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化学动力学典型例题汇总

合集下载

化学动力学三四章习题和答案

化学动力学三四章习题和答案

《化学反应动力学》第 三、四章习题1、试推导A + B → P ,当其为二级反应r = k [A][B]时,其积分速率方程为: ln{1 + Δ0(P 0 - P ∞)/ [A]0(P t – P ∞)} = ln [B]0 / [A]0 +Δ0k t式中,P 为用物理仪器测定的体系的某种物理性质(如吸光系数),该性质与浓度有线性关系,Δ0 = [B]0 - [A]0解: 设B 过量A +B → Pt = 0 [A]0 [B]0 P 0 = [A]0λA + [B]0λB + λM (1) t = t [A]0-x [B]0-x P t = ([A]0-x) λA + ([B]0-x) λB + λM (2) t = ∞ [B]0 - [A]0 P ∞ = ([B]0- [A]0) λB + λM (3) 据二级反应速率方程:)]([][)]([][ln ][][1000000x B A x A B B A kt ---= x x A A B kt B A --+=-000000]B [][ln ][][ln)][]([ kt A B x A x B 00000][][ln ][][ln ∆+=-- (1)-(3)得:P 0 – P ∞= [A]0(λA +λB ) , 即:00A ][A P P B ∞-=+λλ (1)-(2)得:P 0 – P t =λA x + λB x由上面两式可得:000][A P P P P x t ∞--= 0000000000][][][][ln ][][ln A P P P P A A P P P P B x A x B t t ∞∞------=-- 000000000000][][][][][][][][ln A P A P P A P A P A P A P B P B t t +--+--=∞∞ )(][][][][][)][]([ln00000000∞∞∞∞-+-+--=P P A P A P A P A P B P A B t t)(][)(][))(][]([ln 00000∞∞∞--+--=P P A P P A P P A B t t ))(][)(1ln(000∞∞--∆+=P P A P P t 故: kt A B P P A P P t 000000][][ln ))(][)(1ln(∆+=--∆+∞∞ 2、反应Np 3+ + Fe 3+ → Np 4+ + Fe 2+。

4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全解

4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全解

物化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习题、名词解释1•反应机理 2.基元反应 3.反应级数4.反应分子数5.反应速率常数6.半衰期二、简答题1. 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有何区别?2. 简述零级反应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 简述一级反应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 简述二级反应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 已知气相反应2HI=H 2+I 2之正、逆反应都是二级反应:(1) 问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k 、k '与平衡常数K 的关系是什么? (2) 问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与正反应恒容反应热的关系是什么? 6. 阈能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阿累尼乌斯经验活化能E a 在数值上的关系如何?三、判断题 1.某反应的速度常数 k=4.62 X 0-2分-1,又初始浓度为0.1mol.dm -3,该反应的半衰期为15分。

2. 单分子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3. 简单反应都是简单级数反应;简单级数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简单反应。

4. 双分子反应一定是二级反应5. 当温度一定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

6. 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速率相同。

7. 若化学反应由一系列基元反应组成,则该反应的速率是各基元反应速率的代数和。

8. 单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9. 双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10. 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11. 若一个化学反应是一级反应,则该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12. 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 2倍。

13. —个化学反应的级数越大,其反应速率也越大。

14 .若反应A + B T + Z 的速率方程为:r=kC A C B ,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是双分子反应。

15•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 成更多的产物。

16. 若反应(1)的活化能为E 1,反应(2)的活化能为E 2,且E 1 > E 2,则在同一温度下 k 1 一定小于k ?。

(完整word版)第4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及全解答.doc

(完整word版)第4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及全解答.doc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1. 某基元反应 A+2Bk2P ,试分别用各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dc(A)1 dc( B) 1 dc(P )解 :rdt2 dt2 dt2. 对反应 A —→ P ,当反应物反应掉3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 1所需时间的 3 倍,该反应是4 2几级反应?请用计算式说明。

