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病弓形虫病
猪弓形体病症状和治疗

1病原体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弓形虫是弓形体病的病原。
弓形虫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这里面的弓形体病是由于猪体内寄生的弓形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又叫原虫病。
这种虫在猫体内最为明显,猫是这种虫的最终归宿。
而其他动物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了猫粪便中的弓形虫卵囊就会受到感染。
猪弓形体病在60kg左右的架子猪身上出现的最多。
该病对养猪产业、猪肉卫生和人类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体病;症状;治疗猪弓形体病症状和治疗王延磊(山东省邹平市临池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220)滋养体和包囊就是在猪和人等体内形成,而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猫体内才能形成。
2流行特点弓形虫是一种可以寄生于多种动物的原虫,目前可以知道的就有200多种动物可以寄生这种虫,哺乳动物、鸟类和人类都可以寄生。
这种病在猪身上没有季节气候和时间的限制,一年各月份都可发生。
带有此病的动物分泌物、粪便和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和水源都可以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猪是通过食用带病动物的肉或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和水感染引发的猪弓形体病。
依据病发的时间和程度,可以分为特急型,急性型、零星散发型和隐性感染。
特急型病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感染整个猪场的其他猪,一旦感染,猪的死亡率通常都在65%以上。
急性型的可以使一个猪舍里的很多头猪同时发病,零星散发型则可以使一个猪舍或者几个猪舍在一定时期先后发病,整个过程会持续一个月左右就会慢慢恢复。
3临床症状患上弓形体病的临床表现和患猪瘟的临床症状差不多。
刚患病的猪体温会升高到41℃左右,稽留热保持在7~10d这个范围。
患病的猪与正常的猪存在明显差别,表现在精神极度萎靡,食欲下降,甚至产生厌食的现象,口渴,出现便秘或下痢的现象,四肢力量不足,行走摇摆不定,喜欢卧躺,猪鼻子干燥,背部猪毛下垂,眼结膜泛红。
患上这种病的猪其耳朵和鼻子内侧、下腹部皮肤在后期会出现血点或紫色斑点,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不畅,甚至会出现窒息而亡的情况。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中国动物保健2020.1070%。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各种病畜的分泌物、粪便、尿液、乳汁和血液等,猪只如果误食带虫动物的分泌物、内脏等污染过的饲料或者水就会引发消化道感染,进而引发猪弓形体病[1]。
2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感染了弓形虫病的猪只会出现突然停止进食、体温上升的情况,严重的患病猪只的体温也可能会达到41℃以上,这种情况大概会持续7~10d 左右就会消失。
与此同时,患病猪只的呼吸也会变得非常急促,呼吸时猪的腹部起伏很大,有时也会像狗一样坐着喘气,流清鼻涕且眼内会有分泌物;排便的时候会干涩、粪便呈颗粒状,有些病猪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呕吐症状。
之后随着病猪患病时间的增加,患病猪只身体多处出现紫红色的瘢痕或者小红点。
也有的病猪耳朵尖甚至出现坏死情况,最后因为体温急剧下降以及呼吸困难而死,怀孕中的母猪若是感染弓形虫病,会发生流产或者胎死腹中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失明。
猪只感染猪弓形体病之后也有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病猪也会感到后肢无力、鼻腔干燥、眼膜潮红,在耳、鼻处还会出现紫红色斑或者出血点,猪弓形体病有3~7d 的潜伏期,发病的病程大概在半月左右[2]。
3病理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猪的肺、淋巴结、肝、脾、肾都发生明显的病变,其中肺部呈现大叶性肺炎,含大量浆液,前面可见大量带泡沫的浆液;淋巴结则出现很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肝出现肿胀并且出现坏死灶;脾脏则出现少量的出血点且伴随着明显的萎缩;肾脏的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3]。
从临床剖解结果来看,猪弓形体病病变的主要特征为: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且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并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
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通常可以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
肠腔和腹腔内也会含有大量的渗出液。
急性病变一般在仔猪群体内发病率较高,慢性病例可见有各脏器的水肿,并有一些比较零散的坏死灶,年龄大的猪只则主要表现为慢性病变。
4诊断当前我国在猪弓形体病诊断方面主要有五种方式,分别为直接观察、集虫法观察、血清学诊断、动物接种以及淋巴结穿刺涂片。
弓形虫病

2018/9/11
23
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有乙 胺嘧啶、磺胺嘧啶和螺旋霉素、克 林霉素等
2018/9/11
24
(1)做好孕前、孕中检查。 (2)操作过肉类的手、菜板、刀具等,以及接触过生肉的物 品要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 (3)寒冷(—13℃)和高温(67℃)均可杀死肉中的弓形虫。 (4)所有吃的肉类必须加温至67℃以上,并且不要在烹饪和 试味过程中尝试肉味。 (5)家猫最好用干饲料和烧煮过的食物喂养,定期清扫猫窝, 但孕妇不要参与清扫。 (6)蔬菜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因为蔬菜可能被含弓形虫的 卵囊的猫粪污染。
26
2018/9/11
27
2018/9/11
18
2.获得性弓形虫病:
(1)淋巴结肿大为获得性本病最常见的表现。 (2)脑膜脑炎可有头痛、眩晕、抑郁、精神症状、知 觉和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病理反射和脑脊液改变。 有的还合并癫痫。 (3)斑疹伤寒样发热、皮肤出现斑丘疹。
