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经典阅读】系列-古诗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体裁:文言文题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作者:名字:刘义庆年代:南北朝描述:刘义庆(403年-444年2月26日),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宰相、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怜之子。
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受封为南郡公。
过继叔父刘道规,袭封临川王。
历任尚书左仆射,出为荆州、江州、南兖州刺史,加位开府仪同三司,在各地清正有绩。
身患疾病,返回京师。
元嘉二十一年,去世,时年四十一,获赠荆州都督,谥号为康。
礼贤下士,汇集门客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世说新语》。
翻译: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原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原文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原文取之,信然。
译文: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王戎的故事,告诉世人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赏析三:写作技巧将王戎和其他小孩作对比,突出了王戎的聪明才智。
为下文李子的苦涩结果作了铺垫。
解释:关键词:尝曾经。
关键词:竞走争着跑过去。
关键词:唯只有。
关键词:信然的确如此。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古诗词解读悯农二部编版

悯农二(唐)李绅(shēn)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里啊种下一粒粒谷子,秋天来到的时候就能收获许许多多粮食。
放眼望去全国到处都是被耕种的田地啊,为什么种田的农民还会被饿死!听完这首诗,你的心里是不是很难受。
是的。
同时心里还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种田的人还会被饿死?作者介绍:在上一次我们讲《悯农一》那首诗的时候,我们已经介绍了《悯农》诗的作者是李绅。
李绅生于772年,是唐朝人,跟诗人白居易是一个时代的人。
如果李绅活到今天,就有1243岁了。
李绅在朝廷里做官,官职是国子助教,也就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学生。
李绅酷爱诗歌,不仅自己喜欢写诗,还号召大家要用真情实感来写诗。
这些介绍,大家还记得吧?创作背景:李绅一共写了三首《悯农》诗,今天给大家朗读的是第二首。
让我们接着上次讲的那一半故事讲完。
上次讲到李绅跟一个同事李逢吉在亳州相遇,两人挺高兴的,一起登台看庄稼地,这时候各自做了一首诗。
李逢吉的诗里表达了他想当大官的想法,而李绅呢,看到地里的农民那么辛苦,心声同情,作了一首同情农民辛苦的《悯农》诗,李逢吉大赞好诗。
接着李绅又作了另外一首,李逢吉听完,大吃一惊。
李逢吉为什么吃惊呢?因为啊,李绅竟然敢在诗里说农民们吃不饱饭被饿死,这不是在讽刺皇帝没有治理好国家吗?这也太大胆了吧!在封建社会里,如果谁敢说皇帝是不对的,是要冒着被贬官或者杀头的风险的。
李逢吉感到自己升官的机会来了。
本来李绅就才高八斗,很受皇上赏识,李逢吉就很嫉妒,这回他可抓到李绅的把柄了。
如果把这诗交给皇上,那么,哈哈,李绅就得被治罪了!回到书房,李逢吉就对李绅说:“老兄能不能把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呀,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
”李绅说:“没问题呀,这小诗不过三四十字,您刚听过,肯定还记得,不如我再写一首赠给您吧!”于是,李绅写下了《悯农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3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3首一年级上册(6首) (1)1、咏鹅 (1)2、江南 (2)3、画 (3)4、古朗月行(节选) (3)5、风 (4)6、悯农(其二) (4)一年级下册(7首) (5)1、春晓 (5)2、赠汪伦 (6)3、静夜思 (7)4、寻隐者不遇 (8)5、小池 (8)6、池上 (9)7、画鸡 (10)一年级上册(6首)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一年级必背课外古诗

一年级必背课外古诗
一年级学生必背的课外古诗包括以下几首:
1. 《江南》:汉乐府诗集,描述了在江南地区采莲的场景,展现了莲叶和鱼儿之间的嬉戏。
2. 《画》:唐代王维所作,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画的意境和美感。
3. 《题画》:清代袁枚所作,描述了一幅村落晚晴天的画面,桃花映水,牧童与牛背上的鸥鸟相映成趣。
4. 《咏鹅》:唐代骆宾王所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5.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所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6. 《悯农》(其一):唐代李绅所作,以农民的辛勤劳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
此外,还有《春晓》、《渡浙江问舟中人》、《送朱大入秦》、《宿建德江》、《易水送别》、《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诗,这些诗歌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必背古诗可能因教材版本或学校要求而有所不同。
建议家长或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古诗进行背诵。
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必备古诗词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船穿行在茂盛鲜丽的莲叶间。
鱼儿也是那么的快活,在莲叶间自由自在地嬉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勅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3、《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宫里的明镜,飞到青蓝色的云端。
月亮初升,先看到神仙露出两只脚,然后才见圆月中桂树的样子。
陪伴嫦娥的小白兔,一直在忙着捣药。
真想问问它,药捣成以后是给谁吃的呢?4、《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中,云太浓也不知道在哪。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6、《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沒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帶着他的部众逃走了。
一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

一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
1. 《静夜思》呀,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想想,大晚上看到那明亮的月光,像不像地上结了一层霜呀?这感觉多奇妙啊!
