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大学
德国教育

一、德国的基本学制
与许多其他欧洲国家相似,德国现行学制 仍带有双轨制性质,它大体包括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分轨的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 育。
小学一般为4年制 分轨的中等教育: 1.初级阶段(初中)学制:5-6年 学校类型:主要学校,实科中学,完全中 学,综合中学 2. 高级阶段(高中)学制:2-3年 学校类型:完全中学的高级阶段,综合中 学的高级阶段
三、教育管理
联邦制:联邦教育和科学部,负责对教育 改革和教育发展提出规划,促进地区合作 。 各州设立三级教育行政机构: 1.州文化教育部:负责教育立法、代表国 家组织、领导学校 2. 专区:领导完全中学和职业学校 3. 市或县教育局:负责基础学校、主要学 校
四、德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德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趋势
(六)教师教育
大学培养教师,传统的师范学院纷纷并入 大学。 入学资格: 完全中学的毕业生才有资格选 读教师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以学校类型为依据培养教师, 即分别培养基础学校教师、各类中学教师 ;此外按学校教育阶段培养教师,即分别 培养初等教育阶段的教师、中等教育初级 阶段教师和高级阶段教师。
学程:修业阶段(3年)和见习阶段(一年 半到2年) 修业阶段:教育学科课程、任教学科课程 和实践课程。 见习阶段 :教育教学实习、心理学与教学 法的理论学习
德国教育
杨秀玉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人口3.8亿,居民大多为德意志人,主要 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德语。
德国的教育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就开 始了宗教教育,8世纪建立了古典学校,14 世纪开始设立大学。不仅如此,在世界教 育发展史上,德意志民族无论是在教育思 想方面,还是在教育制度方面,都对人类 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比如 ,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 教育制度、实科教育等,大多源于德国。
近现代德国教育(总结)

三、德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一)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笼络人心及扩充军队,德意志各邦的王公们都非常重视国民教育。
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各封建公国把初等学校由教会管理改为国家管理,并颁布一些学校法令,规定实行初等强迫教育,如德国最大的一个邦国——普鲁士,于1717年和1763年先后两次颁布此类法令,规定5~12岁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甚至儿童缺课,也要对其家长加以罚款。
从而德国在西欧率先将学校管理权国家化。
德国的初等学校主要是由路德派倡导和兴办起来的,学校设施一般非常简陋,师资水平也不高,大多由裁缝、鞋匠和退伍士兵担任或兼任。
宗教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同时也教一些简易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和体罚。
后来,经虔信派努力,这类学校得到较大发展,手工科列入学校课程,直观性原则和学生自主性原则受到重视。
另外,班级教学和本族语教学等在这一时期也得以实施。
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一时期,德国的中等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古典文科中学、武士学校和实科中学。
文科中学在德国中等学校中占据重要地位,由宗教改革时期梅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法中学演变而来,主要是为了把贵族子弟训练成政府官吏,与劳动人民无关。
武士学校则沿袭中世纪骑士教育而来,其任务是把贵族子弟训练成为文武官职及从事外交事务的人员。
学习的内容较宽泛,但很肤浅。
18世纪出现的实科中学则适应了工商业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既具普通教育性质,又具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中学。
实科中学主要讲授一些接近实际生活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用知识,这促进了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科中学曾盛极一时。
此时,德国大学受国家的影响日渐增强,人文主义精神逐渐排斥着欧洲大学传统的中世纪学风。
学校增加了新人文主义学科和实用学科。
国语授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打破了旧大学沉闷的氛围,给大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此外,这一时期的德国还创办了许多新大学,如圣·尼古拉大学、哈利大学、赫丁根大学等,这为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德国高等教育体制

4
1
2
德国高等教育体制概述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德国教育体制 •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制 • 著名大学列举
4
1
2
•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来看,德意志民族对于人类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殊多贡献。不论在 教育思想方面,还是在教育制度方面都对世界 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 教育学著作 近代西方的一些教育制度大多起源于德国,如: 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 育、师范教育、双轨制学制等。
4
1
2
二、德国的高等教育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Diplom后面一般还会附上学生的专业名称,譬如,数 学硕士表述为Dipl-Mathe-Matiker,而Magister则不 必附上专业名称。最初只有大学才有权力颁发Diplom 学位,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相互 融合,高等专科学校也开始享有颁发Diplom的权力。 不过,为了和学术性大学所颁发的Diplom相区别,高 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的学位证书上往往会加上高等专科 学校的简称“FH”以示区别。 • 一般来说,要想在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学生要在学校 学习4-5年才能获得硕士学位。此外,在基础学习阶段 结束后,学生还要参加淘汰率很高的中期考试( Zwischenprufung)才能进入专业学习阶段。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17、18世纪,从1694年哈勒大学的创办 到1736年格廷根大学建立开始,德国高 等教育进行了第一次革命。在教学和科 研方面提出:观察和实验,实验和数学 的总和便是新科学,鼓励怀疑态度,支 持进行自由的科学研究。兴建实验室和 实验研究机构。
