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1、(2010年江西卷《饮一口汨罗江》)
(18).“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2、(2010安徽卷)(11)、根据小说第4至第6段内容,概 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3、(2010全国卷《灯火》)(1)、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 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2010湖南《一朵午荷》(3)、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 美? 5、(2010辽宁《洗澡》)(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 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09· 湖南卷《云南看云》(核按钮p200) 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和象征意义。 解析:关于“云”的主要特点的信息在文中第三自然段 ,关于象征意义的信息在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对其进
行筛选、整合即可。
答案: (1)主要特点:素朴、单纯。
(2)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 ——
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
①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
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 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②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鉴赏时要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行动 ,领悟人物的肖像,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全面 把握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2010辽宁卷《洗澡》(核按钮p209)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 ,这样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①交代人物 活动背景;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③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渲染气氛, 衬托人物性格、心境;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 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 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参考答案: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 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 理。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解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评价鉴赏的重要考点。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E)。

这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不断得到加强的一个考点,也是与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的一个重要考点。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

它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体味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具体丰满。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

(一)文学形象的“三性”。

•1.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即生动地描绘出客观事物的特征。

•2.形象的情感性。

也就是说文学形象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其客观性,但它是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着个人的褒贬和爱憎,所以它又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因素。

•3.形象的典型性。

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

(二)文学作品语言的四大特点。

1.形象化的特点。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像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2.凝炼含蓄的特点。

这是指文学作品要用尽可能经济的笔墨去描绘和概括丰富的生活和思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

•3.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特点。

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总是以生动感人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总是熔铸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鲜明地表现在作品语言上。

•4.具有音乐美的特点。

这是指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情实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及鉴赏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及鉴赏表达技巧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张养浩
古代诗歌中特定的物象:冰雪晶莹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折柳表惜别;蝉喻品行高洁;菊喻品质坚贞高洁;梅喻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松喻坚贞高洁;莲表达爱情;鹧鸪鸟表离愁别绪;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澹澹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水芝,荷花的别称。
6.这首词善用叠字,请结合全词分析其艺术效果。
②掌握基本答题格式: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抒发的情感。
F 专题测练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1.这首诗颔联中的“疾”“轻”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再如,2005年福建卷,要求对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与别的版本“雁别秋江去”进行对比赏析,分辨优劣。
这是对同一首诗不同版本的鉴赏,是一个开放性的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命题者的目的在于区分动词“引”和“别”的作用有何不同。“雁引愁心去”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而“雁别愁心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当然,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但相对说来,这样的题目答案具有一定的指向性。2004年湖北卷中对“潮平两岸失”与“潮平两岸阔”中的“失”、“阔”的分析就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PPT课件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PPT课件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读懂; 2、欣赏文学作品:“多 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20/10/13
1
写什么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内容三方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020/10/13
4
• 这两句出自苏轼名篇《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作者 在外放的孤寂情怀中,在出世、入 世之间徘徊,恼月照人,怅恨不已, 在结尾之处,转出更高的境界,向 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祝愿。
2020/10/13
5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6
2020/10/13
面入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比喻、双关、比拟、借代、对比、 夸张、对偶、设问、反语等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0/10/13
3
抒情方式
• 间接抒情 •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情景关系
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 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 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
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
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
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 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 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 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
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
作用,选材剪裁的特点及作用,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结构安排的特点及作用等。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就 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 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 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对阅读材料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文章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初步的评价和鉴赏,也就是要 求考生具备初步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能力。这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较高的一种能力要
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
她 那 儿 仿佛 早 就 防我 呢 , 倏地 摆 过 脸去 , 避开了
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
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 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 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 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思想内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畅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刚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出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4、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1)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3)感物伤怀“谁怜一片景,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4)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例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明、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32页PPT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32页PPT

答题技巧:分二步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步骤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 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明净绚丽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 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题技巧:分三步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一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问题模式3:分析语言 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 上有何特色?或“请分析这 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 此诗的语言艺术”。
补充说明: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 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 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 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 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 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 调婉约、简练生动……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共35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共35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