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北宋词(上)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必背宋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必背宋词

五年级上必背宋词篇目(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字词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作品大意】丙辰年(熙宁九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品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中华大宋时期好诗词大全

中华大宋时期好诗词大全

中华大宋时期好诗词大全大宋一般指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我在此整理了中华大宋时期好诗词,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华大宋时期好诗词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兴奋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生怕)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头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忧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当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盼望人们可以长长期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观赏这美妙的月亮。

2、声声慢·寻寻找觅李清照〔宋代〕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苦苦地寻寻找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总是突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黄昏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难过,由于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以下是四首八年级课外古诗词,分别是《浣溪沙》(北宋·晏殊)、《采桑子》(北宋·欧阳修)、《相见欢》(宋·朱敦儒)和《如梦令》(宋·李清照)。

1. 《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采桑子》(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 《相见欢》(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四首诗的背景、风格和主题各有不同,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时期和诗人风格。

如果需要深入理解或分析,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文老师。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51张)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51张)
天与中原不同,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
严的特殊背景。
合作探究
3.词为我们展现了哪些独特的塞外风光?找出原文的 关键词回答。
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
落日、孤城。
合作探究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
故乡的矛盾心情。
主题探究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表现 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 也写出了守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忧 国思乡之情。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 立业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 难酬的感慨。
诵读课文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 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酒食分给部下享 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 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诵读课文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 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君王 收复北方失地的大业,去赢得生前身后 的英名。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生!
合作探究
梦回吹角连营”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 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建功立业的愿 望和有志报国却志不伸的悲愤。
合作探究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 加以解释。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的生活情景,看剑,
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
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是极勇猛、
“沙场秋点兵”暗示战争即将开始。其中“秋” 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合作探究
2.词的下片写什么?
下片写战斗场面,壮志未酬。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 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 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与“醉里挑灯看剑,

北宋词苏幕遮注释译文赏析【范仲淹】

北宋词苏幕遮注释译文赏析【范仲淹】

苏 幕 遮 范 仲 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无趣)
白云满天,黄叶遍。秋景倒映进江水, 江天不分,水面上一片苍翠,如同寒烟笼罩。 太阳西下,映照山水,天地江水浑然一体。岸 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绕不 休。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当明月照射 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 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要点
1、异地思念家室之作。 2、上片描绘浓烈秋景,暗示浓重秋思。 3、为何说“芳草无情”?秋草依然茂密, 绵延到斜阳外,逗发对远处家人的思念。 4、上片写景,丽景与柔情统一。 5、下片直抒胸臆。 6、“明月楼高休独倚”暗点上片乃登楼所 见。
7、《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 端正好〕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即由此 词点染而成。 但景物特点和人物心境不同。 8、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清代张惠 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 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全词低徊婉转, 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 之作。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课件(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课件(人教新课标)

诗词把握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景 抒情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下阙抒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主题把握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学习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认知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 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 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导入新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 川)人。 诗、词、文、书、 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学 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 作家之一。本文写于他密州 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研讨诗词
•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 见了什么? • 2.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什么? •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宋词大全300首及赏析朗读

宋词大全300首及赏析朗读

宋词大全300首及赏析朗读经典诵读宋词原文及赏析篇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

【赏析】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北宋名将岳飞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今 柳宵
柳 岸 酒
、醒
永 晓 何
风处 残? 月 。
学习要点
一、生平与创作 二、艺术成就 三、名作名篇 四、作品赏析 五、思考与练习
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 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 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 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 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 有《乐章集》传世。
凄 紧
天 ,

。,
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纵目所见,气势磅礴,境界开 阔,显出秋色的凄凉。
渐霜风凄紧,关河
冷落,残照当楼。
苏轼:“此语于诗不减唐人 高处。”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有意把实物虚化,由众芳摇 落写出万景衰飒、节序如流。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暗寓时间悠悠,隐蓄凄清落 寞、惆怅万端的人生感伤。

