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丁香 降气 汤治 疗 胃食 管 反流 病 6 O例 临床 观 察
马淑颖 朱生棵
( 上海中医药 大学 附属岳 刚中西 医结合 医院消化科 , E海市虹 口区 甘河路 1 0号,0 4 7 1 203 )
l n w t n o c p h we tlefci er t f 4. 1 frChn s d cn lgo p.a d a sg i c nl i e e t aeo 1 4 % i i e d s o e s o d a t a f t ae 0 2 % o i e e me i i a ru o h o e v 8 n n i in f a t df r n t f . 8 n i y r 8
M a S yng,Zh he ging hu i u S n la
(f l t ny n o i lfi ert hns adw s r Mein , h nh i nvrt hns Mei n , h n h i A i e Y a gH s t t ae C i e n etn dc i f ad e pao ng d e e i S a g a U i syo C i e dc e ei f e i S ag a) e
摘要 目的 : 价丁香降气汤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 临床疗效 。方 法: 9 评 将 0例 胃食管反流病 患者分 为中药组 (0例 ) 西药组( 0 6 、 3
例 ) 分别给 予丁香 降气汤和奥 关拉唑 治疗 8周 , 察 2组 的临床 疗效和 胃镜 疗效 。结果 : , 观 中药组 临床 总有 效率为 9 .0 ; 5 0 % 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入 阴道过 深 , 以免刺 激 宫颈 或药 物进 入 官腔 引起刺 激性 腹痛 。 [ 参 考 文 献 ]
[ ] 陈 宇 宁 .17 1 32例 阴 道 炎 分 泌 物 的 病 原 体 分 析 [ ] J .四川 省 卫 生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院 报 ,0 5 2 1 : 1 2 0 ,4( ) 3
・ 2 1. 22
生原虫 , 滋养体生存 能力较 强 , 不 同环境 有一定 耐受性 , 其 对 在 半 干 燥 环 境 中可 存 活 6h 故 滴 虫 离 开 人 体 后 也 可 传 播 j , 。 因 此 切 断 传 播 途 径 , 强 公 共 设 施 如 公 共 马 桶 、 池 等 的 消 毒 加 浴 尤 为 重 要 。滴 虫 的感 染 与 个 人 卫 生 及 行 为 习惯 有 很 大 关 系 。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 查作 为妇科 常规检 查 的一种 手段 , 操
李 明华 , 罗炽权 , 陈勇华 ( 东省肇 庆 市第 一人 民 医院 北岭分 院 , 东 肇 庆 5 6 2 ) 广 广 2 0 0
[ 要 ] 目的 观 察 中 西 医 结合 治 疗 胃食 管 反 流 病 的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将 8 摘 4例 胃食 管 反 流 病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
为 了早 日实 现 人 人 享 有 基 本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 群 众 提 供 为 安 全 、 效 、 便 、 廉 的 基 本 医疗 服 务 , 用 中药 配 方 颗 粒 阴 有 方 价 采 道 灌 洗 治 疗 女 性 生 殖 道 感 染 性 疾 病 , 是 这 个 宗 旨 的 体 正 现 。配 方 中 黄 柏 、 参 、 床 子 、 苦 蛇 白藓 皮 、 部 、 肤 子 具 有 百 地 清热 燥 湿 , 虫 止 痒 的 功 效 。药 物 冲 洗 弥 散 面 大 , 一 定 压 灭 有 力 , 仅 可 将 带 有 病 原 菌 的 分 泌 物 冲洗 干净 , 且 可 将 残 留 的 不 而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1例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1例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后引起疼痛、反酸,有时伴有嗳气、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反复发作的胸痛、吞咽困难和食管炎等病变,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西医常采用酸抑制药和调整生活习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有限。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更为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复发。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行性和优势,为中医运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1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中医辨证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研究方法:1.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筛选;2. 根据中医辩证原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包括针灸、中药、饮食调理等;4. 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5. 评估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能够观察到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证实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行性和优势,进一步拓展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治疗的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3-19T07:20:58.782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6期作者:孙洪军[导读]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
两组均展开奥美拉唑治疗,B组添加中药治疗,并对比疗效。
结果在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上,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反酸、腹痛、胸痛、胃灼热等症状积分均低于A组,对比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助患者快速康复。
孙洪军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
