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底模标高预拱度计算方法(带附件计算)

合集下载

40m跨径箱梁预拱度计算

40m跨径箱梁预拱度计算

附件3:40m 跨径箱梁预拱度计算一、计算目的计算各类情况下箱梁最大挠度据此设置箱梁预拱度。

二、计算思路箱梁挠度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组成:1.浇筑过程中因移动模架在箱梁混凝土自重作用下产生挠度1w ,跨中挠度方向向下,悬臂端挠度方向向上;2.箱梁张拉产生的起拱值2w ,跨中挠度方向向上,悬臂端挠度方向向下,首跨跨中位置取2w =2020,悬臂位置取19mm ;标准跨跨中位置取2w =18mm,悬臂位置取17mm ;尾跨跨中位置取2w =14mm,悬臂位置取13mm 。

综上所述,箱梁总体挠度:21w w w +=。

三、已知参数1. C50混凝土弹性模量:3.45×104N/mm2。

2. 40m 箱梁滑模主梁断面经Midas-civil 分析如下:3. 40m 箱梁截面经Midas 分析如下:40m箱梁截面数据及截面特性值4.正负号规定:挠度向上为“+”,挠度方向向下为“-”。

5.横梁编号如下:40m跨径箱梁滑模横梁布置示意图(单位:m)四、40m箱梁挠度计算一)、首跨挠度计算1.1w计算首跨混凝土自重荷载308KN/m,则作用在单侧滑模主梁上的荷载为154KN/m。

Midas建立计算模型如下:首跨滑模主梁计算模型滑模主梁节点坐标及与滑模横梁编号对应关系如下表:节点横梁编号X(m) Y(m) Z(m)1 - 0 0 02 - 7.5 0 03 1 8.47 0 04 - 9.4 0 05 - 9.9 0 06 - 10 0 07 - 12.4 0 08 2 13.27 0 09 3 17.07 0 010 - 18.9 0 011 4 20207 0 012 - 21.3 0 013 5 24.67 0 014 6 28.47 0 015 - 30.3 0 016 7 32.27 0 017 8 36.07 0 018 9 39.87 0 019 - 41.7 0 020 10 42.67 0 021 11 45.07 0 022 12 47.47 0 023 - 47.8 0 024 - 50 0 025 - 50.7 0 026 - 51.4 0 027 13 52.27 0 028 - 53.5 0 029 - 55.87 0 030 14 56.07 0 031 - 58 0 032 15 59.87 0 033 - 62 0 0经运行分析,滑模主梁位移等值线如下图:首跨滑模主梁位移等值线(单位:m)节点位移表格如下:节点荷载DX (m) DY (m) DZ (m)1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522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133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084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035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016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007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138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189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3710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4411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5112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5313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6114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6515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6516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6417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5718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4619 40m首跨混凝土自重0 0 -0.03920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35 21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24 22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13 23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11 24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00 25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03 26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06 27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10 28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15 29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25 30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26 31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34 32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0.042 33 40m 首跨混凝土自重 0 0 0.051首跨滑模主梁节点位移表由以上数据可知,跨中最大挠度为-65mm,悬臂端挠度为+34mm 。

现浇箱梁的施工方案

现浇箱梁的施工方案

现浇箱梁的施工方案现浇箱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K135+199.445分离立交桥位于郓城互通区内,横跨338省道,交角为90°,跨径为22-28-22m,全长72m。

该桥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共30颗,桥台钻孔桩直径1.2m,长38m,桥墩钻孔桩直径1.5m,右幅钻孔桩桩长47m,左幅钻孔桩桩长48m。

桥墩、桥台桩顶皆设有承台,桥台为肋式台,桥墩为立柱,立柱直径 1.3m。

上部构造为现浇连续箱梁,左幅箱梁宽13.5m,为三室结构,右幅箱梁宽17.0m,为4室结构。

箱梁高1.4m,梁室高0.98m,底板厚0.2m,顶板厚0.22m,腹板宽0.45m。

箱梁采用C50混凝土,共1381.56m3。

二、现浇箱梁施工方案现浇箱梁支架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搭设满堂支架时,封闭338省道交通,从3#台路基进行改道,确保满堂支架施工的安全。

