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伴我成长——走进《红楼梦》课程纲要
品读《红楼梦》教学大纲

三、分享阅读策略、剖析辞章架构,理解文意所在,进而能具推理与想象能力,进而从中获得相关知识与启思,并有初阶之理解与品读能力。
4)上课认真,勤作笔记者
5)热心服务有助于本课程之教学效益者(2)有以下情形者酌情予以扣分:
1)作业迟交或缺缴
2)无故迟到早退
3)上课睡觉或滑手机
4)随意走动、交谈影响课堂秩序者
5)其他有故意或造成负面学习之行为者
参 考 书 目
1.曹雪芹着,脂砚斋评,马美信校注:《脂评红楼梦》(台北:三民书局,2019年)
□参访多媒体教学□业师协同教学其他(请说明):问答讨论
评 量 方 式
(一)读书心得分享报告(10%)。
(二)学期作业(10%):
1.平时测验与课堂指派作业(10%)
2.学习态度(10%):基本分数75分
(1)有下情形者酌情予以加分:1)主动参与课后活动或竞赛者
2)认真完成作业且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者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者
2.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9年)
3.刘梦溪:《陈寅恪与红楼梦》(台北:风云时代出版,2007年)
4.刘梦溪:《牡丹亭》与《红楼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5.潘重规:《红楼梦新解》(台北:三民书局,2010年)
6.王关仕:《红楼梦新论:闲枕脂评梦红楼》(台北:三民书局,2013年)
二、学生能说出文本作者背景、撰作旨趣、段落大意、价值与文化创意思考应用。
(1.语文表达与沟通能力)
红楼梦教学大纲

紅樓夢教學大綱一、學習心得與紅樓女兒榜之不同學習心得是每兩到三週交一次,是上課跟閱讀還有自己的想法這三個部分來寫的,紅樓女兒榜是每八回做一個摘要跟讀後心得,所以是不一樣的。
二、第六回到第七回的回顧1.黛玉的人格特質剛進賈府的時候,她也會察言觀色,只是後面完全看不出她察言觀色這個特質。
這個部分看出她的敏感跟她的自尊,她的察言觀色不是為了要好好的做人際。
林黛玉的自尊是不願意別人恥笑她,她不是為了好好去做人際的,她的生命重心跟她關懷的向來不在這裡,她自尊心強,所以同學要從這邊去解讀,解讀說她為什麼說這樣的話。
2.插敘:關於秦鍾—女兒一樣的特質寶玉一流的人,有秦鍾、像柳湘蓮跟蔣玉菡,還有北靖王。
寶玉有自己一個相關女兒的特質的標準,是他品評別人的標準,但他不是刻意看到一個人就加以品評,而是看到了秦鍾,他馬上就說,哎呀有這等人物,我竟成了泥豬癩狗了。
怎麼會把自己貶到如此地步?原因就是面前的這個人有像女兒一樣的清淨秀美的特質,讓他覺得自己好污穢。
3.寶釵的形象「安分隨時」是寶釵的一個典型的形象。
三、寶黛釵三人基本關係的確立1.金玉良緣通靈寶玉對誰是有意義的?對世上的人是有意義的。
因為它完全符合了金玉良緣這樣一個習俗特性,第二個,它完全符合人們對所謂希罕物的詮釋。
所以這塊玉它就是屬於世上價值的東西,那人們要他戴,寶玉就只好戴著。
這東西會影響到什麼?當然就是影響到婚配。
2.寶黛平日關係的親近第八回的重點,我們看到了寶玉黛玉平日關係的親近,包括勸他吃酒不要吃冷酒,包括幫他穿戴。
四、新單元:寶黛戀情1.與以往才子佳人小說的比較小女子愛才,鄙夫重色。
a.文人與歌妓b.才子與佳人c.過程受到諸多攔阻2.寶黛兩人關係的發展a.前世因緣神瑛侍者跟絳珠仙草所呈現出來的還淚說。
寶黛初次相見的相見儼然。
b.黛玉孤女形象確立以及轉變成少女黛玉奔父喪。
c.寶黛相處的親密兩小無猜。
d.寶玉首次回應黛玉的酸味親不間疏,先不僭後。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②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
②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以及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阅读――探究梳理――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教学设计:布置导读提纲任,要求学生利用教材阅完成任务。
教师给以点拨和引导。
通过合作探究,要求学生每人写出一篇读后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是指哪四部作品?作者分别是谁?各写了怎样的内容?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二、走近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
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
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钊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奏扳的政治使命。
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
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又博学能文、能写诗填词谱曲。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红楼梦》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楼梦》。
一、说教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这部巨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在语文教学中,《红楼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等深刻的问题。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红楼梦》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掌握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隐晦的情节暗示。
领悟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本质和文化内涵。
五、说教法1、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基本知识,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
分析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经典章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初中语文教案:阅读名著《红楼梦》

