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外交成就

合集下载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导入:展示一组图片: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签订卖国条约的场景。

提问: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此低下的国际地位,你有何感想?教师导语: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引起了同学们的愤慨,但如果仅有愤慨又能改变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

从战场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的领导人,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平坦大道的?中国又是怎么重新奠定起世界大国地位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生看书后回答。

“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基本方针:
内容 “另起炉灶” 含义
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 外交关系,而在新的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 屋子再请客”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
A.一边倒 C.不结盟
B.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3、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成就:
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⑵另有8 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历史资料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 毛泽东的声明 ── 《共同纲领》 和战争政策。
3、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
3、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⑴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⑵概况: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 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在会议中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
⑶意义: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
议的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会后,中 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知道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教学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2.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在旧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那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请回答:1.请用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话。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又取得怎样的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外交成就(多媒体展示)生:快速地浏览教材,回答: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教材从几目来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多媒体展示: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3.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外交。

师:接下来我们按时间顺序来学习各个阶段的外交成就。

讲新课:一、新中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学生:快速的浏览教材,完成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一)(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学生:看书,勾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人物、内容?多媒体展示: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14课《外交成就》课件

第14课《外交成就》课件

意义:
共同学习
外交部副部长 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2、中美关系改善路线图
1971年4月中美“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中美建交
讨论: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 合法席位的原因。由中美两国关系的发 展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外交政 策发展变化的出发点(实质)是什么?
知识结构:
50年代的 外交成就
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外 交 成 就
70年代的 外交成就
3.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4.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5.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6.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 以来的外 7.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交成就
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 地位的提高。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③亚 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出发点:国家利益。
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发展表现: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 系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与美国、俄罗斯 、欧盟、日本的关系得到发展和改善 。中国还积极务实的参与国际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 动。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宣告建立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 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还取得哪些 重要的外交成就?
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世界财富论坛; 举办2008年奥运会;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

八年级历史 第14课 外交成就

八年级历史 第14课 外交成就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 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 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
第四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 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总统先生, 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2年没有交往 啊。”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1、新中国外加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事件划分的理论 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 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C、中苏谈判 B、中缅谈判 D、中美谈判
外交的涵义?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和别的国 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定条约 和协定。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出席亚非会议 三、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中国与印度就两 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 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 次提出。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 明确认并倡导。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保证)
二、出席亚非会议
时间: 地点:
1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周恩来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 外交成就

★★★★★ 八年级C 段下学期 历史导学案 ★★★★★ 八年级C 段下学期 历史导学案第3页 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 第4页 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第14课 课题:外交成就 编 号:14【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中国出席亚非会议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3、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新时期外交成就。

【学习重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中美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的原因; 【学习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级)1、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奉行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发展、意义分别是什么?(P80找到并划出)知识点二、出席亚非会议(A 级) 1、 时间:______________ 参与国: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2、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地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内容: 提出“________________”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中国出席亚非会议的作用?(从课文中划出) 知识点三、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B 级)1、恢复合法席位的时间、会议及意义分别是什么?2、中美建交的经过: (1)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2) 年,美国总统 访华,双方签署《 》标志: (3)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4) 年 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承认:知识点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B 级)(从83页划出) 1、外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及表现? 2、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时间、地点、成员国及作用?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地点、内容及地位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时间、地点及意义?【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D 级)【课堂检测】1、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 A 、独立自主 B 、求同存异 C 、互不侵犯 D 、维护主权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我国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胡锦涛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 、平等互惠 B 、互不侵犯 C 、互不干涉内政 D 、共同繁荣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访问( )提出。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 外交成就

6、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在20世 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 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D) A.美国对中国采取 外交孤立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位 居世界第一 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 国家建立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7、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 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 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 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 会议是指( C )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代表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宣告建立 2、2001年10月,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 会议 3、时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地点: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内容: 5、2010年,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
意义: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 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 得出哪些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 失败 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 强后盾
11、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 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 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 结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 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 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 新打开的时刻。”这段话描述的是 ( D ) A、抗美拔期战争的胜利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犮表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 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 组织”成立宣言》;2014年我国又在上 海成功举办了亚信峰会。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开展上述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 是( D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弘扬“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C.增强与东欧国家的传统友谊 D.营造中国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14课+外交成就[课件][中华书局版]

第14课+外交成就[课件][中华书局版]

1953年 1953年
1955年 1955年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 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 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同时, 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 的主要问题, 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所有人放弃自己的见 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 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 --《 发言》 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 求同”是指什么?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 存异”是指什么? “存异”是指什么?
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美国的阻挠
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14课 课
外交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70年代的外交
时间 成就 意义
1971
恢复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 尼克松 访华 中美 建交
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 孤立中国 政策失败
1972
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 美关系由 对抗 到缓和 , 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时 。 有波折
1979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大笑,被西 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请思考 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美国的阻挠
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 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 “乒乓外交”。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新时期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建立(六国)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届领导人会议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 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国家邮政局于2001年12月11日发行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纪念邮票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 外交政策及成就。
2.70年代的外交
3.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外交
——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新 时期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在外交活动 中所取得的成就。
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成就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触目惊心的 《二十一条》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 得出哪些历史认识?P81思考与讨论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 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 意味着( B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 同: 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 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寻求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愿望 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不同的意见 和分歧。 异: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声誉和朋友 打开了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2.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 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 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 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3.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 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
右图是“同一个世界”方队行走在天安门前 的图片,当方队走到天安门时,解说员发出 了“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诚挚话 语。下列外交行动属于新时期中国维护世界 和平、创造和谐世界的有( ) ①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中东地区、海地等地的维和行动 ④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新 中 国 外 交
70年代的 外交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 2001年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以来的外 交成就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思考讨论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时间
1949.10 -1950.10
成就
意义
与 苏联 等17个国 打破美国外交孤立 政策 家建交
1953年 1955年
提出 和平共处 五 项原则
参加 万隆 会议
该原则成为处理 国与国 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1953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 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 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 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 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 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所有人放弃自己的见 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 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 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 “存异”是指什么?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还 取得哪些重要的外交成就?
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2004年 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 世界财富论坛; 举办 2008年奥运会; 举办 2010上海世博会… …
知识小结
50年代的 外交成就
成立一周年时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第14课
外交成就




周恩来
1949-1958
陈毅
1958-1972
姬鹏飞
1972-1974
乔冠华
1974-1976
黄华
1976-1982
⑤ 吴学谦
1982-1988
⑥ 钱其琛
1988-1998
⑦ 唐家璇
1998-2003
⑧ 李肇星
2003-2007
杨洁篪 ⑨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外交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