碗扣支架上搭设纵横方木,箱梁底模板及侧模板采用厚1.5cm的高强度竹胶板,箱室内模采用木模板。

箱梁砼浇筑采用二次浇筑法,第一次浇筑至腹板与翼缘板连接处,第二次浇筑顶板,待箱梁砼强度达到100%时进行预应力张拉。

Ⅰ、地基处理1、地基处理1、338省道两侧排水沟回填处理将排水沟内松散浮土和淤泥挖除干净,然后按照50cm一层分层回填山皮石,回填高度略低于省道路面高度,用压路机分层碾压至无沉降为止。

然后填筑40cm厚6%灰土,分两层回填,压实度达到93%以上,回填土顶面与省道路面齐平,并做出2%—4%的横坡,以利于排水。

2、桥梁范围内路基地表处理用平地机及推土机清除地表,并将地表整平。

然后用铧犁翻松30cm厚表面土层,掺入10%生石灰粉,用旋耕犁拌和均匀,待含水量合适实,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90%以上。

然后再填筑30cm 厚10%灰土,并做出2%—4%横坡,压实度达到93%以上,以高出地面不受雨水浸泡影响。

3、排水沟挖设在10%灰土处理过的地基范围四周挖设50×50cm的排水沟,排水沟与路线右侧的省道两侧的自然排水沟连通,将雨水引进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地基,避免碗扣支架产生不均匀沉降。

第八节、挠度、预拱度的计算

第八节、挠度、预拱度的计算

立柱式支架,可用于旱桥、不通航河道以及桥墩 不高旳小桥施工;如图a、b所示。
梁式支架,钢板梁合用于跨径不大于20m,钢衍 梁 合用于大子20m旳情况;如图c、d所示。 梁一柱式支架,合用于桥墩较高,跨径较大且支 架下需要排洪旳情况;如图e、f所示。
支架属于施工中旳临时承重构造,除承受桥梁上 部构造旳大部分恒重外,还要承受施工设备及振动荷 载、风力、施工人员旳重力以及支架本身旳自重,因 此需要进行设计计算,以确保支架具有足够旳强度、 刚度、支架基础旳牢固可靠、构件旳结合紧密,并要 求具有足够旳纵、横、斜三个方向旳连接杆件,使支 架形成整体。
(1)混凝土旳运送
混凝土旳运送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 筑速度旳需要,务必使泥凝土在运到浇筑地点时仍 保持均匀性和要求旳坍落度。不论采用汽车运送还 是搅拌车运送,其运送时间均不宜超出要求旳时间 范围。
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旳供 应必须确保输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 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 预防混入空气,产生阻塞;泵送前应先用水泥浆润 滑输送管道内壁,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 用压力水或其他措施冲洗管内混凝土,泵送间歇时 间不宜超出15min;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
⑷将导梁临时占住位置旳预制梁暂放在已架好旳梁上。
⑸待用绞车将导梁移至下一桥孔后,再将暂放一侧旳 预制梁架设完毕。
如此反复,直到将各孔主梁全部架好为止。此法
合用于孔数较多和较长旳桥梁时才比较经济。
由 试验资料来拟定相隔时间。当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旳间 隔时间时,就必须预先拟定施工缝预留旳位置。一般 将它选择在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旳部位.并 应技下列要求混凝土表层旳 水泥浆和较弱层。 ②经凿毛旳混凝上表面.应用水洗洁净,在浇筑次 层混凝土之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层净水泥浆,对 于水平缝宜铺一层厚为10一20mm旳122旳水泥砂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在桥梁悬臂施工的控制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施工
预拱度的计算。

箱梁预拱度计算根据现场测定的各项参数由
专业程序计算得出并结合实际测量值进行比对:
①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
点的标高(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Ml。

②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硬化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
头测点的标高M2。

③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
端头测点的标高M3。

④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M4。

⑤计算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后测点的标高差d1=M2—Ml,以及该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前后的标高差的d2=M4—M3。