解:设为 a 初始浓度, x 为 t 时刻的产物浓度t3 43 3x4tt1 212对于零级反应k 02ln13t 3 4 14 2t1 21 aln 11tlnx1对于一级反应k 1a21 1 1t对于二级反应k 2 a x a或者:先假设此反应为二级反应,则有:113t 3 4143t 1 2111121 1 11 t 1 3 C 1kt 1/ 4C 0ktkC 0 C 0 C 0111 1t 2 1 C 2 kt 1/ 2C 0ktkC 0C 0 C 0t 1 3t 2答:该反应是二级反应。

3. 试证明一级反应的转化率分别达50%、75%和 87.5%,所需时间分别是 t 1 / 2 、2 t 1 / 2 、3 t 1/ 2 。

证:设为 y 转化率t1ln1ln 2t 1 2对于一级反应k 21 yk 1t1ln1 ln2 t当 y=50%时k 21 50%k 1 1 2t1ln1 1 2ln 22t 1 2当 y=75%时k 275%k 1t1 1 3ln 2k 2ln3t 1 2当 y=87.5%时1 87.5%k 1证毕。

4. 若某一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 c o /k ( c o 为反应物起始浓度) ,该反应为几级反应?答:观察零级、 一级、二级和三级反应的速率公式的定积分公式,反应进行完全时, x=a ,atc 0tk ,所以该反应是零级反应。

只有零级反应符合k即5.某总反应速率常数 k 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21/2k 4) 1/2,k = k ( k 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关系如何?E aln k ln AE a答:kAe RTRT12kk 2k 1ln k ln k 2 1 ln 2 ln k 4 )2k 4(ln k 12E a ln A 2E a 2 1ln A 1E a 1ln 2ln A 4E a 4ln ART 2 RTRTRTln A 2 E a 2 1 1 E a 1 1 ln 2 1 ln A 4 E a 4RT ln A 12 222 RT 2RT(ln A 2 11 1E a 2 1 E a 1 E a 4 )ln A 1 ln 2ln A 4 ) ( RT2 RT 2RT2 22[ln A 2 1ln 2 ln A 4 )]1( E a1 1(ln A 1 RT 2E a 1 E a 4 ) 22 21ln A ln A1(ln A ln 2 ln A ) ln AA 1222 1 422 A41A A 2A 1211E aE a 2E a 1 E a 42 A 4即2 2( 1)( 2)6. 反应 CH 3CHO = CH 4 + CO 其 E a 值为 190 kJ mol -1 ,设加入 I 2( g )(催化剂)以后,活化a 降为 136 kJ mol -1,设加入催化剂前后指数前因子A 值保持不变,则在 773K 时, 能 E 加入 I 2( g )后反应速率常数 k 是原来 k 值的多少倍?(即求 k /k 值)。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举例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举例
1 n A,0 RT / p 及 2 V∞ − Vt = 1 nA, RT / p , 2
对比V0,Vt,V∞,可得知 V ∞ − V 0 = 因溶液体积不变,故
c A,0 cA =
n A,0 nA
V∞ − V0 = 。所以 V∞ − V t
1 V∞ − V0 k = ln t V0 − Vt
将题给数据代入式,得所求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1 c A,0 ,代入t 解:以A代表N2O5,Z代表O2(g)。一级反应 k = ln t cA 和 c A,0 / c A 数据即可求得k。现实验测量的是产物O2(g)在T、p下
的体积、故要用不同时刻O2(g)的体积来表示 c A,0 / c A 。下面进 行推导。假设O2 (g)适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各不同t时,N2O5、O2(g)的物质的量及O2(g)的体积如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A = ( p t − p A, 0 ) / 2 =
2.12kPa − 1.12kPa = 0.5kPa 2
1 1 1 1 = 1 1 − ′ k p,A = − 1000s 0.5kPa 1.12kPa t pA pA,0 = 1.107 ×10 −3 kPa −1 ⋅ s −1
0.5 − d c A / d t = k A c A c 1.5 B
现实验测量的是压力,基于分压的A的速率方程为
0.5 − d p A / d t = k p, A p A p 1.5 B
本 题 初 始 时 A 、 B 的 物 质 的 量 nB,0=2nA,0, 故 初 始 分 压 pB,0=2pA,0,并且任一时刻两者的分压pB=2pA。于是
N 2 O5
t =0 nA,0

