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三大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摄影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摄影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摄影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摄影的曝光是指相机感光元件(传感器或底片)暴露于光线的程度。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是摄影曝光的三个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图像的明暗和细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

光圈的单位是F数,通常表示为f/2.8、f/4、f/5.6等。

光圈越大,相机所接受的光线越多,图像就越亮;光圈越小,相机所接受的光线越少,图像就越暗。

光圈的大小不仅影响照片的明暗程度,还影响照片的景深。

大光圈(小F数)可产生浅景深,使前景清晰而背景模糊;小光圈(大F数)可产生深景深,使整个画面清晰。

快门是指相机的快门速度,通常用来控制相机暴光时间的长短。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s),通常表示为1/1000、1/500、1/250等。

快门速度越快,暴光时间越短,图像就越暗;快门速度越慢,暴光时间越长,图像就越亮。

快门速度也影响照片中动态物体的清晰度。

快速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使物体清晰;慢速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物体的运动轨迹,使照片呈现出模糊效果。

感光度是指相机传感器或底片对光线敏感程度的度量。

感光度通常用ISO值表示,例如ISO100、ISO200、ISO400等。

感光度越高,相机的曝光能力就越强,图像能够在较暗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细节;感光度越低,相机的曝光能力就越弱,图像可能在较暗的环境中失去细节。

然而,较高的感光度通常会增加图像的噪点,降低图像的质量。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曝光的三角关系。

当需要调整一个曝光要素时,必须相应地调整其他要素来保持正确的曝光。

1.提高光圈大小(减小F数)会增加进光量,使图像更亮。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降低快门速度或降低感光度。

2.提高快门速度会减少暴光时间,使图像变暗。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增加光圈大小(增大F数)或提高感光度。

3.提高感光度会增加相机的曝光能力,使图像变亮。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减小光圈大小(减小F数)或增加快门速度。

摄影作品基本要素

摄影作品基本要素

摄影作品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 主题: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是摄影作品的核心。

2. 构图:通过对画面元素的排列、组合和布局,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画面。

3. 线条:线条在摄影作品中起到引导视线、表现形状和创造空间感的作用。

4. 色彩:色彩是摄影作品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可以影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

5. 光线:光线是摄影的基础,通过对光线的控制和利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6. 意境:意境是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和艺术境界,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

7. 技巧:摄影师的技术水平和拍摄技巧也是摄影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曝光、对焦、后期处理等。

8. 创新:创新是摄影作品的重要要素,体现在拍摄手法、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等方面。

9. 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是摄影作品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10. 社会价值: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反映社会现象、传递社会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

摄影的五大要素

摄影的五大要素

摄影的五大要素摄影的五大要素:一是制作,重点放在拍摄对比;二是镜头焦距;三是构图;四是透视法,与绘画不一样的相机透视法;五是景深。

第一次在网络平台听课,朋友推荐了那特艺术学院,今天比较空闲,所以花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连续听了三节课,每节课都是接近30分钟,适合我们业余爱好者,如果时间太短,像十分钟,就会因学了皮毛而似懂非懂,如果时间太长,超过50分钟,就是会降低专注力,反而鼠标一下快进草草结束。

那么这种课程设置时间是非常人性化的,实在良心教育。

因为对摄影比较有兴趣,而且光学摄影是免费课程,就从这里开始吧。

老师是加州人,可能是他住在波莫纳,所以上课的环境都是发生在波莫纳的。

他采用了边走边拍的方式来讲解,体验了实践出真理的法则。

原谅我直接跳到第二节课。

摄影的五大要素:一是制作,重点放在拍摄对比;二是镜头焦距;三是构图;四是透视法,与绘画不一样的相机透视法;五是景深。

大家在拍摄前需要思考的地方:1、趣味中心点;2、光线;3、和拍摄物的关系;4、概念的联系;5、培养艺术风格。

不能拿着相机随便拍,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老师提供了一张照片,分别标识了背景,中景,前景。

超广角镜头14-24mm,广角镜头24-35mm,标准镜头35-70mm,中焦镜头70-105mm,长焦镜头105-300mm,手机一般是广角镜头,普通眼睛看到50mm,常用的是变焦镜头。

