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视野定稿

合集下载

中国农村的史诗——农村题材电视剧《老农民》的艺术创作分析

中国农村的史诗——农村题材电视剧《老农民》的艺术创作分析

年创刊中国农村的“史诗”—农村题材电视剧《老农民》的艺术创作分析——已王兵兵[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北京100029]摘要:《老农民》以“史诗”的艺术形式,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农村1948年至2008年六十年间的发展与变革,艺术创作追求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观照、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完美融合、真实性与荒诞性的精巧杂糅,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宏大的民族精神、中华儿女无与伦比的智慧浓缩于影像作品,成为一部抒写中国农民当代六十年命运史和心史的上乘之作。

关键词:《老农民》艺术创作中国农村史诗著名导演张新建执导、高满堂编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老农民》,以编年体的形式全景式艺术呈现了山东麦香村六十年的发展与变革,把中国农民六十年的命运史、心史浓缩于影像作品,不仅展现了血肉丰满的中国农村历史形象,也表现了对中国农民的由衷敬意。

荣获2015年第21届上海农民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堪称中国农村“史诗”。

一、关于“史诗”的理解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特殊类型,什么样品格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才可以称为“史诗”?毫无疑问,作为“史诗”,既要有“史”的成分,还要有“诗”的形式。

“史”的成分,主要是指从中国历史和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凸显中华文明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因,展现中国农民真实的生存生态与心路历程。

“诗”的形式,主要是指在准确把握“史”与“诗”关系的基础上,能够立足于当代社会的认识高度,对中国农村的历史进行独立的、客观的、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将当代意识和现代精神渗透到历史内容和历史人物之中,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之中达到超越,成为了解中国农村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平台,这正是史诗的“灵魂”。

倘若只有“史”的内容,而无“诗”的形式,简单地堆砌史料或演绎历史,绝不能称为“史诗”。

倘若仅有“诗”的形式,却无“史”的内容,那就更不能称为“史诗”了。

二、《老农民》的“史诗”品格(一)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照。

法国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当代人的心史。

【中考真题】陕西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陕西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陕西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7小题,计24分)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视频号”要录制主题为“绘魅力陕西铸时代梦想”的四集专题片。

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自然性灵】下面是第一集《嵯峨》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祖脉。

它以滂礴之姿,巍然于天地。

它自成气候,携着万千山河,横.贯东西,书写神话,见证历史,助力华夏以遒劲的姿态,漫溯.千年春秋,形成鼎盛之势……巍峨的太白、险竣的华山、厚重的骊山,不过都是秦岭涌起的浪花。

1.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横.贯(A.hèng B.héng)②漫溯.(A.sù B.shuò)2.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①滂.礴。

②险竣.。

3.【人文气象】下面是第二集《神韵》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

漫游三秦,避近文人墨客,探访古今先贤,感悟人文情怀:①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②与友人漫步西安古城墙,感受都市繁华,憧憬美好未来,吾辈坚信“,”(《行路难》其一);③远望古蜀之地,同挚友道别,一起为友情高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告别长安,坐高铁,穿秦岭,达汉中,拜谒武侯祠,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铿锵的誓言——“攘除奸凶,,还于旧都”(《出师表》),依然萦绕在耳边;⑤“,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心中无数次默诵着贺敬之的诗句,乘飞机由陕南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畅饮延河水,拥抱宝塔山。

(11分)【科技风采】下面是第三集《超越》中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修改完善。

①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信鸽”仿生飞行器续航时间突破3小时。

②此项研究刷新了扑翼式无人机单次充电....飞行时间吉尼斯世界纪录。

③这是他们在该领域长期深耕的结果。

④20多年来,该团队从鸟类____、____与____的内在机理研究入手,突破了仿生飞行器设计中的多项关键技术。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电视剧《觉醒年代》让很多人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深刻感受到那个壮怀激烈年代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之路上的分量!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大突破。

很多年轻观众留言:“课本里的人物活了,课本里的事件活了,课本里的历史活了!”历史活了,那段中国人应该珍惜、铭记、感谢的历史才更加可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热血青年为了中国的进步和现代化而做出的惊天动地的伟业才更加可敬。

