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明教授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 \
经 辨 治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证 疗
娄 绍 昆
( 温州职工 中等 卫生学校 , 浙江
温州
350 ) 2 0 0
摘要 : 用六经辨证方 法 , 运 结合辨证 用药 、 灸 、 针 按摩 治疗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内治 外治 紧密结合 , 出中 医整 体治疗 疾病 的主导 突
附子汤主之 ” 。太 阳不解 , 遂成 太 阳少 阴合 病 之 势。腰 冷而
按: 此例诊为太 阳太阴合病 , 以麻黄 汤合附子 理 中汤 , 始
温 中散 寒 ; 以桂枝人 参汤加味 , 后 守方月余 而效 。心 得有 四 :
①腰腿 痛为“ 阳病 , 已发 热 、 未发 热 , 太 或 或 必恶 寒 , 痛 , 体 呕 逆, 脉阴 阳俱 紧” 主症之一“ 体痛” 选择麻 黄汤就很 自然 。② ,
侧活 动 , 心下仍痞硬 , 浮缓 。检 查 : 椎 突周 围压 痛 , 脉 腰 一棘 棘突 向右 偏歪 , 臀部 环 跳 、 髂压 痛 。病仍 在 太 阳太 阴 , 次
法宜表里双解 , 以桂 枝 人参 汤加 味 : 片 ( 煎 ) 0g 桂 枝 、 附 先 2 , 白芍 、 党参各 1 , 苓3 , 5g 茯 0g 干姜 1 , 0g 炙甘 草6g 5剂 。以 ,
维普资讯
20 0 2芷
1 月 1




No e e 2 0 v mb r o2
第2 2卷 第 6期
HE NAN TRADI oNAL CHI TI NES M匮DI NE E CI
V0. 2 J2
No 6 .
经方实骏录・
脊、 温灸 , 配合 方药 , 是重要 的治疗手段 。

无锡“刘氏骨伤”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

无锡“刘氏骨伤”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 通信作者:尹恒,E mail:wxzy011@njucm.edu.cn第一作者:张强,E mail:825450874@qq.com无锡“刘氏骨伤”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张强1尹恒2,王建伟2,刘光人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发病率逐年攀升。

刘氏骨伤是无锡周边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为丰富且独特的经验,尤擅以外治法治疗该病,包括膏药、手法等,配合中药内服,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该文分享刘氏骨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刘氏骨伤;中药熏洗;手法推拿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犇犗犐:10.19621/j.cnki.11 3555/r.2024.0514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为腰痛、腰腿痛、鞍区麻木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2]。

刘氏骨伤是无锡周边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传承至今,源远流长,其特有的诊疗方法在无锡民间享有盛誉。

刘氏骨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为丰富且独特的经验。

刘氏骨伤是符合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一种独特辨证体系,着重辨析局部症状、体征,力求病位精确、病因明确、病性突出。

现笔者将其叙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刘氏骨伤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贯穿腰部与腿部后侧。

若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便生腰腿痛,此为内因。

外因为风、寒、湿邪。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痹阻经脉,故生腰痛[3]。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ﻫﻫﻫ1 太阳病案郑某,男,50岁,1995年9月20日初诊。

慢性腰腿痛10年,时发时愈。

近年来症状加剧,下腰部坠痛,臀部酸痛不适,以左侧为甚,行走时呈间歇性跛行、经X线拍片、CT检查,确诊为,“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刻诊:形体消瘦,肤色苍白,腰腿隐痛麻木,不能直立,腰部前屈与后伸受限。

下腰部及臀骶部压痛。

时觉畏风、发热(体温正常)、自汗、头眩、纳呆、嗜睡、口淡、便溏、尿黄短、下肢稍有浮肿,舌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沉缓无力、腹诊:腹壁浅薄,腹肌扁平拘紧,脐部悸动应手,少腹胀满。

此案属太阳经腑合病、营卫失调,风寒湿痹凝阻太阳经脉,水饮停滞太阳之腑。

先予桂枝新加汤与五苓散合方加味,以与营卫、利水湿、祛风寒为治。

处方:桂枝、党参各15g,白芍药30g,大枣5枚,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0g,炙甘草,砂仁(冲)各5g,生姜5片。