这些内容都是基础信息,入门必备。

接着老师列举了肖像照35mm,50mm,135mm的对比,135mm显得脖子更粗,一般就是50mm拍摄就是最正常的。

构图是难点,掌握了就会拍的很有内涵。

当然也是有很多规则,黄金螺旋,金三角形等等。

不过最常用就是三分构图法,画面分成三等分,可以和相机的网格线结合。

老师演示的是尼康相机的网格线,不过太依赖了,我个人是不使用的。

另外,老师还介绍了对角规则。

透视法也是难点,不过仔细观察还是能做到的。

照片里有灭点分解空间结构,比较适合建筑摄影。

人像摄影三要素

人像摄影三要素

人像摄影三要素人像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镜头捕捉人物的情感、个性和瞬间,留下永恒的记忆。

在人像摄影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它们分别是光线、构图和模特的表现。

光线是人像摄影的灵魂。

不同的光线条件能够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首先是自然光,它是最常见也是最具魅力的光线来源。

清晨和傍晚时分,柔和的金色光线斜射下来,能够为人像增添温暖和浪漫的氛围。

此时的光线角度较低,会在人物面部形成明暗分明的层次感,突出五官的立体感。

中午时分的直射阳光则较为强烈,容易产生浓重的阴影,若要在此时拍摄,可寻找遮阴处或利用反光板来柔化光线。

除了自然光,人工光也在人像摄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闪光灯、摄影灯等可以为摄影师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例如,侧光可以强调人物的轮廓,营造出强烈的立体感;而逆光则能够打造出美丽的发丝光和轮廓光,使人物从背景中脱颖而出。

在使用人工光时,需要注意光线的强度、颜色和方向,以确保与拍摄场景和主题相匹配。

构图是人像摄影的骨架。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美感和故事性。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和黄金分割构图。

中心构图将人物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能够直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特别适用于展现人物的自信和重要性。

三分法构图则是将画面分为九宫格,将人物的眼睛或面部关键部位放置在交叉点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和谐。

黄金分割构图则遵循了一种美学比例,让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更具艺术感。

此外,还需要注意画面的留白。

适当的留白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避免画面过于拥挤。

同时,要注意背景的选择,避免杂乱的背景分散观众对人物的注意力。

简洁、统一的背景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主体。

模特的表现是人像摄影的核心。

一个优秀的模特能够通过表情、姿势和神态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在拍摄前,摄影师与模特的沟通至关重要。

了解模特的性格、特点和拍摄需求,能够帮助摄影师更好地引导模特展现出自然而真实的一面。

模特的表情应该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摄影构图是指在摄影作品中有意识地布局和组织图像元素的过程。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帮助摄影师有效地传达主题和表达意图,使图像更加有力和吸引人。

摄影构图的三要素是:对称,平衡和重点。

第一个要素是对称。

对称构图指的是将主体或元素放置在图像的中心位置,简洁、平衡和对称的构图方式。

通过对称构图,可以使图像更加稳定,简洁和和谐。

对称构图可以通过水平或垂直线条的对称性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重复的形状或颜色来实现。

对称构图可以传达出秩序、平衡和稳定的感觉,使人感到舒适和安定。

第二个要素是平衡。

平衡构图指的是在图像中合理地分配元素的重量和位置,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平衡和谐。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两种。

对称平衡指的是左右两边的元素根据重量和视觉效果相对平衡,使整个图像看起来平稳和谐。

非对称平衡指的是左右两边的元素虽然重量不同,但通过其他因素(如颜色、形状、纹理等)来实现平衡感。

平衡构图可以使观众的视觉焦点轻松转移,使整个图像的观感更加舒适和自然。

第三个要素是重点。

重点构图指的是在图像中明确地强调和突出一个元素或主题,使之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重点可以通过明暗对比、颜色的对比、对焦或景深来实现。

重点构图可以使观众更容易被主题吸引,使整个图像更加有层次感和张力。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还有一些其他的构图技巧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构图,如线条的引导、景深的利用、前景与背景的关系等。

这些构图技巧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意图进行灵活运用,使摄影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有力。

总之,摄影构图的三要素对称、平衡和重点是帮助摄影师有效传达主题和意图的重要指导原则。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要素和其他构图技巧,摄影师可以创作出平衡、有力和吸引人的作品。

摄影的三要素是什么啊

摄影的三要素是什么啊

摄影的三要素是什么啊三要素是:曝光、对焦、构图。

一、曝光:曝光是指在摄影过程中进入镜头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光量,由光圈、快门、感光度的组合来控制。

