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带问题专题练习
纸带问题专项训练卷

绝密★启用前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纸带问题专项训练卷考试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审题人:孙炜煜;命题人:王占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1)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打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
(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解析】析:(1)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知道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在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小车质量因此不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因此220V 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本实验中不需要,同时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秒表. 答案为:②④⑦. (2)由题意可知:s 1=3.18cm ,s 2=6.74-3.18=3.56cm ,s 3=10.69-6.74=3.95cm ,s 4=15.05-10.69=4.36cm .v A =OB s 2T =26.7410m 20.1s-⨯⨯=0.337m/sa=34122(s s )(s s )4T+-+=0.393m/s 2故答案为:0.337,0.393.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O 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O 点到A试卷第2页,总45页点之间点迹密集且有部分点不清晰。
利用纸带求加速度习题

利用纸带求加速度习题1.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上A、C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___s,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二者之间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
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得到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间隔为 s。
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运动,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是 m/s,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3.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如果用s1、s2、s3、s4、s5、s6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1)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其数值大小为____ m/s2.(2)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为______ m/s.4.图示为某次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根据纸带所给信息判断下列问题:(1)物体运动的速度如何变化?(2)根据纸带求出物体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吗?(3)根据纸带求打下C点时的速度V C和物体的加速度a?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图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实际打的点未画出,标出的数据单位是cm,则打点计时器打A点与打B点的时间间隔为s,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6.图为某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闪光照片.已知每隔0.2s完成一次闪光,A、B、C、D、E、F分别为物体在各个相邻闪光时刻的先后位置,其中C、D位置模糊不清,其他位置距A的长度已在图中标出,由此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由图中数据可以确定小物体做匀速运动(填“加”或“减”).2.2 6.4 7.07.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50 Hz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v F的公式为v F=________.(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右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选择好标度,作出v-t图象,利用该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纸带法实验题

专题二实验“纸带问题”专题1、【2010年高考】(1)图13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从图13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011年高考】10.(18分)(1)下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①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cm.②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2013年广东高考:34.(18分)(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6(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6(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②图16(b)中标出的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_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_。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_.4、(1)(8分)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①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为:取下______________,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做_______运动.5、(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锤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2020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纸带问题分析练习(基础篇)教科版必修1

纸带问题分析(基础篇)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有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 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 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100 m 成绩B .冲线速度C .100m 内的平均速度D .100m 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4.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6.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B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C .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D .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 .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二、填空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 、H 、…)________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 .取下纸带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 2、下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从打下A 点到打下B 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3、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中,如果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前面的几个点不清晰,只得到如图所示从A 点至E 点这一点迹的纸带。
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B.pdf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学海无涯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9.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 DIS 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 光片的前端与车头平齐,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 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
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 0、1、2、3、4、
5、6 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 1、2、3、4、5、6 点到 0 点的距离分别为 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
7.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 有益的( )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
6. (1)0.1 s (2)2.5 (3) a = (sD − 3sB + 2sA ) f 2 75
学海无涯
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故 t=5T=0.1 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vC=s2BtD
专题:纸带问题(带参考答案)

