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脑病

合集下载

获得性弓形体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获得性弓形体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I ma g i n g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Ac q u i r e d T o x o p l a s mo s i s E n c e p h a l 0 p a t h y ZH 0【 ,S u SH Yu xi n ZH ANG
u a t e d i n v e r s i o n r e c o v e r y, F LAI R)、 扩散加权成像( d i f f u s i o n w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DWI ) 呈 高信 号 为 主 。 1 5例 行 MR 增 强 扫 描 ,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环 状 、 结节 状 及 斑 片状 明显 强 化 , 其 中 7例 脑 膜 呈 结 节 状 或 线 状 增 厚 强 化 ; 1 0例 经 抗 弓形 虫 治 疗 后 复 查 MR 显 示 病 灶 有 明 显 吸 收 好 转 。磁 共 振 波 谱 (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MRS) 可观 察病 灶的发 展及 转 归的代谢 信 息 变化 。
C T 平 扫 主要 呈等 密度 结 节 灶及 片状 低 密度 区 , 增 强 后 呈 不 同程 度 的 结 节 状 、 片 状 或 环 状 强 化 。结 论 : 结 合 临 床 资 料 及 影 像 学 检 查 可 以诊 断 获得 性 弓形 体 脑 病 , MR I 可作 为 首选 影 像 学检 查 方 法 。 关键词 获得 性 ; 弓形 体 脑 病 ; 磁 共 振 成 像 ; 计 算机 断层 成像 R 5 3 1 . 8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Z h i y o n g W ANG J u n f e n g S HEN J i e J l A NG C h a o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P u b l i c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报道1例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报道1例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报道1例发表时间:2011-05-13T17:22:12.1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叶鹏张林[导读] 弓形虫脑病为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为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

叶鹏张林(河南省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河南鹤壁 456650)【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97-01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其中,弓形虫脑病也为该病易合并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但弓形虫脑病在我国报道极少。

2010年我院收治了1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病人,经治疗,疗效较佳。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赵XX,女,37岁,因“头痛1个月”于2010年6月23日入院。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右侧为重,阵发性发作,伴恶心、乏力。

无发热、寒战,无呕吐、晕厥,无嗜睡、昏迷。

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颞叶占位可能。

遂住院,给予甘露醇液等治疗后,头痛无明显缓解,建议手术治疗,未同意。

于2010年7月14日转入上级医院,行头颅增强CT示:右侧颞叶可见多个环状增强影。

给予灯盏花素针、甘露醇静点,效果欠佳。

予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经市疾控中心确证试验为阳性,确诊感染HIV,转入我院。

查体:T 36.6℃,P 76次/分,R 19次/分,BP 110/70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颈软无抵抗,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均阴性。

辅助检查:2010年6月17日外院CT示右侧颞叶占位可能。

2010年6月19日头颅MRI示右侧颞叶异常信号影,其内可见片状长T1、T2信号,边缘尚清。

2010年6月24日增强CT右侧颞叶内可见多个环状密度增高影。

2010年7月2日HIV-1抗体确认试验报告阳性。

弓形虫检测标准

弓形虫检测标准

弓形虫检测标准弓形虫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体格检查:检查眼部可能出现结膜充血、黄染等症状,腹部触诊、叩诊可有肝脾肿大,淋巴结检查可能有压痛、肿大的情况,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和颈后淋巴结。

2. 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取患者血液、骨髓,或者是脑脊液、胸腹水、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眼房水、羊水、乳汁、尿液等做涂片,其后用常规染色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可发现弓形虫的花环、链条和簇状群体,位于细胞质内。

组织切片:取淋巴结、肌肉、肝、胎盘等活组织切片,做瑞氏或姬氏染色镜检,可以查到滋养体或包囊,但此检查阳性率不高。

动物接种:取待检者体液或组织悬液接种小鼠腹腔内,可造成感染并找到病原体,第一代接种阴性,应至少盲目传代3次。

DNA杂交技术:将含有弓形虫的特异性DNA序列制作成探针,与外周血液提取的DNA进行杂交,当结果显示特异性杂交条带或斑点为阳性反应。

3. 免疫学检查:血清弓形虫抗体的检查:血清弓形虫抗体分为IgM抗体和IgG抗体。

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提示既往感染。

当血清IgM抗体阳性时,考虑患弓形虫病。

弓形虫循环抗原:常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弓形虫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检出血清中μg/mL的抗原,是弓形虫急性感染的可靠指标。

