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攀枝花

合集下载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攀枝花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

作为中国的三线建设项目之一,攀枝花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计划。

以下是关于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介绍1.1 攀枝花地理位置攀枝花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处长江上游和雅砻江中下游交汇处,紧邻云南、贵州两省。

它是连接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

1.2 三线建设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提出了“三线建设”计划,旨在推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缩小与沿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攀枝花被确定为其中一个重点城市,并得到了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二、基础设施建设2.1 交通基础设施为了加强攀枝花与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兴建或改善。

- 铁路:攀枝花火车站作为成昆铁路的重要中转站,得到了扩建和改造。

- 公路:修建了一批高速公路和国道,提高了攀枝花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便利性。

- 水运:攀枝花位于雅砻江畔,水运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

建设了港口和码头,促进了水上货物运输。

2.2 水电基础设施攀枝花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因此在三线建设过程中注重发展水电产业。

- 水电站:修建了多座大型水电站,如狮子山水电站、蒲江河水电站等。

这些水电站不仅为当地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向周边地区输送电力。

2.3 城市基础设施为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提升城市形象,攀枝花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供水系统:修建了新的供水管网和水处理厂,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

- 排水系统:改善了城市排水系统,避免了污水积聚和洪涝灾害。

- 城市道路:新建了许多城市道路和桥梁,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 公共设施:修建了公园、广场、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经济发展3.1 工业发展攀枝花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和石化工业。

- 钢铁厂:修建了大型钢铁厂,提高了地区的钢铁产能。

- 石化厂:兴建了石油化工企业,如攀枝花石化公司。

三线建设的故事

三线建设的故事

三线建设的故事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初期,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加强中国国防力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包括了大量的矿山、工厂、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故事一:攀枝花建设传奇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曾经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攀枝花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关于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中国决定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以满足国内钢铁需求。

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地点选在了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在当时的情况下,攀枝花市还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

为了建设这座钢铁厂,几十万人来到了这里,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地理环境恶劣、生活设施不足等等,最终在攀枝花市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厂。

故事二:兰州铁路局的奋斗兰州铁路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铁路枢纽,也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之一。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兰州铁路局的员工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为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铁路技术还比较落后,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兰州铁路局的员工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地进行铁路修建和改进工作。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等等,最终建成了一条条高质量的铁路线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线建设是一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建设过程,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也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哎呀,你们知道吗?咱们攀枝花可是有个了不起的三线建设呢!那时候,全国人民都说:“攀枝花,攀枝花,你真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我们攀枝花的人民可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可是付出了好多努力哦!那时候,我们攀枝花的人民可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白天,我们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学习。

有时候,我们还要去山上挖煤,那可是又热又累的活儿。

但是,我们都没有抱怨过,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啊!那时候,我们的学校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的小明和小红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打起了扑克牌。

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就把他们叫到了讲台上,让他们罚站。

小明和小红可不好意思了,他们低着头,脸上红彤彤的,就像两个大苹果似的。

老师看了他们一眼,说:“你们知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你们这是在浪费时间,浪费国家的资源!”小明和小红听了老师的话,赶紧低下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还有一次,我们班上的小华和小丽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偷偷地跑到了操场上玩捉迷藏。

结果,被校长发现了。

校长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让他们写检讨书。

小华和小丽可害怕了,他们一边写检讨书,一边哭。

校长看了他们一眼,说:“你们知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你们这是在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影响学校的秩序!”小华和小丽听了校长的话,赶紧擦干眼泪,认真地写起了检讨书。

那时候,我们攀枝花的人民可是团结一心,共同为了国家的建设而努力。

我们的学校也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都是那么的友好和谐。

虽然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是我们却过得很快乐,很充实。

现在的攀枝花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好。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艰苦奋斗的日子,那段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努力的时光。

让我们一起怀念那些美好的时光吧!。

攀枝花建设三线感恩故事的概括

攀枝花建设三线感恩故事的概括

攀枝花建设三线感恩故事的概括
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来自祖国各地的5万余名首批开拓者中,90%以上都是民兵,平均年龄只有23岁。

他们在“行走荒山间,过江如登天,人肩是车辆,买针走三天”的困难面前,不摇头、不低头,勇敢地投入基地的创业战斗。

渡口总指挥部命名的“六金花“八闯将”中,名列前茅的都是民兵。

1971年5月21日,在攀枝花矿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万吨级炸药大爆破。

十九冶、建工、交通、攀钢、郊区的部分民兵共约2万人进入施工现场,同顽石博斗,4个月剥离土石方70万立方米,开掘的巷道63条1.44万米,掘成药室598个总容积1.30万立方米。

还组织6个民兵连,从事炸药加工和制造,14天时间,加工炸药0.92万吨。

他们用13天时间,将1.02万吨炸药分别回填到598个药室,保证了大爆破任务如期完成。

1978年,攀矿兰尖铁矿民兵连长赵清志,带领全连民兵日夜奋战,矿岩总量月月突破冶金特级标准36万吨的水平,全年完成采剥总量504万吨,夺得全国冶金矿山小分队竞赛第一名,赵清志被评为冶金战线劳动英雄、全国劳动模范;民兵小分队获冶金部授予的“英雄集体称号”。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祖国的建设而奋斗的人们而建立的。

