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语文知识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语文知识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

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

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要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要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要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笔者想以近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一下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设题方式】示例: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010年高考山东卷)【答题策略】“简要概括”“性格特征”是审题要点。

据此,只要找到答题语域,提取或整合出体现“性格特征”的词语即可,无需分析。

先找出答题区域在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

祥子的性格特点在作者描写和叙述中有体现。

比如,“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是善良本分的体现;“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是写祥子的勤劳;“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则体现了他的真诚自然。

【答案示例】勤劳;朴实(憨厚老实,善良);上进(有生活目标,有追求,有上进心);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

二、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设题方式】示例: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010年高考浙江卷)(1)拍拍:(2)喝令:(3)挺直:【答题语域】在弟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

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答题策略】“加点的动词”“简析”“心理”是审题要点。

据此,要联系前后文和文章的主旨,对每个动词加以分析,从而把握其心理特点。

比如,父亲在弟弟困难的时候“喝令”他收下自己的退休工资卡,语言是强硬的,但其中的疼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我们翻开一本精彩的文学著作,那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最吸引我们的部分。

他们或勇敢正义,或狡黠奸诈,或善良温柔,或自私冷酷。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而深入地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呢?这其实是一门有趣且富有深度的学问。

首先,我们要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

作者往往会通过对人物外表的刻画,让我们对其形成初步的印象。

比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出场时“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描写,一个精明泼辣、八面玲珑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

而人物的语言更是能直接反映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水浒传》里鲁智深的“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这番话,尽显其豪爽直率、嫉恶如仇的性格。

动作描写也不容忽视,《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将他拮据却又爱摆阔的穷酸相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次,我们要留意人物所处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会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19 世纪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虚荣、贪婪和残酷,造就了拉斯蒂涅从一个单纯的青年逐渐堕落成为一个野心勃勃的野心家。

自然环境有时也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和性格。

《骆驼祥子》中,烈日和暴雨下苦苦拉车的祥子,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无奈。

再者,分析人物的行为和经历也是关键。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性格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他们在面对困难、诱惑、冲突时的选择和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爱情的挫折、疾病的折磨后,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展现出了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人物之间的关系。

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能够进一步凸显其性格特点。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者创作的灵魂,是作品的核心。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通常是多维的,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用心之处。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和言语的描写,作者可以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产生共鸣。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任务。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和言语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理解作者的用心之处。

四、人物形象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义是深远的。

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情感或主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人物形象的意义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来揭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五、结语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之处。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核心,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才能揭示人物形象的真实面目,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享受阅读的乐趣。

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中最直接、最生动、最具体的创作对象。

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于作品的整体呈现和情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人物的外在形象首先,人物的外在形象是通过对其外貌特征的描写呈现出来的。

例如,通过描绘人物的身材高矮、相貌是否端庄等来表达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等。

同时,外在形象也可以通过服饰、言谈举止等多种方式来展现。

例如,某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穿着简朴的衣物,与身边的其他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其与众不同的地位地位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二、人物的内在世界其次,人物的内在世界是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的。

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其思想、情感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

例如,某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心灵深处隐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通过对其内心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人物、感同身受。

三、人物的成长与变化第三,人物的成长与变化是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通过观察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变化和成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和人生意义。

有些角色在作品开始时可能是一个稚嫩无知的少年,但随着情节的展开,他们逐渐成熟并体验到人生的磨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样的人物形象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读者对人生、成长的思考。

四、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最后,人物的形象还可以具有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人物形象来代表一定的社会群体、历史背景或者某种特定的思想意义。

例如,某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可以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和观点。

总结而言,在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世界、成长与变化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入手。

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也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故事中的中心和推动力。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作家们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塑造和作用。

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1.主人公主人公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通常是故事的核心和主线。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外貌、性格、思想、行为和言语来塑造他们。

主人公的形象必须具有独特性和鲜明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情感共鸣。

2.配角配角是主人公的衬托和补充,他们能够丰富故事情节和展示主题。

作者通过描写配角的性格、经历和与主人公的关系来塑造他们。

配角的形象可以是善良、勇敢、聪明或者阴险、自私、愚昧等,以突出主题和推动故事发展。

3.反派角色反派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是主人公的对立面。

通过描写反派角色的恶毒行为、阴险手段和冷酷心态,作者能够激发读者的敌意和愤恨,同时凸显主人公的英勇和善良。

二、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1.推动剧情发展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剧情驱动力,他们的冲突、对抗、合作和追求使得故事发展得井然有序。