2018/9/11
19
(4)肺炎有咳嗽、胸痛甚至咯血等呼吸系症状,肺有 病灶。曾不止一次从病人肺组织查见或分离出弓 形体。 (5)心肌炎可引起心肌纤维坏死和心肌间质细胞浸润, 还可出现心包炎。心电图可有异常改变。病人心 肌可查见或分离到弓形体。 (6)眼病 获得性弓形体眼病多侵犯单侧,可表现为 视网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眼肌麻痹 等。 (7)肌炎 肌肉疼痛无力,局部肌肉压疼,肿胀或萎 缩。可表现为多发性者。 (8)胃肠症状 腹泻,类似结肠炎。
2018/9/11
12
生活史
2018/9/11
疟原虫、弓形虫概述

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子孢子
卵囊
蚊体期 动
发育
合 子
雌按蚊吸血
经皮肤
休 眠 体
侵
裂殖体(裂殖子)
入
红
裂体增殖(肝细
细
胞
胞内发育)
环状体 大
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 内发育
滋 养
(裂殖子)
体
合 子
未成熟裂殖体
雌、雄 配子 蚊吸血
雌、雄配子体
蚊
胃壁卵囊上 Nhomakorabea的
疟
原
虫
卵
囊
1、生活史需二个宿主:人及雌性按蚊
人为中间宿主,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的 裂体增殖及开始有性的配子生殖。
有核细胞内,进行快速的无性增殖,并不断扩 散至全身组织,如脑、肝、肺、心和肌肉组织 等。
临床类型:
1、获得性弓形虫病:经口等途径感染 (1)隐匿型:多数为此型。 (2)淋巴结型 (3)脑膜脑炎型 (4)心肌炎型 (5)全身重症型 2、先天性弓形虫病:经胎盘感染。 (1)隐匿型 (2)流产型 (3)全身感染型 (4)眼弓形虫病 (5)中枢神经系统与弓形虫病
返回
(一)潜伏期、发作、再燃与复发
1、潜伏期: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 症状的间隔时间。
间日疟:速发型:11-25天,迟发型:6-12月 恶性疟:7-27天 三日疟:18-40天
2、发作:
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所引起的周期性 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
疟疾发作。 间日疟48h;三日疟72h;恶性疟36-48h发 作一次。
简介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 的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第一次文献记载是公 元前1500年,在我国俗称“冷热病”、“打摆 子”、“发疟子”、“脾寒”、“瘴气”等。
猪弓形体病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细胞内的弓形体虫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表现为高热、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 - 病症与病因症状猪食欲减退,体温40.2℃~42.3℃之间,多在40℃~41.5℃,稽留不退。
部分猪呼吸困难,驱赶时有5%出现咳嗽。
部分猪身体下部及耳部有瘀血斑,触诊可感少数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取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
以肺、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月牙形、弓形的弓形虫滋养体。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
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
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猪弓形虫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体病。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
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有至少5亿人感染弓形虫。
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
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
经全国各地的调查,证实我国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虫病。
病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现于世界各地的人和各种动物的弓形虫只有1个种和1个血清型,但有不同的虫株。
弓形虫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前者只在猫科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经大配子体 (雌配子体)和小配子体(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两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最终形成卵囊,随猫粪排至外界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力。
弓形虫在全部生活史中可出现数种不同的虫体形态:弓形虫的全部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在终末宿主(猫科中的猫属和山猫属)肠内进行球虫型发育,在中间宿主(哺乳类、鸟类等)体内进行肠外期发育。
猫吞食了弓形虫的包囊或卵囊,子孢子或速殖子和慢殖子侵入小肠的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
开始是通过裂殖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后,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又发育成为大配子和小配子,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最后产生卵囊。
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2~4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被猫摄人的滋养体,也有一部分进入淋巴、血液循环,随之被带到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侵入有核细胞,以内出芽或二分法进行繁殖,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之后,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或者其他因素,使其繁殖变慢,一部分滋养体被消灭,一部分滋养体在宿主的脑和骨骼肌形成包囊。