化学动力学练习题

化学动力学练习题

化学动力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物理吸附的吸附热与气体的⎽⎽⎽⎽⎽⎽⎽⎽⎽⎽⎽⎽⎽⎽⎽⎽相近。

2.基元反应 H·+Cl 2 −→− HCl +Cl·的反应分子数是 。

3.平行反应,反应1和反应2的指前因子(参量)相同,活化能分别 为100kJ·mol -1 和70 kJ·mol -1,当反应在1000 K 进行时,两个反应的反应速率系(常)数之比k k 12= 。

4.复合反应 2A B k 3−→−−Y 其 -=d d A c t; d d B c t = ; d d Y c t= 。

5.将反应物A 和B 置于抽空密闭容器中于等温等容下进行气相反应 3 A + B 2Y ,此反应的-=d d d Y d p t p t(总)()()。

6.对元反应 A k −→−2Y , 则d c Y / d t = ,-d c A / d t = 。

7.对反应A P ,实验测得反应物的半衰期与与初始浓度c A,0成反比,则该反应为⎽⎽⎽⎽⎽⎽⎽⎽级反应。

8.建立动力学方程式所需的实验数据是 。

处理这些实验数据以得到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通常应用以下三种方法,即 法、 法和 ___________法。

9.对反应A P ,反应物浓度的对数ln c A 与时间t 成线性关系,则该反应为⎽⎽⎽⎽⎽⎽⎽⎽级反应。

10.直链反应由三个基本步骤组成,即 、 、 。

11.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反应。

12.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该化合物初浓度为1 mol •dm -3,1 h 后其浓度为0.8mol •dm -3,2 h 后其浓度为0.6 mol •dm -3,则此反应的反应级数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系(常)数k =⎽⎽⎽⎽⎽⎽⎽⎽⎽⎽。

13.气相基元反应2A −→−k B 在一恒定的容器中进行,P o 为A 的初始压力,P t 为k 1Y k 2 Z A时间t时反应体系的总压力,此反应的速率方程dP t / dt =14.某化学反应在800 K时加入催化剂后,其反应速率系(常)数增至500倍,如果指前因子(参量)不因加入催化剂而改变,则其活化能减少。

化学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化学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化学动力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A. 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B. 化学反应的速率C. 反应物的物理性质D. 反应物的化学性质答案:B2. 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A. mol/(L·s)B. mol/(L·min)C. mol/(L·h)D. mol/(L·d)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A. 反应物浓度B. 温度C. 催化剂D. 反应物的化学式答案:D4. 零级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指数关系答案:C5. 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是:A. v = k[A]B. v = k[A]^2C. v = k[A]^0D. v = k[A]^1/2答案:A6.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k的变化趋势是: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7.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A. 降低反应速率B. 提高反应速率C. 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D. 改变反应的热力学性质答案:B8. 反应速率的单位是:A. mol/(L·s)B. mol/(L·min)C. mol/(L·h)D. mol/(L·d)答案:A9. 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不包括:A. 光谱法B. 电化学法C. 重量法D. 温度计法答案:D10. 反应速率的快慢与下列哪项无关?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物的表面面积C. 反应物的化学性质D. 反应物的物理状态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___________。

答案:浓度变化量2. 反应速率常数k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只与反应的___________有关。

答案:本质特性3. 零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v = k,其中v表示___________。

答案:反应速率4.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___________。

化学动力学总结及例题 [兼容模式]

化学动力学总结及例题 [兼容模式]

物理化学(第8、10章总结及例题)(第810章总结及例题)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程系黄雅熙1.零级、一级、二级、三级、n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特征及其应用,熟练应用速率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浓度或转化率及求值。

k2.由实验数据,应用积分法、微分法、半衰期法及隔离法等方法建立反应的速率方程,确定反应级数。

3. 阿仑尼乌斯方程的各种形式及其应用,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及计算。

4.典型复合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等)的特征及其积分速率方程的应用(主要为1-1级反应)。