也指事物暴露或被揭露。

二、对焦:对焦是指使用照相机时调整好焦点距离,英文学名为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

三、构图: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摄影构图可以帮忙摄影入门的人快速入门。

扩展资料:所用设备一般来讲,人们使用可见光照相,最常用到的是照相机。

因场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机有着非常多的分类。

综合来讲,照相机都要有几个基本的部分以保证曝光过程,这包括:感光介质、成像透镜、曝光时间控制机构、胶卷暗盒、存储介质、电子感光器、电子存储介质。

摄影分类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相对,以无生命(此无生命为相对概念,比如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虾、已摘掉的瓜果等)、人为可自由移动或组合的物体为表现对象的摄影。

多以工业或手工制成品、自然存在的无生命物体等为拍摄题材。

在真实反映被摄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构思,并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将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

静物摄影在选材方面有广阔的天地,在择好素材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处理这些对象,因为被摄物体是无生命的,可以任凭摆布,多角度移动以达到创作意图。

人像摄影: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虽然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它仍以表现被照者的相貌为主,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像摄影作品只交待被摄者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情节。

而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在摄影的世界里,构图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

它就像是一位无声的指挥家,巧妙地安排着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使它们共同奏响一曲和谐美妙的视觉乐章。

而在众多的构图技巧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主体、陪体和背景。

主体,顾名思义,就是照片中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它是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一个明确而突出的主体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照片的主题和重点。

比如说,在拍摄人像时,人物的面部通常就是主体;拍摄风景时,可能是一座雄伟的山峰或者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

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主体不清晰或者不突出,观众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法理解摄影师想要传达的信息。

那么如何突出主体呢?首先,可以通过大小对比来实现。

让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从而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比如拍摄一朵小花时,将其放大特写,使其充满整个画面,这样观众的视线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花朵上。

其次,利用色彩对比也能有效地突出主体。

比如在一片绿色的森林中,拍摄一棵火红的枫叶树,鲜明的色彩差异会让枫叶树脱颖而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光影的运用来突出主体。

比如,让光线照亮主体,使其与周围较暗的环境形成对比,增强其立体感和层次感。

陪体,是辅助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

它与主体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陪体的存在不仅能够丰富画面内容,还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体所处的环境和情境。

比如在拍摄一位农民劳作的场景中,旁边的农具就可以作为陪体,它们能够进一步说明农民的工作性质和状态。

陪体的作用虽然重要,但要注意不能过于抢眼,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削弱主体的地位。

在构图时,要合理安排陪体的位置、大小和色彩,使其与主体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陪体应该是为主体服务的,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

比如在拍摄一朵美丽的花朵时,旁边的一只蝴蝶可以作为陪体,它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又不会抢走花朵的风头。

背景,是照片中位于主体和陪体后面的部分。

光圈快门感光度口诀

光圈快门感光度口诀

光圈快门感光度口诀光圈、快门、感光度,是摄影中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摄影师需要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

在使用相机时,合理选择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的组合,可以获得理想的曝光效果。

为了方便记忆和学习,有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三个要素的关系。

这个口诀就是“光圈、快门、感光度,光圈大受光少、虚化好;快门慢大光多晃、运动模糊好;感光度低细腻好,高光滩少暗部亮。

”光圈是指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多少的装置。

它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镜头的开口大小来调节,用F值来表示。

F 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相对来说背景模糊的效果更好。

F 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相对来说背景清晰的效果更好。

所以,光圈大的时候,能够产生更好的虚化效果,能够将焦点主体突出,背景虚化。

光圈小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大的景深,使整个画面都清晰明亮。

快门是控制相机感光材料接受光线时间的装置。

用秒来衡量。

快门速度快时,可以减少进入相机的光线量,较短的曝光时间可以用来拍摄运动或快速变化的场景,能够减少运动模糊,可以捕捉到更多细节。

例如,拍摄鸟飞舞或奔跑的瞬间,使用快门速度较快的时候,可以将鸟体的每一个动态细节都清晰捕捉。

而快门速度慢时,可以增加相机的曝光时间,使相机感光材料接受更多的光线,用来拍摄长时间静止的场景,例如夜景摄影或星空摄影。

感光度是指相机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它用ISO来度量,ISO值越高,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能够在低光条件下拍摄出明亮的照片。

