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热闹中的孤寂——解读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人物悲剧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热闹中的孤寂——解读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人物悲剧孙小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本文对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的人物悲剧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如王国维所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无愧色也”。
它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声誊,是与它的艺术舵力和美学价值分不开的。
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悲剧意识,并以此为研究依据,可以充分展现当时中国社会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封建时代,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到在热闹时代背景中爱情的孤寂。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人物悲剧作者简介:孙小敏(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36-02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是我国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慨时代的变迁,岁月流逝,人生冷暖。
在“冷暖人间”中可以体会他内心的冲动、热忱,使人感同身受。
在文革后张恨水的作品虽少了些青春灵动、朝气蓬勃但更多的是沉静忧思,这也是张恨水留给时代的遗产。
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达,也是内容的载体,张恨水作品内容的批判性体现在他文章的叙事风格、文章结构和语言的特点上,这些共同构成了张恨水的艺术风格。
本文所探讨的《金粉世家》是他最喜欢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当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了造就这部作品的关键因素,也承载着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张恨水就是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表达作品的艺术追求,展现作品的时代风貌。
在张恨水的笔下《金粉世家》描写最多的是金家的风光与落败,公子哥金燕西与寒门小姐冷清秋的爱恨情仇。
这两条矛盾主线完美叙述这这场时代背景。
二、《金粉世家》人物悲剧结局(一)风光的金氏家族落败《金粉世界》中的金家是当时的权贵代表,那个时代的豪门,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生活奢靡西式,家中的主人、少爷小姐姐夫等基本上都有留过洋,虽有着传统的官僚主义但却也凸显出了其先进性。
文学作品中可憎可悲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可憎可悲的人物形象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干活很勤快,原本是一个积极生活的人。
独自一人来到鲁镇当女工,靠着本分老实勤劳肯干的性格,生活也算有了些起色。
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突然有一天,祥林嫂之前的婆婆来到鲁镇强行带走了她,为了给小叔子举办婚礼筹备彩礼钱,强行将祥林嫂嫁到大山里去。
被逼无奈下,祥林嫂嫁给了贺老六。
后面祥林嫂生了一个儿子,要说生活就这么平平安安下去,倒也还算没那么悲惨。
但厄运却再次降临,祥林嫂的丈夫先是死于风寒,儿子又丧命于虎口。
接二连三的打击下,祥林嫂完全奔溃了。
为了讨生活,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但完全不复之前的模样。
死气沉沉,只能反复念叨儿子惨死的悲剧,村里人一开始还出于好奇会倾听,到后面只觉得厌恶。
而东家也觉得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再让她插手重要的工活,这对祥林嫂更是一次挫败。
生活已经看不到希望。
完全失去信心如同傀儡般活着的祥林嫂,在众人眼里跟一块垃圾没什么区别。
后面她被赶出鲁家,成为了乞丐,最后惨死于街头。
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贫苦民众的一个缩影,加上底层妇女的劳苦。
她完全是一件附属品,没有自己的自由。
被传统观念死死的束缚,根本无法逃离时代的枷锁,最后成为一件牺牲品。
除了祥林嫂,还有其他的女性人物我个人觉得有些悲剧。
像《边城》里的翠翠,等一个不知道会不会回来的人。
还有《活着》里面的凤霞,长大生病变成哑巴,弟弟被砸死,婚后好不容易生活平静了一些,又因为难产而死。
这些悲剧角色都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令人哀叹惋惜。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
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
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悲剧意识即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短促性、渺小性、悲剧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感,价值的空没感,生命的无奈感。
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则主要表现在:1、对人性的探索。
其中体现在对“恶”饿极度渲染和夸张,对人性的深刻揭露。
2、对命运无常和苦难的描写。
3、对死亡的描写。
很多伟大的作品很难不触及死亡,大量的死亡事件充斥在余华早期暴力血腥的作品中。
二、余华小说的悲剧人物(一)、悲剧男性《活着》,深刻的勾画出富贵的生活随着家庭、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余华曾说:福贵是“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于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
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
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
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
1935年写出四幕剧《日出》,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上层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
