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36.(22分)(1)(8分)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2分)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2分)夏季温凉短促,(2分)年均降水量较少(少于400毫米),且集中于7月~8月。

(2分)(2)(6分)①纬度较高,结冰期较长;②经过湖泊的调节,径流季节变化小,且含沙量小;③蒸发量较小,且有支流汇入,流量较大。

(每点2分)(3)(8分)①是中国的沿边开放城市,有政策支持;②经过满洲里的铁路连接中俄两国,对内连通了东三省,对外连接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经济腹地广阔;③中国和俄罗斯在资源、经济方面的差异较大,贸易互补性明显;④中国和俄罗斯为战略伙伴,有发展对口贸易的良好政治基础。

(每点2分)37.(24分)(1)(4分)火山喷发,火山灰直接落入湖中;受东南信风影响;火山物质随流水汇入湖中。

(任答两点即可)(2)(6分)为热带草原气候,(2分)降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时降水多,面积大,(2分)干季时降水少,面积小。

(2分)(3)(8分)有利:靠近马加迪盐湖,原料丰富;纯碱用途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有铁路通往蒙巴萨港出口,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廉价;距首都近,技术力量较好。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不利:自然条件恶劣(高温干燥或碱水气体有毒,会灼伤呼吸道黏膜)。

(2分)(4)(6分)①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可出口创汇;(2分)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分)③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2分)43.(10分)该地为温带内陆高原,昼夜温差大,需准备相应衣物;(2分)该地夏季太阳辐射较强,需准备防晒物品;(2分)夏季天气变化多,需准备防风、防雨物品;(2分)草原多蚊虫,需准备防蚊虫药品;(2分)地广人稀,需准备指南针、地图等导航工具。

(2分)44.(10分)夏季水温较高,蓝藻生长繁殖速度快;(2分)该区域城市集中,工业污水排放较多;(2分)该区域城市集中,生活污水排放较多;(2分)该区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农田广布,农业化肥施用较多;(2分)湖湾处较封闭,水体流速慢,污染物密度大难以扩散。

云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科综合·双向细目表

云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科综合·双向细目表
政治部分
题号
题型
分值
试题内容
难度
备注
12
选择
4
企业经营

13
选择
4
投资融资

14
选择
4
劳动者、就业

15
选择
4
对外开放

16
选择
4
依法治国

17
选择
4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18
选择
4
国际社会与对交往

19
选择
4
文化继承与发展

20
选择
4
文化生活的复杂性与监管

21
选择
4
运动观、量变与质变

22
选择
44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
选做题

10分
地理:I、II两卷合计100分,全卷易、中、难之比为6.5:17.5:1
20:64:16




达成
目标
地理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5%±5%
60%±5%
65±5
地理
1.着重考查必修一地球运动、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兼顾与之相关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考查。
2.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命题思想达成目标历史源自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
3%±3%
75%±5%
70±3
历史
1.考查内容为2019年新课标考试大纲所有内容。
2.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思维能力、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PDF版)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PDF版)

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B C B A A D C B A C【解析】1.运动用品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该公司关闭在中国的自有生产厂,转移至东南亚,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

故选B。

2.由材料可知,机器人工厂生产效率高,A错误;欧美地区的消费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变化不大,C、D错误;材料中这两座工厂只能生产部分鞋面、鞋底的产品,无法生产采用橡胶材质的鞋底,导致工厂能生产的产品范围小,生产规模小,无法匹配产能。

故选B。

3.机器人生产技术与亚洲供应商合作,将提高亚洲生产厂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故选C。

4.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庆阳市位于黄土高原上,根据材料“塬面平坦宽阔,周围沟谷纵横”可知水土流失严重,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弱地表径流对黄土高原的侵蚀,①正确;黄土高原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轻城市内涝问题,②正确;湿陷性黄土浸水后结构会迅速破坏而发生下沉,所以用防渗膜阻挡了雨水渗透到原土层(黄土),防治黄土湿陷,③错误;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收集雨水来利用,④正确。

故选B。

5.湿陷性黄土浸水后结构会迅速破坏而发生下沉,防渗膜(两布一膜)铺设在湿陷性黄土周围是为了保护黄土,防止发生湿陷,A正确。

B、C、D都不是主要目的。

故选A。

6.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堆积,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土质较均匀,且土层欠压密,结构疏松,有较多孔隙发育。

故选A。

7.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比,城市化较低,交通较为不便,综合实力较弱,A、B、C错误;成渝城市群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D正确。

