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管理的真相》笔记
《曾仕强:管理的真相》笔记

12.制衡:
对事的制衡,重在看的见的有形部分;对人的制衡最好采取看不见的无形运作。
现代工商社会讲求“整体性运作”,必须“事与人紧密配合”,构成“同心协力的一致性工作团队”。如果缺乏彼此的制衡,造成不时的调整和补救,实在很难成事。
中国式管理在制衡方面有两个方面:
——首先要认清,事情的控制重在看得见的有形部分,注重科学化和制度化。
——德行良好:
德行良好,便能顺应自然,以推及事物的原理。德行良好,是无为而治的必备条件,绝无例外。要以德行使人心归附。
——无为而成:
无为并非无为,而是上无为下有为。
9.创新:
创新是必然的,不创新必落后。但是,新有好也有坏,新有优也有劣,必须谨慎小心,保证好的新合优的新,才能取得进步。
西方的法在外,法令法条法例;中国的法在内,举头三尺有神明。法律不过是最低标准的道德,合法未必合乎道德要求的地方经常存在。中国的法是隐性的,有原则却必须适时制宜。
6.均等:
“一家公司成功,需要很多因素;但是一家公司失败,只需要一个因素就够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当的富贵是可以追求的,不义之财莫取,当视如浮云。
14.预防:
中国式管理,十分重视未雨绸缪。凡事预防重于救急,必须设法防患于未然,才显得考虑周到。
几乎大多数的决定,都是在准备不足、拿捏不准、考虑不周的情况下仓促而成的。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无不经过事后的修饰和美化,才显得真正高明。
任何决策,看起来都是单独的事件,实际上却是诸多因素混杂在一起,彼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牵一发足以动全身。决策者的专业素养,往往在紧要时刻,反而成为思维的束缚,把自己引到牛角尖;或者以偏概全,看不到整体和大局。而通才的管理者,由于见多识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相反的立场来观察、研判和分析,作出就当时情况来说最为合理的决定。
曾仕强管理随笔3则

曾仕强管理随笔3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管理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曾仕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曾仕强的三个管理随笔,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知识。
管理随笔一:塑造团队文化在曾仕强的管理经历中,他深刻认识到团队文化的重要性。
他坚信,一个良好的团队文化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曾仕强总是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团队成员。
他注重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员工勇敢表达意见和建议。
他还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提倡共同发展的理念。
在塑造团队文化时,曾仕强注重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为团队成员提供清晰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使得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他也经常组织团队活动,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
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曾仕强成功地实现了团队目标,并获得了团队成员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管理随笔二:激发员工潜力作为一名管理者,曾仕强非常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激发员工的潜力,才能使团队达到更高的绩效。
曾仕强通过建立良好的员工培训和发展体系,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他还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此外,曾仕强还注重员工的情感激励。
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团队决策,给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
他还赞扬员工的优秀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动力。
曾仕强通过激发员工潜力,有效提升了团队的整体绩效,并获得了员工的高度忠诚和投入。
管理随笔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曾仕强看来,良好的沟通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他认为,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效率。
曾仕强始终保持开放的沟通态度,鼓励员工随时提出问题和困惑。
他注重与团队成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通过定期会议和个别谈话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需求。
此外,曾仕强还建立了多种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在线平台等,方便员工与他沟通。
经典笔记:曾仕强 人性管理