3剂、服药后,小便量增多,恶风发热稍减,纳增。

但腰腿痛无明显改变。

针对主症,加强祛寒温阳之力。

上方加附片10g,再投5剂、服上方后,腰腿痛减轻,但腰部前屈后伸尚不利。

上法已经中得,守方5剂,并在腰骶部压痛部位予以按摩,刺血拔罐,以助气血畅通。

按上方进退加减治疗3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腹肌紧张感减轻,但稍长时间得运动,腰腿尚感疲乏。

嘱患者每天用艾条自灸腰俞、环跳、关元等穴位,使之徐徐温养阳气,促使机能得康复。

坚持治疗月余而痊愈、越4年,腰腿痛没有复发,只就是繁重劳动后,腰腿偶感不适。

ﻫ按:《伤寒论》就就是疾病总论[1],其诊病方法就是六经辨证、柯琴云:“岂知仲景约法,能合百病,兼赅于六经而不能逃六经之外,只有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诸病名目上寻枝叶。

”[2]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例外。

《伤寒论》治疗风湿寒痹以太阳最详。

盖太阳为一身之藩篱,风寒湿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或循经入腑,或由表及里,引起整体反应。

此患者消瘦、肤色苍白、时觉畏风、发热、自汗,属“桂枝汤证”;腹肌扁平拘紧,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得腹证[3]。

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及腰腿痛的主要因素之一,经常弯腰劳作、劳累过度是农村患者的主要病因。

“腰突症”已成为基层医院的常见疾病。

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年龄28~54岁,男43例,女29例,均有椎间盘突出或(和)膨出,其中L4/L5和L5/S1突出(左或右)或膨出者32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20例;L4/L5突出或膨出者14例;L3/L4突出者6例。

中医辨证分型属寒湿腰痛型39例,属肾虚腰痛型33例。

2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治疗的当务之急,笔者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单种治疗方法如针刺、艾灸、水针、拔罐、牵引、推拿、理疗等进行有机的组合,针对不同的个体、病症的寒热虚实属性有选择地综合2~3种治疗方法,旨在解除患者病痛。

患者腰痛重着,痛连臀腘,遇冷痛加,得温则痛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缓,此属寒湿腰痛。

因寒湿之邪留着腰府,使经络气血不畅故疼痛。

寒、湿为阴邪,性重着粘滞,故腰部重着不爽。

阴雨天气、腰部受凉,则寒湿之邪愈盛,故腰痛再发,舌苔白腻,脉沉而缓,系寒湿内盛之象。

治以祛寒利湿,舒通经络。

取穴以足太阳、督脉经为主,针法为捻转泻法。

患者腰痛酸软,双膝无力,遇劳则甚,反复发作,手足欠温、少腹拘急,或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淡或嫩红,脉沉细无力。

此属肾虚劳损型。

因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为作强之官,肾充则轻劲多力,虚则腰膝酸软而无力,遇劳则重伤肾气,故腰痛有加,阳气不足,则经气不行,故手足不温、少腹拘急、腰背亦有冷感,阳虚则舌淡,脉沉而无力;久病阴亏则津液不足,虚火上炎,故五心烦热,口干舌燥,髓海不足,则健忘耳鸣,阴虚不足,故舌嫩红而脉沉细。

治以调理肾气,舒通经络。

穴取足少阴、太阳、督脉经为主,针用捻转补法,疼痛部位用平补平泻手法。

针灸取穴原则为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

局部选取病变椎间盘和其上下一椎的华佗夹脊穴,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由CT提示。

