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安全性3
2023年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

2023年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安全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3年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
一、碰撞安全性能要求车辆碰撞安全性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023年,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中,碰撞安全性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正面碰撞:汽车在正面碰撞时应该能够保护乘客的头部和胸部,减少乘客的碰撞力以及减少可能的伤害。
2. 侧面碰撞:汽车在侧面碰撞时应该能够保护乘客的头部、颈部、腹部和脊柱,减少乘客的碰撞力以及减少可能的伤害。
3. 前后碰撞:汽车在前后碰撞时应该能够吸收和分散碰撞撞击力,减少乘客的碰撞力以及减少可能的伤害。
4. 翻车安全性:汽车应具有一定的翻车安全性能,保护乘客免受翻车事故的伤害。
二、避险安全性能要求除了碰撞安全性能,汽车的避险安全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3年,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中,避险安全性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系统要能够快速、平稳地制动,以确保行车安全。
2. 稳定性控制系统:汽车的稳定性控制系统要能够自动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在需要时调整车辆的行驶轨迹,以提高行驶稳定性和避免失控。
3. 防抱死刹车系统:汽车的防抱死刹车系统要能够保持车轮的最大制动力,避免车轮锁死,提高制动效果。
4. 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汽车的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要能够自动调整车辆的刹车力度和驱动力度,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避免侧滑。
三、被动安全性能要求除了碰撞安全性能和避险安全性能之外,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也非常重要。
2023年,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中,被动安全性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气囊系统: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要能够在碰撞发生时及时充气,以减少乘客碰撞力和减小受伤风险。
2. 安全带系统:汽车的安全带系统要能够可靠地固定乘客,避免碰撞时乘客的脱离。
汽车安全性分类

1、汽车安全性分类
(3)事故后安全性
(4)生态安全性
1、汽车安全性分类
汽车安全性分类
★ 主动安全性 ★ 被动安全性 ★ 事故后安全性 ★ 生态安全性
1、汽车安全性分类
(1)主动安全性
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尺寸和整备质量参数、制动性、行驶稳 定性、操纵性、信息性以及驾驶员工作位置的状况(座椅 舒适性、噪声、湿度和通风、操纵轻便性等)。 即取决于汽车设计
1、汽车安全性分类
主动安全性好的车辆,在驾车者进行行驶、转向 和制动的三项基本操作时,能够最忠实地反映驾 车者的操作意图,使车辆远离危险状况。
1、汽车安全性分类
怎样判断车的主动安全性? 细致、人性化的人体工程设计
操作时的负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向性
良好的制动性 行使时稳定性 提供丰富的信息
1、汽车安全性分类
(2)被动安全性
发生汽车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 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它包括能最 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后果的所有结构和 设计措施。
内部被动安全性:减轻车内乘员受伤和 货物受损。
外部被动安全性:减轻对事故所涉及的 其他人员和车辆的损害。
1、汽车安全性分类
根据美国的法规:
汽车设计应保证车辆以48.3km/h (30mile/h)的速度和一个固定 的障碍物正面碰撞时乘员不遭受 危及生命的损伤。 为向用户提供信息,还要进行一 次 56.35km/h(35mile/h)车速 的正面碰撞试验。
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三大系统

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三大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是近年来科技领域进步的一个重要成果,它的出现给交通出行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与此人们也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担忧。