两组均展开奥美拉唑治疗,B组添加中药治疗,并对比疗效。
结果在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上,B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反酸、腹痛、胸痛、胃灼热等症状积分均低于A组,对比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助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食管反流病;和胃降逆汤[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ingle and double days of filing in our hospital.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meprazole,whil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ults in the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ymptom scores of acid reflux,abdominal pain,chest pain and heartburn in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which 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quickly.[Key words] Omeprazol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wei Jiangni decoction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其是由较多刺激性较强的酸性胃液倒流食管,伤害胃黏膜,使胃动力缺乏,进而导致胃食管反流【1】。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姜入铭;谭永东【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14【摘要】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对比2组症状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病情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0.4% (47/52),对照组为65.4% (34/52);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上述研究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可以使治疗更有针对性,缩短恢复时间和用药时间,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总页数】3页(P58-60)【作者】姜入铭;谭永东【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201802;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中医科,上海2018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医分型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J], 赵红心;李相格2.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46例临床观察 [J], 高颖3.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J], 翟兴红;舒琪;邓晋妹;吴春华;唐伯祥;安海英;张声生;刘汶4.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体会 [J], 张欢;李秀娟5.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体会 [J], 张欢;李秀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临床观察

霉 素为 主 . I 效果 欠佳 , 但 临床 常会 出现稀便 、 鸣 、 肠 腹
20 0 7年 2 至 2 0 月 0 8年 间。笔者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痛、 头痛 等不 良反应 , 且治疗疗程 长 , 停药后易 复发 。 方法 治疗 胃食管 反流病 ( E D) G R 患者 3 0例 , 设立单 并 中医学 中无 胃轻瘫这一病名 ,糖尿病归为 “ 消渴 现报告如 下 。 病 ”“ 、消瘅 ” 的范 畴 , 而糖尿 病 胃轻瘫 可归属 于 “ 渴” 纯西药对 照组进行 疗效对 比观察 , 消 1 临床 资料 兼“ 胃缓 ” “ 、痞满 ”“ 、呕吐” 等范 畴。 病位在 中焦脾 胃, 以 5 3例均 为我 院 门诊就 诊 患者 .按就诊 顺序 随机 脾阴虚多见 。 糖尿病患者多过食肥甘厚味 ,张氏医通》 《 O例 , 1 男 2例 , 1 女 8例 ; 龄 年 日:醉饱则火起 于脾” 1久积热 , 阴暗耗 ; “ , 3 脾 同时糖尿 分 为 2组 。治 疗 组 3 2 ~ 5岁 . 均年 龄 4 . 26 平 53 5岁 ; 程 4月~ 病 6年 。对 照 病 为慢性 病程 , 阴渐损 , 气 营血暗耗 ; 再者 , 糖尿病 患者
△P< . 5 O0 。
阴; 白芍 、 五味子酸敛 , 麦冬养 胃, 黄芪升发 中气 。内蕴 四君 子汤 、 脉散 , 于山药 、 肉、 生 合 莲 白芍 、 黄芪 , 仅 药 1 0味 , 有甘淡 平和 , 具 补而 不燥 , 滋而不 腻 , 生津化 能 液又不碍脾运 特点 .能较快改善 由脾阴虚所导致 的运
[] 叶任 高 , 1 陆再 英 . 内科 学. 京: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4 7 8 北 人 20 :9 .
例 . 可耐受 . 均 不影 响用药 。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疗效观察

组 (0例 ) 6 和对 照组 ( O例 ) 基本 方 : 6 , 沙参3 、 仁6g 荷 叶 蒂 3个、 贝1 、 0g 砂 、 川 5g 丹参3 、 苓2 、 0g 茯 0g 郁
金1 、 0 g 麦冬1 、 0g 旋复花1 、 赭石1 , 5g代 5g 并随症加 减 。对照组 用 兰索拉 唑 片每 次3 , 0mg 1次/ d口服 ; 吗 丁啉 片每 次1 g 3 ̄ 口服 ; 0m , P . /d 小苏打片每 次15g3次/ 口服 。两组均 治疗 1个 月, 药 3个月观 . , d 停 察疗效 。结果 : 治疗组痊愈 3 8例 , 有效 1 , 8例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9 .3 。对照组痊愈 2 33% 6例 , 有效 1 8 例, 无效 1 , 6例 总有效率 7 .3 。结论 : 33% 启膈散化裁 治疗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 的临床 疗效。
14 2
V1 3 N. o 2 o1 .