故选D。

8.成都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正确。

2019届云南省高三下第八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云南省高三下第八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云南省高三下第八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图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A .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B .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冬季C .在堤坝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 、b 和dD .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地势平坦开阔2. 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最适合新城建设的位置是A . aB . b ___________C . cD . d2. 左图为成昆铁路一段选线设计图,有两个设计方案。

“采用方案”较“沿河方案”短10km ,减少曲线25个,减少车站一处,少修短隧道8座,绕避了地质复杂地段,且免受河流冲刷。

其中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滚滚的大渡河,成为车站中的奇迹。

图中海拔数据为路面海拔。

右图为建设中的隧道口。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与“ 沿河方案”相比,“ 采用方案”的明显优势是线路短与A .便于居民出行B .技术难度小C .道路坡度小_________D .受地质灾害影响小2. 照片为隧道入口的施工过程中所拍,图中拱形建筑的作用是A .起到美观的作用B .防止落石及雨水对公路冲击C .起到遮阳的作用D .减弱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如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岩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 1-2-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 1-4-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 4-1-2-3D . 3-2-1-42. 上图中4岩石的形成过程与下图中哪一环节相对应A .① ______________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C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④4. 下图图 A 中 D 湖泊是世界某山地高原上的大湖泊 , 湖面海拔 3821 米,风景秀丽 , 为著名旅游胜地。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云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

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文科综合地理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金榜定题名。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

图1示意世界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等值线分布。

读图.完成1一3题。

1. M, 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洋流D.海陆位置2.与M地相比,N地冬小麦生长的有利条件是A热量充足 B.光照充足 C.降水丰富 D.土壤肥沃3.图示区域播种冬小麦期间A.北京的白昼逐渐变短B.地球自转速度变快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图2示意"1981 -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趁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

读图,回答4-6题。

4.影响西藏平均霜冻日数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5.从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看,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雪结下降 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 D.地热资源增加6.下列有关西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部为高山峡谷 B.湖泊多为淡水湖C西北部为高山草甸 D.世界地壳较薄处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来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浙江湖州桑基鱼,是当地2500年前的先民顺应自然发展形成的水乡低洼湿地生态系统,兴盛时期桑卷与业塘的比例是6: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还发展了果慕、花慕、菜蒸等模式,现已入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农户综小桑基面积,增大鱼塘面积,使基空间结构比例失调,影响着该生态系统的可持块发展.图1为湖州地区桑基鱼塘系统示意图。

此完成1—2题1。

当地在保护桑基鱼塘的同时,还发展果基、花、菜基的目的是A促进生态循环B。

提高经济收入C.改变基塘景观D。

劳动力较丰富2农户缩小桑基面积,增大鱼塘面积使基碧空间结构比例失调带来的主要问题是A.近成水产养殖仰料过剩B。

基塘景现和循环功能退化C.加剧塘基土壤盐碱化D。

使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荷兰拥有世界上面轵最大的玻璃温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邺沿海一带.温室内设葹齐备,采用自动化的灌溉系统和生物除虫技术,实行“专业化、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山产优质高产的蔬萊和花卉。

读图2,完成3-5题。

3。

该国北部岛链走向的形成原因是A河流的分布B.板块挤压降起C.洋流的流向D.冰川侵蚀用4。

荷兰玻璃温室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区是因为A。

气候温凉,日照少B.人多地少,耕地而积有限C.沿海滩涂,低成本D河流众多,灌溉水源丰富5.玻璃温室采用自动化灌溉系统可A.精准施肥B。

防止水污染C。

有效杀虫D.减轻土壤盐碱化攀枝花年日照时数达200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1月平均气温达13.6℃,常年花开不败。

当地政府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做好“阳光"文章,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入攀过冬的“候鸟老人”由2013年的3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5万人次.图3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及其周边地形。

据此完成6-8题。

6.吸引“候鸟老人”入攀过冬的天气特征是A。

少云雨,风力较强B。

多云雾,气温较高C。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扫描版)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B C D B C C A C D D 【解析】1.A点位于我国东北,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因汛期河水上涨,使江心洲面积减小,A正确;B 点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不会形成明显的夏汛,B错;C点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无明显双汛期,C错;D点位于南亚恒河口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集中降水的季节为6~9月,此时段江心洲面积小,D错。

故选A。

2.河漫滩是河流沉积地貌,易形成于凸岸,A错;江心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形成于河流速度较慢的地方,D错;因上游修筑水坝,拦截泥沙,使沉积速度减慢,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B正确;河漫滩因季节性出露,不宜建永久建筑,C错。

故选B。

3.通过获取各主要路段交通流量的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交通诱导图颜色呈现,利用的主要是GIS技术。