1936年至1942年,他任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此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的三幕剧《原野》。
1938年至1940年,还创作抗战剧《黑字二十八》以及与宋之的合作的《蜕变》。
1941年创作《北京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封建主义衰败与新一代追求新生活的必然性。
他的创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他的戏剧文学创作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不仅使中国有了长演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也得到国外戏剧界的高度赞扬。
《雷雨》分析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的矛盾纠葛,暴露了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畸形社会的某些侧面,听到其腐朽崩溃的消息。
《雷雨》三条线索分析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线索一是周朴园和侍女梅侍萍的矛盾。
这是主仆之间不平等的婚恋矛盾,周仆园爱过侍萍,但最终又将她抛弃,使她深受精神创伤和痛苦生活的煎熬。
抛弃侍萍之后,虽然周朴园也留有对往日情份的眷恋与悔恨,但当他又一次果真与侍萍相遇时,主仆地位的悬殊,上层社会的绅士和生活底层的仆人之间的隔膜,终究使他再次暴露出剥削阶级虚伪、狠毒的本质;二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
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很多:鲁迅《阿Q正传》、《祝福》中的阿Q、祥林嫂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的金燕西、沈凤喜巴金《家》中的鸣凤、梅、瑞珏曹禺《雷雨》、《日出》中的周萍、周冲、四凤、陈白露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郭沫若《屈原》、《南冠草》中的婵娟、夏元敦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茅盾《子夜》、《春蚕》中的吴荪甫、老通宝王统照《山雨》中的奚二叔叶紫《丰收》、《杨七公公过年》中的云普叔,杨七公公吴祖缃《官官的补品》中的奶婆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财主底儿女们》中的王家老太婆、蒋捷三、蒋慰祖、蒋少祖、蒋纯祖丘东平《友军的连长》中的友军连长夏衍《包身工》中的包身工芦柴棒郁达夫《沉沦》中的留学生以上是现代文学部分的。
陆文夫《小巷深处》中的改造后却受到要挟的窑女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刘心武《如意》中的金绮纹、葛大爷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南珊戴厚英《人啊,人》中的孙悦、许恒忠、孙憾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献身知青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葛翎、高欣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姚雪垠《李自成》中的崇祯皇帝凌力《倾城倾国》、《少年天子》中的孙元化、顺治皇帝、董鄂妃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贺凤莲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新月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中的白洁巴金《怀念萧珊》中的萧珊方之《内奸》中的严赤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鹿子霖徐兴业《金瓯缺》中的马扩、高世宣、耶律大石刘斯奋《白门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绮瑶熊召政《张居正》中的张居正。
鲁迅先生笔下有哪些人物

鲁迅先生笔下有哪些人物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
以下是一些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
孔乙己:
出现在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是一个生活在酒馆的贫苦的酒保,被描绘成一个孤独、悲观的形象。
阿Q:
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地痞无赖,鲁迅通过阿Q来讽刺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沈从文:
在鲁迅的小说《药》中,沈从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通过他展现了封建社会对普通人的压迫和摧残。
吴文英:
出现在小说《风波》中,吴文英是一位中国封建社会中受尽折磨的女性,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黄凤栖:
在鲁迅的小说《野草》中,黄凤栖是一个勇敢坚韧的女性形象,她在抗击横祸的斗争中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狂人:
在鲁迅的《呐喊》中,“狂人”是一个充满疯狂和反叛精神的形象,代表了鲁迅对旧有社会秩序的反抗。
这仅仅是鲁迅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人物,鲁迅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

谈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读《呐喊》有感假期闲来无事,便去图书馆转转。
扫视着琳琅满目的书籍,终于,在看到《呐喊》的时候,我停了下来。
对于鲁迅先生,我是比较熟悉的。
因为以前的语文教材都有收录他的文章。
因为他的思想的深刻,所以即使过了那么多年,我仍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再重新看一遍,我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受。
《呐喊》是一部巨作,虽然它的篇幅小,文章少,但是在文中揭露的中国却是针针见血。
《狂人日记》固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但这次我想说说鲁迅笔下的几个悲剧人物。
从他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们自身的悲剧命运,似乎也看到整个社会的病态,或许每一个人物都是中华民族人民的缩影吧。
一、《阿Q正传》里的阿Q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我曾问自己为何如今文人笔下没有如此生动的形象诞生?究起原因,是社会造人。
那时是封建思想顽固、地主当道、军阀统治的时代,未庄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庄。