自带感染力的历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扣人心弦。

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当事人回忆,但材料越多,驾驭越难。

特别是,观众大多从教科书里获得了结论,电视剧如何给观众提供一部视觉的真实生动的信史?这是一个挑战。

该剧的主要叙事依据学术研究、考证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实现历史真实的基础。

整个剧组以崇高情怀、极大诚意和专业水平,将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按照文学戏剧的要求“变”成好听的“故事”和好看“冲突”,抵达艺术真实。

剧中多次出现城门口印着深深车辙的路、箭杆胡同里泥泞的路、大雪覆盖下乡村的路,无不是寻找道路的隐喻。

那个时代的人都曾探索,但最终“已经在路上了”的人,只能是那些执着探索的先进知识分子。

“我们已经在路上了”多次出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艺术表达。

这条寻找真理、救国救民的路坎坷曲折。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在探索真理的路上痛苦地分化着,青年学生探索真理之路更加复杂。

五四前后,诸多新思潮纷纷传入,到底哪种主义能救中国?《觉醒年代》以当时被很多年轻人追随的无政府主义等理论的失败,给后人很好地补了一课: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不是心血来潮,在各种理论的失败和比较中,救中国的道路才逐渐清晰起来。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任家山毛泽东旧居保护修缮工程竣工验收结论的通知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任家山毛泽东旧居保护修缮工程竣工验收结论的通知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任家山毛泽东旧居保护修缮工程竣
工验收结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文物局
•【公布日期】2024.10.21
•【字号】陕文物函〔2024〕526号
•【施行日期】2024.10.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任家山毛泽东旧居保护修缮工程竣工验收
结论的通知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
你局《关于对枣园革命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验收的请示》(延革字〔2024〕23号)收悉。

我局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组织了工程验收。

经我局研究,现将验收结论通知如下:
一、原则同意任家山毛泽东旧居保护修缮工程通过验收。

二、请你局督促旧居管理单位落实好专家验收意见,进一步完善竣工图、竣工报告、施工日志及监理日志等工程资料,并及时纳入“四有”档案。

三、请你局指导旧居管理单位切实做好文物建筑日常保养维护,确保文物安全。

陕西省文物局
2024年10月21日。

大明宫纪录片解说词

大明宫纪录片解说词

大明宫纪录片解说词【篇一:大明宫纪录片解说词】纪录片《大明宫》解说词梦回唐朝大明宫cctv10 探索.发现《大明宫》系列专题解说词一、盛世气象的大明宫西安,一个充满了传奇和荣耀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的北部,有一个大型遗址。

它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大小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

一千三百多年前,长安是大唐的都城,长安城中的大明宫,是世界上最耀眼的宫殿。

这里不仅蕴藏着一个帝国湮没已久的秘密,也铭刻着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1956年,在西安铁路学校的修建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文字表明,这里是一个叫含光殿的宫殿和马球场遗址,据史书记载,含光殿的隔壁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代大明宫。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掘调查,这座沉睡在小学校之下、铁道之下、闹市之下,湮没在历史之尘中的传奇宫殿,渐渐显露出其巨大的背影,矗立在世人面前。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

大明宫不但代表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还是唐王朝繁荣鼎盛的象征。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

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

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

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

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

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

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明宫正南门:丹凤门。

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大明宫的正南门,享有“盛唐第一门”之誉。

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考古学家确证了丹凤门有5条门道,整个丹凤门东西长达二百米,可见当初丹凤门气势恢弘。

陕西省西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西安市高一年级阶段检测思想政治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①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③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使工人阶级开始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②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应运而生③给处于苦难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④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此,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的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拍摄,你会选择重点描述的历史瞬间是①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一化三改''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制度基础④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国产航母顺利下水、“复兴号”跑出中国速度……一件件大国重器承载着中国梦想,彰显出中国制造不断增强的实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表明①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②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案在历史的检验中脱颖而出③改革开放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④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新时代十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 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我国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低保、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

智慧树知到答案 近代陕西历史与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答案 近代陕西历史与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1、单选题:林则徐一生曾()次来陕。