5. 5.重点掌握根据稳态近似法和平衡态近似法由复合反应的反应历程推导或证明机理速率方程;推导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

6. 掌握链反应的特点及速率方程的推导。

, 7.了解催化作用的通性及单相多相催化反应的特点, 催化剂特征及作用。

8. 酶催化特征和酶催化反应的简单机理。

反应级数及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上的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有的反应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级数。

总包反应的反应级数必须通过实验测定各反应物的技术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

只能是1、2、3分子反应。

基元反应的反应分子数等于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的特点1.k 的特1. 速率系数k 的单位为时间的负一次方,时间t 可以是秒(s),分(min),小时(h),天(d)和年(a)等。

2. 半衰期(half-life time )是一个与反应物起始2/1t 浓度无关的常数,。

1/21ln 2/t k =3. t ln c 与呈线性关系。

A 引(1) 所有分数衰期都是与起始物浓度无关的常数。

伸的(2)1/23/47/8::1:2:3t t t =(特(3))exp(/10t k c c −=t 点0/c c 反应间隔t 相同, 有定值。

2、复合反应的动力学•对峙反应的微分式•对峙反应•对峙反应的积分式•对峙反应的特点•两个一级平行反应的微分、积分式•平行反应•两个二级平行反应的微分、积分式•平行反应的特点•连续反应的微分、积分式•连续反应•连续反应的近似处理•连续反应的c~t关系图•中间产物极大值的计算对峙反应的特点1.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2.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3.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kf /kb4.在c~t图上,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连续反应的c~t关系图(1)阿仑尼乌斯方程表示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最常用方程,阿仑尼乌斯方程特点适用于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细胞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细胞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细胞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细胞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解细胞内各种生化过程的速率和机制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探讨这一原理,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胞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细胞化学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

在细胞中,化学反应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受到酶的催化和多种调节机制的控制。

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例如,对于反应A → B,如果在时间 t 内 A 的浓度从 A₀变为 A₁,那么反应速率 v =( A₁ A₀)/ t 。

影响细胞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和活性、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

二、例题分析例题 1:在一个细胞内的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为 10 mM 时,反应速率为5 μmol/min。

当底物浓度增加到 20 mM 时,反应速率变为 10μmol/min。

计算该反应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

首先,根据米氏方程 v = Vmax S /( Km + S ),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方程:5 = Vmax × 10 /( Km + 10 )(1)10 = Vmax × 20 /( Km + 20 )(2)通过解方程(1)和(2),可以得到 Km = 10 mM,Vmax = 15μmol/min 。

例题 2:某细胞化学反应在 37℃时的反应速率是20 μmol/min,当温度升高到 42℃时,反应速率增加到30 μmol/min。

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Ea)。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 k = A × e^(Ea/RT) ,其中 k 是反应速率常数,A 是指前因子,R 是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

设 37℃(310 K)时的速率常数为 k₁,42℃(315 K)时的速率常数为 k₂,则:k₁= 20 /反应物浓度,k₂= 30 /反应物浓度ln(k₂/ k₁) = Ea / R ×( 1 / T₁ 1 / T₂)代入数据计算可得Ea ≈ 50 kJ/mo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化学动力学典型例题一、 选择题1. 某反应的计量方程和速率方程分别为2A+B=2D[][][][][]1122d A d B d D r k A B dt dt dt =-=-==则该反应的分子数为 ( D )(A )单分子反应 (B )双分子反应(C )三分子反应 (D )不能确定2. 某反应进行完全的时间是有限的,且0/t c k =,该反应级数为 ( D ) (A)一级(B )二级 (C)三级 (D)零级3. 当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时30.04mol dm -⋅,消耗一半所需时间为360s 。

初始浓度为30.024mol dm -⋅时,消耗一半需600s 。

则反应的级数为 ( C )(A)零级 (B )1.5级 (C)二级 (D)一级4.有一个起始物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当反应物消耗1/3时的时间为10min ,若再消耗1/3所需的时间为 ( C )(A)10min (B )20min (C)40min(D)50min5*.某一级反应,反应物转化99.9%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 ( C )(A) 2倍 (B)5倍 (C)10倍 (D)20倍说明:99.9% equals to 1023/1024, 1/2→3/4→7/8→……→1023/1024,要经历10个半衰期。