将这两个标高差与线形控制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ΔMl、ΔM3分别进行比较,如果d1与ΔM 1、d2与ΔM3相比的误差都小于设计值,则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若两个误差值中有一个或两个都大于规定值,则需要从施工现场和数据文件两个方面查找产生差别的并修改相应的数据文件、输入微机、重新计算后,对下一梁段的立模实际标高进行修正。

按上述步骤不断循环,直至悬灌梁段施工完毕。

后张法现浇箱梁预拱度的设置

后张法现浇箱梁预拱度的设置

梁峁洛河大桥线形控制一、几个相对位置的确定1、支座中心线距相邻梁端部,水平距离110cm ;2、48m 箱梁梁缝中心线距梁端部,水平距离8cm ;可知,梁缝中心线距支座中心线,118cm 。

在5号~8号墩孔跨不存在纵向偏心,故支各部位几何尺寸如下:二、箱梁设计预挠度根据工点设计图设计说明:梁体预挠度设置采用二次抛物线,跨中预设下挠度设计值为26mm ;施工时应根据桥面工程施工时间及检测的混凝土弹性模量等情况确定实际箱梁预设下挠度。

设计预拱度设置,按二次抛物线法分配(支座处预拱度为0):x 24x (L -x)=L δδ⋅⋅ x δ——距左支座x 的预拱度值;x ——距左支座的距离;L ——跨长。

故有以下计算表:5号~8号墩设计预拱度在膺架不同位置处的取值另外,梁峁工点设计图中已明确:4号墩为32mT梁+48m箱梁不等跨墩,设有40cm的纵向预偏心,9号墩为32m箱梁+48m箱梁不等跨墩,设有20cm的纵向预偏心。

故,4号~5号墩、8号~9号墩梁部设计预拱度在膺架不同位置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4号~5号墩设计预拱度在膺架不同位置处的取值8号~9号墩设计预拱度在膺架不同位置处的取值三、贝雷桁架的弯曲变形计算1、基本参数跨度最大13.25m,最小跨度12m(临时支墩处相邻两排仅距3m,故忽略不计);贝雷桁架面宽5m,16榀。

桥面铺木板厚度tp=14mm;单榀普通贝雷梁长3.0m,高1.5m由上、下弦杆、竖杆及斜杆焊接而成(见附图),单层普通贝雷梁单榀允许最大弯矩:67t.m;最大剪力:22.1t;每片梁自重按110kg/m计算。

挠度为负表示有预拱度。

出于安全考虑,各跨径连续梁均按简支梁计算。

2、荷载计算箱梁自重:q1砼=723060n/45m=16068kg/m;桥面铺板q2=1*B*tp*γ= 1*12.6*0.014*900=158.76kg/m;贝雷梁自重q3=12*qb=16*260=4160kg/m;人员设备及其它荷载q4=B*p5= 5*200=1000kg/m均布荷载总计q=q1+q2+q3+q4 =21386.76kg/m跨中挠度(l=13.25m)f=5*q*l^4/E/I/N/384=5*21386.76*13.25^4/2.1E10/.0056925/12/384*100=0.60cm跨中挠度(l=12m)f=5*q*l^4/E/I/N/384+fa=5*21386.76*12^4/2.1E10/.0056925/12/384*100=0.40cm考虑测量误差及模板安装偏差,故箱梁施工时,由于上述荷载产生的挠度可忽略不计。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在桥梁悬臂施工的控制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施工
预拱度的计算。

箱梁预拱度计算根据现场测定的各项参数由
专业程序计算得出并结合实际测量值进行比对:
①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
点的标高(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Ml。

②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硬化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
头测点的标高M2。

③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
端头测点的标高M3。

④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M4。

⑤计算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后测点的标高差d1=M2—Ml,以及该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前后的标高差的d2=M4—M3。

将这两个标高差与线形控制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ΔMl、ΔM3分别进行比较,如果d1与ΔM 1、d2与ΔM3相比的误差都小于设计值,则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若两个误差值中有一个或两个都大于规定值,则需要从施工现场和数据文件两个方面查找产生差别的并修改相应的数据文件、输入微机、重新计算后,对下一梁段的立模实际标高进行修正。