腰痛,不是你自己的事

腰痛,不是你自己的事

通过背部穴位看疾病
• 在中国针灸推拿医学中免不了要讲解穴位,在300多个穴位中, 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特殊穴位之一是背俞穴。背俞穴是足太阳膀 胱经在背部分布的俞穴,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 并与人体内脏相互对应联系。:《灵枢· 背俞》:“则欲得而验之, 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难经· 六十七难》:“阴 病行阳,俞在阳。”指出五脏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现反应,按压 背俞穴可以协助诊断。同样张景岳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 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因此,俞穴是联系内外 的枢纽,是反映人体内脏生理、病理变化的窗户。有些疾病,可 通过俞穴的压痛、过敏、隆起、穴下软结、肿胀、硬结、痒、热, 凉及经络循行部位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隆起、 凹陷等反映出来,故诊察背俞穴可助诊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子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 1、因过度悲伤忧虑、迎风哭泣、情绪忧郁,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畅,气血 受滞容易失去营养,不慎风邪可以侵入,此月子病的临床反应症状是:怕冷,怕风, 双目失明、视物不清(散光)眼睛及眼眶疼痛、偏头痛、精神恍惚、忧郁症。活动关节疼 痛之外还伴有麻木,抽搐,胀痛等因素。 • 2、妇女在月子里筋骨腠理之门大开,气血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湿邪侵入,此月 子病在临床症状是: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头痛、昏眩、肿胀、木纳、食少乏味、小 便涩少、浑身怕冷,怕风,出虚汗,活动关节疼痛,遇冷,遇风疼痛症状加重,好着 衣,严重的病人夏热天穿棉衣,中医理论为"寒邪入骨"。它难治的一个原因是:妇女 在月子里100天一个自然恢复期,筋骨与腠理一个合闭,可以把风湿寒邪包入体内,不 得排出,病邪长期滞留于体内,损坏腠理与筋骨组织,导致严重的筋骨病。 • 3、因产后失血过多导致的贫血,宫内淤血,造成体虚,头晕,腹痛,腰痛等月子病。 • 4、妇女在月子里禁行房事,过多房事伤阴、伤精,阴精两亏导致筋骨空虚,风邪可乘 虚侵入,它的主要临床症状:除了怕冷怕风,关节疼痛外,主要是浑身沉重,无力, 腰酸困疼痛,不耐疲劳,部分病人伴有风湿很类风湿症状。 • 由于月子病非常难以治愈,只有在月子里比较容易治疗,因此,女性一旦在月子里患 病就要及时的治疗,不然落下月子病,虽然不是不能治愈,但是治疗难度却非常大。 现场有无月子病出现腰痛的?都经过怎样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技术不断革新。

笔者就职于西南地区市级中医医院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已成为我科最常见的病种。

在2016年以前,受限于技术条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中医辨证内治、外治为主,也正因为手段单一化,故利于不断总结、优化,故在这一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相当疾病。

后续随着医院快速的发展,科室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治疗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开放性后路椎间盘摘除、减压、钉棒固定融合手术,同时也开展了腰椎间盘微创(臭氧、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脊柱内镜等微创手术,同时将原有的中医优势诊疗方案应用于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树立了地区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功典范。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笔者会另撰文叙述,此文仅简单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制定:1.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中医内治法当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此证型单纯使用内治法疗效较差,配合我院特色的外用1号中药(方中成分为红花、龙血竭、大黄、乳香等28味中药)外敷以及中医针刀技术治疗,疗效较佳。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中医内治法当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其中遇肢体冷痛明显患者,方内加入少量生麻黄后效果显著。

外治法配合泥灸、温热类药酒以超声波导入通常可取得明显效果。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从六经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从六经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从六经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病的诊断越来越明确,治疗方法多有牵引、针灸、理疗、穴注等,具体到针灸治疗本病症,则多从足太阳、足少阳、足少阴论治,笔者从六经辨治本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分经论述如下。

1 太阳证(1)表现:恶寒,全身酸胀不适;或恶风汗出,腰背有僵硬感;或腰臀部及下肢后外侧牵强不适;更甚者脊柱和腰部像折断一样疼痛,下肢不能运动自如。

查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缓或弦。

(2)处方:合谷、列缺、外关、后溪、风门、膀胱俞、委中、昆仑、京骨、大钟、金门等。

以泻法为主。

(3)方义:太阳主一身之表,故取合谷、列缺、后溪;阳维主表,故取外关;京骨、大钟为表里经原络配穴;痛甚可取郄穴金门;腰背委中求;风门、膀胱俞,昆仑均为本经穴,主治所及。

(4)讨论:本型证候表现有时可出现颈、腰的两处症状,如进行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颈、腰两处椎间盘突出症,如按西医理论去治疗,则需牵完颈椎又牵腰,扎针从头扎到脚,使病人不堪其苦,后研习《内经》、《伤寒》,才豁然明白,颈、腰两处症状其实就是太阳证,解表散寒止痛就可以了。