6.某反应在起始物浓度下降一半时,其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D )(A)一级 (B )1.5级 (C)二级 (D)零级7.有一平行反应(1)1k A B −−→,(2)2K A D −−→,已知反应(1)的活化能大于反应(2)的活化能,如下措施哪种不能改变产物B 和D 的比例?( C )(A)提高反应温度 (B )加入合适催化剂(C)延长反应时间 (D)降低反应温度说明:延长时间,不能改变活化能,也不能改变速率系数。

8.两个都是一级的平行反应(1)1k A B −−→,(2)2K A D −−→,设反应开始时产物的浓度为零。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 12k k k =+表现 (B )[][]12B k k D =(C),1,2a a E E E =+表现 (D)1/212ln 2t k k =+ 说明:速率系数是两个速率系数之和,A和 D 是对的;产物浓度初始浓度为零时,产物浓度之比是速率系数之比。

.9.某反应在500K 时,测得其速率系数为10.0462min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30.1mol dm -⋅,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B )(A)216min (B )15min (C)150min (D)条件不够,无法计算10*.某气相反应在400K 时110.001()p k kPa s --=⋅,若用c k 表示,则c k 值为( A )(A)3113.326()mol dm s ---⋅⋅ (B )3113326()mol dm s ---⋅⋅(C) 63113.32610()mol dm s ---⨯⋅⋅ (D) 33113.32610()mol dm s ----⨯⋅⋅说明:一级反应,K p 和 K c 的单位是相同的,二级反应,K c =K p RT , n 级反应,K c =K p (RT)n-111.某物质转化掉5/9所需时间是转化掉1/3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应的级数是 ( C )(A)1.5级 (B )零级 (C)一级 (D)二级尝试法。

12.将两个活化能不同的反应在同一升温区间内升温,若,1,2a a E E >,则速率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 ( A ) (A)12ln ln dk d k dT dT > (B )12ln ln d k d k dT dT < (C) 12ln ln dk d k dT dT = (D)无法确定说明:12ln dk EadT RT =, 一般Ea 大于零,所以Ea越大,速率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也越大。

13.某等容反应,在反应进度为1mol 时,吸热50kJ 。

设反应为基元反应,则该反应的实验活化能aE 的值约为 ( A ) (A)150a E kJ mol -≥⋅ (B )150a E kJ mol -<⋅ (C) 150a E kJ mol -=-⋅ (D)无法确定 说明: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值。

对于吸热反应,产物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所以提供的活化能至少要等于产物所吸收的热,一般总是大于这个值。

而对于放热反应,活化能与所放的热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14.在碰撞理论中,概率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原因是是 ( B )(A)反应系统是非理想的 (B )空间的位阻效应(C)分子碰撞不够激烈 (D )分子间有作用力15.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D )(A)互碰分子的总能量必须超过阈能C E(B )互碰分子的相对动能必须超过阈能C E(C)互碰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必须超过阈能C E(D)互碰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分子质心连心线上的分量必须超过阈能CE说明:阈能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能量,它的数值要通过实验活化能Ea 求算, Ec=Ea-(1/2) RT16.根据过渡态理论,由n 个气相反应物分子形成活化络合物时的焓变m H ≠与Arrhenius 活化能a E 的关系为 ( C ) (A)a r m E H ≠= (B )a r m E H nRT ≠=-(C) a r m E H nRT ≠=+ (D) /a r m E H RT ≠=课本328页。

17.已知HI 的光解反应机理为(1)HI h H I υ+→+(2) 2H HI H I +→+(3) 2I I M I M ++→+则该反应的量子效率(以反应物分子的消失量计)为 ( B )(A) 1 (B )2 (C) 4 (D)106说明:量子效率指转化的反应物分子数与吸收的光子数之比。