主人公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故事的进展,而配角和反派角色的出现和行动则为故事添加了更多的情节和张力。

2.表达主题和观点人物形象是作者表达主题和观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塑造不同性格、思想和行为的人物形象,作者能够传递出关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读者通过对人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3.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优秀的人物形象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

读者可能会对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同情,对配角的助力感到欣赏,对反派角色的恶行感到愤怒。

人物形象的情感触发,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和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4.展示人性和社会人物形象能够展示出人性和社会的不同面貌。

通过塑造各种性格和行为的人物形象,作者能够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的丑恶和善良。

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二 、联 系上 下文 ,关 注作者 的整体 运 思 ,全 面把 握 人物 的思想性格
文学 作 -un尤 是 小 说中 的 人 物 ,是 作 家 源 自灵 魂 深 处 的 感 情 人格 化 的产 物 ,他 们 支 撑 着 褴个 小 说 的故 事 和 主题 。这 文 学 人物 形 象之 所 以 能超越 族 、穿 越 时 问隧 道 、震撼 人 们 心 灵 』f:最 终 留 了人 们 的 忆 深 处 ,完 全 于作 者 的 精 心 塑造 。 因此 ,我们 阅读 这 些 文 作 品时 ,一 定 婴 联 系 上 下 文 ,关 注 作 者 刈作 品及 人 物 的整体 运 思 和表 现 于法 ,全 而 把握 人 物 的思 想 性格 。
一 、 抓住 文 中的人物 描 写。揣摩 人物 的 内心情 感 , 感 受 人 物 的 思 想 性 格
叙 文 -l1的人物 形 象 都 足 鲜 活 尤 比的 ,这 种 生 命 的活 力 源 于各 种生 动 的描 写 :外 貌 描 写 现 的 足 人 物 的外 形 象 ;语 言 、 动作 、神念 、心 理 活动 刻 Imi的是 人物 的 内在 性 格 和思 想 。 只要 牢 4 抓住 人 物 的各 种描 写 ,深 入 分析 ,揣 摩 人 物 十 富 的 内 心 情 感 , 就 定 能把握 住人 物 的思 想和 性格 。
【例 】..…·最后 ,带着叹赏的舒 心,他扔下刮 ,就象一个男 士把披腑披剑他情人肩上那样 ,温存关怀地把湿 蒙 女正身 像 上 。于足 ,他 又转 身 婴止 ,那 身 材 魁 梧 的 老 人 。《从 丹 得 剑 的启示 》
【分析】句中,一 个“扔” 传神地刎 删…罗丹大功告成后 的 无 比兴含 的心情 ;而后 句 中 的 “披 ”、“蒙 ”二 则 义 乍 动地 . 现 r罗 丹对 自己作 品 的珍 爱 ;最 后 “义 转 身 要走 ”衣 叨 罗丹 l丁作 时 的忘 我和 投 入 ,他 完 个 忘 记 J,站 在 自己 身 后 的 “我 ”。 由此 , 岁月 々沣于 雕塑 艺 术" 力求 =充荚 的忘 我 精 神就 让 我们 了然 于心 了 。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度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度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度分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者通过文字描绘出来的虚拟角色,他们的性格、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等方面都是作者通过笔触刻画出来的。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是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举止、与他人互动等方式展现出来的。

有些人物性格鲜明,如刚毅、善良、聪明等;有些人物性格复杂,如矛盾、狡诈、冷漠等。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多么细致入微,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三、人物形象的命运安排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命运安排是作者通过情节设计和人物性格塑造来展现出来的。

有些人物命运坎坷,如遭受挫折、受尽磨难;有些人物命运坦途,如顺利成功、幸福美满。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安排是如此巧妙,每一个转折点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是作者通过人物内心monologue、对话、行为等方式展现出来的。