故选C。

4.GIS技术可用于城市各要素信息的整理分析并形成结果,指导生产和生活。

故选D。

5.据材料推出,12月7日,太阳直射点南移,罗斯海岸白昼逐渐变长(或已经极昼不变),A 错;到达L港时,为当地上午10点,太阳应位于东偏北天空,B正确;考察船抵达罗斯海岸时是12月7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错;到达L港时全球进入20日的范围不到一半,D错。

故选B。

6.新西兰的L港地处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A错;新科考站大约位于73°S,距南极点17度,相距约1900千米,B错;新科考站位于昆仑站东北方,C正确;从L港到新站点要克服西风漂流的风浪影响,D错。

故选C。

7.黑龙江因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种春小麦,A错;青海因海拔高,作物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无冬灌要求,D错;广西纬度低,气温高,无需进行冬灌,且非我国冬小麦主产区,B错;河南为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且冬春季低温干旱,宜实行冬灌。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文综地理试卷(八)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文综地理试卷(八)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文综地理试卷(八)一、单选题地处内蒙古阴山北麓的乌兰察布市是我国胡萝卜、芹菜等冷凉蔬菜的生产基地。

2012年我国首个冷凉蔬莱院士工作站在当地建立。

每年7、8月份,上海、杭州等地会从乌兰察布大量调入蔬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兰察布市发展冷凉蔬菜生产的优势条件有()A.冰雪融水灌溉B.作物生长期长C.黑土深厚疏松D.作物病虫害少2.当地蔬菜生产依托院士工作站可()①进行标准化管理②拟定商品质量标准③完善物流销售体系④及时反馈市场信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每年7、8月,上海、杭州等地从乌兰察布大量调入蔬菜的原因是()A.口感独特B.品种差异C.气象灾害D.水源短缺近年来,人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流动的数量。

图中折线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08~2019年户籍人口数量变化,柱状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判断该省区()A.人口环境承载力下降B.劳动人口占比减少C.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D.为人口净迁入地区5.与2010年相比,导致该省区2019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调整B.教育文化发展C.生育政策放宽D.矿产资源开发6.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西藏B.广东C.安徽D.上海马更些河(下图)是加拿大最大河流,该河流域干流东西部地区在水系发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西部水系支流众多,湖泊较少。