皮肤试验:弓形虫素皮内试验较为特异,感染后阳性出现较晚,但持续很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 其他检查:包括外周血白细胞略有增高,淋巴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感染弓形虫脑病时脑脊液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正常、氯化物减少,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的吉姆萨染色有时可见速殖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
染色试验(dye test,DT) 2.间接血凝试验(IHA) 3.间接免疫荧光接体试验(IFA)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018/9/11
23
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有乙 胺嘧啶、磺胺嘧啶和螺旋霉素、克 林霉素等
2018/9/11
24
(1)做好孕前、孕中检查。 (2)操作过肉类的手、菜板、刀具等,以及接触过生肉的物 品要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 (3)寒冷(—13℃)和高温(67℃)均可杀死肉中的弓形虫。 (4)所有吃的肉类必须加温至67℃以上,并且不要在烹饪和 试味过程中尝试肉味。 (5)家猫最好用干饲料和烧煮过的食物喂养,定期清扫猫窝, 但孕妇不要参与清扫。 (6)蔬菜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因为蔬菜可能被含弓形虫的 卵囊的猫粪污染。
26
2018/9/11
27
2018/9/11
18
2.获得性弓形虫病:
(1)淋巴结肿大为获得性本病最常见的表现。 (2)脑膜脑炎可有头痛、眩晕、抑郁、精神症状、知 觉和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病理反射和脑脊液改变。 有的还合并癫痫。 (3)斑疹伤寒样发热、皮肤出现斑丘疹。
2018/9/11
19
(4)肺炎有咳嗽、胸痛甚至咯血等呼吸系症状,肺有 病灶。曾不止一次从病人肺组织查见或分离出弓 形体。 (5)心肌炎可引起心肌纤维坏死和心肌间质细胞浸润, 还可出现心包炎。心电图可有异常改变。病人心 肌可查见或分离到弓形体。 (6)眼病 获得性弓形体眼病多侵犯单侧,可表现为 视网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眼肌麻痹 等。 (7)肌炎 肌肉疼痛无力,局部肌肉压疼,肿胀或萎 缩。可表现为多发性者。 (8)胃肠症状 腹泻,类似结肠炎。
2018/9/11
12
生活史
2018/9/11

艾滋病弓形虫脑病

艾滋病弓形虫脑病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发现弓形虫抗体 或抗原,可确诊艾滋病弓形虫脑病。
鉴别诊断
需要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脑部病变的原因,如肿瘤、脑血管病等 。
02
艾滋病与弓形虫脑病关系
首选螺旋霉素治疗,因乙胺嘧啶有致 畸可能,孕妇不宜使用。新生儿也需 采用螺旋霉素治疗,同时加用磺胺嘧 啶,疗程至少6个月。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措施
血液系统反应
定期检查血常规,若出现粒细胞减少 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
过敏反应
肝功能损害
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若出 现肝功能异常,应给予保肝治疗。
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应用
0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弓形虫特异性DNA片段,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
断和疗效监测。
0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PCR基础上实现定量检测,更准确地评估病原体负荷和治疗效果。
0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政策法规支持和社会参与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艾滋病 和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艾 滋病和弓形虫病的防治工作,发挥其 在宣传教育、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积极 作用。
加强政府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 成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机 制。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针对重点人群,如青少年、妇女 、老年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

艾滋病患者如何远离弓形虫脑病

艾滋病患者如何远离弓形虫脑病

艾滋病患者如何远离弓形虫脑病摘要目的: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了解、认识弓形虫脑病,改变一些外界因素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达到预防弓形虫脑病的目的。

