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研究储蓄和消费行为的现状和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研究储蓄和消费行为的现状和评述摘要:梳理了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研究储蓄和消费问题的渊源和研究方法,对该领域的影响储蓄和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总结,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若干设想。

关键词:储蓄;消费;消费者;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2-0132-04

一、引言

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这使得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直非常有限,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和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受到了限制,扩大内需对我国来说不仅是一项长期努力的方向,更是眼前经济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任务。要根本解决我国居民储蓄过高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收入的完善和提高等是硬条件。除此之外,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对消费者的储蓄和消费心理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消费者背后进行储蓄和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制定消费刺激政策有

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消费行为学领域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对我国的启示。

二、消费行为学角度对储蓄和消费行为研究的起源和方法

西方经济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一系列理论来探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包括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性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等,西方行为经济学家thaler和shefrin 于1981年将社会

科学领域理论“自我控制”纳入生命周期假说,提出了行为生命周期假说(blc, behavioral life cycle hypothesis)[1]。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消费决策时,总是面临着是现在消费还是通过储蓄推迟到将来消费的两难抉择,人们都希望尽可能多地享受眼前的消费而不愿意推迟到以后消费。若推迟消费就需要进行“自我控制”,用意志力来抵抗眼前消费的“诱惑”。

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研究储蓄和消费行为的时间并不长,walsh 和spiggle将消费者的储蓄和消费决策定义为高阶决策(higher order choices),因为在作出购买哪种品牌的决策之前首先要做出储蓄还是消费的决策。经济学中关于储蓄和消费问题的研究通常采用纯理论模型,或者使用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而消费者行为学角度的研究着眼于从微观角度来研究个人行为,关注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主要采用的是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和问卷3种方法收集个体数据[2]。而消费者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在时间上是多层次的,储蓄和消费的两难选择首先体现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次次决策中,例如是买一个自己一直想要的ipad还是把钱省下来,生活中这一次次决策的日积月累形成了消费者在短期的储蓄和消费状况,而短期行为又进一步决定了人们长期的储蓄和消费的状况,因此消费行为学中对储蓄消费问题的研究主要以消费者的单次决策、短期储蓄消费状况和长期储蓄消费状况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不同的因变量的选择对应着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单次决策主要用的是实验室实验进行研究,短期储蓄消费主要使用的是实地实验进行研究,长期储

蓄消费主要使用问卷进行研究。

(一)单次决策

考察消费者单次决策经常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通常会先进行实验操控,例如对一组人设置具体的储蓄金额目标,对另一组人不设置(lkümen和cheema),然后设置一个储蓄和消费相关的问题来考察这操控是否能影响人们的选择。有些研究设计了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考察被试者是会选择与储蓄目标还是消费目标相一致的行为,例如soman和 cheema[3]就是先给被试者描述了一个他们正在储蓄的背景,然后描述了一次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消费——购买音乐会门票,然后让被试者决定买还是不买。还有些研究会考察被试者如何进行钱的分配,例如liu和 aaker让被试者想象他们由于减税获得了400美元,然后让他们对这400元在3个类别间进行分配:消费、短期储蓄/投资账户、长期储蓄/投资账户。除了假设的场景,还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半实地研究,例如bayuk等[4]先给了被试者一定礼金,然后考察他们是将这部分钱存下来还是用来买研究人员提供的糖果[5]。

(二)短期储蓄消费

与实验室研究相比,实地实验有较高的外部效度,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主要考察的是一段较短时间的储蓄消费行为,例如lkümen和cheema[6]就是在进行实验操控的一个月后调查这些人的储蓄状况。还有一部分学者通过依托政府或者社会工作人员的现有储蓄计划来考察用什么方法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储蓄,例如soman和

cheema[7]依托印度一个帮助穷人储蓄的项目进行实验,给被试者设计不同的达成储蓄目标的方法,然后5个月后调查哪种方法能帮助被试者存下更多的钱。

(三)长期储蓄消费

对储蓄和消费行为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帮助他们长期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由于受到研究时间跨度的限制,很难用实验方法对消费者长期储蓄消费状况进行跟踪研究,所以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消费者当前实际的储蓄和消费状况。而由于财务数据十分隐私,因此问题的设计要能让被试者安心填写他们的真实情况,此外由于涉及自选择问题,控制其他可能的解释变量也非常重要。例如

ersner-hershfield等[8]就是研究个人与未来自我联结度差异所带来的实际储蓄消费行为的差异,问卷中询问实际储蓄状况时,采用的是多项选择题,而不是填写具体数字。

三、影响消费者储蓄和消费行为的因素

(一)个体和文化特征

时间观对储蓄和消费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hofstede于1991年提出的第五个跨文化维度是长期/短期导向,东方文化是长期导向文化,生活有长期规划,注重储蓄。walsh和spiggle则认为个人是现在导向还是未来导向会影响关于金钱分配的决策。tam等[9]则发现环形时间导向(circular time orientation)比线性时间导向(linear time orientation)能让人存下更多的钱,环形时间导向是指人们觉得时间是无限循环的,例如每天24小时就是不

断循环的周期,线性时间导向则认为时间是由过去向未来的直线,东方人通常是环形时间导向,西方人通常是线性时间导向。

与时间相关的,是个人感受到的与未来自我的联结度(future self-continuity),hershfield等认为个体所感受到的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之间的联结强度是不一样的,他们开发了量表来测量个体的这种不同,并发现那些与未来自我有更强联结度的人更有耐心并有更多储蓄, bartels和 urminsky也进一步证明了无论是通过测量还是操控,与未来自我的联结性越低都会使人们更没有耐心,不愿意为了未来更大的收益而储蓄。hershfield等则发现通过让人们看到自己年老后的样子,能让人们做出更有利于储蓄的决策[10]。

此外个人的财务知识对人们关于储蓄和消费的决策也有很重要的影响,mckenzie和liersch发现对在一定利率条件下的长期储蓄,人们通常认为其呈线性增长,而不是指数级增长,这种对储蓄增长的低估使得人们降低了对储蓄的兴趣,而那些有正确理财知识的人则能更好地看到这一点并积极储蓄。

(二)决策过程

目前用来解释消费者储蓄和消费决策的理论主要包括目标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消费者的目标影响他们的认知、感知、动机和情感,进而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目标和自我控制是一对紧密相关的概念,要实现目标就必须进行自我控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财务决策是一个典型的需要自我控制的场景,消费者必须经常在为了当前享乐购买喜爱的商品和为了未来财务安全进行储蓄之间进行权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