有些人物情感细腻,如爱恨情仇、忧喜交集;有些人物情感冷漠,如淡漠无情、冷漠孤独。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情感描写是如此动人,每一个情感细节都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五、人物形象的形象意义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形象意义是作者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命运安排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有些人物形象象征着善恶、美丑、真假等对立面;有些人物形象体现着社会现实、历史背景、人性弱点等方面。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形象意义是如此丰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六、结语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高考语文备考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备考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备考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高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素分析人物形象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基本要素,包括外貌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综合考察这些要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人物形象。

在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充分举例,引用作品中的描写和对话,以提供依据和引导读者理解。

二、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通过分析人物所代表的特定含义,我们可以拓展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塑造狂人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由的追求。

因此,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寻找其背后所隐含的象征意义,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三、人物形象的变化与发展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经常与情节发展紧密相连。

研究人物形象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例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作为一个自嘲式的人物形象,通过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了其自卑、自恋和自嘲的心理状态。

因此,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结合情节的发展,探究人物形象的变化轨迹及背后的内在原因。

四、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文学作品往往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人物形象也深受社会背景的影响。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在茅盾的《子夜》中,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反映了战争年代人物的痛苦和沉重。

因此,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五、人物形象的评价与思考分析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单纯地描述和解读,也需要我们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与思考。

我们可以从道德、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出发,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本文是关于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

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

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要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要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要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笔者想以近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一下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设题方式】
示例: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010年高考山东卷)
【答题策略】
“简要概括”“性格特征”是审题要点。

据此,只要找到答题语域,提取或整合出体现“性格特征”的词语即可,无需分析。

先找出答题区域在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

祥子的性格特点在作者描写和叙述中有体现。

比如,“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是善良本分的体现;“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是写祥子的勤劳;“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
则体现了他的真诚自然。

【答案示例】
勤劳;朴实(憨厚老实,善良);上进(有生活目标,有追求,有上进心);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

二、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
【设题方式】
示例: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010年高考浙江卷)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答题语域】
在弟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

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答题策略】
“加点的动词”“简析”“心理”是审题要点。

据此,要联系前后文和文章的主旨,对每个动词加以分析,从而把握其心理特点。

比如,父亲在弟弟困难的时候“喝令”他收下自己的退休工资卡,语言是强硬的,但其中的疼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示例】
①拍拍:表现了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

②喝令:以强
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

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了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三、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
【设题方式】
示例1:根据小说④至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2010年高考安徽卷)
示例2: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的形象。

(2010年高考江苏卷)
【答题策略】
上述两例都是考查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示例1可以只概括,示例2则要联系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进行分析。

另外,题干已经限定范围,示例1在④至⑥段中概括答案,考生只需找到相应的描写王石匠的文字进行总结即可,但概括要尽量全面。

比如,“一锤一锤,如泣如诉”,表现其技艺非同一般;“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表现其从容淡定;“十日后你来拉呗”,表现其讲信誉;“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

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表现其善良、朴实。

示例2则要统观全文,抓住关键点,一般是要按照总分或分总的结构组织答案,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对其作定量分析,或者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案示例】
示例1:技艺高超,讲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示例2:(1)“懒懒地说话”与“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了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与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与“吼我过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与关爱部下;(3)“瞟一眼”与“问一声”: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以及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与“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以及粗犷豪迈的性格。

四、探究并确认小说所描绘的主要人物
【设题方式】
示例: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2010年高考山东卷)
【答题策略】
这是一道具有发散思维性质的题目,但是根据文章的出处《骆驼祥子》及其主旨可以首选祥子,当然也可根据选文内容确定其他人选。

答案终点虽然在文本之外,但起点是在文本之内。

回答时一般要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分点列出事实特点及依据陈述理由,并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最后是总结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
祥子。

祥子是文章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重点人物形象。

其中,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是从正面表现;写刘氏妇女是为了衬托祥子,写“别的车夫”是为了与祥子形成对比。

五、探究人物形象的意义
【设题方式】
示例: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09年高考宁夏卷)
【答题策略】
本题设置了两种不同倾向的观点,只要从中选一提出明确的观点或见解,并言之成理地展开论述即可。

比如,认为这样写能“让人感动”应主要从小说的主题、伦理道德与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认为“有些做作”应主要从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的性格逻辑与伦理道德等方面论证其显得矫情。

【答案示例】
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用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已经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非要那么费劲地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一点也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