方法:①改变外界不良环境和生活习贯采取措施预防,多通过电视、广播、社区宣传告知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弓形虫的感染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一些外界因素或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预防脑弓形虫病。

②对于患过或未患过弓形虫脑病的艾滋病患者均应该采取口服药物预防弓形虫脑病。

结果:随着预防感染知识的越来越普及,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上述因素,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有望在艾滋病患者中逐渐下降。

结论:弓形虫脑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降低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艾滋病患者就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这些因素。

关键词弓形虫脑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AIDS)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很多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多种病原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改变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往往能够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的机会致病原虫,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特别容易患脑弓形虫病,就可通过此法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

本文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脑弓形虫病的主要途径及其预防进行阐述。

感染途径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而感染[1]:如果肉中的包囊未能杀死,人摄入以后发生感染,或在烹饪过程中因尝试肉味而感染,据估计美国一半的弓形虫感染是由于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加工生肉后接着处理其他菜肴时,不洗手或不清洗厨房用品如砧板、菜刀、水池,也可食物之间交叉污染而感染。

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蛋类和奶制品而感染:弓形虫的速殖子已经在许多中间宿主的奶中发现,包括绵羊、山羊和牛。

密切接触家猫、家狗、家畜其他弓形虫感染动物而感染: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动物舔舐人的手和脸,或被动物咬伤都可能获得感染。

而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往往患此病的幾率更是高于正常人。

据调查,兽医的弓形虫阳性率居调查的15种职业之首,饲养员的弓形虫阳性率也较其他较少与动物接触的职业高。

弓形虫

弓形虫
包囊。 (I) 涂片染色法 取急性期患者的体液 ( 脑脊液、血液、眼房水、 羊水、胸水等)离心后,沉淀物作涂片,或用淋巴结、脑、肝等
活组织穿刺物涂片,姬氏染色镜检。此法简便,但易漏诊。
(II)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 实验动物常用小白鼠,样 本接种于腹腔内一周后取腹腔液镜检速殖子,阴性者至少需盲 目传代3次。样本亦可按种于离体培养的单层有核细胞。
颅内有钙化灶、精神障碍、智能迟钝等。 眼部最常
见为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炎、 视力障碍等症状。
此外,受染胎儿或新生儿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
胎 盘 与 脑 连 接
先天性无脑儿
先天性内脏外翻 先天性脑积水
先天性脊柱裂
先天性斜视患儿
先天性痴呆
先天性小头畸形
2. 获得性弓形虫病
因虫体侵袭部位和机体反应性不同而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淋巴结肿大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次为脑病 和眼病。
子--合子---卵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卵囊: 随猫 科动物粪便排出体外,每个卵囊含2个孢子囊,8
个子孢子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与假包 囊 瑞氏染色
游离的速殖子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 圆;一边较平,另一边较膨隆。胞内寄生的速殖子呈纺 锤形或椭圆形,以内二芽殖法不断繁殖。 这种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称假包囊。一般含 数个到20多个速殖子。
圆形或椭圆形,具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未成熟卵囊 内充满均匀小颗粒。成熟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分别含 有4个新月形的子孢子。
二、 生活史
弓形虫整个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两个阶段。需在两种宿主体内完成。虫体在猫科 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完成无性和有性世代,同时
在肠外其他组织也进行无性增殖,故猫是弓形虫