包囊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年之久。
猫摄人中间宿主组织中的包囊是弓形虫生活史循环的最佳途径。
在外界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污染食物和水源而被中间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动物)食入或饮入后释出的子孢子和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皮肤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滋养体,均将通过淋巴血液循环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中以内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
关于猪弓形病

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等制 度,为猪弓形病的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
对兽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进行了规范,确保了猪弓形病 治疗药物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相关地方性法规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动物防疫和兽药管理地方性法规 ,为猪弓形病的防控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支持。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检测猪弓形虫核酸。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 以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判断是 否为猪弓形体病。
鉴别诊断
与猪瘟、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 胞体病等进行鉴别诊断,主要通 过实验室检测进行区分。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监管部门职责与执法依据
农业农村部门
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控和兽药管理工作,对猪弓形病的防控负有主要 监管责任。
畜牧兽医部门
负责具体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工作,对猪弓形 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
执法部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违反猪弓形病防控规定的行为进行 查处,保障猪弓形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资料
01
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包括猪弓形病的症状、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
举办科普讲座
02
邀请专家或兽医为养殖户举办科普讲座,现场解答疑问,提高
养殖户的防病能力。
利用媒体宣传
03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猪弓形病的相关知识,扩大
科普宣传的覆盖面。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
人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流行情况
动物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 全球分布,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均已报道。 目前已经先后从奶牛、猪、骆驼、小鼠、北京鸭、 鹌鹑、鸡、鸽子、鸵鸟,以及鹿、狐狸、蜥蜴分 离到隐孢子虫虫株。 禽类中以贝氏隐孢子虫流行最为广泛;鹌鹑既感 染火鸡隐孢子虫又感染贝氏隐孢子虫。
诊断方法
病原学检查 1.直接镜检: 取肺、肝、淋巴结作涂片,姬姆萨染色; 取患畜的体液、脑脊液涂片染色检查; 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渣作涂片染 色镜检。 2.动物接种:取肺、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加入双抗后, 室温放置1小时。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0.5~1.0ml/只;取小鼠肝、 脾、脑作组织切片检查,或病鼠腹腔液中发现虫体。 3、鸡胚或细胞接种:无菌处理的组织液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和其 它细胞培养物。 4、卵囊检查:猫粪检查。
2、羊:孕羊流产;病羊出现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及全 身症状。 3、牛:与猪类似。 4、犬:呼吸系统症状、运动失调和下痢。 5、猫: 1)肠内寄生不显症状; 2)作为中间宿主时,主要表现肺炎。 6、人: 1)先天性(母婴传播):流产、早产死胎;脑发育受 阻、视力障碍;全身症状。 2)获得性:多见淋巴结肿大、脑炎型。
艾滋病患者感染率约为30%~40%,HIV/AIDS人群抗弓 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8%和95.0%。弓形虫脑炎是 艾滋病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有人报告脑弓形虫病85例, 其中70例合并AIDS,并发率为82.35%。 河南省肿瘤患者、普通患者和健康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分 别为63.5%、24.1%和9.5%。江西省肿瘤患者感染率为 15.9%,健康人感染率为6.6%。肿瘤患者养猫户弓形虫 感染率(45.78%)高于未养猫户(26.31%);说明养 猫是肿瘤患者感染弓形虫的机会条件。肿瘤患者体内抗 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达63%。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弓 形虫均有可能发展为弓形虫病,是最常见的机会性寄生 虫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 病,在人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人和 200 多种动物都可感染。