大奴湖区冬夏温差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马更些河东部支流的水系特点是()A.支流众多B.河网密布C.结冰期长D.湖泊众多8.与马更些河干流西部支流相比,东部水系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流水侵蚀C.泥沙沉积D.冰川作用9.大奴湖区冬夏温差大是因为()A.冬夏冷暖气流影响B.地形垂直差异显著C.年昼夜长短变幅大D.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下伴生的优势草本植物,升温会抑制其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必考题(共7小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拉圭(图)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誉为“南美瑞士”,吸引了大量欧洲较富有的白人来此定居,成为著名的移民国家,居民约90%是白人。20世纪70~80年代,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增长较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城市化飞速发展,目前乌拉圭城市化水平高达90%。
(4)本题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贫困、失业人口增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点睛】1、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是世界上优良天然草场之一) 。
(2)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答案】4. C 5. C 6. B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低价与城市功能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题详解】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按付租能力大小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所以,a、b、c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b1、b2功能区相同的特征,b1位于市中心的周边,而b2远离市区,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且地租较周边地区高,故判断两地都为住宅区,b2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故选C。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现代相比,唐代
A.气候较冷,荔枝种植界线北移
B.气候较暖,荔枝种植界线北移
C.气候较冷,荔枝种植界线南移
D.气候较暖,荔枝种植界线南移
2.与其他三条荔枝运输通道相比,涪陵道的最大劣势是
A.跨越江河多B.地形起伏大
C.路途较遥远D.补给驿站少
3.唐代涪陵、合江等地可大面积种植荔枝的自然原因是
【6题详解】
林地破坏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蒸发(腾)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坡面径流增加。故选B。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之地。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建造房子并在屋顶瓦片上覆盖石块(如图)。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随后,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各类酒店等纷纷在平潭岛建立。
5.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该功能区在b2地区发展的原因是
A.位于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地区,农副产品丰富
C.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日照充足
6.由于b2功能区的快速发展,林地遭到破坏,导致图中山地
A.降水量增加B.坡面径流增加
C.蒸发(腾)量增加D.地下径流增加
距海港近,对外交通便利;
有牧牛业的传统经验
2、工业区位条件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史条件。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北起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面积30万平方千米。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黄河、淮河等河流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它的主体。地质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南北改道(图左)。自2000万年以来,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华北平原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距今200万年时形成了大平原(图右)。石家庄地处太行山东麓,冬春季时,每当从西部高原东移并垂直于太行山的气流越过山脊,石家庄就会温度骤升、湿度骤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乌拉圭的发展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总体难度较低,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1)本题考查大牧场放牧业区位优势条件,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该地草场是著名的潘帕斯草原的一部分,草场资源丰富,草类茂盛;牛羊自由放养,重视良种化与疫病防治;环境污染小等
该国农牧业发达,草场是著名的潘帕斯草原的一部分,牛羊自由放养,重视良种化与疫病防治,实行规模化和标准化饲养,所产牛肉品质高,出口量大。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包括肉类加工、罐头、面粉、牛乳、干酪加工等,其次是纺织业,主要加工羊毛、生产棉纺和化纤产品,产品大部分出口。工业部门劳动力约占总劳动人口的五分之一。
4.考试结束后,请在教师指导下扫描二维码观看名师讲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荔枝的生长对地理位置和气候有着严格的要求,生长发育期间要求高温多湿,喜光,不耐低温霜冻。我国气象学者将史籍中记载的荔枝分布变化作为分析历史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图1为唐代荔枝运输路线推测图,其中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所产荔枝深受长安皇室、贵族喜好。
(2)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结合材料直接分析。产品大部分出口,说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农牧业产品众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劳动力充足等;
(3)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 因素,结合材料分析,该国吸引了大量欧洲较富有的白人来此定居,白人大多选择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增长较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社会福利及生活条件较高,吸引了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
文科综合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题组考查太阳的视运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河流的补给方式
【9题详解】
2月份太阳于西南方落下,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关系可推测拍摄者位于瀑布的东南方。故选A。
【10题详解】
马尾瀑布在流水溯源侵蚀的作用下,形成于花岗岩断块山体。故选D。
【11题详解】
湖泊和地下水供给不应成为季节性瀑布,酋长岩海拔较低难以形成冰川,瀑布仅在冬季才会流淌,由此推断应为冬季的积雪融水补给。故选A。
A.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气温高B.地处山间谷地,多云雾天气
C.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D.种植历史悠久,经验较丰富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
1题详解】
唐代涪陵能大量种植荔枝说明当时气候较暖,种植界线较现代偏北。故选B。
【2题详解】
涪陵道途经四川盆地、秦巴山区后达渭河平原,地形起伏较大。涪州荔枝深受皇室、贵族喜好,运输量大,因此该线沿途多驿站中转、补给。故选B。
(2)分析太行山东麓成为华北平原中高产田集中区的原因,实际是考查该区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的原因。太行山东麓多冲积扇,土壤肥沃深厚,透气性强;冲积扇位于山地向平原过渡处,水源丰富;有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土壤粒径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埋藏较深,土壤不易盐碱化。
(3)本题考查焚风的成因及危害。冬春季,西风从黄土高原翻过太行山下沉,由于下沉增温作用,导致气温升高,湿度骤升,形成焚风天气。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加剧春旱;引发森林火灾;影响冬小麦的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平潭岛传统民居屋顶瓦片上覆盖石块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排水B.房屋美观C.防范地震D.防范大风
8.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立首先带动了当地的
A.金融业B.制造业C.旅游业D.渔业
【答案】7. D 8. C
【解析】
本题以平潭岛传统民居屋结构为例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7题详解】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多大风天气。故选D。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照片拍摄者位于瀑布的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10.没有参与马尾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侵入B.流水侵蚀
C.断裂抬升D.冰川作用
11.马尾瀑布的补给来源最可能是
A.季节性积雪融水B.冰川融水
C.地下水D.高山湖泊水
【答案】9. A 10. D 11. A
【解析】
(1)分析乌拉圭牛肉品质高的原因。
(2)简述乌拉圭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分析该国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
(4)说出乌拉圭高度城市化带来的后果。
【答案】(1)自然条件优越,草类茂盛;土地肥沃,草质好;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对环境的污染小;肉牛自然放养,重视良种化与疾病防治。(任答三点即可)
(2)乌拉圭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农牧业发达,农牧产品(原料)丰富;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充足;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3题详解】
荔枝不耐低温冻害,重庆合江、涪陵等地能大面积种植荔枝的自然原因就是因为北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冬季气温高,热量充足。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1)据图简要说明华北平原的形成演化过程。
(2)分析太行山东麓成为华北平原中高产田集中区的原因。
(3)石家庄在冬春季节吹西风时会出现气温骤升的干燥天气,据图解释这一现象,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害。
【答案】(1)黄河、淮河等河流流经山区,携带大量泥沙;河流流出太行山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与三角洲;华北平原相对下沉,不断接受大量沉积,三角洲不断向(东)海推进,经过漫长地质时间,形成了现代的华北大平原。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