在实际的道路行驶中,如何确保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安全行驶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技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们推出了许多安全系统,其中包括了影响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三大系统。
今天,我们将对这三大系统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解除对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的顾虑。
第一大系统: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是无人驾驶汽车中最重要的安全系统之一。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和道路状况,以便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
传感器系统通常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情况,包括行人、车辆、道路障碍物等,确保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及时做出应对。
激光雷达是传感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激光束来扫描周围环境并得到高精度的距离数据。
激光雷达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并且对于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出准确的探测和距离测量。
毫米波雷达则是通过发射和接收毫米波信号来探测周围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它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道路环境,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
摄像头能够实时获取道路上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周围的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进行识别和跟踪。
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确保无人驾驶汽车在停车和倒车时避免碰撞。
传感器系统通过将各种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处理,能够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全方位的周围环境感知能力,从而保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二大系统:自动驾驶控制系统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系统之一,它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汽车进行精确的控制和驾驶。
自动驾驶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车辆动力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的集成。
在车辆动力系统方面,无人驾驶汽车通常采用电动驱动或混合动力驱动技术,以实现高效和低排放的动力输出。
《汽车性能与使用》 2套试卷及答案

《汽车性能与使用》试卷(第一套)一、填空题(共 20分,每空1分)1、有内胎的充气轮胎由、和组成。
2、我国汽车维护制度的原则是:、、。
3、根据汽车终止使用原则的不同,汽车使用寿命可分为、、及。
4、汽车前端下部最低点向前轮外缘引出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叫做汽车的。
5、汽油机的负荷调节方法为,柴油机负荷调节方法为。
6、发动机“四漏”是指、、、。
7、已经某牌号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分别为90和85,则此汽油牌号为号,其抗指数为。
提高汽油抗爆性的常用方法除采用二次加工的炼制工艺外还有。
二、判断题(共 20 分,每小题2分)1、按所用发动机排量分类,1.5L属于普通级轿车。
()2、汽车的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重要的性能。
()3、轮胎行驶时产生的滚动阻力越小,则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就越好。
()4、汽车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5.地面的附着系数可以无限增大。
()6、辛烷值越高,汽车的抗爆性越好。
()7、子午线轮胎的综合性能优于斜交轮胎。
()8、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作为实施汽车维护制度的原则。
()9、空气阻力始终存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
()10、汽车的驱动力是由地面提供并作用于车轮。
()三、单选题(共20 分,每小题2分)1、汽车在松软土路上行驶时所受的主要阻力是()。
A、空气阻力B、上坡阻力C、滚动阻力D、加速阻力2、人体在振动环境中,按舒适程度由高到低正确的顺序是()A、暴露极限,疲劳,舒适降低界限B、疲劳,舒适降低界限,暴露极限C、暴露极限,舒适降低界限,疲劳D、舒适降低界限,疲劳,暴露极限3、汽车的加速能力常用()来评价。