专题:纸带问题一、利用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点迹稀疏的地方表示速度大。
2.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就可判断物体做匀速运动,若点与点间距越来越大,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例1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 .点迹均匀,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B .点迹变稀,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C .点迹变密,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D .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1.得到),2.AC B v v ==1231B ,AC 长为(1)打C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2、研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 2,打P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m/s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m /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 /s 2。
4、实验中,如图3-2-7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__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 =B v ________m/s ,=C v ______m/s ,=D v ______m/s(3)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___m/s 25(1(2);C (363……是选m/s 2(取二750Hz ,打E间隔为T =0.1s(1)C AE 的中间时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x v v AE C 10)73.1315.1156.14(2⨯++=-(222)1.02()(2T AC CE ⨯(3)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cm cm cm x x x CD DE 58.215.1173.13=-=-=∆又AB AC AB AB AC AB BC x x x x x x x x 2)(-=--=-=∆,得:cm cm x x x AC AB 99.5258.256.142=-=∆-=2、根据题意可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s 根据公式2)(aT m n x x m n -=-,得:2222215/80.0/1.0410)10.230.5(4s m s m T x x a =⨯⨯-=-=-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cm cm cm x x x 80.0410.230.5415=-=-=∆,则cm x x x 90.21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3、根据题意可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s(1)4点是3到5的中间时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s m s m t x v v /405.0/2.010)45.655.14(23535354=⨯-===- (2)利用逐差法,有:222220336/756.0/1045.6)45.670.19(s m s m x x a =⨯--=-=-4(1)x AB (2v v AC B =s (35(1)(2)(32/s m 610.00;根据公式7、根据题意可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s利用逐差法,有:22222/30.0/10)1.03()01.270.140.1()90.262.230.2()(3s m s m T x x a AD DG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故s m s m s m at v v EG E G /31.0/2.030.0/25.0=⨯+=+=。
纸带问题练习题

1.实验中,如图3-2-7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D =________m/s ,v C =______m/s ,v B =______m/s.在如图3-2-8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_.(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m/s ,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2.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1-4-8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 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 数据可知,打E 点时物体的速度v =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结果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3.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3-2-10所示,已知小车加速度为a ,打下B 点时小车速度为v B ,纸带上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图3-2-10 A.a=212T s s - B.a=2133T s s -C.v B =T s s 213-D.v B =T s 444.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 =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 纸带被污染,如图1-4-11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 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 =16.6 mm ,x B =126.5 mm ,x D =624.5 mm.图1-4-11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2)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 、x B 、x D 和f 表示).5.如右图所示为接在50Hz 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列点,图中所标的是每隔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M 没有画出,则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BM 间的距离约为 cm 。
纸带问题

纸带问题1.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
(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①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s②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 4 = m/s ③0—6点间的加速度为a = m/s 22.甲同学利用图(a )的装置来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他得到了如图(b )的一条纸带,并测量出部分计时点间的距离。
则纸带上P 点所对应时刻的速度为 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
(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3.在《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作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下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用代号表示)#高&考*¥资%源#网①低压交流电源 ②220V 交流电源 ③刻度尺 ④秒表 ⑤小车⑥带滑轮长木板 ⑦纸带 ⑧天平 ⑨电火花计时器(2)下图是实验中比较理想的打点纸带,每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已测出相邻两记数点间的长度依次分别是:2.80cm, 4.40cm ,5.95cm, 7.52cm, 9.08cm, 10.64cm 。
实验测得的加速度值为a =_______m/s 2,在打点记时器打第3个记数点是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 3=________m/s4.下图为接在50Hz 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没有标出。
由图数据可求得:(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 2,(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约为 cm ,(3)打第3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
5.如右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
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B. 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打点C. 需使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D. 测出纸带上两点迹间的距离,可知重物相应的下落高度6.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可以纪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其工作电压约为 V ; 电源频率是50Hz , 则它每隔 S 打一次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带问题专题练习
班级: 姓名: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步骤为 。
A .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 .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D .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 .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 .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 .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A.铁架台、
B.电磁打点计时器、C 复写纸、D.纸带、E.低压直流电源(带有开关)、F.天平、G.秒表、H.导线、I.重锤。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为 。
A .拉住纸带,将重锤移至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B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接好电路
C .将纸带固定在重锤上,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D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 .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做三次
3:如下图6所示的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4: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中,为了选取一条理想的纸带,应使被选纸带起点(即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第一个点)的速度必须接近零,所以第一、二两个点间的距离应接近 mm .
5
:一条由打点计时器打出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丙
甲
乙
丁
(图6)
50Hz,取计数点A、B、C、D、E.。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已用刻度尺测量以A为起点,到B、C、D、E各点的距离标在图上,则纸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打纸带上C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 C= 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495 m/s2 0.155 m/s
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86 m/s
2
3
2
1
6
5
4
9
) (
) (
T
s
s
s
s
s
s
a
+
+
-
+
+
= 0.64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