18.Arrhenius 活化能a E 、阈能c E 和活化焓mH ≠三者数值大小的关系,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 (A) a c r m E E H >>≠ (B )r m a c H E E ≠>>(C) c r m a E H E >≠> (D) c a r m E E H >>≠说明:Ea=Ec+(1/2) RT, a r m E H nRT ≠=+, 对凝聚相反应,a r m E H RT ≠=+, 所以Ea 最大,r mH ≠最小,温度不高时,三者差别不大。

19.在定温下,设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2fb k k A B C D +-+++ 在该反应系统中加入强电解质,使系统的离子强度显著增加。

则f k 和bk 的变化为( D )(A) f k不变,b k增加(B)f k不变,b k减小(C) f k减少,b k增加 (D) f k减少,b k不变说明:课本365页,lg2rA Bκκ=Z Z,其中K0为无限稀释溶液中反应速率系数,Z A为A 所带的电荷,A为系数, I 为离子强度。

因为Z A Z B<0, 为负的原盐效应,所以I增加,K f减少,逆反应Z A Z B=0,离子强度的改变对K b没有影响。

20.比表面是催化剂的重要参数之一。

为了正确的测定催化剂比表面,在温度和吸附质的选择上应考虑( B )(A)高温,只有化学吸附(B)低温,只有物理吸附(C)高温,同时有化学和物理吸附 (D)高温,只有物理吸附说明: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低温只有物理吸附,测定数据较准。

二、计算题1、根据化学计量方程,eE+fF=gG+hH,分别写出其转化速率和反应速率的表示式。

说明:()1B B dn t d dt dt ξξν•==,()()()()()11111G B E F H B dn t dn t dn t dn t dn t d dt dt e dt f dt g dt h dtξξν•===-=-==()()()()()111111G B E F H B dc t dc t dc t dc t dc t d r V dt dt e dt f dt g dt h dtξν===-=-== 2、 在500K 时,将0.0122mol 的A(g)引入容积为0.76dm 3 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 +C(g)经1000s 后,测得容器内总压力为120.0kPa 。

实验发现A(g)的半衰期与它的起始压力无关。

试计算在该温度下,反应的速率系数和半衰期。

说明:A(g)→B(g) + C(g)t=0 P A 0 0 0t=1000s, P A P A 0-P A P A 0-P A P 总=2P A 0-P AP A 0=nRT/V=66.73kPa, 所以,P A =13.46kPa,带入公式:k=(1/t)ln(a/a-x)=(1/t)ln(P A 0/P A )=1.6χ10-3 s -1.3、在298K时,有一个含乙酸乙酯和KOH浓度均为0.01mol•dm-3的混合溶液,用电导率仪测定溶液在不同时刻的电导率,由此计算出溶液中碱浓度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1)确定该反应的级数,求速率系数和半衰期;(2)计算反应完成95%所需时间; (3)若反应物起始浓度都增加一倍,计算速率系数、半衰期和完成95%所需的时间。

说明:随反应进行,OH-的浓度不断减少,电导率与OH-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从而知道OH-的浓度变化情况。

这种反应一般是二级反应。

首先计算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消耗的碱浓度。

X=a-[OH-]根据:k=x/{t×a(a-x)}=11.66(mol dm ) min -1, t 1/2=8.58min速率系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速率系数保持不变。

t 1/2=1/(k×a)要变。

4、 将2molA(g)和1molB(g)通入恒温在350K 的真空刚性容器中,测得初始总压P o =60 kPa 。

反应的计量方程为:2A(g)+B(g)=C(g)实验测定得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κP A P B 。

反应50min 后,测得总压为40kPa ,试求该反应的速率系数κ和反应至150min 时系统的总压力。

说明:压力与物质的量成正比,P A 0=2P B 02A(g) + B(g) =C(g)T=0 2P B 0 P B 0 0 p0=3P B 0T=t 2P B 0-2p P B 0-p p Pt=3P B 0-2p r= dp/dt=kP A P B =2k (P B 0-p)2020022()p t B dp dt t P P κκ==-⎰⎰00112B B t P p P κ-=-, t=50min, P t =40kPa, 求出,p=10kPa,k=5.0χ10-4 (kPa)-1•min -1;t=150min, 先求P, 再求总压P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