A、加速度B、最大车速C、汽车加速时间D、最高车速4、汽车VIN码中年份由()位字母或数字表示。
A、1B、2C、3D、45、车用润滑油稠度的评价指标是()A、辛烷值B、凝点C、锥入度D、馏程6.以下那个不是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 )。
A、汽车最高车速B、汽车加速时间C、汽车的最大爬坡度D、汽车最大轴距7.以下那个不是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汽车稳定性对安全行驶的影响

汽车稳定性对安全行驶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现在人人都有能力购买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与此同时,行驶安全就成了驾驶人所担心的问题。
为了能够确保安全行驶,对汽车本身性能要求越发的高。
汽车的性能主要包括通用性、稳定性、制动性等多方面,而汽车的稳定性对汽车的安全行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些论述。
标签:稳定;安全行驶;影响1 汽车稳定性概述什么是汽车的稳定性?简单来说就是在行驶过程中对倾翻和侧滑的抵抗能力。
稳定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稳定性,是指在汽车转弯或者有倾斜角度的路面行驶是抵抗侧滑和倾翻的能力;另一种则是纵向稳定性,是指在有坡度的路面行驶时,汽车对抗倾翻和侧滑的能力所要求的稳定性。
另外,汽车的操纵性能对汽车的稳定性有着很大的联系,驾驶员驾驶汽车,操纵性一旦出现误差或程序崩溃,会使汽车侧翻失控破坏汽车稳定性导致驾驶安全出现问题。
而有时稳定性缺失使操纵性丧失。
所以人们通常又将二者合称为操纵稳定性。
2 稳定性对安全行驶的影响2.1 稳定性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因素分析(1)车体重心的位置对安全驾驶有很大影响。
将汽车重心的位置下降,会使纵向和横向的稳定性大幅增加。
通常我们市面上载人的客车其重心较低,相对稳定性能较好。
而运货的货车整体的重心较高,因其装载的货物通常会整装的较高,拉高重心。
所以货车行驶有很大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转弯、有倾斜度的路面容易发生事故。
以及最近几年有些公司为了增加利益常会发生客货混装的情况,这种车身一般是加高版,这样车整体的重心就往上升,是车体稳定性下降,给安全驾驶带来隐患。
我们经常可以在高速上看到车辆倾翻,这通常都是重心较高,车速又较快的缘故。
(2)汽车的轴距的长短对安全驾驶造成一定影响。
汽车轴距较短的汽车驾驶起来灵巧,但其稳定性不足尤其在纵向稳定性方面。
短轴距汽车在上下坡度时容易造倾翻。
适当增加汽车轴距会提升汽车的纵向稳定性,给驾驶人员的安全多一份保证。
但轴距的增长会使驾驶难度时数增加,因此在驾驶时注意转弯操作。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主动安全性”,又称“积极安全性",所谓主动可理解为防范于未然.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达到最好的程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服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
例如安装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以提高制动性能防止甩尾现象,安装驱动防滑装置ASR防止汽车产生侧滑,采用转向动力辅助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采用新式光源提高照明射程,等等。
另一类叫做“被动安全性”,又称“消极安全性”,顾名思义就是一旦事故发生时,汽车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程度。
一、主动安全性(一)车辆的制动装置①鼓式制动器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是有两个弧形制动蹄表面装上制动摩擦片,在液压制动中制动分泵的活塞直接推动制动蹄,在气压制动系中,压缩空气推动一个凸轮旋转,使制动蹄向外张开以形成对车轮的制动作用。
鼓式制动器可以有自动增力的作用,由于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俗称刹车片)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在低速时制动效果较好,但是由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摩擦是在一个封闭条件下完成的,所以其散热能力差,在制动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容易引起制动效能下降,所以不适合高速及长时间连续制动,另外在车辆涉水时鼓式制动器也很容易进水,如果进水后其制动效果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学车时教练会在车辆涉水后叫我们会在车辆出水之后要保持低速行驶同时还要多踩几脚制动的原因,这样的做法就是通过鼓内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利用热量来把鼓内的水蒸发来恢复其制动效果.②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顾名思义其形状就像我们用餐时使用的盘子,它是由液压控制的,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和制动蹄片组成。