对于外在表证不明显者,可从舌、脉辨别之。

2 少阳证(1)表现:或有寒热往来,一般不明显,可见口苦、咽干,腰痛不很明显,但臀部或下肢外侧疼痛、麻木明显;或沿少阳胆经有放电感。

查舌淡、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2)处方:合谷、外关、足三里、环跳、阳陵泉、阳辅、足临泣、丰隆,多用泻法。

(3)方义:少阳为半表半里亦和解,故取合谷、外关、足三里;外关、足临泣取八脉交会穴以通畅少阳经气;阳辅为五输穴之火穴,而胆经为木,实则泻其子;取丰隆乃降逆之意;环跳、阳陵泉均为胆经经穴主治所及。

(4)讨论:少阳证多与太阳证合见,临床需仔细分辨。

3 手阳明证(1)表现:腰痛明显,以大肠俞处为盛,伴下肢麻木疼痛或火灼感;大便秘结,小便黄或兼腹胀、腹痛、口臭。

查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腰突,又称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圆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病变。

患者常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以下是一例通过中医治疗腰突的成功案例,为大家介绍中医以及针灸对腰突症的疗效。

患者刘先生,42岁,因长期久坐而引起的腰疼问题持续近一年,尤其在劳累之后疼痛加剧。

经过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明显的L4-L5腰椎间盘脱出。

由于家族中存在病史,刘先生对手术治疗持怀疑态度,希望通过中医方法来缓解症状。

针对刘先生的病情,中医师采取了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

首先,根据刘先生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确定了治疗方案。

其次,通过经络刺激和穴位按摩来调节刘先生的气血循环,缓解腰部疼痛。

同时,中医师还采用了中药熏蒸和拔火罐等疗法,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特别注意了刘先生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刘先生属于肾虚型腰突,需要补肾强筋。

因此,中医师建议刘先生多食用一些补肾益气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此外,中医师还教授了一些腰腿保健操和按摩方法,供刘先生在家中进行日常保健。

经过连续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刘先生的腰痛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感觉腰部肌肉放松了许多,腰腿疼痛也明显减轻。

于是,他继续配合中医师的指导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并坚持了中医养生方法。

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刘先生的腰突症状完全缓解,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再受疼痛困扰。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在腰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对症治疗的重要性。

中医连续的综合治疗,通过调理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气血状况,有效缓解了腰突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

中医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能够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康复。

对于一些对手术治疗有顾虑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成为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选择。