德国的学制是单轨还是双轨

德国的学制是单轨还是双轨
双轨的。
典型的高校教育、职业教育的双轨制源自德国,双轨制教育更为德国培养了大量技术型、应用性人才,这也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国家。
“双轨制教育”是指德国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有两种选择,选择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
2014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世界100强高校中德国有6所,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不同于中国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德国的大学申请容易,不在学业上付出精力的却很难毕业。
除了教育质量高外,学费低廉甚至免费是德国高校的巨大吸引力之所在。
除了高等教育外,还有职业教育可供选择。
在德国,选择职业教育绝非“低人一等”,选择该模式的比例甚至占到六成。
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也有许多实际的优势。
学生一周有3-4天的时间在企业学习职业技能并领取薪水,1-2天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
教育中有企业的广泛参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比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拥有丰富的实习经验和直接的薪资收入,就业率也更高。
接受3年左右的职业教育后可拿到认证,受到雇主认可的学生甚至可直接留任为全职员工。
当然,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与社会认知、高福利高收入的社会情况相关,而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则难以望其项背。
因此,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观望中国教育改革的同时,应有长远理智的眼光,积极关注更成熟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体制,为下一
代谋求更好的未来。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国的基础教育十分发达,全国统一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
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
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也十分普及。
德国现行学制统一后的德国属于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
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一个以各联邦州为中心的松散的联邦合作性管理体制。
德国法律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
柏林州的小学学制6年,其余各州为4年。
4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渡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
这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包含上述几类学校)。
在德国,大部分学生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职业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生毕业后在制造业的企业作为专业工人就业。
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在19世纪70年代,其学生数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
但是,目前这类学校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越来越希望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
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人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
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或者为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
小学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
文理中学学制9年,毕业生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而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 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
学校管理创新与实践
德国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如财政压力、多元化教育需求等 德国学校管理的创新举措: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教育券制度等
德国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如建立家长教师会、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等
相结合。
德国学制注重职业教育, 为学生提供多种职业选
择,满足社会需求。
德国学制鼓励学生自主 学习,灵活掌握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
德国学制注重教学质量, 严格把控教育标准,确 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
育。
学制优势
学制结构灵活多样,适应不同领域需求 重视职业教育和实际技能培养 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学术研究水平高 学制管理规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添加文档副标题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 校管理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德 国 教 育 体 系 概 述
03 德 国 学 校 管 理 体 系
04 德 国 学 制 特 点 与 优 势
05
德国学校管理的挑战与 对策
06
德国教育体系对世界教 育的启示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德国教育体系概述
考。