选项:A:3B:1C:4D:2答案: 【3】2、单选题:直到()时,鸦片对陕西人民的毒害才逐渐得以根除?选项:A:国民党统治B:清末C:新中国成立D:北洋军阀答案: 【新中国成立】3、判断题:鸦片战争期间,王鼎曾当面痛斥妥协派官员穆彰阿。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4、判断题:林则徐在戍守伊犁期间,曾改进和推广了吐鲁蕃的水利设施卡井/坎儿井/林公井。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判断题:鸦片战争期间,清廷曾令陕西绅民捐输“海疆经费”100多万两。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单选题:太平天国时期,陕西的督办团练大臣是()。

选项:A:张芾B:李鸿章C:徐法籍D:曾国藩答案: 【张芾】2、单选题:太平军到达陕西时,其中()部曾逼近西安城。

选项:A:梁成富B:赖文光C:蓝朝鼎D:陈得才答案: 【陈得才】3、判断题:1859年春,李永和、蓝朝柱、蓝朝鼎等,在云南昭通组织了拜兄弟会,结盟起义,史称“李蓝起义”。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咸丰年间,陕西人民所承受的最沉重的负担是清政府强加的田赋附加和各种差徭。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咸丰年间陕西的政情异常昏庸腐败。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1、判断题:《广通报》是近代陕西第一家私办报纸。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关中书院是由明代学者王承裕创建的。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3、判断题:在经济思想方面,宋伯鲁曾向清政府提出了开源和节流两项新主张。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戊戌政变后,李岳瑞曾出版了春冰室野乘、国史读本等书。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单选题:刘古愚在担任味经书院山长期间,曾设立(),开设经史、读报、学科学三类,强调“士子读书,以识今日时务为第一要义”。

选项:A:时务斋B:乡学C:通儒台D:求友斋答案: 【时务斋】第四章单元测试同盟会陕西分会1906年成立于陕西西安。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防工程验收的批复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防工程验收的批复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
防工程验收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文物局
•【公布日期】2024.02.23
•【字号】陕文物函〔2024〕74号
•【施行日期】2024.02.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消防管理
正文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防工程
验收的批复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
你局《关于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防工程验收情况的请示》收悉。

2024年2月2日,我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专家组,对2023年12月14日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防工程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审核。

根据专家组意见,经我局研究,认为该项目能够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竣工资料基本齐全,基本满足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防安全技术防范需求,原则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请你局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延安革命遗址之杨家岭革命旧址消防工程专家验收意见》中的建议和要求做好后续整改,加强后期的管理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陕西省文物局2024年2月23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视野俄国美学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当中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背那一代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失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它自己的美。

”。

审美作为一种与时代互动当中的艺术形态和观念,始终跟社会文化心理密不可分。

从这一角度看,没有一成不变的审美规范,只有与社会文化语境吻合的审美建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突围和转换必须立足于这一点。

“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1《红旗漫卷西风》作为一部反映陕西革命历史的主旋律电视剧,在与年轻观众的审美接轨上迈出了一大步,该剧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大胆地刻画人物,精心地打磨剧作,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一、该剧采取了家国同构的叙事手法,以小见大,以家庭关系的破裂与重组为载体呈现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史。

纵观当前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历史感知当中建构革命历史史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主流的创作思路。

在这一总的艺术思路下,根据革命历史的具体情况,这类电视剧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事实上艺术创作者永远都无法原原本本地还原历史,甚至任何一种解读都是误读。

因此,“大事不拘,小事不虚”成了一种共识性的创作方法。

这一思路的关键点在于“小事不虚”,即对于历史真实框架内虚构的戏剧化人物和情节的创造,这就考验到一个电视艺术工作者讲故事的功底。

首先该剧创设多组人物关系,以革命斗争交织情感成长为主要线索,实际上象征着三四十年代中国革命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历程。

《红旗漫卷西风》讲述了在一个“家庭”当中两代人的革命往事:大哥梁万龙、二哥秦声达、三弟李耀川在辛亥革命年间志同道合,结拜为异姓兄弟。

他们在那个列强环伺、民族危亡的年代为推翻满清帝制、拯救国家而奋斗半生,虽然后来选择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信仰,但是始终珍惜兄弟三人多年的情义。

