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的加工与款式

合集下载

第1章宝石琢型与加工概述

第1章宝石琢型与加工概述

第一章宝石琢型与加工概述第一节宝石加工工艺分类根据宝石饰品的类别及其加工技术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宝石加工工艺大致划分为如下六类:1、钻石加工工艺钻石是宝石中最珍贵的品种,也是硬度最大、加工难度最大的宝石材料,因而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特殊的工艺方法来进行加工,可谓是宝石加工中的特种工艺。

2、刻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刻面型宝石主要是由若干个小平面组合而成的几何多面体饰品,需要使用适合研磨平面的刚性磨具来进行加工,加工设备的专一性较强,但加工工艺方法较为复杂,操作技术难度相当较高。

3、弧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弧面形宝石主要是由简单的凸形弧面组成的宝石饰品,需要使用柔性的磨具来加工弧面,加工设备一般比较简单,工艺方法也比较容易。

4、链珠型宝石加工工艺宝石项链可以由多粒形状相同或不同的链珠组合而成,链珠的琢型不同,加工工艺有别,如刻面型链珠的主要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法与刻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基本相同,而圆珠型和随意型链珠的加工则需要使用专门的加工设备和特殊的加工方法。

5、异型宝石加工工艺这类工艺主要是加工一些异形挂件和特殊形态的工艺品,其加工设备要因产品的特点灵活选用或者专门设计制造,加工工艺也随宝石特点和造型需要而灵活选择。

6、玉雕加工工艺玉雕指玉器产品的雕琢工艺,有时也指玉器。

所使用的加工设备比较简单,主要是玉雕机和各种辅助磨具,但玉雕加工的手工特点很强,玉雕的造型千变万化,是一门创作性极强的手工艺技术,属于特种工艺。

第二节宝石琢型及其相关概念1.2.1宝石琢型的含义宝石的琢型是指宝石的造型,是宝石原石经琢磨后所呈现的式样,也称宝石的切工或款式。

宝石琢型的种类繁多,可分为刻面型、弧面型、珠型、异型等四大类型,其中刻面型宝石的设计和加工最为复杂,也是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研究中的最重要对象和内容。

1.2.2宝石琢型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不同种类的宝石琢型,其形状构成有一定差别。

下面仅以圆明亮式琢型为例,说明刻面宝石琢型的一般组成及各部分名称。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消费者对宝石品质和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刻面型宝石的加 工技术将更加注重品质和设计的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THANK YOU
汇报人: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
汇报人: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步骤 刻面型宝石的磨削工艺 刻面型宝石的抛光工艺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难点及解决方法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质量评估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发展趋势与前景
刻面型宝石的加工步骤
原料的选取
宝石原料的种类和 特点
原料的选取标准和 要求
宝石原料的加工和 处理
原料的检验和评估
原料的切割
解决方法:使用先 进的切割设备和技 术,提高操作技能 和经验,确保加工 质量和效率。
磨削加工难点及解决方法
磨削过程中易 出现裂纹和破 损
磨削过程中易 产生热损伤
磨削过程中易 产生表面粗糙 度问题
磨削过程中易 产生形状误差 和尺寸误差
解决方法:采 用合适的磨削 参数和磨削液, 控制磨削过程 中的温度和压 力,选择合适 的磨具和砂轮, 进行精确的磨 削加工和检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抛光剂浓度:控制抛光剂的浓度, 以达到最佳的抛光效果
抛光时间:控制抛光时间,避免过 度抛光导致宝石损伤
抛光质量的控制
抛光剂的选择:根据宝石的材质和 颜色选择合适的抛光剂
抛光压力的调节:根据宝石的材质 和抛光剂的类型,调节抛光压力, 以达到最佳的抛光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磨削稳定性: 评估磨削过程 中宝石表面稳 定的磨削效果
抛光质量评估标准
表面平整度:评估宝石表面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光泽度:评估宝石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和均匀度 抛光质量:评估宝石表面的加工质量和精细度 表面洁净度:评估宝石表面是否清洁,无瑕疵和杂质

彩蛋补丁课: 常见宝石的加工(以红蓝宝石为例)

彩蛋补丁课: 常见宝石的加工(以红蓝宝石为例)