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
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
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当制动时分泵的活塞在液压的作用下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产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像用钳子钳住旋转的盘子,迫使其停下来。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

汽车制动印痕的变化过程(1)
随着制动强度的不断增加,车轮的运动逐渐由滚动向滑 动变化。
在坚硬路面上,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留下的清晰的轮胎 花纹印痕,称为“压印”;而轮胎从局部滑移到全滑移 过程中留下的花纹压印长度逐步加大变成连为一片的粗 黑印痕,称为“拖印”,此时车轮已被制动器抱死。
1)稳态响应
在汽车等速直线行驶时,急速转动转向盘至某一 转角时,停止转动转向盘并维持此转角不变,即 给汽车以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一般汽车经短暂时 间后便进入等速圆周行驶,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 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
汽车的等速圆周行驶,即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 下进入的稳态响应,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 个重要的时域响应,一般也称它为汽车的稳态转 向特性。
➢ 汽车制动性
——是指汽车在行驶中能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 以至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或在下坡时 保证一定行驶速度的能力。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有三项:
制动效能: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 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恒定性: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 效能保持的程度。分为抗热衰退性能和抗水衰退性能两方面。
②制动器的制动力——大;
③最大制动减速度——高; ④制动时的初始车速——低。
附着力(或制动器制动力)越大,制动初速 度越低,制动距离越短。
对以制动效能为对象的评判指标一般为:制动初速度从 100km/h到停车即100km/h→0km/h的制动距离,小 于42m为制动性能优秀;42—45m为制动性能合格;大 于45m为制动性能较差。
车辆各级安全检查性能检测操作规程

车辆各级安全检查性能检测操作规程车辆安全性能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状态,保障车辆安全性能检测是保障行驶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介绍车辆各级安全检查性能检测的具体操作规程,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一、汽车车门及玻璃安全检查1.检查车门锁的完好性,确认车门是否能精准开启,在静止状态下手动拉起锁,确认锁紧。
2.检查车门及附属配件的密封性,确认无高频噪声,无碰撞废品和垃圾残留。
3.检查车门玻璃的安装及部件,确认玻璃四周及周边缝隙无破损。
4.检查可开启窗户,反复操作可开启窗户及确保油液是否满足要求。
二、制动及悬挂性能检查1.检查刹车片的磨损情况,并对刹车油进行检查,确认是否需要清洗和调整,防止因刹车失灵而导致车辆意外。
2.检查悬架系统,确认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如车轮悬架的偏转、车架油漏等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处理。
3.对车辆内部悬挂系统进行检查,确认弹簧系统的压力和弹性是否符合规范,确保车辆每个部位均位于设计范围内。
三、电子设备及电气系统检测1.检查车辆的电气系统,确认是否有电路短路和松动。
2.检查车辆的电瓶,并检查电瓶的充电状态和电瓶是否老化。
3.检查车辆的刹车灯、车灯及转向灯是否亮起,确认设备收到电源供应,并检查车辆的各类指示器是否正常显示。
四、机械设备检测1.检查发动机正时,确认定时器和上止器的正常运行。
2.检查机油的流出量,确认是否需要更换机油。
3.检查传动系统,确保传动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液体是否达到标准级别,若不达标则需要及时更换。
五、车辆外观检测1.检查车身外观是否有磨损或者破损,确认车身无受到明显碰撞的痕迹,并检查车门是否有明显刮痕或者褶皱。
2.对车内装饰进行检查,确认内部装饰是否完整,无缺失或者破损等现象。
3.对车辆的轮胎进行检查,检查其磨损情况是否达到更换的标准。
同时,确认车辆的轮胎是否有泄漏现象,保证每个轮胎处于良好状态。
六、安全性与稳定性检测1.对车主的驾驶习惯和行车记录进行跟踪分析,对车辆异常行驶表现导致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 11.3
图4-2 轿车(分子)和大客车 (分母)撞车事故分布