我国正常人群的感染率多在10%以下,各种 家畜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在养猪场中可以 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率高达 60% 以上。
病原体
刚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属真球
虫目、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 寄生于人畜的弓形虫只有一种,但不同地域、
不同宿主的虫株,其毒性可有差异。 弓形虫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形态各异:
在中间宿主人和各种动物 (包括猫)的各种组织细 胞中有速殖子和包囊两种形态。
在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有裂殖体、配子体 和卵囊三种形态。
发育过程与形态
经皮肤、粘膜感染 速殖子可通过有损伤的皮肤、 粘膜进入人畜体内,而引起感染。
诊断
病原检查
脏器涂片检查 可将肺、肝、淋巴结等作涂 片标本检查,其中以肺脏的涂片因背景清晰, 检出率较高。涂片标本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 姬氏或瑞氏染色检查。
动物接种 取病猪的肺、肝、淋巴结等研碎, 加10倍生理盐水,加双抗后在室温下放置1小 时, 取上清液接种于小白鼠的腹腔内,每只接 种 0.5~1.0毫升。
预防
在流行区域可定期用药物预防。 在牧场及其周围应禁止养猫,并防止猫进人畜舍,
严防畜禽的饲料或饮水接触猫粪。 禁用生肉喂犬猫;泔脚水应熟饲。
死于或怀疑是死于弓形虫病的尸体或流产物应烧 毁或深埋。
人接触牲畜、生肉、动物尸体后,严格消毒;肉 食品充分煮熟或冷却处理(-10℃ 15天,或- 15℃ 3天可杀死虫体);儿童不要逗猫玩耍,孕 妇更不要与猫接触。从小调教猫直接排粪入厕所。
流行病学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肉食动物是吃到肉中的速殖子或包囊而感染; 草食动物通过污染了卵囊的水草而感染; 杂食动物则是上述肉、草食动物两种方式兼有。 人是吃到肉、乳、蛋中的速殖子及污染蔬菜的 卵囊和逗弄猫时吃到卵囊。
经胎盘感染 孕妇和孕畜感染弓形虫后,可以经胎 盘传给后代,使其后代发生先天性感染。
治疗
磺胺-6-甲氧嘧啶(SMM) 以60~80mg/kg剂量 单独口服或配合甲氧苄氨嘧啶(TMP) 14mg/kg 剂 量口服,每日2~3次,连用3~4天,首次倍量。
磺胺嘧啶(SD+TMP) 前者按 70mg/kg,后者按 14mg/kg,每天两次口服,连用3~4天。
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甲基嘧啶(SM)或磺 胺咪唑(ST) 按140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 2 次,连用2~3天,剂量减半后再连用2~3天。
二、新孢子虫病
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是由顶复门(Apicomplexa)孢子虫 纲 ( Sporozoa) 真 球 虫 目 ( Eucoccidiorida) 新 孢 子 虫 属
(Neospora)的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 Dubey 1988)
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原虫病。它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孕畜流产或 死胎,以及新生儿运动神经障碍。 已证实犬为终末宿主,在其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球虫型发育;其它多种 动物牛、山、马、兔、鼠以及犬本身都是其中间宿主,主要寄生于中 枢神经系统、肌肉细胞、肝、脑以及多种有核细胞内。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该病的存在。 是引起动物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奶牛的危害尤其严重。
典型的形状是成 双的梨籽形,尖 端以锐角相连, 每个虫体内有一 团染色质块。
生活史
双芽巴贝斯虫在 犬体内以“成对 出芽”方式进行 繁殖;
虫体在蜱体内的 繁殖方式,由于 不同研究者的见 解不同,目前还 无一个统一的结 论。
流行病学
吉氏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镰形扇头 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和 血红扇头蜱(R. saguineus),以经卵传播和
诊断
血清学诊断
染色试验 其原理是新鲜的弓形虫易被美蓝着 色,然而当加入含有辅助因子AF的新鲜正常人 血清时,促使抗体与细胞浆发生作用而引起细 胞浆变性,变性的虫体胞浆不能被碱性美蓝着 色。利用这种现象可间接地测定感染弓形虫后 体内抗体的含量。
间接血凝试验 这是一种比较灵敏的诊断方法, 主要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国内已在广泛 应用。
在中间宿主人和各 种动物 (包括猫) 的各种组织细胞中 形成滋养体、假包 囊(速殖子、滋养 体)和包囊(缓殖 子)。
在终末宿主猫的肠 上皮细胞内形成裂 殖体、配子体和卵 囊。
生活史
流行病学
感染来源 主 要为病畜和带 虫动物。
易感动物 中 间宿主范围非 常广泛,人、 畜、禽以及许 多野生动物对 弓形虫都有易 感性。
第三节 锥虫病
粪便传播型的锥虫是在媒介昆虫的后肠中分裂繁殖, 并在此发育为感染性锥虫,通过粪便污染而感染宿 主。
唾液传播型的锥虫是通过传播媒介的叮咬而感染宿 主。
犬猫锥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伊氏锥虫(T. evansi)、布氏锥虫(T. brucei)、枯氏锥虫(T. cruzi)等。
犬猫锥虫病对犬猫本身的危害不是很大,但带虫动 物作为贮藏宿主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 意义。
本病在我国江苏、河南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呈地方 性流行。它对良种犬,尤其是军犬、警犬和猎犬 危害很大。
病原形态
——吉氏巴贝斯虫
虫体多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央,以圆点状、 指环形及小杆形为最多见,偶尔可见十字形 的四分裂虫体和成对的小梨籽形虫体。
病原形态 —— 犬巴贝斯虫
虫体长度大于红 细胞半径,其形 态有梨籽形、圆 形、椭圆形及不 规则形等。
第四节 巴贝斯虫病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
贝斯属(Babesia)的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吉氏巴贝斯虫(B. gibsoni)、韦氏 巴贝斯虫(B. vogeli)引起的犬的发热性蜱传
性疾病。
我国报道的为吉氏巴贝斯虫,其主要症状为贫血、 黄疸、血红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