他们的儿女们:梁万龙的女儿梁冬梅、梁夏荷,秦声达的儿子秦怀文、秦怀武,李耀川的儿子李志远和李志新,在父辈们的影响下也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剧中因为政治信仰和立场的对立,导致兄弟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时时刻刻面临着家国两难的选择。

其次,在具体的情节架构当中,人物的行动和命运总是裹挟在历史的洪流当中,剧中情节矛盾和人物冲突始终以历史大背景的风云突变为起点。

该剧开头的历史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关系破裂,西北军将领冯玉祥下令清共。

二哥秦声达作为中共北方区委派驻陕代表来到西安,而三弟李耀川则作为蒋介石的派来西安督促冯清共的秘密特使来到西安,作为革命元老的大哥梁万龙一家人定居在西安城外的梁家堡,经营家族生意。

多年未见的兄弟三人在大哥梁万龙家里感慨万千,但是因为李耀川和秦声达的政见不同导致二人在饭桌上话不投机,两个人针锋相对,在一旁的子女们对这两位长辈的冲突表示不解。

通过故事的演进,这种立场和观念的冲突逐渐传播到了子一代的立场分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剧作在呈现以秦怀文为核心和以李志远为核心的子一代的对立关系中,并不是简单地、绝对地表现为“三民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信仰冲突,而是挖掘到了人性深层的创伤,这种因为童年缺失所带来的叛逆和弑父心理在某种程度成为他们选择人生方向的内在动因。

该剧立足于陕西的革命历史,主要人物都参与了陕西的重大历史事件,尽管是虚构的情节,但是在事件的细节、走向上尊重史实,依照历史记录来表现细节,并刻意避开了宏大叙事和主战场,通过剧中人物的小交锋折射大时代。

二、以区域革命历史为叙事主体,实现了大革命与小事件的有机融合,深化了革命的现实意义,拉近了革命与观众的距离。

首先,该剧较好地融合了地域文化和叙事主体的关系,满足了观众对于历史细节的想象,对于地域生活细节的展现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剧作的观赏性。

剧中对于陕西地区的饮食文化多有呈现:秦声达与程慕贤第一次见面,俩人吃的是陕西的传统小吃羊肉泡馍,一边掰馍一边商量着国家大事,特别有老西安的做派。

此外剧中穿插着一些陕西方言、曲艺也增加了观众的银幕认同感,打造了一个“陕味”浓厚的影像空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该剧是第一部比较细致的呈现陕西的近现代革命历程,该剧在创作过程中,大量查阅了地方市志、县志,剧组人员长达一个月住在铜川照金,考察照金革命纪念馆,拜访抗战老兵获取第一手资料,对于当年照金的农协组织情况,包括武器装备、敌我分布、具体战斗、人员构成、具体的时间、地点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使得剧中的战事与历史史实能够搭得上,历史细节极为考究。

其次,该剧通过革命时代三组人物不同的感情遭遇来拉进历史与观众的距离,在扣人心弦的剧作张力当中渗透个体的历史感知,实现创作者价值观念的传达。

李志远和梁冬梅、秦怀文和梁春兰、秦怀武和高梓萱是分别演绎了革命年代三种不同的爱情模式,并且都没有得到圆满。

这样的剧作安排首先是对战争残酷性的彰显,其次是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审美要求,使得剧作更能够得在年轻的观众群体当中引发共鸣。

李志远和梁冬梅从一开始的欢喜冤家到最后的生死相依,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心动魄的瞬间。

二人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当中逐渐培养起坚贞的爱情,但是因为战争的无情导致梁冬梅生死不明,在剧作结尾留下了悬念。

这一组人物是该剧中的核心,不仅是主人公李志远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环节,而且剧中很多情节点的设计感人至深,刻画了人间真情。

其实,在近些年的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当中,创作者们也在不断地寻求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讲述战争,叙事的核心尽可能地远离官方话语,特别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将历史视点转移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生死歌哭来传达历史的声音。