德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灵 活性,为其他国家提供 了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德国教育对教师专业发 展的重视,为提高教育 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德国教育体系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 与普通教育的 融合模式,为 其他国家提供 了借鉴。
德国教育体系 中注重实践能 力的培养,为 其他国家提供 了实践教育的 经验。
学制改革趋势
《德国教育制度》PPT课件

h
8
大学课程的设置:
1、学习分为两个阶段; 2、学生有相当的主动权; 3、毕业前必须通过在企业的实习; 4、学校提供大量出国交换学习的
机会;
h
9
第四节 学校及专业的选择
参考原则:
1、兴趣和能力; 2、职业方向; 3、就业前景; 4、移民前景。
h
10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 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 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 年轻人。主要学校分类有:
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 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
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 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 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
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 以及科学和数学)
h
2
德国的教育体系:
•
基础教育层级Primarstufe:4年(有的联邦州为6
年,后两年为定向课程Orientierungsstufe)
•
初级教育I Sekundarbereich I:小学结业后进入该
阶段
•
初级教育II Sekundarbereich II:衔接文理中学第
h
4
二、初、中级教育
1、Grundschule 2、Gymnasium 3、Gesamtschule 4、Realschule 5、Hauptschule 6、Fachschule
h
5
h
பைடு நூலகம்
6
h
7
综合大学(Universitaet)与技 术应用大学(Fachhochschule)的 差异:
德国的教育体制doc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
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精英。
德国学校的教学大纲明确强调,学校要对成长着的一代进行广泛的教养,培养他们具有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向他们传授能整体地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和技巧。
德国中小学生没有作业和考试压力在德国,小孩满六岁可以进入小学。
小学6年级毕业后(个别联邦州为4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成绩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相当于中国的初高中一贯制重点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直接就读大学。
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长期从事德国教育问题研究,自己的孩子也在德国上中学。
他用亲身体会向记者谈到德国学生的负担问题。
姜锋介绍说:在德国,小学生在1—3年级时基本没有家庭作业。
德国人认为,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家庭是孩子娱乐和成长的摇篮,因此,学校严格区别两者的社会功能。
特别是在小学的初级阶段,要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半日制,下午没有课,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
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校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意。
例如手工课就是德国小学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
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小学1—3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
到了4年级,学生的课程增加,学习任务加重。
因为小学4年级后学生就要面临着“小升初”问题。
在德国,小学升中学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平时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德堡大学Universität Heidelberg
【全 名】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 【德 文】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英 文】Heidelberg University 【所在国家】德国 【建立时间】1386年 【校 址】海德堡 【学生人数】: 28,500人 【学校概况】 成立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继布拉格和维也纳之后开设的第三 所大学。十六世纪的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成为欧洲科 学文化的中心。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大学
• 高校的教学管理 1. 学制:一般8到12个学期(Studiensemester)
也就是4到6个学年。 Wintersemester 10月15号开学。Sommersemester4月 15日开学。学生平均在校7年。 2. 教学:基础阶段(Grundstudium),一般四 个学期,完成课程后有一个阶段考试 (Zwischenprüfung),通过才能进入专业阶段 学习。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大学
专业阶段(Hauptstudium):一般为4到8个学 期。教学活动主要以小班形式为主的专业 课、学术讲座、讨论课、习题课、实习、 参观考察、毕业设计等。
3. 考试:拿满所规定的Scheine就可以申请毕 业考试(Magisterprüfung oder Diplomprüfung)。取得学分的形式灵活: 有卷面考试、口试、写报告、做实验和参 加Seminar等等。
师资力量强弱、热门专业的多寡这样一些区别。 “大学不是足球队,不能来个甲级联赛,排出多少名
次,确定几个甲级队。一个大学 的名气如何,主要 决定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要进过几 年,甚至几十年才见分晓。所以分名牌大学或者尖 子大学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大学的教学工作。”
Universität ),工业大学( Technische Hochschule), 高等综合学校( Universität Gesamthochschule) b. 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 c. 师范学院(Pädagogische Hochschule) d. 艺术与音乐学院(Kunsthochschle und Musikhochschule)
大学风貌
大学生面面观 a. 自由与否?