按上述步骤不断循环,直至悬灌梁段施工完毕。

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预拱度及线形控制

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预拱度及线形控制

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预拱度及线形控制摘要:预拱度及线形控制是移动模架施工连续箱梁的重点,本文结合广州珠江黄埔大桥S12合同段MSS4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实际,详细介绍了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的预拱度及线形控制要点和方法,为应用移动模架施工连续箱梁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移动模架连续箱梁预拱度线形控制1、工程概况广州珠江黄埔大桥S12合同段第五~七联位于半径4000m的圆曲线上,均为连续刚构箱梁,长795米,双幅18跨。

其中第1~17跨跨径均为45m,梁高2.5m;第18跨跨径为30m,梁高由2.5m渐变至1.8m。

第五~七联除过渡墩处采用单向支座,其余桥墩均为墩梁固结。

根据设计要求,这三联连续刚构箱梁均采用MSS4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施工缝均设于距桥墩中心线6m处(过渡墩伸缩缝处除外),箱梁从墩顶至施工缝范围内预拱直线变化,施工顺序从黄埔向番禺方向施工。

2、预拱度控制预拱度控制是移动模架法施工箱梁控制的重中之重,如果预拱度控制不好,则直接影响箱梁的标高,乃至影响整个线路的标高;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预拱度控制不好,则会影响箱梁结构的受力。

2.1 影响预拱度的主要因素预拱度控制是整个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施工的重点。

预拱度的影响因素要考虑周全,总的来说影响预拱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移动模架系统变形值,二是设计提供的变形值(△设计)。

影响移动模架变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部分:(1)移动模架主梁系统(含横梁及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变形值:Δ主梁;(2)移动模架支承系统(小车、牛腿、销梁等)在浇筑混凝土后产生的变形值:Δ牛腿;(3)后悬臂吊杆伸长产生的变形值(在每联除第一浇筑段的其它浇筑段考虑此值):Δ吊杆;(4)温度对模架变形影响的改正值(该值很小,可忽略不计):Δ温度。

(5)混凝土箱梁的收缩及徐变(一般不计):Δ箱梁。

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工况(浇筑段长度)不同,其变形值亦不同。

2.2 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工况根据设计,移动模架现浇连续箱梁主要分三种工况:(1)工况1:每联第一浇筑段施工时,其浇筑段长为:51m(45m+6m),详见图1;(2)工况2:每联中间浇筑段施工时,其浇筑段长为:45m,详见图2;(3)工况3:每联最后浇筑段施工时,其浇筑段长为:39m(45m-6m),详见图3p第二、MSS45(下行式)移动模架预压试验(工况1)在箱梁混凝土荷载下(含施工荷载)变形曲线。

箱梁预拱设置

箱梁预拱设置

箱梁梁底模板跨中设置预(反)拱的计算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32米铁路简支箱梁,梁底模板跨中设置预(反)拱的计算一、《肆桥设(2006)2221-Ⅵ》定型图中关于线形控制的说明①扣除自重影响后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直线梁为13.64mm,曲线梁为14.15mm;②静活载挠度:直线梁和曲线梁均为7.54,为跨度的1/4125;③反拱的设置:为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的平顺性,梁体应预设反拱。

理论计算跨中反拱值为20mm,其它位置应按二次抛物线过渡。

实际施工中反拱的设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预计二期恒载上桥时间确定。

本设计二期恒载上桥时间按预加应力后60天计算,理论计算残余徐变拱度值为6.2mm。

二、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挠度值移动模架造桥机等载预压时,经实测,底模跨中的挠度值(弹性变形值)为40mm三、跨中梁底模板设置预(反)拱的计算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平顺,即梁体上下结构表面坡度与设计坡度一致。