J u n lo rs a e Me iie o r a fAeo p c d cn
J 1 a2 2 n0
服 。连续 服药 6周。 同时 可配合 克林霉 素 甲硝唑擦 剂 , 维
现代 医学对痤疮病 因的研究 成果 , 结合 中 医对 痤疮 的发病 认识 , 对其辨证论 治 , 用 多种人 肺 经兼 人 胃经具 有 清热 采 活血 的中药 来治 疗本 病 。其 中, 翘 , 连 丹参 等具 有 较 强 的
关 键 词 胃食 管 反 流 ; 中医 药 疗 法 ; 膈 散 启 中 图分 类 号 :R 5 . 3 1 7 2 96 , 5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d i 03 6 /.sn 2 9 o:1. 9 9ji .0 5—13 . 0 20 . 7 s 44 2 1. 10 1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内容物倒流入食管,引起反流症状,如胸痛、吞咽困难等。
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本文通过对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观察,探讨中医药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为30岁至60岁。
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中医辨证施治,并进行了一定的临床观察,包括症状的缓解情况、疗效的评估和患者的副作用反应。
治疗方案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辨证分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中药有艾叶、黄连、半夏等,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
观察周期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根据症状和辨证评估标准,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治愈63例,显效27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8%。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胸痛和吞咽困难等主要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药治疗能够调整患者的体质和改善消化功能,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保护食管黏膜,减少反流症状的发生。
临床观察结果还表明,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耐受性好。
只有少数患者报告了一些轻微不适反应,如口干、恶心等,但均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仅能够消除症状,还能调整患者体质,改善消化功能,预防病情的复发。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周期相对较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观察周期,以进一步验证中医药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06-01T15:06:54.260Z 来源:《中医杂志》2016年12月作者:李云
[导读]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海安校区中医教研室江苏海安 226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中医组给予中药煎剂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西医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西医组,中医治疗效果优于西医,P<0.05。
结论:中医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奥美拉唑;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引发患者烧心、恶心、反胃、反酸等胃肠道不适的一种动力障碍性疾病[1]。
该病发生后如不及时医治,极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和食道外组织的损害。
GERD是世界公认的一种高发性消化科疾病,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远高于中国,但近几年发现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研究结果表明GERD的发病机制和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以烧心、反酸的典型刺激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伴有非典型但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症状如吞咽困难、胸痛、嗳气、上腹不适等。
GERD虽然在临床上表现为一个良性的过程,但其临床症状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在GERD的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的典型和非典型临床症状,对GERD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虽没有胃食管反流病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结为中医学的“吞酸”、“反胃”、“胃痛”、“嘈杂”等范畴。
诱因多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相关,病机归结为脾胃失调、胃气上逆、寒热错杂导致。
中医学认为根据GERD的病因和病机,使用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少。
我院分别使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36.4±2.5)岁,病程1.5—4年,平均(1.8±0.5)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胸痛、嗳气、胸闷、咽喉痒痛症状,进食前后均可发作,尤其心情紧张、饥饿或服用刺激性食物后易发作。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中医组给予中药煎剂半夏泻心汤加味,方剂组成:半夏12g、干姜6g、黄连8g、黄岑10g、党参15g、甘草10g、大枣10g、海螵蛸20g、煅瓦楞30g、白及15g、代赭石30g。
1剂/d,水煎2次得400ml药液,早晚各服200ml,30d为一个疗程。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减,反流重者在此方剂的基础上加炙旋覆花、姜竹茹;疼痛加重者加延胡索、丹参、三七粉;腹胀者加木香、厚朴;便秘者加炒大黄;嗳气者加郁金;烧心者加黄连、吴茱萸。
西医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2次/d,多潘立酮片10mg,3次/d。
药物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
1.3 疗效标准
痊愈: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5%。
1.4 观察指标
将患者临床症状烧心、反酸、胸痛、嗳气、反食、口苦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中、轻、重四个层级,计分为0、1、2、3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由表1结果可知,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西医组的总有效率为83.3%,由此可见中医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P<0.05。
3. 讨论
GERD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管自我防御机制不能有效抵御胃酸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清洗,导致反流物对食管的侵害,致使其抵抗力下降而引发。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症状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症状,烧心、反酸为典型刺激症状,吞咽困难、胸痛、嗳气、上腹不适等为非典型症状,另外有研究表明咳嗽、哮喘、咽喉炎等食管外症状也与GERD相关。
西医在GERD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重视抑制胃酸分泌,因此质子泵抑制剂(PPI)成为该病的常规用药。
PPI拥有强大的抑酸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量,并且在24h内控制胃内的PH值,减少反酸、反流、烧心等不良症状 [2],但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和长期用药导致的敏感性差、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等问题尚无有效解决方法。
并且治疗过程中,为防止抑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常联合使用促动力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3]。
而这些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敏感性低、病情反复等已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
中医学认为GERD临床症状所表现出的反酸、烧心、反流属于中医学中的“吞酸”、“反胃”、“胃痛”、“嘈杂”等范畴 [4]。
其发病多与肝、脾、胆、肺密切相关,祖国医学将其发病机制归结为脏腑气机失调导致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因此在治疗中着重考虑脾胃虚弱、胃气上逆、胆热犯胃、肺气上逆的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构成,方中半夏、干姜辛温除湿,和胃降逆,温中散寒;黄连、黄芩苦寒降泄,清中焦湿热;人参、大枣、甘草甘温,补中益气,调养脾胃。
如此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以复其升降、和其阴阳、调其虚实,使脾胃调和、气机通利,病方可愈。
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也证明[5-7]:半夏泻心汤有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并且临床症状积分优于西医组,P<0.05。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GERD,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灵活化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提高GERD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副作用较少、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志恒.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60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5:42-43.
[2]杨成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5:90.
[3]王晓鸽,王凤云,唐旭东.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症状的审症求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1:3840-3843.
[4]祁宝成,郝敬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7:79.
[5]温武兵.半夏泻心汤调和胃肠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6,15(2):66-68.
[6]赵琰,李宇航.半夏泻心汤不同性味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0):45-47.
[7]刘晓霓,高燕青,司银楚,等.半夏泻心汤及类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3):42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