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5分 组 5例 , ~ 8分 组 1例 。 结 果 显 示 , 激 性 溃 疡 出 血 6 应
多发生在伤后 1 左 右 ; 脑损伤越重 ,C 周 颅 G S评 分 越 低 , 龄 高 患 者 本 身 基 础 病 越 重 , 发 生 应 激 性 溃 疡 出 血 及 病 死 率 越 其 高 ; 激 性 溃 疡 的 预 后 与 颅 脑 损 伤 的 严 重 程 度 有 关 , 脑 损 应 颅 伤 越 重 , 后 越 差 , 与 发 生 应 激 性 溃 疡 的早 晚 无 明 显 关 系 。 预 而
收 缩 等 因素 作 用 下 , 胃壁 痉 挛 , 管 强 烈 收 缩 , 血 胃黏 膜 J 流 灌 f [ L
注 不 足 致 原 发 性 胃 黏膜 损 害 。脑 干 、 丘 脑 部 位 原 发 或 继 发 下 性 损 害 致 植 物 神 经 调 节 失衡 、 走 神 经 过 度 兴 奋 , 起 胃酸 、 迷 引 胃蛋 白酶 分 泌 增 加 , 黏 膜 屏 障 受 损 , 液 中 氢 离 子 大 量 进 致 胃
入 黏 膜 内 又 可 刺 激 胃酸 和 胃 蛋 白 酶 的 分 泌 , 引起 组 织 胺 的 释
放 , 一 步 加 重 黏 膜损 伤 导 致 出血 。组 织 损 伤 时 可 激 活 外 源 进 性 凝 血 系 统 , 血 液凝 同 机 制 异 常 , 至 弥 散 性 血 管 内凝 血 。 致 甚 大 量 激 素 应 用 , 进 胃酸 分 泌 增 加 , 黏 膜 屏 障 受 损 , 时 , 促 胃 同 肾上腺皮质激素抑 制 胃黏液分 泌 , 黏液屏 障作 用减 弱 , 使 可 诱发 出 血 , 以及 大 量 应 用 甘 露 醇 可 引 起 机 体 渗 透 性 脱 水 , 继 而反 射性 体 内 血 管 加 压 素 释 放 、 管 收 缩 , 胃黏 膜 缺 血 坏 血 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弓形虫脑病
一概述
弓形体脑病是由刚地弓形体原虫引起的一种脑部寄生虫病,是弓形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血脑屏障可阻止抗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故约有50%的弓形体病人可伴有脑弓形体病。

根据弓形体的感染途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

二病因
获得性弓形体脑病主要因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虫的肉、蛋、未消毒的奶而感染;也可经皮肤、黏膜损伤处或经输血、器官移植而感染;接触被卵囊污染的土壤、水源亦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节肢动物(蝇、蟑螂)携带卵囊也可传播。

三分类
1.后天获得性弓形体脑病
潜伏期3天至2年不等,可为原发性脑病,也可是全身弓形体病的一部分,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临床可有脑膜炎、弥散性脑病、癫痫发作、颅内占位病变或精神异常等表现。

2.先天性弓形体脑病
孕妇被感染后常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

存活婴儿可有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缺陷等发育异常。

四临床表现
部分弓形体病人可有发热、肌痛、乏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也可出现脉络膜炎、虹膜炎、视网膜炎等;颅压增高者
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脑实质损害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五诊断
1.弓形虫脑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容易漏诊和误诊。

弓形虫脑病诊断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确诊。

2.弓形虫脑病的影像学CT特征表现为皮质多发片状肉芽肿,基底节有条索状或点状钙化或脑室周围为主的双侧脑部对称性钙化影及脑积水征。

而MRI特征为脑室周围白质与皮质区不规则长T1、长T2异常信号区可伴脑积水。

鉴别诊断应与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及寄生虫感染、脑内肿瘤、原发性癫痫、脑血管病变及精神性疾病鉴别。

六检查
1.腰穿脑脊液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计数增高,伴有嗜酸粒细胞和蛋白增高。

2.血清和脑脊液抗弓形体抗体检查呈阳性。

3.头颅CT检查见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病灶。

4.脑脊液、淋巴结、脑活检中查到弓形体滋养体。

七治疗
1.磺胺嘧啶
口服或肌注。

磺胺异恶唑与磺胺增效剂(TMP)合用可增强疗效。

2.乙胺嘧啶
分次服用,疗程1月。

3.其他治疗
并发脉络膜视神经炎者加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

免疫功能低下者加用左旋咪唑或转移因子。

对癫痫发作,颅压增高和瘫痪者给予相应治疗。

八预防
1.加强对家畜、家禽和可疑动物的监测和隔离。

2.加强肉类检疫、饮食卫生和养猫的管理,不吃生或半生的肉、未消毒的奶制品,并对孕妇定期作弓形虫常规检查,以防止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