第八章 典型宝石的加工技法
校选修
三、按特殊光学效应分类
Ø 刚玉宝石可以具有两种类型的特殊光学效应:
• 一种是星光效应,即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弧面形 宝石表面会呈现交叉于一个中心点的三条亮线,也
称为六射星光;
• 另一种是变色效应,即少数蓝宝石在日光下呈蓝色 至灰蓝色,在白炽灯下呈现红色调,如紫红色、暗
面垂直于光轴即C轴,从而避开二色性的影响,获得最纯 正的颜色。
第八章 典型宝石的加工技法
校选修
u 对于色带明显的红蓝宝石(特别是某些蓝宝石)应考 虑使台面平行于C轴方向。对于色浅、颜色不均匀、 多色性不太明显的蓝宝石,可切磨成随形款式,使随 形的亭部较厚,并将有用的色块或色斑集中于亭部或 底尖处或整个宝石中心部位,而使整个宝石从台面看 起来呈全蓝色。
第八章 典型宝石的加工技法
校选修
红蓝宝石的加工评价
红蓝宝石的切工评价,重要的是判断切工对外观成品 质量及其价值的影响。良好的切工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 是可以突显红蓝宝石美丽的颜色;二是可以增加其亮度 ;三是可以去除或掩盖宝石中不美的内含物。若切工太 差,表现在加工定向方向错误、比例不对称等方面,会 导致宝石的光辉得不到充分展现,甚至严重影响其价值 。因此在评价红蓝宝石的加工质量时,应从琢型加工定 向、琢型比例、对称统一性和抛光程度四个方面着手, 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第八章 典型宝石的加工技法
校选修
Ø 透明度较高的星光弧面型宝石底面一般不作抛光处 理,主要是防止因底部漏光而使光带不清晰。
Ø 透明度较高的变色红蓝宝石则常加工成刻面型,定 向时需要使台面平行于变色效应现象最明显的方向。
第八章 典型宝石的加工技法
校选修
3、合成红蓝宝石的设计

马眼型宝石的加工工艺

马眼型宝石的加工工艺

马眼型宝石的操作手册1207104008 高雅马眼型宝石我一共磨了两次,磨的都是2,第一次是平时作业,第二次是技能竞赛。

第一次冠部磨得挺好的,但亭部由于角度变得太多,所以最后磨得不是太理想。

第二次磨的时候,亭部就好一些了。

步骤一:造坯。

(1)流程:先手拿玻璃在粗磨盘上造出坯的大致形状,然后粘胶,再在粗磨盘上稍微改正一下坯体,最后在细磨盘上仔细改正。

(2)注意事项:马眼型宝石造坯的时候,和其他形状的宝石不一样,要稍微瘦点,这样才不会影响星小面和足小面。

为了保证对称性,事先可以在玻璃上量出最关键的四个拐折点,并且画出大致的形状。

在研磨玻璃拐角的时候,可以把原先长方体的四个角按住不动多削去一些,这样接下来的操作会简单一些。

步骤二:研磨冠部短轴方向的两个主面(1)孔位:1,角度:43°。

(2) 流程:首先试磨一下两个面,看看玻璃和八角手有没有对齐,若没对齐再进行调整,对齐了则两侧开始同步磨,最后抛光。

(3)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这两个主面的大小,因为马眼型宝石的台面比较小,所以这两个面一定要比其他形状宝石的主面要大。

步骤三:研磨冠部的其他四个主面(1)孔位:(3,4),角度:42°。

(2)流程:先研磨上面左侧4号孔位,再研磨右侧的3号孔位,再研磨下左侧的3号孔位,最后研磨下右侧的4号孔位。

(3)注意事项:要让这四个面和前面磨的三个主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步骤四:研磨冠部星小面(1)孔位:(5,8,1),角度(60°、60°、67°)。