2.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那大白鹅仰着脖子叫的样子,是不是特别生动有趣呀?就像咱身边那些可爱的小伙伴在唱歌一样!
3. 《悯农》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种地多辛苦呀,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哟,难道不是吗?
4.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睡觉可舒服啦,还能听到到处都是小鸟在叫,这画面多美呀!
5.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哇,这画里的山水就跟真的似的,太神奇啦!
6.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冷冷清清的场景,是不是让你也感觉到了那份寂静和孤独呀?
7.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太阳慢慢落山,黄河奔腾入海,这景象多壮观呀!
8.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就好像我们去找人没找到一样,有点小失落呢,是不是?
9.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那小娃娃调皮的样子,像不像小时候的你呀?
10.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可真厉害呀,能把树叶吹落,还能让花儿开放,太有意思啦!
我觉得这些一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都特别棒,不仅简单易懂,还充满了趣味和美感,能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建议时间:3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y ī)对duì 韵y ùn 歌ɡē桃táo 对duì 李l ǐ,柳liǔ 对duì 杨yánɡ。
山shān 清qīnɡ 对duì 水shuǐ 秀xiù,朝cháo 霞xiá 对duì 夕x ī 阳yánɡ。
春chūn 日r ì 暖nuǎn ,秋qiū 水shuǐ 长chánɡ。
和h é 风fēnɡ 吹chuī ,百bǎi 花huā 香xiānɡ。
1.请qǐnɡ 打d ǎ 着zhe 节jié 拍pāi 读d ú 一y ī 读d ú、背bèi 一y ī 背bèi 。
2.数shù 一y ī 数shù,我w ǒ 知zhī 道dào 这zhè 首shǒu 儿ér 歌ɡē 中zhōnɡ 有yǒu ( )组z ǔ 对duì 子z ǐ。
(二èr )一y ī 去q ù 二èr 三sān 里l ǐ一y ī 去q ù /二èr 三sān 里l ǐ,烟yān 村cūn /四s ì 五w ǔ 家jiā。
亭tínɡ 台tái /六liù 七q ī 座zuò,八b ā 九jiǔ /十shí 枝zhī 花huā。
1.朗lǎnɡ 读d ú 诗shī 歌ɡē,注zhù 意y ì 在zài “/”的d e 地d ì 方f ɑnɡ 停tínɡ 顿dùn 一y ī 下xià。
2.到dào 底d ǐ 有yǒu 多duō 少shǎo 枝zhī 花huā 呢n e ( )(填tián 序x ù 号hào )①八b ā 枝zhī ②九jiǔ 枝zhī ③十shí 枝zhī ④很hěn 多duō 枝zhī三、看k àn 图t ú 片piàn ,写x i ě 汉h àn 字z ì。
一年级必背课外古诗

一年级必背课外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年级必背课外古诗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从小培养孩子背诵古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开始接触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让他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的必备课外古诗,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在诗歌中感受到快乐与美丽。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简短而优美的古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思乡之情,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
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古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景色,清新自然,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
三、《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古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尊重,让一年级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古诗引人思考生命的短暂和珍惜当下,适合启发一年级学生的思考。
五、《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表达了对追求的向往和努力的精神,激励一年级学生不断进取。
六、《望庐山瀑布》--杜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古诗表达了友情之美,让一年级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以上是一年级学生必备的课外古诗,这些古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表达了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背诵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力量,学会用心感受生活,用心体会文学的魅力。
让古诗随着他们的成长,成为他们永久的财富。
【字数:580】第二篇示例:一年级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开始,尤其是在学习语文方面,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阅读一年级上册年级:姓名:小学一年级课外经典阅读系列-古诗阅读古诗(15首)1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③拨:划【译文】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2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眠:睡觉②闻:听见③啼鸟:鸟鸣④夜来:昨夜【译文】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落了多少呢?3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②疑:好像,以为③举:抬,仰【译文】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4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禾:禾苗。
②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③悯:怜悯。
④锄禾:用锄头给禾苗松土去杂草。
【译文】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5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咏:歌唱,赞美②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③妆:打扮。
④绦:丝带。
【译文】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6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①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②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译文】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7 江南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江南水乡,风景优美,特别是当采莲季节,茂密的荷叶亭亭玉立,无边无际。