初中语文教案:阅读名著《红楼梦》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具独特魅力的小说之一。
通过阅读《红楼梦》,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掌握《红楼梦》中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与命运;3.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把握其深层含义;4.培养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了解《红楼梦》•给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展示他的创作背景和写作风格。
•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并探讨其文学价值。
2. 分析人物与命运•阐述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等,并介绍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经历了各自的悲剧和离别,讨论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3. 主题与情节分析•解读《红楼梦》中的主题,如爱情、家族荣辱、权力等,并通过具体情节进行阐述。
•分析主要情节背后的深层含义,如贵族衰落、封建礼教对个体产生的压抑等。
4. 文学欣赏与批判思维•带领学生欣赏《红楼梦》中经典场景和描写,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画面。
•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并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活动安排•通过课堂讲解和 multi-medium 形式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知识。
•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和情节中的主题,并进行思维碰撞。
•结合课外阅读和作业安排,拓展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
五、教具与资源•电子屏幕/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材料。
•PPT演示:制作简洁明了的PPT,辅助教学内容呈现。
•《红楼梦》原著及其他相关书籍:供学生查阅和借阅使用。
幼儿园读书活动:阅读名著《红楼梦》

幼儿园读书活动:阅读名著《红楼梦》幼儿园读书活动:阅读名著《红楼梦》导言:阅读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读书活动中,选择适龄适性的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本次读书活动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为幼儿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 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活动准备:1. 《红楼梦》相关故事书籍和绘本;2. 涂色纸、彩色笔、水彩等绘画工具;3. 幻灯片投影设备;4.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三、活动实施:1. 导入(15分钟):- 利用幻灯片或故事绘本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部分插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以轻快的音乐为背景,播放一段《红楼梦》的配乐,营造活动氛围; - 向幼儿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古代贵族生活和爱情的经典小说。
2. 故事讲解(30分钟):- 以简化版的《红楼梦》故事书籍为主线,结合绘本图片和讲解,向幼儿们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们参与讨论,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场景和情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绘画创作(30分钟):- 给幼儿们发放涂色纸、彩色笔、水彩等绘画工具,让他们根据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自由绘制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4. 角色扮演(30分钟):- 提供《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和角色扮演服装,让幼儿们自愿选择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 引导幼儿们在角色扮演中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促进他们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5. 小结和延伸(15分钟):- 邀请幼儿们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角色扮演经历,并互相欣赏和表扬;- 鼓励幼儿们提问或讨论与《红楼梦》相关的问题,扩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推荐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绘本,引导幼儿们继续阅读相关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红楼梦》名著导读教学提纲

《红楼梦》名著导读名著导读《红楼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
②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③《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④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阅读――探究梳理――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学习重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名著导读课《红楼梦》教案