(2)流程:先研磨最上面的两个2号孔位的面,再研磨67°的5号和8号孔位的面,再研磨63°的5号和8号孔位的面,最后再研磨两个1号孔位的面。

(3)注意事项:1号孔位要太高角度,并且这组面很小,用力一定要轻。

步骤五:研磨冠部足小面(1)孔位:(6,7,6,7,5,8),角度(33°、33°、40°、40°、38°、38°)。

宝石的加工与款式

宝石的加工与款式

2、常见类型 (1)圆刻面型 特点是宝石的腰部呈圆形或椭圆等。 a)标准圆刻面型 标准圆刻面型是最基本的琢型。整个琢型
由冠部、腰和亭部三部分组成。共有58或57刻面。其中冠部
有33个小面,亭部有25个或者24个小面。腰部为圆形。琢型 中各小面的名称和数目如下: 冠部 台面 33 个面 1个 亭部 亭部主小面 25 个面 8个
冠部主小面
星小面
8个
8个
下腰小面
底面
16 个
(1 个)
标准圆刻面型
b)钻石的理想比例
为了充分体现出钻石的火彩与亮度,琢型各个部分的比例是十
分重要的。主要包括台面的大小、冠部的高度、亭部的深度、
冠角和亭角。 宝石琢型各部分的比例是以它的直径为100作为基础来计算的。 目前最常用的有两种:艾普洛型和托尔可夫斯基型。 艾普洛型特点是台面较大。因此,亮度较好,在欧洲比较流行。 托尔可夫斯基型的特点是台面较小,冠部较高,能较好地显示 钻石的火彩。
圆形
椭圆形 马眼形 水滴形 矩形
方形
心形
2、弧面型的适用宝石
弧面型款式主要是体现宝石对光的反射效果,而 不是透射和折射的效果。因此,它适合于: 1)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宝石。如不透明的绿松石、
半透明的翡翠等。
绿松石
翡翠
2)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如具有猫眼效应、星光效应 或变彩效应的宝石。
二、刻 面 型 刻面型也称小面型或翻面型等。 其基本特点是宝石的造型是由许多小刻面按一 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构成,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多 面体。 1、刻面型的优点 刻面型琢型适合于所有透明的宝石。 可充分出体现宝 石的四种宝贵的特性: 体色:它是由内反射光和透射光产生宝石的 整体颜色。 火彩:它是由进入宝石内部的可见光经各刻 面的色散分解而产生的各种颜色。 亮度:指从台面观察时,宝石的明亮程度。 闪耀程度:它是富有表面各刻面对光的反射 结果。

宝石琢型与加工工艺学

宝石琢型与加工工艺学

宝石琢型与加工工艺学第1章宝石琢型与加工概述第1节宝石加工工艺分类根据宝石饰品的类别及其加工技术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宝石加工工艺大致划分为如下六类:1、钻石加工工艺钻石是宝石中最珍贵的品种,也是硬度最大、加工难度最大的宝石材料,因而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特殊的工艺方法来进行加工,可谓是宝石加工中的特种工艺。

2、刻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刻面型宝石主要是由若干个小平面组合而成的几何多面体饰品,需要使用适合研磨平面的刚性磨具来进行加工,加工设备的专一性较强,但加工工艺方法较为复杂,操作技术难度相当较高。

3、弧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弧面形宝石主要是由简单的凸形弧面组成的宝石饰品,需要使用柔性的磨具来加工弧面,加工设备一般比较简单,工艺方法也比较容易。

4、链珠型宝石加工工艺宝石项链可以由多粒形状相同或不同的链珠组合而成,链珠的琢型不同,加工工艺有别,如刻面型链珠的主要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法与刻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基本相同,而圆珠型和随意型链珠的加工则需要使用专门的加工设备和特殊的加工方法。

5、异型宝石加工工艺这类工艺主要是加工一些异形挂件和特殊形态的工艺品,其加工设备要因产品的特点灵活选用或者专门设计制造,加工工艺也随宝石特点和造型需要而灵活选择。

6、玉雕加工工艺玉雕指玉器产品的雕琢工艺,有时也指玉器。

所使用的加工设备比较简单,主要是玉雕机和各种辅助磨具,但玉雕加工的手工特点很强,玉雕的造型千变万化,是一门创作性极强的手工艺技术,属于特种工艺。

第2章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第1节宝石琢型的分类宝石的琢型式样繁多,但常见的琢型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弧面型、刻面型、链(念)珠型、雕件及异型。

2.1.1 弧面琢型弧面琢型(cabochon)是指表面突起的、截面呈流线性的、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琢型宝石,其底面可以是平的或弯曲的,抛光的或不抛光的。