这部剧中,主要通过几个人物的心理转变来表现这一点。

首先是主人公李志远,一开头他处在父亲和大哥、大伯的争斗的中间地带,一心想要缓和兄弟之间的关系,他不关心什么共产党和国民党。

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他不愿意也不理解为什么会兄弟反目、自相残杀,这种困惑伴随着他的成长、成熟,这一困惑折射出的社会心理就是大多数普通人并不了解革命大义,他们关心就是切身的生活感受。

在从特务牛拴牢、王有亮的转变来看,牛栓劳本是李耀川手下看管李志远的国民党特务,但是作为一个孝子的他在共产党治好了母亲的病之后回心转意,开始为共产党做事,这也反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拒绝脸谱化、图解式的人物形象,多层次、多类型的人物塑造搭配合理,将不同角色的剧作功能发挥得恰到好处。

正如罗素在《历史作为一种艺术》所说:“历史必须不仅使那些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希望知道某些系统的历史事实的人感兴趣,而且使那些以读诗歌或读好的小说的态度去读历史的人,都感到兴趣。

”2这部剧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极具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剧中梁万龙的角色借鉴了陕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秦声达的人物塑造是参考了陕西党组织的创始人魏野畴的一些事迹。

该剧的人物设置大体上分为三个梯次,每一梯次的人物都承担着一部分剧作功能,并从一个角度去营造戏剧效果,将整部剧通过有层次、有个性的人物组合撑了起来,人物之间环环相扣,起到了很好地关照和承接的作用。

首先,第一梯次人物形象是以梁万龙、秦声达、李耀川等为代表的早期革命家,这些人大概又可以分为两派:就是以程慕贤、秦声达、董巍为代表的不计生死、舍生取义,为信仰至死方休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

另一派是以李耀川、高经元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

宋代关学大家张载曾讲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天平”,这就是剧中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

秦声达作为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元老级人物,看透了蒋介石违背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毅然选择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国民党特务的重重监视和打击下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战线。

在下河镇的反围剿中,为了引开敌人,为同志赢得突围的时间,被国民党杀死在麦田中。

而他的学生董巍也是,为了给延安的党中央发送胡宗南进攻陕北的战略情报,冒死启用电台,被国民党抓到后严刑拷打誓死不愿供出其它同志,后来被特务活埋。

第二个人物梯次是以李志远、梁冬梅、秦怀文、秦怀武、高梓萱为代表的革命时代的青年个体。

作为第一梯次人物的子辈,这些人物在继承了他们个人精神的基础上也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

在于上一代的关系当中,以李志远和秦怀文为典型的代表,因为他们童年都缺乏各自父亲的关爱,导致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精神上的父亲”。

事实上,该剧通过主人公李志远由一个懵懂无知、调皮捣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有勇有谋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主要叙事线索,呈现的革命青年如何一步步选择革命,如何获得自己对于时代的体认,或者说革命为何赢得人心这样一个过程。

与其说剧中的李志远一步步走向共产主义阵营,不如说是观众一步步走向对革命的认同,导演通过塑造李志远的转变,来达成对观众心理认同的说服。

第三个人物梯次是以王大个子、金香香、郭益三、牛拴牢为代表的“丑角”人物形象。

民国时期,匪患猖獗,在民国题材电视剧当中,土匪带有典型的社会文化意义。

首先他们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地域文化和社会风气,他们一般有着不同寻常的社会经历,抑或有着特殊的本领。

其次,在陕派电视剧当中,土匪成为了一种往往被塑造成为一种“义匪”,他们尽管为了生存从事着打家劫舍的营生,但是一般的电视作品当中的土匪头子即“寨主”都具有英雄主义情节,他们基本上不会不辨是非、滥杀无辜,而是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江湖道义”。

“西部开阔的地貌、厚重的历史、雄浑豁达的个性使侠匪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由于历史的成因,西部人饱经忧患,生存艰难,命运跌宕起伏,蕴含着无限的丰富性和传奇性;历史的悠久和空间的辽阔使他们精神自由地游荡,充满奇情异想。

那种强烈的苦难感与强烈的自由意志的对立和相互渗透正是西部侠义精神的来源”。

3注释:1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9页。

2罗素:《历史作为一种艺术》,选自《历史的话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165页。

3张阿利《陕派电视剧地域文化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17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