《阿Q 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农村小镇未庄坐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迫害的农民典型。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
无名无姓。
有个姓氏却被赵太爷剥夺了。
只能靠打短工来维持生计。
他的可悲却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
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搪塞。
分明是别人借乱抢走了他赌赢的钱,他却在愤怒之中抡起巴掌打自己一个耳光,仿佛是在打别人一样。
在接连不断地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我安慰。
有人说阿Q这是乐观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这实在是要不得的,这根本就是驼鸟心态。
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它并不会使他变得更强,也可以说是他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吧,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学,甚至于说是在封建压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学。
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一、赵树理小说四篇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 年 5 月,华北新华书店1943 年9 月出版,之后被许多出版社反复再版和翻印,收入1952 年版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数以百计的剧团改编为不同地方剧种搬上舞台。
《小二黑结婚》的原素材是山西左权县山村一件真实的爱情悲剧: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与俊俏的智英祥自由恋爱,遭家长及社会反对,岳冬至被垂涎智英祥的富农村长挟私报复致死。
赵树理化悲剧为喜剧,描写成刘家峧新一代农民青抗先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纯洁美丽的小芹姑娘自由恋爱,遭到双方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反对和村里封建恶势力金旺弟兄的迫害,最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恶棍被惩治,上一辈被教育,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共12 节,这里节选其中的第5 、8 、12 节。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从此,赵树理踏上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辉煌而坎坷的创作之途。
《小二黑结婚》的成功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的生动结合。
赵树理传奇的文学人生折射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风潮变化。
从纵向看,1943 年赵树理发表《小二黑结婚》时37 岁,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 年)时的年龄相同。
这两篇小说均被认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某种历史象征意义的小说。
《狂人日记》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惊世之作;《小二黑结婚》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系列特别是落后农民系列与鲁迅笔下的“阿Q 系列”有着某种历史的沿袭性。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热忱关注中国农民的传统,弥补了新文学严重脱离农民大众的不足,选择了一条新文化与中国农民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大众化的道路。
从横向看,《小二黑结婚》的发行盛况空前,在太行山区竟销到 4 万份,超出了作者以及作品的批评者、甚至支持者的意料,赵树理因此成为解放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在农民中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和彭德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很多:
鲁迅《阿Q正传》、《祝福》中的阿Q、祥林嫂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的金燕西、沈凤喜
巴金《家》中的鸣凤、梅、瑞珏
曹禺《雷雨》、《日出》中的周萍、周冲、四凤、陈白露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
郭沫若《屈原》、《南冠草》中的婵娟、夏元敦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茅盾《子夜》、《春蚕》中的吴荪甫、老通宝
王统照《山雨》中的奚二叔
叶紫《丰收》、《杨七公公过年》中的云普叔,杨七公公
吴祖缃《官官的补品》中的奶婆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
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财主底儿女们》中的王家老太婆、蒋捷三、蒋慰祖、蒋少祖、蒋纯祖
丘东平《友军的连长》中的友军连长
夏衍《包身工》中的包身工芦柴棒
郁达夫《沉沦》中的留学生
以上是现代文学部分的。
陆文夫《小巷深处》中的改造后却受到要挟的窑女
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
刘心武《如意》中的金绮纹、葛大爷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南珊
戴厚英《人啊,人》中的孙悦、许恒忠、孙憾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献身知青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葛翎、高欣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
姚雪垠《李自成》中的崇祯皇帝
凌力《倾城倾国》、《少年天子》中的孙元化、顺治皇帝、董鄂妃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贺凤莲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新月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中的白洁
巴金《怀念萧珊》中的萧珊
方之《内奸》中的严赤
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鹿子霖
徐兴业《金瓯缺》中的马扩、高世宣、耶律大石
刘斯奋《白门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绮瑶
熊召政《张居正》中的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