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目录一、前言 (3)二、城市化的内涵概述 (4)三、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一)农民工问题 (4)(二)人口问题 (5)(三)农民土地补偿问题 (5)(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6)(五)不同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协调 (6)四、有关城市化进程中的优化对策探讨 (7)(一)改善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二)构建人口生态圈 (7)(三)完善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 (8)(四)强化城市化发展的经济主导 (9)(五)确立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9)五、结论 (10)参考文献 (10)摘要城市化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和客观发展规律,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推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但是同样也伴随着较多的社会问题产生。
若不能合理规划和管理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城市化质量将得不到改善,经济也将难以维持高速高质量的增长。
因此,本文从城市化的内涵着手,围绕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管理;优化对策一、前言伴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起飞、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城市化已成为我国最可靠的发展道路之一。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随着生产力方式和结构的转变和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和其他非农业产业主导着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发展初期,各国经济实力存在差异。
大多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支撑世界各地城市化发展的重任落在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肩上。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复杂过程。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5年的43.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资料,200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47%,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5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7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我国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城市数量看,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300个、247个和120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98%、37.03%和17.99%。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问题严重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及人口,但由于工业的粗放型发展和人口的高度聚集,污染物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满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噪音不绝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生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水资源来看,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
同时。
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原因分析

之间的关 系方 面,郭 克莎 (02 20 )认为 ,中国的
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城市化率 的上
量的变动趋势并不一致 ,所 以城市化率 与工业产
收稿 日期 :2 l—0—0 ol 8 9 作者简介 :林诗 博 ,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区域经济学。王如渊 ,西华师 范大 学区域经济所教 授 ,博士。研究方 向: 区域 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
・--— —
1 47 -— - - —
第1 ( 期 总第 29 ) 1期 21 0 2年 1 月
工 业技 术 经 济
o I d sr l e h oo ia I f n u t a c n lgc lE砌∞mi i T c s
N . (, ea。 N .1) o1 C r n a l o2 9
联 系呈 松散状 态 ,并 试 图从 其 他 方 面来 解 释我 国
城 市化进 程 的实 际 问题 ,其 中最有 影 响 的就 是 从 非农 就业 比例 和人 均 G P来重 新 审 视 我 国 的城 市 N 化进 程 。这样 的改 进 虽 然 有 利 于我 们 从 多 维 度 来 认识 我 国城市 化水 平 低 下 的原 因 ,但 是 如 此 的 做 法缺 乏对城 市 集 聚原 因 的讨 论 。城 市 化 的过 程 同 时也 是集 聚经济 的体 现 ,而人 均 G P的增 加 并 不 N 属于 能够导 致 集 聚外 部 性 原 因 的一 种 ,也 就 不 能 解 释集 聚为 什 么会 发 生 在 城 市 ,所 以用 人 均 G P N 来 解 释城市 化 进程 欠 妥 。虽 然 非 农 就 业 比例 能够 很 好地 符合 上 述 条 件 ,但 是 它 过 于超 前 。我 国仍 然处 于工业 化 中期 阶段 ,工 业 的发 展 能 够 很好 地
城市化与工业化

城市化与工业化作者:钟丽娟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5期摘要: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内的学者通过研究却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目前中国国家公布的城市化水平异乎寻常的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程度,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相对统一、同步发展的本质看,同样可以发现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
实证的研究也给出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的现实。
可见,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已成为事实。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01世界银行在《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根据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指标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亚洲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同工业化有很大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化率每增长1%,城市化率则增长1.88%。
国内经济学家以此为模板,根据我国1949-1988年的时间序列资料,构建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工业化率每增长1%,城市化率增长1.075%的结论。