而ISO值越低,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低,相对来说照片的噪点也更少。

比如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我们拍摄的时候可以选择ISO100,这样可以保证照片的噪点较少,画质较好。

而在夜晚或暗光环境下,我们需要增加相机的感光度,可以选择ISO400或更高的数值,以获得足够的曝光量。

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这个口诀来记忆。

当我们想要在拍摄中获得虚化效果时,可以选择光圈较大的数值。

当我们想要捕捉运动或快速变化的场景时,可以选择快门速度较快的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的三大基本要素
如何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对于使用数码照相机来说比过去的胶卷照相机相对要简单得多了。

然而想真正拍摄出比较好的照片,可以说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其中包括了巧妙的构图、合理的用光、精准的对焦、最佳的摄距、准确的曝光……其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对象,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组合,确非易事。

这次谈到的摄影三大要素(拍摄方向、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它犹如上述一样,是拍摄出高质量照片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我们在摄影构图中在照相机的取景器中观察、选择,最后确定的任一画面,实际上都是由拍摄的方向、拍摄的角度和拍摄的距离所决定的,当然如果使用变焦镜头来拍摄,还取决于摄影人所采用的镜头焦距来决定,但主要是靠上述三个摄影要素所决定的。

由于它们之间的巧妙配合,使得构图的画面变化多端,加之不同的用光使得画面精彩纷呈,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体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前、后、左、右的位置。

在实际拍摄中通常称为正面(方向、位置——下同)拍摄、侧面拍摄、背面拍摄。

不同的拍摄方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1、正面拍摄:如果用正面拍摄建筑物,非常容易突出建筑物的庄重和对称性;但正面拍摄有时会显得比较呆板,缺少透视效果,不利于表达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侧面拍摄:侧面拍摄还可以分为正侧面(90度)和斜侧面。

侧面拍摄,尤其是正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非常接近,既能表现被摄体正面的特征,也能表现出被摄体侧面部分的特征。

正侧面用于拍摄人物面部轮廓和姿态,更容易展示出人物的侧面形象。

如果拍摄两个人谈话交流的场面时就应该采用这个方向来拍摄,它能照顾周全,也不至于顾此失彼。

用斜侧面拍摄景物时,更有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能使被摄物体产生明显的透视变化。

3、背面拍摄:背面拍摄通常所说的正后方。

用这个位置来拍摄往往被大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采用这个位置拍摄,有时会收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真实感会更强烈,那就看您拍什么了。

比如拍人——它的表现手法或许更为复杂,能给人更大的空间想象感——往往它是形象语言的最佳表现形式。

这在许许多多的摄影展览中时随处可见这样的作品,不妨您也可以试试。

二、拍摄距离
至于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专题来叙述,那它就是可以归类到——怎样才能拍摄出高质量照片的范围里来谈。

难道摄影还受拍摄距离的限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摄影确实是受拍摄距离所限制的。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您抛开清晰度——不讲究照片的质量——清晰度(主题、清晰度和色彩是照片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在网上看到有的朋友对照片的清晰度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我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至于您拍不出高清晰度的照片,那是您根本就没有掌握到拍摄出清晰度好照片的技能而已。

我们评价一幅照片的好坏,无非就是三条基本条件:一是照片的主题要突出,即照片要告诉大家是什么意思——是一张会说话的照片;二是照片的清晰度要好,清晰度好的照片非常养眼——是一张充满内涵与遐想的照片;三是照片的色彩要真实,色彩的真实——是保证照片层次感的先决条件。

大家都知道,虽然数码照相机通常都具有自动对焦的功能,但它的这个功能毕竟是有限的。

即使是手动对焦,有时也难保拍摄出清晰度好的照片来,为什么?
为了更好地拍摄出清晰度好的照片来(今天的这一话题完全抛开镜头的质量问题来谈),作为
摄影爱好者确实非常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数码照相机的最佳拍摄距离的问题。

有时我们虽然做到了正确的对焦,但拍摄出来的照片依然是模模糊糊的,这主要是与照相机镜头的景深和您的拍摄距离是有非常直接关系的。

第一个问题是景深:景深是指被摄体能够产生清晰影像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见下图。

