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内容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内容一、引言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是在工程勘测过程中,为确保工程可行性和安全性,对勘测范围、勘测方法和勘测结果进行明确、详细的说明和分析的文件。
本报告书旨在对勘测定界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和描述,以指导工程实施。
二、勘测范围本次勘测定界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1. 土地及建筑物: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地貌、土壤类型、土壤压力等相关参数;2. 水文气象:涵盖气候状况、水文状况、水质状况等;3. 各类设备传输线路:包括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给水线路、给排水线路等;4. 环境生态:覆盖植物、动物、生态系统等各方面内容。
三、勘测方法1. 实地勘测:通过实地踏勘、观察、测量,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
包括基于地面的测量仪器、GPS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等;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土壤、水质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以获取详细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数据;3. 文献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获取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比对和验证。
四、勘测结果1. 土地及建筑物情况:通过实地踏勘和地质勘测,确认该地区地质背景稳定、土壤承载力适宜、建筑物地基条件良好;2. 水文气象状况:通过水文气象仪器监测,确认该地区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水质达标;3. 设备传输线路勘测:通过测量和测试,确认传输线路布设条件良好、无重大障碍物;4. 环境生态评估:通过植被走访、动物采样和生态系统调查,确认该地区生态环境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
五、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在本次勘测定界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1. 地质勘测: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构造起伏较大,对于地质层的钻探和采样存在一定困难;2. 水质检测:由于水源较大、分布分散,对于水质检测和监测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3. 生态调查:由于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繁多,对于生态调查的覆盖度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针对以上技术难点,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 增加地质勘测点的密度,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等先进技术,提高地质资料的获取率和准确性;2. 结合传统水质检测和新型传感器技术,增加监测点数量,提高水质检测的全面性和实时性;3. 结合现场调查和遥感技术,同时开展对应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和碎片化的植被分析,综合评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项目用地单位:项目用地名称:勘测定界单位:山西一拓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10月19日目录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1-4页2、土地勘测定界表5页3、土地分类面积表6页4、界址点坐标成果表7-57页5、界址点点之记58-70页6、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71页共71页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一、目的与任务为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测绘手段,对拟建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提供技术依据。
二、作业依据1、相关资料(1)项目用地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2)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有关规程、规范本次勘测定界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实施,主要规程、规范为:(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4)《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坐标系统本次勘测定界平面坐标系统依据国家西安1980坐标系3度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4度,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面为高斯-克吕格平面。
三、施测单位及日期施测单位:山西一拓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日期:野外作业时间2016年2月23日—2016年2月25日,内业完成时间2016年10月19日四、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由五台县国土资源局,耿镇镇、高洪口、陈家庄土地管理员及各村主要负责人现场指界,核实确定权属界线。
依照最新下发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资料完成图斑地类核实工作。
五、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平面控制测量(1)基本控制:在国家控制点基础上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施测,布设E级控制点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及说明(模板)

编号: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用地单位:**县(市)人民政府
项目用地名称:**县(市)**年度第*批次城镇建设(工业)用地勘测定界单位:****
单位负责人:***
资料复核人:***
资料审核人:***
项目负责人:***
日期:**年**月**日
目录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2、勘测定界表
3、勘测面积表
4、界址点成果表
5、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6、测绘资质证书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为核定**县(市)**年度第*批次城镇建设(工业)用地征用土地面积和使用土地的界址,由于****年**月**日进行勘测定界。
实测面积为0.00平方米(0.00亩),埋设界址桩**个。
施测方法是:使用我国南方公司生产的NTS—352型全站仪全野外采集数据,配以现场绘制草图,对各种地类、地形以及各种设施都分别进行碎部测量。
坐标系统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各种内外业资料进行了自检,符合《规程》要求。
后附:测绘单位资质证书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勘测定界表
勘测面积表。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为满足报批项目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受的委托,由对该项目进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
一、工程项目概况受的委托对该项目进行地籍测绘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
该项目共一宗地,位于。
二、工程项目土地勘测定界依据1、《四川省勘测定界技术要则》(试行)。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3、《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4、。
5、。
6、。
7、。
三、施测单位及日期该项目勘测定界由合江县国土测绘队承担,年月日—年月日完成野外作业及内业整理。
四、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外业调查情况(1)权属调查情况从搜集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中的权属资料,并对分幅权属界线图、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等进行审核,将审核合格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勾绘到工作底图上;对无上述权属证明材料或权属界线模糊不清的,组织原权属单位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现场指界踏勘,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调绘到工作底图上。