总之,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表明,对于一些初期腰突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医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中医师通过综合运用针灸、中药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腰疼、恢复正常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老重视调节疾病与体质之间的矛盾,使药物 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有益(或无损)于体质。清·徐灵 胎在《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中指出:“天下有同此 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 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欲之感 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
25
第19卷 第2期 Vol.19 No.2
李国栋,苏伟平,李要] 总结了刘忠明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虚实为纲,删繁就简的辨证特点,以及处方灵活,不拘成规;详察体 质,因人而异;选用康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等独有的治疗风格与经验。
[关键词] 刘忠明;临证经验;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951X(2013)02-0025-02
刘忠明教授系湖南省中医院资深教授,在50余 载临床、教学实践中,悉心研究,推陈出新,学验俱 丰。在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既擅长手法,又善 用辨证处方,尤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辨证 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享誉三湘。笔者跟师学 习,悉得真传。兹将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立 法及遣方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1 删繁就简 虚实为纲
突出症中普遍存在,只是在有些证型中是主要矛盾, 在另一些证型中是次要矛盾;在有些证型中是致病 因素,在另一些证型中则是病理产物。如外伤后瘀血 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而感寒后脉道收引则可至 血瘀的产生。对于血瘀,刘老在治疗上根据病机不同, 灵活应对,或补气活血,或理气活血,或补血活血,或 温阳活血,或化痰逐瘀等等,对于外伤所致的瘀血疼 痛,刘老常用大剂量田三七、延胡索,一般为30 g, 《本草求真》指出“:三七气味甘温能于血分化瘀血。”; 《本草纲目》指出:“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 滞,故专治一身上下之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两 药性味平和,无明显不良反应,止痛效果明显。 2.2 善用藤类药 刘教授善于使用藤类药物如安 痛藤、红藤、海风藤、络石藤、夜交藤、忍冬藤、鸡血 藤、钩藤,他认为藤类药物多具有通络的作用,在肢 体经络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2.3 慎用虫类药 对于虫类药物,如蜈蚣、全蝎、乌 梢蛇、土鳖虫。他认为虫类药物不可妄用,实证中之 风证才可用;过敏体质者更要慎用,否则引起全身皮 肤过敏,甚至过敏性休克。 3 祥察体质 治因人异
刘老指出中医康复方法也应该辨证选用,如偏 阴虚者则不宜用火针、温针、艾灸、中药熏蒸、深部热 疗等;温热与湿邪偏重者不宜用中药熏蒸,因其助湿; 中药熏蒸可至患者大汗,故阳虚自汗、阴血不足者应 慎用,或缩小熏蒸面积,降低患者出汗程度。
刘老还特别指出导引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中的 部分动作对腰椎病及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均有积极 的帮助。导引能增强脊柱的稳定与平衡,从而减缓退 行性关节退变的速度,也可以改善全身状况,使形神 共同恢复。特别适合老年、体弱的患者。 5 健康教育 减少复发
刘老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 病,之所以容易复发,是因为有些患者有不良生活习 惯,如长时间坐(打麻将、开长途车、坐沙发看电视)、 在弯腰的状态下负重、睡席梦思床等。如果患者能改 变不良习惯,则复发几率大幅减小。 6 病案举例 6.1 苏某,男,55岁,2012年4月6日因慢性腰腿痛两 年余,加重1 d初诊。患者自述近两年来有慢性腰腿 痛病史,常因劳累或受凉后出现症状加重,卧床休息 后缓解,平素大便偏稀,双下肢发凉,少气懒言。此次 发作因清明节下乡祭祖时淋雨及大量喝瓶装矿泉水 后,逐渐出现腰部重着疼痛,并向双下肢后侧放射, 下肢如灌铅一般,行走及翻身困难,腰以下如坐冷水 中 。 查 体 见 L4-L5 棘 突 间 隙 压 痛 明 显 , 双 坐 骨 神 经 出 口 及 行 程 区 轻 压 痛 , 双 侧 直 腿 抬 高 试 验 50° 阳 性 , 加 强试验阳性,双膝腱反射正常,双踝反射均减弱,双 下 肢 肌 力 正 常 。X 线 示 : 腰 椎 生 理 曲 度 变 直 并 骨 质 增 生 ,L4-L5 椎 间 盘 病 变 。MRI 示 :L4-L5 椎 间 盘 向 后 中 央突出,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舌质淡,舌苔白滑,舌
刘老认为中医学的辨证方法丰富,如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六淫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 辨证、三焦辨证。不同的辨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以 不同的方式考察疾病,目的是为了寻找主要矛盾及 矛盾的主要方面。他指出如果辨证分型太细,既使 学习者失去自由发挥的空间,使知识变得死板,又使 学习者感到繁杂,不利于掌握。因此他在临床中删 繁就简,将腰椎间盘突出疾病从虚实论治,一分为 二。实证为一般外感或内生之邪及跌扑损伤所致,病 程较短,症状较重;虚证则病程较长,病情或轻或重, 多见下肢症状。刘老认为足三阴经虽然分别属足太 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但其本却在肾。肾 精不足,则筋骨肌肉无以濡养,腰府不固,必致邪易 侵,劳易损。相反,肾气充足则精血旺盛,温煦气化正 常,脾气健运,水液运化正常,湿浊不会停滞,肝气调 达,气血行流畅。可见内在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2 用药灵活 不拘一格 2.1 活用活血药 刘老认为血瘀病机在腰椎间盘
33
3333333333333
第19卷 第2期 Vol.19 No. 2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3 年 2 月 February.2013
33
3333333333333
名医临床思路与经 验
刘忠明教授辨证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3 年 2 月 February.2013
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 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 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 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 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 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 极详,既针灸及外科之治法尽然。故凡治病者,皆当 如是审察也。”刘老强调同样的疾病、同样的证型,在 不同体质的人身上,处方用药应当不相同。 4 康复方法 辨证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