我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关于三线建设的展品,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线建设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加强国家的经济建设,我国政府决定在当时的西南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这场建设历时十多年,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位年轻的工人正在操作一台机器。

他的眼神坚定,双手稳定地操作着机器。

我想起了那句成语:“勤劳致富”,这位工人正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还有一张照片是一群工人在雨中施工的场景。

他们穿着雨衣,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这些工人们为了国家的建设,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许多关于科技创新的展品。

那时候的科技水平虽然不如现在,但是人们的创新精神却是非常可贵的。

我想起了那句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创新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参观完博物馆,我对三线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那些为了祖国的建设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学习的。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妈妈看着我认真的样子,微笑着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听了,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一个小大人。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对祖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那些为国家建设付出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

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像那些英雄模范人物一样的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

攀枝花三线建设资料1. 引言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攀枝花市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给市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线建设成为了攀枝花市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资料。

2. 攀枝花三线建设背景攀枝花市是一个山区城市,交通条件一直较为困难。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攀枝花市很难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因此,攀枝花市政府决定进行三线建设,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3. 三线建设概述攀枝花市的三线建设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三个方面。

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3.1 高速公路建设攀枝花市通过修建高速公路,解决了地理条件限制带来的交通不便问题。

目前,攀枝花市已建成了XX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XXX公里。

通过高速公路的连接,攀枝花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大大提升了整体的交通效率。

3.2 铁路建设铁路建设对于一个地区的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攀枝花市通过建设铁路,将更多的人和物流顺利连接起来。

目前,攀枝花市已建成了XX条铁路,其中包括XX高铁。

铁路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为攀枝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3.3 航空建设航空建设是攀枝花市的又一重要举措。

攀枝花安顺机场已进行扩建,增加了航班数量和航线的覆盖范围。

如今,攀枝花市与国内外的主要城市均有直航航班,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需求,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4. 三线建设的影响三线建设对攀枝花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交通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其次,三线建设为攀枝花市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机遇,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

另外,三线建设也为攀枝花市赢得了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投资机会。

5. 未来展望在三线建设的基础上,攀枝花市将继续推进城市交通建设。

包括继续扩展高速公路网络,加快铁路建设的步伐,提高航空服务的质量等。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介绍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座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进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线建设。

我此次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并深受其展览内容的启发。

以下是对此次观后感的详细介绍和感受。

三线建设的背景1. 战略需求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了应对战争和国家安全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压力,为了确保国家独立和安全,在山地和边远地区兴建了大量设施,以应对潜在冲突和敌人的威胁。

2. 建设规模三线建设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包括地下核工厂、巨型水电站、隧道、铁路和公路等。

这些设施不仅使得防御更加坚固,还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博物馆展示内容1. 原始计划和设计博物馆以一系列展板和模型展现了三线建设的原始计划和设计。

这些计划展示了当时中国政府具有远见卓识的规划能力,以及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

2. 建设过程与困难展览中详细描述了三线建设的建设过程和面临的困难。

施工队伍必须在高寒、缺氧和恶劣的地质条件下工作,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才完成了这些工程。

这让我对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深感敬佩。

3. 三线建设的成就博物馆还展示了三线建设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巨大成就。

通过这些工程,中国成功地将工业和资源转移到了山区和边远地区,提高了国家的自给率和独立性。

三线建设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我的观后感和思考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意识到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集体努力的结晶,是中国顽强抵抗外来压力的象征。

这些工程的规模和艰巨程度让我对中国的工程建设能力感到惊叹。

我在参观中也思考了三线建设对今天的中国的影响。

这些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也思考了未来的建设挑战,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

攀枝花三线建设获奖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攀枝花,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牛!它可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一个明星城市哦!那时候,全国各地的人都涌向这里,为了建设这个美丽的城市,他们可真是拼了命啊!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呢!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去工地上看一看。

那些叔叔阿姨们可真是辛苦啊!他们白天要在烈日下干活,晚上还要在灯光下加班。

有时候,我们还会给他们送去一些水果和小零食,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我们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那时候,攀枝花的发展速度真的是惊人啊!每天都有新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道路也在不断地拓宽。

而且,这里的人们也非常团结友爱,大家都互相帮助,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不过,攀枝花三线建设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天气不好,就会影响到工程进度。

还有就是物资短缺的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东西总是供不应求。

但是,这些问题都没有阻挡住大家前进的步伐。

大家都说:“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句话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现在,攀枝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了。

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便利,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但是,我依然会怀念那段时光。

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都是那么的努力和拼搏。

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攀枝花三线建设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时期。