(2)土地权属来源说明该宗地根据号文件,为国有土地。
权属清楚,四至明确,无争议。
2、外业测量情况本次勘测定界项目共一宗地。
测区位于,通视情况一般。
测量仪器为。
施测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界址点设置情况界址点根据现场指定,对设定的界址点进行解析测量,获得界址点的解析坐标。
界址桩设置:所有拐角点设置界址桩;直线段小于150米设置界址桩;复测后并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实地埋设界址桩47个。
3、面积量算与汇总拟用地区域内各地类面积均采用计算机全解析法计算,碎部图斑按图幅编排碎部图斑号,分图幅分基本权属单位进行控制测算、平差、汇总,面积汇总按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单位汇总。
实测勘测定界项目用地面积平方米。
4、相关说明(1)本次勘测定界工作采用1:500规划图作为工作底图。
(2)拟供地类型主要地类代码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3)权属界址点名代码说明土地勘测定界图中,例:J1、J2、J3、……、Jn、J1分别是用地线的一个界址点号。
勘测定界

编号——001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用地单位名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建设项目名称:矸石山安全治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单位:宁夏恒合规划测绘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李志芬资料复核人:石用成资料审核人:但海如项目负责人:袁国彦2014年12月22日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为测定矸石山安全治理建设用地项目用地的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使用土地的界址,受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的委托,由宁夏恒合规划测绘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土地勘测定界。
为了核定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矸石山安全治理建设用地征收土地面积和使用的界址,由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区飞翔测绘服务部于2011年4月进行勘测定界。
该项目占用断江镇土地总面积为22.6624公顷[其中:农用地:11.4250公顷(旱地:11.0792公顷,其他林地:0.3458公顷);建设用地:1.2990公顷(独立工矿用地:0.1037公顷,特殊用地:1.1953公顷);未利用地:9.9384公顷(荒草地:9.9384公顷)] 。
埋设界址桩74个。
实测方法是:外业采用RTK(灵锐S86)完成野外作业;内业根据外业观测资料采用南方CASS8.0测绘软件进行编绘,总面积及各分类面积采用该软件量算。
施测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年黄海高程系。
各种内外业资料都进行了自检,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贵州省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定》要求。
(后附:测绘单位资质证书)一、工程项目勘测定界依据1、关于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复文号);2、《土地勘测定界规程》;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5、《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时期适用)6、提供的工程总平面设计图、测量控制点成果等。
二、施测单位及日期该项目勘测定界由承担至完成外业作业及内业整理。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外业调查情况(1)权属调查情况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搜集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中的权属资料,并对分幅权属界线图、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等进行了审核,将审核合格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对无上述权属证明材料或权属界线模糊、不清的,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配合下,组织原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现场指界,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1:5000控制点间距500m)3.2.3勘测定界二级平面控制网应符合表2要求。
表2二级平面控制网等级要求控制区面积1km2)二级小三角二级控制等级:1:2000控制点间距200m)3.2.4勘测定界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控制点应采用三角点或者控制点,控制点应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要求设置。
4.界址线的测量4.1界址线的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界址点应采用三角点或者控制点,界址点应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要求设置。
4.2界址线的测量应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使用激光测距仪、激光测高仪等设备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精度符合国家测绘标准要求。
5.勘测定界成果的编制5.1根据勘测定界的测量结果,编制勘测定界成果图,图幅比例应不小于1:2000,图幅应符合国家测绘标准要求。
5.2成果图应标注用地范围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界址点坐标、界址点标高、界址点编号等信息。
5.3勘测定界成果应经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为土地使用手续的依据。
并应向甲方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成果图及相关资料。
3.2.3 如果首级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的要求,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
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用单一附合导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
3.2.4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基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
4 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1 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坐标法放样。
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
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和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
勘测定界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用地单位:石狮市人民政府
建设项目:石狮市2006年第三批次村镇建设用地01号地块
测量单位负责:林培贞
技术负责:吴家龙
审核:倪志勇
项目负责:吴铭贵
泉州市大地岩土地质有限公司
2008年6月17日
目录
1 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2 勘测定界表
3 勘测面积表
4 土地分类面积表
5 用地略图、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6 勘测定界图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为核定石狮市2006年第三批次村镇建设用地01号地块征收土地面积的界址,由泉州市大地岩土地质有限公司根据2006年5月份对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石狮园进行的地形图修测资料及石狮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用地界址进行土地勘测定界,面积为501995 平方米(合:50.1995公顷)埋设界址桩8个。
起算数据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该地施测方法采用极坐标法测量,由附近的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定界;用坐标反算边长和计算面积。
该项目内外业各项资料均进行自检和互检,各项指标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可供使用。
