点和特色,说明为什么适合该刊物发表。然后,大家都知道怎么做了——提交论文,然后静候佳音了。

以上是我在写作SCI论文时总结的一点心得,适当参考了一些网上的资料,恕不在此一一说明。希望对各位虫虫有所启发,共同进步。(eaglespade于2006年7月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