5/22
图4-3 撞车中轿车驾驶 员受伤过程
6/22
图4-4 撞车中轿车前排乘客 有无安全带受伤过程
7/22
25
20
15
10
5
0 Í·²¿ Ãæ ²¿ ¾±²¿
¼Ý Ê» Ô± 19.7 18.5 3.7
¸±¼Ý Ê» Ô± 22.5 22
17/22
图4-9 安全带的型式
18/22
(2)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可以不必限制乘客的正常活动。 安全气囊的作用情况见图4-10,传感器1在 撞车发生时可感知车身变形和减速度,撞车 信号通过引爆装置2使气体发生器3产生了高 压氮气和氩气进入安全气囊4。气囊可在十分 之一秒内充气完毕,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身。 事故发生后经过0.4~0.5秒,气囊的气体通过 专门的孔放出,乘客可以自由活动。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及 汽车安全性分类
一、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图4-1) 1 . 人的影响 2 . 道路的影响 3 . 汽车本身的影响 4 . 环境条件的影响
1/22
素质
经验 人 状态
路面 线路
活动
精神 心理
操作
图4-1 公路交通
环境
安全的影响因素
气象 物理
状况
道路
车辆
侧面撞车时,碰撞部位允许的变形
行程很小,应保证主撞车不会侵入被撞 车的乘客室。因此,车门和铰链、门锁 机构承受碰撞的能力是一个关键。
15/22
图4-8 轿车各部分不同的刚度(乘坐区 刚度大,保证乘员的幸存空间)
16/22
2. 限制乘员位移 (1) 限制乘员位移的装置中,最简单有 效的是安全带。安全带的型式如图4-9 所示。轿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多采用 三点式安全带,后排乘客或载货汽车、 大客车乘员也有用腰部安全带的,赛 车则用四点式。
10/22
据统计值可知,某轿车各个
座位的危险系数,见图4-6。
0.25
ν µ³ ¸÷ù׻Πĵ £Î ÕÏ µÏ ýÊ k
0.2
0.15
0.1
0.05
0 ¼Ý Ê» Ô± ¸±¼Ý Ê» Ô± ºó × ó × ù
ºó ÖÐ × ù
ºó ÓÒ × ù
× ù λ 0.184
0.229
0.149
0.167
0.171
图4-6 轿车各个座位的危险系数
11/22
四、内部被动全车身 轿车发生迎面碰撞或碰到固定障碍物 时 , 前 部 分 发 生 特 别 大 的 平 均 减 速 度 jcp (300g~400g),从车头到车尾逐渐降低 (图4-7a);轿车质心平均减速度 jcp为 40~60g(图4-7b),瞬时值可达80g~100g。
仪表板下部应安装膝部缓冲垫,风 挡玻璃应采用钢化或夹层玻璃;转向盘 可采用弹性有波纹的结构,且盘缘可以 变形,转向柱能弯曲或伸缩。
21/22
图4-11 生存空间
22/22
使用安全气囊的缺点是在放气时形成 160dB-180dB的声压,另外,成本高。
19/22
图4-10 安全气囊的作用情况
20/22
3. 消除部件致伤因素 在乘坐区设计时必须保证乘员幸存 空间内没有致伤部件。图4-11画出了在 撞车前、后零件变形界限。界限1-1将引 起轻伤,界限2-2导致重伤,而界限3-3 将是致命的。
12/22
图4-7a 平均减速度沿车长方向分布
13/22
图4-7b 轿车质心平均减速度
14/22
为了降低迎面碰撞时的减速度,可
将轿车前部做成褶皱区(图4-8),在碰 撞时,可提供500~600mm的变形行程, 以通过褶皱区吸收撞车时的动能。
后部撞车的车速较低,轿车后部的
褶皱区的变形过程约为300~500mm。
3/22
三、汽车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1. 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 轿车和客车撞车事故的分布情况 见图4-2。 2. 撞车事故人员受伤过程 图4-3、图4-4 和图4-5 分别表示出 了撞车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前排乘 客及身体各部分受伤的分布情况。
4/22
9.6
6.2 65.4
59.5
23
4
15
13.2
23.3
NSH — 事故中的受伤人数。
(2)死亡人数
常用每百万居民,每百万公里行程,或
每百万部车的事故死亡人数来衡量道路交通
事故的程度。
9/22
(3)危险系数
K K1Nq K2 NZ K3NS Nq NZ NS No
Nq — 轻伤人数(康复期不超过四周); NZ — 重伤人数; NS — 死伤人数; No — 未受伤人数; K1,K2,K3 为加权系数,建议取 K1 0.015,K2 0.36,K3 1。
4
¼Ý Ê» Ô± ¸±¼Ý Ê» Ô±
ÐØ ²¿ ÉÏ Ö« ¸¹ ²¿
21.5 8.5 6.5
22.3 7.2
4
ÏÂ Ö« 20.5
19
图4-5 事故中轿车乘员身体各部位受伤分布
8/22
3. 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指标
F NS N SH
NS — 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当场死亡 或事故后存活不超过七昼夜);
行驶 交通流
性能
结构
2/22
二、汽车安全性分类
汽车安全性: 1. 主动安全性 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 道路交通事故的性能。 2. 被动安全性 汽车发生了事故后, 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 能,又可分为 内部被动安全性和外部 被 动安全性。 3. 事故后安全性 汽车发生了事故后 能减轻事故后果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