名著导读课《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4.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
- 分析《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 通过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1个课时)1. 介绍《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的简介和第一回的内容。
第二课时:《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个课时)1. 分析《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小组讨论《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红楼梦》的主题和文化内涵(2个课时)1.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2. 学生撰写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和文化内涵的短文。
第四课时: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2个课时)1.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
2. 学生撰写《红楼梦》的读后感或写一篇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述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学生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对《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有基本了解。
2. 学生能够描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4. 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六、参考资料1. 《红楼梦》原文和相关研究资料。
2. 中国古典文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伴我成长》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名著伴我成长——走进《红楼梦》开发教师: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小学一天门校区龙容适合对象:五年级学生一、课程意义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语文教育教学观与新的课程资源开发观的要求。
开发利用好四大名著这一校本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古典文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与方式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名著经典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才能使学生热爱名著,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自出世以来,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乃至在世界都享有盛誉,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学问。
此课程通过走进《红楼梦》,走近传统的文化经典,得到经典文化思想的熏陶与濡染,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起到切实的引路与提升作用。
二、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名著,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形成对名著浓厚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学生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进行阅读,了解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掌握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逐步提高学生表达、作文能力。
3.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学生能联系实际对名著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得。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通过阅读原著,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让学生去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接受书中美好情感的熏陶,促进情感素质与审美素质的提高。
5.通过阅读名著,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高阅读感悟。
三、课程内容1.欣赏名著原著文本阅读2.欣赏名著影视3.我眼中的名著4.趣味活动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我们将实施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动态评价、发展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再在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读书笔记本评价。
读书笔记一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选文进行摘录;一种不仅要求理解和摘录要点,还要求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精神实质、基本内容及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
这样通过反馈,不仅可以把所学的材料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而且也扩大了知识面,识记亦越牢固。
我们在评价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读书笔记本,展开多样的评价。
(1)交流式的学生互评。
以小组或班为单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中组织学生间相互传阅读笔记本,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还可写上欣赏式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2)反馈式的家长评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对孩子寄予极大的希望。
定期把读书笔记本带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读者,为孩子写评语。
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支持,促进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和沟通,有力地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同时家长的赏识评价,如同给孩子注入了一支兴奋剂,让他们激动无比,信心倍增。
(3)综合性的教师评价,学生各种交流活动中,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进行口头上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一次综合性定量定性评价,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2、问卷调查评价我们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知层面,而且关注情意、态度层面的考察,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等,形成良好自我发展意识。
为保证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质量。
因为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增强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问卷式调查就是一种很好的考察学生诵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根据问卷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制定出相关跟进策略。
3.小擂台:名著知识抢答。
通过这些涵盖各个层面的、丰富多彩的评价,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的激情,为校园创设了学习经典的良好氛围,保证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经久不衰。
雄鹰搏击,是因为风雨的锤炼;大海深邃,是因为百川的汇聚;孤松高峻,是因为地势的考验同理,人才的成长,是因为名著的养护,智慧的引导。
茫茫书海,寻找最合适名著阅读材料,让我们与名著携手同行,这是成长的需要,也是经典固有的力量。
附:一、名著简介:1.《红楼梦》作品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原名《石头记》。
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闺蜜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2.《三国演义》作品介绍。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描写东汉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又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毛主席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二、名著作者简介1.《三国演义》,别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1330一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除了《三国演义》及与施耐庵合作的《水浒传》外,他还有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剧本《风云龙》等。
2.《红楼梦》,别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获罪被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
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
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贫民百姓的沧桑之变,使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但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诗书、绘画、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三、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精彩故事1.《三国演义》。
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黄忠、周瑜、黄盖、曹操、孙权、孙策、赵云、吕布、司马懿、司马昭、夏侯渊等。
精彩故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青梅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桃园结义、单骑救主、草船借箭、刮骨疗毒、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舌战群儒、火烧连营、望梅止渴等。
2.《红楼梦》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秦可卿等。
精彩故事:黛玉葬花、刘姥姥醉卧大观园、探春结社、湘云醉眠、宝钗扑蝶、妙玉奉茶、熙凤弄权、惜春描园、迎春诵经、巧姐避祸、可卿春闲、晴雯撕扇等。
四、四大名著名言及歇后语1.《三国演义》名言:“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歇后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2.《红楼梦》名言:“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歇后语: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五、名著知识抢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 3 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1、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