轻风吹拂,荡起层层涟漪。
鱼儿欢快地游戏,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悠然自得。
8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①谙(ān):熟悉。
②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9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
④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⑤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这里比喻母爱⑥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
⑦晖,阳光。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
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啊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
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10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细流:细小的流水。
④照水:倒映在水面。
⑤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⑥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译文】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11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①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呼作:称为。
③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④疑:怀疑。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叫它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到了青云之上。
12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①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②撷:采摘。
【译文】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到来时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它最能把情思包涵!13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①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④穷:尽。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台。
14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独步:独自散步②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惯用的对妇女的美称③蹊:小路④留连:因喜欢而不愿离去。
⑤自在:自由自在。
⑥恰:唐代人的口语,正好。
【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由自在又娇媚的黄莺啼鸣和谐动听。
15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①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③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④苍苍:青色⑤见:通“现”,出现,显现。
【译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像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朗读(10篇)1大海睡了尹维平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2 哪去了春姐姐的花篮哪去了?夏哥哥的绿叶遮住了。
夏哥哥的绿叶哪去了?秋姑姑借去做地毯了。
秋姑姑的地毯哪去了?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哪去了?装进春姐姐的花篮里了……3 柳树柳树,站在池塘边。
她弯着身子,垂下一根根绿色的线。
她在做什么?钓云朵,钓太阳,钓星星,钓月亮……从白天钓到黑夜,从春天钓到冬天。
钓到了吗?没有。
灰心了吗?也没有。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你看:绿色的钓线,越垂越多,越垂越长。
柳树,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爱呀!4儿歌三首陶行知小孩不小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赠华珍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小雪花蒲华清小雪花,想妈妈,张开翅膀飘飘下。
妈妈怀里甜甜睡,梦见自己正长大……春风姑娘来看他,只见遍地小红花。
6 留下的歌周锐在一座只剩七棵树的森林里,住着七只小鸟。
第一棵树上住的鸟叫“多”,他每天唱一支歌:“多,多,多……”第二棵树上住着“来”。
接下去是“咪”、“发”、“梭”、“拉”、“西”,他们都有自己的歌:“来,来,来……”。
“咪,咪,咪……”“发,发,发……”……一起唱起来,挺热闹的。
有一天,出了可怕的事,多住的那棵树被砍倒了。
多没地方住了,他对邻居来说:“我不得不离开这里了。
但我很想把我的歌留下来。
”多就把自己的歌教给来。
然后恋恋不舍地飞走了。
从此以后,来的歌声就变成:“多来,多来,多来……”一听这歌声,伙伴们就会想起不知飞去哪里的多。
又过了些日子,来的那棵树也被砍倒了。
来伤心地离去之前,也把自己的歌留给了邻居米……到这森林里剩下一棵树时,只有小鸟西含泪唱着伙伴们的歌:“多来咪发梭拉西,西拉梭发咪来多……7你在世界地图上发现了什么念平欧洲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大西洋在中间,南美洲与非洲画得比较靠近。
小朋友们,你们看出什么有趣的东西了吗?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生病在家休息,没有什么事情做,就看墙上的世界地图。
突然他发现南美洲东边海岸线的轮廓,同非洲西边的海岸线很吻合。
如果把这两个大洲的地图从世界地图上剪下来,说不定能拼凑在一起。
他想,也许这两片大陆原来是连成一片的,后来才分开了。
小朋友们想一想,有没有道理?他经过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大陆是可以像大船一样漂流、移动的。
这在当时是一个新的想法。
可是,是什么力量使大陆漂移呢?魏格纳当时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又经过了四五十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才被基本证实。
欧洲有许多国家,每年都要印许多张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到过世界地图,却没有发现什么,唯有魏格纳由此想到了大陆的漂移。
而让这个突然产生的想法变成经过证明的科学理论,却经过了大约半个世纪。
小朋友,这就是科学研究。
8第一堂课前苏联巴尔托我现在是学生了,第一次走进课堂。
女老师走进教室时,我该站起来,还是坐地位子上?我不知道该怎样把课桌打开,不知道怎样从座位上站起,不把桌盖弄出声响来。
老师对我说“来”,我却把右手举得高高,怎样才能捏好钢笔呢,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们学校的学生可多了,叫阿莎的就有四个,还有四个瓦西亚,五个马露莎,班上就有两个彼得罗夫。
现在我是女学生了,第一次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