它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也见证了一代人的奋斗和付出。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努力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苦的建设条件
回顾建设者的故事
+ 1966年7月,未满18岁的刘定容来到攀枝花,支援
三线建设。“坐了11天的车,到了攀枝花,累了只 能坐在山坡的荒草上休息。”刘定容回忆起刚到攀 枝花的场景,7月的太阳异常火辣,刘定容和同事 们一直在荒草地上等待上级安排。夜幕降临,一行 人被安排在一块空地上休息。当晚,以地为床,以 天为被,睡到天亮。 + 刘定容回忆,当时,攀枝花到处是比人还高的荒草。 他们一行人在纳拉河采石场当建筑工人。男人们在 山上采石头,女人们就在山下运输小石块,修路、 修房子等。没有水喝,就直接取金沙江的江水喝; 没有肉吃,就吃素;没有房子住,直接铺席子睡地 上。
+ 攀枝花市建立较晚,只有50多年历史。1954年6月
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许克勤带着师生在金沙江畔进 行暑期找矿实习,他们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兰家 火山一带,偶然发现了储量达数亿吨的钒钛磁铁巨 型矿藏。后来此事惊动了地质部部长李四光,1956 年初,他将此事汇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听了汇报, 问:“那里叫什么名字?”众人都回答不上来,只 知道那里有7户人家和一棵大树,树的名字叫攀枝 花。毛泽东说:“那就把那里命名为攀枝花吧!” 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攀 枝花特区。1965年5月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 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攀枝花是全国唯 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
1965年3月4日, 毛泽东主席在 关于攀枝花特 区筹备及工作 打算的书面汇 报上批示“此 件很好”。
1965年,邓小平同志听取攀枝花工业基地建 设方案汇报。
三线建设的实况
艰苦的建设条件
+ 作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
建设倾注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地的 大力支持。数十万建设大军在党和国家的 号召下,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奔赴这块 亘古蛮荒之地。在无水、无电、无路、无 车、无住房等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天当 罗帐地当床”“三块石头架个锅”,孕育 并凝成“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 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
+
503地下战备电厂的修建也是一场攻坚战, 各路精兵强将会集在这片荒凉的崇山中,开山 放炮、挖石凿洞,在机械设备一时无法全部运 到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历时4年 从大山的肚子里挖出3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 在一座大山的“心脏”里开出了一个两万多平 方米的洞室,完成了举国罕见的地下电厂工程, 从山洞中把电力输往攀钢。当攀枝花的建设不 再保密,开始向全国人民展现其建设成就时, 这座地下电厂便成了这座现代化钢城中一颗璀 璨的明珠。
为了宣传纪念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弘扬了 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为了充分展示了攀枝 花形象,经一年的运行和提升完善后。建设 了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
+ 攀枝花是三线建设成果的缩
影和代表
+ 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如今的
攀 密性,这张渡口地 图不对外发行,保 密程度是秘密。” 渡口地图的捐献者 马玉和介绍说。
+ 电力对于现代工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攀钢建设初期,荒凉的峡谷中只有一座 现代化发电厂。为了保密,一直被称作501 电厂 + 501电厂的电力已不能完全满足建设的需要。 为了应付不可预测的战争,经国务院批准, 决定在攀枝花再建一座战备电厂。这就是 被誉为“洞府明珠”的503地下战备电厂。。
专业:英语 翻译 成员:英语1604李媛媛 英语1604刘雨琪 翻译1602许娟
+
攀枝花市是中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城市, 于1965年设市,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东面与 北面同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西面和南面与 云南省丽江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为邻。金 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汇流于此,成昆铁路、 108国道和京昆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攀枝花 市地当南方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国西部最大 的钢铁钒钛和能源基地。
+ 历史翻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页,中国周边局势云谲
波诡。美国与东南亚许多国家、地区签订条约,结 成反华同盟,建立数十个军事基地,对我国形成了 “半月形”包围圈。台湾蒋介石政权利用大陆出现 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反攻大 陆。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中国被迫发起自 卫反击战。1964年,越南战争逐步升级,战火烧到 了中国南大门。而在北部边境,随着中苏两党关系 的破裂,形势也愈发严峻。 + 从建设战略大后方出发,1964年,党中央决定 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发动一场以战备为核心的 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声 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由此发端。
+ 1964年8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
提出的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得以确立,紧接 着,国务院成立了由李富春担任主任的专 案小组,制定了一线重要工厂、学校、机 关向三线迁移的重大措施,提出了三线建 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
+ 早在之前,毛泽东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
汇报“三五”计划的设想时就指出:“在 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四川是三线 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应该首先把攀枝花 钢铁基地和相应的交通、煤、铁、电搞起 来。”之后,他还说,建设要快,但不要 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 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 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 有人形容攀枝花是一个孤独的城市。九附六、
九附二、501、502……这一个个带着神秘色彩 的地名常让初到攀枝花的人一头雾水。还有一 件让很多外地人无法理解的事情,那就是攀枝 花火车站为什么离市区如此之远?答案只有一 个,就是保密的需要。成昆铁路特意绕开攀枝 花市区,就是不能让旅客在火车上看到攀钢。 + 出于保密和安全的考虑,有关部门在挑选 攀钢的建设者时,都着重德才两个方面,即政 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各主管部门对搬迁企 业的职工有重点地进行了政治审查和保密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