钱纳里等人早在1965年就研究了90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工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的结论。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主要是指由工业革命引起的,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过程而产生的一国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农村人口的比重不断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改进,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城市化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城市化波动较大阶段(1958年—1965年)、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66年—1978年)、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1991年)、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1992年—2008年)。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正进入高速城市化时期,今天的城市,已成为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中心以及信息高度集中的地方。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50多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起步晚、发育慢、水平低,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找出相应的对策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引言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GDP的贡献举足轻重。
我国城市化的增长速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将新增1400亿元,最终将带来3360亿元的GDP。
在20世纪中叶,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率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而我国目前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仅为37.7%,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而且城市化模式既保留有计划型城市化的成份,也有市场型城市化的特征。
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从2000年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从24亿猛增至50亿。
中国城市人口也将从1999年的3.89亿增加到2025年的8.3- 8.7亿。
加速城市化是突破中国面临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实现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次讨论我们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揭示城镇化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目标, 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1.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存在虚高问题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9%,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
同时,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城市人IZl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比同等城镇化水平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服务业发展也远为滞后。
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
严格地说,这些人不属于被城市化了的人口。
如果剔除这部分人,则中国城镇化水平更低。
2.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
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
2006年, 我国城镇人口5. 77 亿人, 城镇化率43. 9%。
由于各地基础不同,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从区域来看, 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东部沿海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低。
《浅谈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系部:建筑工程系专业:建筑设计班级: 09级建设(2)学号: 200901010244学生姓名:孙艳丽指导教师: 赵秦老师2011 年11 月 3 日城市病的发现与治疗摘要:《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7)》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存在以下的问题:城乡建设中存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等矛盾;灾害暴露出各地的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国内不少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捉襟见肘。
其中,淡水资源承载力普遍不足,我国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占全国城市的1∕6;土地资源承载力堪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为土地承载力的矛盾集中区域,研究表明,我国适宜人类居住区仅占国土面积19%;交通承载力问题凸显,我国有600多个城市道路总长不足20万公里,却容纳着全国50%的机动力,支撑着70%的社会经济运行。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就业等问题,也成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课题。
本文将以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办法相应的总结并展开谈论.并对谈及的要点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相应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尽快地找出合理地解决办法.关键词:城市规模问题住房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一、前言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发展速度极为缓慢,1949年至1977年的28年间,城市化水平仅提高8。
3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为0.29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城市化步伐,从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间共提高12。
48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
5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前增长速度的2倍多.片面地看,这种增长速度是够快的,但相对于我国经济以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已远远地落后了。
二、我国城市化存在问题(一)从我国社会文化方面来看1、人口问题1998年以后,到2004年,全国的总人口从12。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受制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所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既呈现出世界各国的共性特征,同时又显现出自身的个性差异。
在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城市的数量,还是城市的功能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与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尤其是随之而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就业步伐的加快,使得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本身所累积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出来。
概括地讲表现在六个方面。
1.城乡分割,协调性较差。
在长期计划经济“城乡分治”制度的作用下,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得以产生、固化乃至于不断强化。
政府借助于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粮油供给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逐渐形成了城乡有别的管理体系。