上图所示意的说明,在被摄体仅在某一段距离是清晰的(真正清晰的也仅仅是一个点面,从这个点面往前或往后逐渐开始模糊,直至可以被人的肉眼可以接受——认为是清晰的)。

影响景深的大小,即清晰度范围的,主要是由光圈、焦距和摄距三个因素所决定的。

光圈和焦距与景深是成反比的,即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第二个问题是摄距。

凡是拍摄过远距离风光照、中距离人物照和微距摄影的朋友对这个问题是最好理解的了。

因为拍摄一张清晰度好的照片除了与光圈和焦距外,拍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比如大家从背口诀的逻辑思维来讲,凡接触过摄影较长时间的朋友都知道:拍摄距离与景深是成反比的,即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

如果仅仅从归纳上述两个话题,那就非常简单了,无论是光圈、焦距和摄距都与景深密切相关,因为所有的教科书上都是这么说的。

因此,我今天想说的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尽管是一家之言,或许对我们的摄影爱好者能有所启发。

当然话题依然是——摄距。

因为您如果被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就越大这一死理缠住而不能自拔的话,那您想拍摄出清晰度好的照片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了。

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越了它的临界点则必然会适得其反。

风光照好看吗?好看,但清晰度通常都不怎么样。

微距摄影清晰吗?清晰,但就那么一点点的清晰,绝大部分都模模糊糊……
为什么?就是因为受到了拍摄距离的限制(当拍摄距离临界到最近拍摄距离时,光圈的大小与景深已经没有了直接的关系)!根据实际拍摄经验来看,除了微距摄影(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以外,通常人物摄影时焦距在50-100mm范围内,拍摄距离应控制在3米左右;焦距在300mm左右时,拍摄距离应控制在8米左右,成像的清晰度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以上话题全部抛开个人拍摄技巧、照相机镜头的解像能力和被摄体结像的有效像素)。

也就是说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出清晰度好的照片,同样受到各自拍摄距离的限制,没有一款镜头是万能的。

因此,根据镜头焦距的不同,让其在各自有效的拍摄距离内发挥作用,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拍摄角度
关于如何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上次谈了拍摄的方向。

今天就谈谈拍摄角度的话题。

在拍摄方向、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当拍摄点的高度(其实也是一种拍摄的方位)不同时,所摄画面的主体、陪体和环境背景的关系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因此也导致画面水平线的变化、前后景物可见度的变化和画面透视关系的变化。

所谓拍摄角度是指照相机是以被摄体为中心,镜头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方位的拍摄,从而可以分为平拍、仰拍和俯拍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就是为了使被摄体那最有特色、最美好的一面能反映出来。

当然,不同的拍摄角度肯定会得到,有时是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通常情况下对上述三种拍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出如下三点结论:
一是平拍在一般情况下画面给人的视觉比较真实;
二是仰拍在通常情况下画面能使主题更充满写意;
三是俯拍在常规情况下画面均能较好地再现写实。

各种角度的拍摄应该说各有千秋,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平拍
平拍是指照相机处于人眼的相同高度的拍摄方式,这时照相机与被摄体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画面就显得比较平稳,如果不采用超广角镜头来拍摄,画面基本是不会出现严重的畸变,所以人眼通常易于接受,它是最常规的一种拍摄方式。

比如拍摄出来的建筑物、人像、树木、水中倒影等都非常之对称,但它常被摄影人说成比较单板。

二、仰拍
仰拍是指照相机处于低于被摄体(中心点),也就是说照相机的镜头是由下往上拍摄主体。

仰拍是比较有利于表现出被摄体的高大气势,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表现在画面上。

用低角度拍摄人物,可以采取蹲下去的姿式来拍摄。

现在不少数码照相机采用了翻转式液晶屏幕设计,为仰拍——低角度拍摄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

但在室外仰拍多数是以天空为背景,如果是拍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当以拍摄主体为测光点,通常应适当增加曝光量为好。

三、俯拍
俯拍是指照相机处于高于被摄体(中心点),也就是照相机的镜头是由上往下拍摄主体的。

俯拍是比较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空间、数量、地理位置等比较宏大的场面,也能比较好地增强被摄体的空间和立体效果。

俯拍多用于拍摄大场面的风景,如河流、山川等等,航拍就是最最典型(几乎是90度——垂直)的俯拍。

当然在俯拍和仰拍中还包括了(90度向下)垂直的航拍和仰拍(90度垂直向上)的天文摄影等,在此不再以一一例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