主要用于不透明和半透明,或具有特殊光学效应(如变彩、猫眼、星光等效应),或含有较多包裹体或裂隙等宝石材料的加工。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指琢型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对于刻面型宝石来说,一般以腰棱 为比例基准,用百分数来表示。
2)琢型角度:也称切磨角度。
对于刻面型宝石来说,它是指琢型的各个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冠部主要刻面与腰棱 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冠角,亭部主要刻面与 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亭角。
3)圆周分度:也称分度指数。
琢型就是指宝石原石经过切磨后所呈现出的样子,也 叫切工或款式。
2、琢型的组成:
不同的琢型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大多数琢型是由 冠部、腰棱及亭部三个部分组成。还有少数不是。它们 中的一部分琢型是由冠部和腰棱两部分组成,还有一部 分则无具体区分为随形或珠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琢型的要素:
1)琢型比例:也称切磨比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椭圆刻面型 结构特征:由椭圆形冠部和亭部共57个面组成。 光路特征:入射光线透过台面或斜面进入宝石内部;
又被亭部刻面所反射。从而构成宝石的亮度。 琢型特征:显色,透亮,对称,保重。
适合对象: 1)颜色美的宝石,因为有大台面可以显色。 2)硬度好的宝石,因为硬度高通常易于多刻面的切割。这
刻面型 珠型 随形
显火彩、显亮度、显闪烁 显色、显光效 保重、显色
必须镶嵌才能佩戴 可镶可串可直接带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1.3.1 弧面琢型分类
常见的弧面琢型为单弧形琢型
按弧变高度分:高弧形、中弧形、低弧形 根据顶底形态分:单弧形、双弧形、挖空凸面型、反凸面型(凹面琢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千禧切工凹面形琢型
千禧切割拥有1000个刻面而得名,1999年左右由罗 吉奥·格拉卡首创,以作为新世纪的特征与挑战的象征 。

宝石的琢形

宝石的琢形

刻面宝石的琢型与审美摘要据相关资料统计,刻面琢型宝石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大约要到公元11世纪。

到了20世纪,随着加工机械的不断改进,钻石的规则化越来越明显,出现了58个面的圆明亮式琢型。

琢型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圆明亮型、祖母绿型、橄尖型、心型、梨型、垫型、雷蒂恩型、椭圆型、公主方型成为大众琢型。

刻面宝石的审美从光学角度和美学角度发展,旨在能最大程度地简化消费者在选择刻面琢型宝石时的思路。

关键词刻面宝石琢型历史溯源审美刻面宝石在近年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随着钻石消费量的急剧上升,中国钻石消费量已经成功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所以国民在宝石消费中的盲目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理性选购刻面宝石珠宝首饰?希望通过对琢型的简单介绍,起到指导购买的作用。

一、刻面琢型的历史溯源据相关资料统计,刻面琢型出现的确切时间已经无法考究,但根据市场的推断,最早的刻面琢型宝石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大约要到公元11世纪。

刻面琢型的演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尖琢型。

尖琢型是钻石最早的刻面琢型,大约出现于14世纪。

这种琢型基本保持钻石的八面体晶体原形,只对晶体进行简单的打磨提高对称性、光泽和透明度。

2、桌形琢型。

桌形琢型大约出现在15世纪。

这种琢型在尖琢型的基础上打磨掉了一个角顶,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台面,这种琢型的出现标志着钻石规则琢型的出现。

3、玫瑰琢型。

该琢型从正面看似一朵盛开的玫瑰花,玫瑰琢型大约出现于15世纪或16世纪中叶。

玫瑰琢型基本形状是上部有若干个三角小面,下面一个大平面。

玫瑰琢型样式较美,但会使钻石的火彩、亮度欠佳。

4、圆多面形琢型。

圆多面形琢型是由桌形琢型发展而来,开始的圆多面形琢型为单琢型,类似现在的八面形琢型,后来渐渐过渡到圆。

大约在17世纪法国主教推动单琢型向双多面形琢型演变。

20世纪初期,随着加工机械的不断改进,钻石的规则化越来越明显,出现了58个面的圆明亮式琢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