城乡居民由于居住地域的差异和职业的不同最终演化成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即所谓的城乡差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城市本身具有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其聚集经济效应的强化作用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城市一工业、农村一农业”的产业格局,最终使得城市和乡村演化成两个彼此相对独立的人为的封闭系统。
由于城市的磁化作用,使得农村中原本匮乏的资金和人才被城市合理“掠夺”。
城乡之间的公平问题作为市场经济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在我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2.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
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肇始于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其地域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培植上皆表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
首先,表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行政偏好。
一是在城市选址和规划上的强烈行政垄断。
政府包办了城市建设中的一切事务,而作为切身利益者的城乡居民几乎被完全排斥在外;二是绝大多数城市都是所在地政府驻地,政治色彩十分浓厚。
相比之下,城市产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的经济因素反而退居次要位置。
其次,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雷同成为普遍现象。
出于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因素的考虑,大、中、小城市均希望借助各种游说手段为当地争得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并通过构建完备的工业体系,努力为政府官员创造更多的政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中, 1 9 7 8 年到1 9 9 9 年, 我国的z 值都是大于0 . 5 , 表明那个时段 我国的城市化 发展 比较滞后 , 大量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还闲置 在农村 。1 9 9 9 年 ̄ U 2 0 0 6 年, 我 国的z 值开始小于0 . 5 , 但是都较接近 0 . 5 , 说明这一 阶段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 比较适度 。2 0 0 7 年 之后 , 我国的Z 值又开始大于0 . 5 表 明我 国的城市化相较于工业化 的发展仍然滞后。 2 、我 国的z 值 与标 准偏 差的差值是 逐年 缩小的 , 表 明我 国的城 市化 与工业化 发展 的偏差在逐年 缩小 , 两者趋 于协调 发展 其 中, 以1 9 9 7 年为界 限, 1 9 9 7 年之前 , z 值与标准偏差的差值均 为0 . 1 以上 , 偏差较大。1 9 9 7 年之后 , 差值开始小于0 . 1 , 偏差逐渐缩 小, 说 明1 9 9 7 年之后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较之前协调。 通 过以上 我国城市化 与工业化偏差的测度 , 可 以得 出我 国改 革开放以来 , 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长期滞后于工业化的趋 势。 表 明我 国的城 市化水平 在逐 渐发展
水平 , 实 际上美国在 1 9 2 0 年的城市化率就高于5 0 %。与发展水平相 当的国家相 比, 按照 WD I 统计数据 , 2 0 1 0 年中国根据购买力平价计 算 的人均GD P 为7 5 8 9 美元, 比中国发展水平稍高的厄瓜多尔人 均 GD P 为8 0 2 8 美元 , 城市化率却为6 6 . 9 %; 与中国发展水平接近的牙 买加城市化率为5 3 . 7 %; 而比我国发展水平低的安哥拉、约旦的城 市化水平也达到5 8 . 5 %、7 8 . 5 %, 都高于我国。 同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 出, 要坚持走新型 工业化与城市化道 路 , 推 动工业化与城市 化 良性互动 , 使得工业 化、信息 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而 目前 , 我国学者 对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 , 本文通过合理 的指标选取就我 国工业化 与城市化 的偏 差进行测度 , 对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 , 并提 出合理 的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的对策 , 具有极 为重
随之变化1 . 8 8 2 %, 定义Z = I / U。参照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与经验 , 当Z 为0 . 5 左右 时,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会 比较适度 、二者 关系 呈耦合联动协调发展状态 。若Z 显著小于0 . 5 , 说明城市不仅集中 了从事非农产业 的人 口, 而且也集 中了相当数量 的农业人 口, 这反 映了城市化发展超前 。若Z 显著大于0 . 5 , 则说明大量 从事非农产 业 的劳 动力仍然分散在农村地 区, 反映了城市化 发展滞后于 工业
一
、
问题 的提 出
城市化 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转化为城市型 的 历 史过程 ,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 口转化为城市 人 口及城市 不断完善 的过程 。这一过程伴 随着城市人 口、城市数 目的增加 , 城市规模 的扩大等现象。 工业化。 一般是指随着现代工业 的发展 , 制作业和采掘业发展 到一定程度后 , 逐渐把工业生产方式渗透到其他行业的过程 , 主要 表现为工业增加值或工业人员的份额不断上升 的过程。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每个国家在 经济发展 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 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 , 二者相互促进 , 互为 因果 。一 方 面, 在工业化进程 中, 随着产业结构 的不断优化升级 , 劳动力 会向 非农产业转移 , 这将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 向城市转移 , 从而推动城 市化 。另一方 面, 城市 的形成与发展将促使生产者集 中, 通过生产 集 聚与规模 经济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从 而为工业 的发展创造 良好 的条件。因此 , 保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 避免二者在 发展 过程 中的偏差 , 是世界各国在 实现经济发展 过程 中的共同追 求。 众多数据表明。,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 。与发达国 家的相似发展 阶段相 比, 我 国2 0 1 1 年人均G D P 突破5 0 0 0 美 元, 而城 市化率刚刚超过5 0 %, 远远低于美 国在 5 0 0 0 美元发展阶段 的城市化
M a c r o s c o p i c e c o n o mL j I 宏观经济
我 国城 市化滞后于 工业化 的原 因及对策研 究
胡 玮 苏 州大 学 东 吴商 学 院 江苏 苏 州 2 1 5 0 2 1
摘要 : 城市化 与工业化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相互促进 , 互为因果。而我 国城市化发展 滞后 于. T . - J , k 化, 本文通过合理 的指标 选取 就我 国工业化 与城市化 的偏差进行测度 , 对我 国城市化滞后 于工业化 的原 因从宏观政策与微 观制度 两个 角度进行 分析 , 并从走新型工业道路 、加快城市化建设与促进城市化、工业化协调发展三个方 面提 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 词: 城市化 ; 工业化 ; 指标选取 ; 问题 ; 对 策
化。 本 文利用世界银 行的模 型 , 选取 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 的人 口
城市化率( 城镇人 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 以工业就 业 比重( 工业就业 人数与总就 业人数 的 比重) 作 为工业 化率, 对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 实际度量 。由于我 国在 1 9 7 8 年改革 开放 后才正 式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 , 各 项经济活 动趋于正常化 , 因此本文 的数据选取范 围从 1 9 7 8 年到2 0 1 2 年, 所有 数据均来源于 中华人 民共和国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 , 并经笔 者计算、整理而得 。具体数据见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