上课去不去没人管,没有迟到早退缺课的 统计。没有抓校风校纪的管理,没有只能 读几年的限制,没有上学年龄的限制。但 是学分并不好拿,只有认真听课,完成作 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并通过考试才可 以得到一张学分证明。松在外,紧在内。 b. 生活放荡与否?
大学风貌
一般的德国大学生生活上比较正派,朋友圈 固定,交往正常。大学生一般都喜欢跳舞 喝酒,有时候会通宵达旦、如痴如醉。
大学风貌
3. 临时工: 非常普遍。比如:教授的儿子在 加油站打工,学历史的大学生业余开出租 车,收入最可观的是开出租和夜班值班医 生。在德国,“低等活”是光彩的,天经 地义的,是给予鼓励的。
大学风貌
大学生的假日:“多如牛毛” 1. 周末 2. 寒假2个月(2月中旬到4月中旬);暑假3
个月(7月中到10月中旬)。只学习7个月, 除去周末,剩5个月。 3. 圣诞节半个月、复活节10天,圣灵降临节3 天,狂欢节1天,秋假7天 4. 地方性节日。例:慕尼黑啤酒节、名人纪 念日等。海德堡大学一年约7到10天。
大学风貌
5. 不上课时间。如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是供 学生准备开学、上课的时间。
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一部分学生非常用功,大部分节假日都是不
休息的,整天泡图书馆。写论文,做作业。 混日子的可能七八年都拿不到学位。
德国留学生回国后那些改不掉的坏习惯
1.人人一个移动硬盘(我有2个,一个80GB,另一个 1000GB,本本内置640GB) 2."1"带勾被当成"7","7"带横人家不认(我被我妈说 了好几次了) 3.看医生从不带钱 4.背大背包进超市...(谁让我寄存我跟谁急) 5.看到绿灯或者遇到斑马线,习惯不抬头,直接朝马 路对面走去(在国内这种行为等于找死) 6.出门在车站等bus总觉得没时刻表不踏实 7.进出门时习惯帮后面的顶着门,吓得人家不敢前进,以 为你堵截他 8.看到警察配枪一点都不害怕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大学
4. 评分:6分制 1分: sehr gut 2分: gut 3分: befriedigend 4分: genügend 5分: ungenügend 6分: mangelhaft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大学
5. 学位 a. 工程硕士学位: Diplom- Ingenieur b. 文学硕士学位: Magister c. 神学硕士:Licentiatus, Theologiae d. 博士学位:Doktor
海德堡大学Universität Heidelberg
“没有边际”的大学: 既无校门,也无城墙,教学楼东一栋西一栋 分散在海德堡全称,老的陈旧不堪,设备 很差,新的是高楼,现代化建筑,设备优 良。
学生住宿: 有些住在居民家里,分散在全城每 一个角落,有的住在父母处,开汽车上学。
大学风貌
观念更新: 在德国没有“名牌大学”一说。 德国100多所公办大学中,只有历史长短、规模大小、
德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不同: 1. 衣着上随便,不攀比,不互相效仿。 2. 吃得单调乏味,但是营养价值高。 3. 不爱回家。宁可在咖啡馆、宿舍待着。
大学风貌
德国大学生自立种种: 1. “十八离家”:在西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
风气和普遍意识。这个年纪还在父母的保 护下生活,会被同龄人瞧不起。 2. BAföG——根据联邦教育促进法申请奖学 金,与助学金不同,只发给那些学习成绩 比较好的,学校证明的确有培养前途的大 学生。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大学
德语实行十年义务制教育: 小学:4年(6岁开始上学) 中学:1.普通中学(4-5年)——三年职业教 育——大多数成社会不同层次 的职员 3.文理中学(9年)——凭借高中毕业会考成 绩进入大学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大学
高等院校的类型: a. 大学(Universität), 理工大学(Technis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