写景中,在感叹时光的消逝中,包含有

对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认识。上片
全是写景,兴象高远,且景中寄予着悲
秋的感情。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 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 留?
羁旅之悲 思乡之意
坎坷的经历 难言的痛楚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
几回、天际识归舟。
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 甫《月夜》)
北宋词(上)
北宋初期的词
词这一新兴文学体裁,经过晚唐五代以来许多文人 的努力,在题材和语言风格上,大体形成了一定的格局。 不过词的地位并未因此而提高,它仍然只是文人在樽前 花间一觞一咏之际的娱乐性创作,而不是正面向社会表 现自己人格、情操、抱负的文学形式,艺术上也没有什 么突破。
这一时期,宋词的创作尚未进入兴盛阶段。但有一 点仍可以注意到,即晚唐五代词中那种对男女之情的热 烈大胆、有时很直露的表现,在北宋初期词中已经看不 到了,这终究还是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变迁。
北宋中期的词
词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 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 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 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 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补充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 旺。北宋庆历以后,词的创作在内容、技巧、体制各方 面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 作者,其中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柳永尤为出 色。苏轼的词以其雄大的才力开创了新的境界与风格,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人词的面目。

上举首遥望,盼着他坐船回来,多少次看

到从天边开来的船,都以为是丈夫回来了,

结果都错认了。表面是写佳人对作者的盼
归,实际是加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句意是从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化出。
第三层,为对方设想自己:
“争知我,依阑干处,正恁凝愁。”
妻子还以为我不思念家中亲人,不

然,为什么不回家来?可是,她怎

么知道我现在正倚着阑干,遥望远

处,怀念家中妻子,心中愁思凝结

不解。这又增添一层曲折,将怀人
之情迂回反复、淋漓尽致的抒发出
来。
本词抒写离人愁绪,调子苍凉激越,
共用了八个韵脚,所以名《八声甘州》。
作者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上片用

“对”字领起开头两句,以烘托暮雨潇潇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 独客他乡的万般苦况 恁凝愁。
下片,触景生情,抒写思念家乡及妻子的 情怀。作者分三个层次展开铺写。
第一层写其“不忍登高临远”,实际上,
八 上片所见即为“登高临远” 。偏云“不忍”, 声 因他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落拓无成, 甘 想到自己为蜗角功名、蝇头利禄而奔波在羁 州 旅道途之上,心情实为悲伤;如果登临时,
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遥望的故乡的 思念,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就会 增添一份悲伤。既然“归思难收”,那么为 什么还长年漂泊在外,不及早回到亲人的身 旁?
第二层,“想佳人”三句,是仿效杜
甫《月夜》的写作技法,从对方写起: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柳永想象他的妻子在妆楼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 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 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 豪奢。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 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 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是一首叙写羁 旅漂泊、抒发深沉感慨的词作。


上片描写雨后凄凉萧条的秋

景。起首二句,写登临纵目所见

暮雨潇潇,洒遍江天,清澈如洗,
显出秋色的萧瑟凄凉。此二句气
势磅礴,境界开阔。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
当楼”三句,一场秋雨过后,秋风
更加寒冷、强劲,关塞河流显得冷

落,雨后残阳照射着游子所登临目
阑天佳来乡 惟处关一
干际人踪渺 有红河番
处识,迹邈不 ,归妆,,忍 正舟楼何归登 恁。颙事思高 凝争望苦难临 愁知,淹收远 。我误留。,
长 江 水
衰 翠 减
冷 落 ,
洗 清 秋
对 潇 潇
, 无
, 苒
残 照
。 渐
暮 雨
语 东
苒 物
当 楼
霜 风
洒 江
八 声 甘 州
,几?叹望 倚回想年故
流 。
华 休
。 是

的江上清秋,接着又以“渐”字承上启下,

“渐风霜”三句气象阔大,深得苏轼称赏,

认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下片以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又以“叹”字转
到自身处境,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
(佳人)妆楼遥盼的情景,并用来对照自
己的乡愁。

送的高楼。这三句,写出高远的景

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有盛唐诗

歌博大高远的气象。为此,苏轼赞
美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
处。”这是颇有见地的。
以上写仰望,往下,转写俯视。随
着霜风的凄紧,红花绿叶也都衰败凋零
了,一切美好的景物也都休止了。宇宙地向东流去。“是处”四句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