梁底模板跨中设置的拱度值△L如下式:△L=L1-L2-L3 (mm)L1:模架等载预压时底模跨中的挠度值(弹性变形值)。

现场实测为39mm 。

L2:张拉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上拱值。

按《肆桥设(2006)2221-Ⅵ》定型图的说明,是20mm(?)L3:预应力60天后的残余徐变拱度值。

按《肆桥设(2006)2221-Ⅵ》定型图的说明,是6.2mm△L = L1- L2 - L3= 39-20-6.2= 12.8 mm根据上式计算,△L为正值,则在立梁底模板时跨中设向上的预拱值12.8 mm。

跨中至支座顶,则按△L值到0mm,按二次抛物线过渡。

这样计算对否?上述一、①及一、②中的数据有何用途?黄玉仁 06.11.22附:中铁十一局的计算资料移动模架造桥机A、梁体变形限值梁体竖向饶度Δ限值:在ZK活载静力作用下,Δ≤L/1500;在中-活载静力作用下,Δ≤L/1200。

B、反拱的设置为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的平顺性,梁底预设反拱,理论计算跨中反拱值为22.5mm,其他位置按二次抛物线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音大桥现浇箱梁底模标高预拱度计算方法首先,现浇箱梁施工前,选取第Ⅰ节段长52m段梁体重量主要集中的底板宽范围支架进行预压,根据此段梁体预压结果计算出支架及地基整体的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以此调整其它段梁底模板标高。

1、沉降分析:预压期间现场做好沉降观测记录,根据沉降观测记录进行沉降分析,非弹性变形h非=卸载后沉降量h卸,h非为支架杆件及地基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弹性变形h弹=加载稳定后沉降量h累-卸载后沉降量h卸,h弹为支架节点间、支架杆件及地基基底的弹性变形,是设置预留沉降量的依据,以确定施工预拱度的设置。

2、施工预拱度的设置:
(1)卸落支架后,箱梁本身重量二期恒载及活载所产生的竖向扰度δ1的预留值,按设计图纸(图号BS11034)布置。

(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δ2的预留值(施工支架预拱度),以预压期间沉降观测数据确定,根据桥涵施工手册下册P12,施工支架预拱度设置在跨径中心间,梁两端(支座处)为0,按二次抛物线布置。

其曲线方程按у=4f拱χ(L-χ)/L2
(3)支架及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非弹性变形δ3的预留值,以预压期间沉降观测数据确定。

对于已加载预压实验的节段梁,就不再预留非弹性变形δ3,只需对未加载预压的节段梁预留非弹性变形δ3。

3、沉降观测成果
第Ⅰ节段支架于2004年5月26日开始加载预压, 5月31日下午加载完成,预压期间支架设置沉降观测点具体数据见下表:
4、弹性变形δ2及非弹性变形δ3的实验值
根据以上沉降观测表数据所示。

(1)弹性变形δ2的实验值
①2#墩支座处断面弹性变形左=0,中=0,右=-1,该断面弹性变形平均值0mm;
②1/4跨处断面弹性变形左=-19,中=-26,右=-11,该断面弹性变形平均值19mm;
③跨中处断面弹性变形左=-22,中=-36,右=-18,该断面弹性变形平均值25mm;
④3/4跨处断面弹性变形左=-19,中=-25,右=-19,该断面弹性变形平均值21mm;
⑤3#墩支座处断面弹性变形左=-1,中=-2,右=-1,该断面弹性变形平均值1mm;
由上可知,弹性变形δ2的最大值在跨中断面处,即δ2=25mm。

(2)非弹性变形δ3的实验值
①2#墩支座处断面非弹性变形左=11,中=13,右=9,该断面非弹性变形平均值11mm;
②1/4跨处断面非弹性变形左=10,中=14,右=19,该断面非弹性变形平均值14mm;
③跨中处断面非弹性变形左=9,中=20,右=24,该断面非弹性变形平均值18mm;
④3/4跨处断面非弹性变形左=11,中=19,右=22,该断面非弹性变形平均值17mm;
⑤3#墩支座处断面非弹性变形左=8,中=11,右=11,该断面非弹性变形平均值10mm;
由上可知,非弹性变形δ3的总平均值为(①+②+③+④+⑤)/5=14mm,即δ3=14mm。

5、底模标高设计表
现浇箱梁底模控制标高计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