泉州市大地岩土地质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吴铭贵
2008-6-17
勘测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勘测定界表
土地分类面积表(征用、划拔使用)
权属单位:石狮市蚶江镇单位:公顷表三。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探定界技术方案依照宣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推行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检查规程》( 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丈量规范》、2007 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探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相关建设用地勘探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拟定本方案。
一、工程情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 亩,施工工期为20 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照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城镇地籍检查规程》(TD1001-93)。
3, 《城市丈量规范》。
4, 《建设用地勘探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探定界工作情况:1工作底图的准备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探定界及编绘勘探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工作底图的比率尺不小于 1:2000 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率尺不小于 1:10000。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够满足勘探定界工作要求时对付界址线周边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权属界线的调绘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检查及土地登记的相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其他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相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检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检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土地利用种类及土地利用种类界线的调绘依照全国一致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相关土地利用种类界线,通过现场检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周边的各土地利用种类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注明三级土地利用种类编号。
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检查的土地利用种类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改正地籍检查的相关规定办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利用地
合计
林地
其他农用地
未利用土地
灌木林地
其他林地
有林地
农村道路
其他草地
国有
集体
合计
基本农田面积
无
勘测定界单位签注
单位主管:
审核人:
项目负责人:
盖章:
2016年10月19日
主要图纸资料有:
(1)项目区勘界图。
土 地 勘 测 定 界 表
单位名称
经办人
单位地址
电话
主管部门
土地用途
土地坐落
相关文件
图幅号
J49G021055、J49G022054、J49G022055、J49G022056、J49G023054、J49G023055、J49G023056
勘测
面积
(公顷)
地类
所有权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项目用地单位:
项目用地名称:
勘测定界单位:山西一拓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19日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1-4页
2、土地勘测定界表 5页
3、土地分类面积表6页
4、界址点坐标成果表7-57页
5、界址点点之记58-70页
6、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71页
共71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10
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3°带成果。
以上各级控制测量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执行,成果精度良好,可以满足本次勘测定界工作要求。
2、界址测量
界址点测量使用南方灵锐S82-RTKGPS(1+3)卫星接收仪(RTK标称精度:平面精度:1cm+1ppm;高程精度:2cm+1ppm)、为保证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址桩放样埋设后,进行界址测量。采用已知控制点成果为起算数据,使用南方灵锐S82-RTKGPS(1+3)卫星接收仪(RTK)施测,施测精度满足界址点坐标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的精度要求。界址点精度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界址点的等级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制
限差(m)
中误差(m)
一
±0.10
±0.05
二
±0.20
±0.10
三
±0.30
±0.15
3、本次勘界共埋设界址点404个,均为木桩点
六、勘测定界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
1、面积量算
(1)利用界址点坐标,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n
P=1/2∑Xi(Yi+1-Yi-1)
日期:野外作业时间2016年2月23日—2016年2月25日,内业完成时间2016年10月19日
四、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
由五台县国土资源局,耿镇镇、高洪口、陈家庄土地管理员及各村主要负责人现场指界,核实确定权属界线。依照最新下发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资料完成图斑地类核实工作。
五、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
平面控制测量
(4)《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
(5)《全球定位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坐标系统
本次勘测定界平面坐标系统依据国家西安1980坐标系3度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4度,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面为高斯-克吕格平面。
三、施测单位及日期
施测单位:山西一拓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
式中:P——宗地面积(平方米)
Xi、Yi——宗地第i个界址点坐标(米)
n——宗地界址点个数
2、面积汇总
宗地名称
宗地面积(公顷)
界址点数
备注
升压站
1.4793
4
风机站及箱式变电站
1.1992
600
合计
2.6785
604
3、成图方法
本次成图全部采用数字化成图方法,采用CASS7.0及Mapgis7.0进行成图,并按照国家统一的图式、图例,对不同地类给以彩色填充,做到图纸内容全面真实,图面美观。
(1)基本控制:在国家控制点基础上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施测,布设E级控制点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等级
卫星
高角度(°)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观测
时段数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一级
>15
>3
<10
二级
>15
>3
一、目的与任务
为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测绘手段,对拟建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提供技术依据。
二、作业依据
1、相关资料
(1)项目用地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
(2)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有关规程、规范
本次勘测定界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实施,主要规程、规范为: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