人情管造之阳早格格创做只消不犯法,不伤害他人,皆是不妨变通的.人情管造,管与理分歧.管是管,人情不喜欢被管;理是理,人情喜欢被尊沉.“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搞到理,您便乐成了.华夏人头脑里是《易经》,是太极思维;华夏人的文化渊源是《易经》,是阳阳的变更.尔国的太极图代表“圆谦”,基础上是一个真足,正在共一真足内爆收“是、非”二种相同的局里,咱们道要,含有不要的身分.“圆”,便是计划、规则.对付于一个企业去道,圆便喊企业文化;对付于一个收袖去道,便是他有几个基础不克不迭改变的规则.“圆”,是随即应变的圆通.逢事无妨拐个直,直线走短亨便走直线,当直线尾尾连交起去形成一个圆的时间,自然也便通了,那便是所谓的圆通.华夏人对付朦胧的观念使用得是最为到位的了.的确,天下上很多事务并不粗确的分火岭,便佳像华夏的八卦图,阳阳是用直线而不是用直线割启的,佳像是阳的场合却是阳,而瞅似是阳的场合却是阳.华夏的管造者充分天收会到了那一面,所以逢到刺脚的问题时不会死心眼女天往死胡共里扎.通常事皆爱挨挨太极,止短亨的时间不硬闯,支回去再从别的场合挨进去,绘出一道道优好的直线,再把它们连成一个圆,以圆为脚法,最后达到通的脚法.华夏人是那样的,会谦逊的永近是占廉价的,爱争的人永近争的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物品.职工太爱争的,有了天位空缺老板不会给他.聪慧的人不会自己去争与,他会饱动他人去争与:“该您的了,您熬了那样暂,天然是您的.”管造一定要造度化,然而造度必须合情合理.管造离不启造度,然而只是造度化也绝不是佳的管造,果为造度会把人搞得很僵化.民营企业会感触不造度很糟糕,然而是公有企业感触造度会使他们动弹不得,造度是很僵化的.不犯法是底线,道原理才是尺度,咱们的止为要合理合法.正在管造历程中,咱们常常会逢到一些意念不到的事务,那种情况喊搞例中,是造度管不了的.例中太多,证明造度、法律出了问题.逢到事务怎么办?要道情、理、法.逢到冲突,要用止径去弥合.华夏人一定要揣测他人的心情,那句话是孔子道的.孔子道,您道话的时间,眼睛要瞅对付圆,如果您道话的时间,眼睛不瞅对付圆,您便跟瞎子一般.搞证明事务皆要先从情启初,不要先从法启初.尔给您里子,您很原理,便不必道法了;尔给您里子,您不原理,尔再给您一次里子,您仍旧不原理,尔便翻脸无情,便要照章处理.挨个比圆,先死正在表里搞了坏事回到家去,太太不必问便了解,果为他所有的止为皆纷歧样了.那个喊搞直观,即第六感,第六感利害常管用的.咱们不太疑赖五官的感觉,五官的感觉时常正在骗咱们.咱们“亲耳听到的”,听错了,咱们“亲眼瞅到的”,瞅错了,科教家道“咱们是正在搞真验”,然而是所有历程错了.有形的物品奇尔利害常不可靠的,本去便是要存心去体验.“谋定而后动”,搞事要先搞计划,思量要周齐.思量问题中圆内圆,处理问题中圆内圆,那是一辈子的建炼.华夏人不道“尔爱您”,那是最下聪慧.中国人很沉快便道I Love You ,华夏人从不道.中国人很佳奇,问尔为什么那样?尔报告他,只消道一次,I Love You ,,便要道一辈子,果为如果尔哪一天不道了,对付圆便会问“您已经不爱尔了吗?”老板让您搞犯法的事,您不要去搞,然而是也不要道.您不道他不问,什么事务皆不了,所以喊搞不了了之.那是最简朴最聪慧的搞法.华夏人不道粗明,而要聪慧,聪慧便是不要中露,聪慧一中露便喊粗明.为什么华夏人皆要拆糊涂?越聪慧的人越是要拆糊涂,不聪慧的人才会隐现他很聪慧,便是那个原理.什么喊搞大智若笨、罕见糊涂,便是那个原理.那些原理正在企业死少核心也止得通.上级指使处事后,一定要追踪.当前许多管造历程皆缺累那个关节.分派人去蒸馒头,某人道“出问题啊.”而后他不蒸,您也不再往日问,等到吃的时间,他会道:“哈哈,尔记记了.”华夏人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一部分除了本收除中,,决断其成败的果素真正在是太多了.那便是运气的奇然性.对付待华夏人,用强造的脚法时常不什么用,咱们是吃硬不吃硬的.不要瞅华夏人快乐喜爱战品,然而是当他受宠到一定程度的时间,那种抗拒利害常热烈的.华夏人的事务跟西圆、日本的管造皆纷歧样,硬去,二败俱伤;用战婉的做风,二边皆受益,所以,华夏人一定道战睦,战为贵嘛.华夏人道的是通常多烧香而不是临时才抱佛足.对付有些人去道,致丰是不用的,咱们得功了一部分,博程去给他致丰:“哎呀,那件事务对付不起了.”他会怎么回问?他会道:“您道的是什么事啊?”他拆糊涂,“哎呀,那种事务尔老早便记记了,您还记正在脑子内里搞什么,记掉他.”嘴上那样道,以去照样整您,跑不掉的——君子报恩三年还不早.所以,当前很多家少皆正在教小孩教会致丰什么的,尔认为那是错的.华夏人是已雨绸缪,预先皆念的很周齐,不留后遗症,也不需要致丰.对付待华夏人,该教导的时间不要脚硬,该宽大的时间不要吝啬.那个度很易掌握.您心一硬,便不办法戴人;您太硬了,也不可.咱们经常先柔后刚刚.正在华夏,谁跟谁皆不仄等.试念一下,您跟您的老板仄等吗?果为咱们道伦理,老板不坐下,谁先坐下?谁先坐下,谁的前途便不了.老板正在何处道:“请坐,请坐.”然而不人敢坐.老板坐了还要老二、老三-----案序次坐下.华夏社会是个伦理社会,不不妨出大出小.所以,咱们惟有人伦闭系,不人际闭系.果此,咱们最先要“自尔建养”,对付自己的老板要千万于搞到谦逊三分,起码要让他三分.所有人不克不迭跟他仄起仄坐,也不可能战他仄起仄坐.上级念听才去道,要有规划才去请示.逢到需要请示的事务要去跟主管报告的时间,先要证明,当前有一件事务,情景是那样的------而后再瞅主管要不要听下去.报告只道历程战设念,不可替老板搞决断.报告不可重新道起,要分三段一层一层往下道.一部分如果不克不迭锻炼到3分钟把重心道完,那部分便不相通本收.报告分三段.第一段道进去,如果上司不念听了,后里便不必道了,不必浪费时间;如果上司继承要听,便道第二段;上司还要继承听,再道第三段.一个佳的安置要搞到既让老板不担心,又要很尊沉老板,那二个缺一不可.一个安置让老板担心,老板感触那个安置不管用;而安置不尊沉他,他感触您功下震主,便准备把您“搞掉”.所以,当副脚也很易.华夏人能推便推,能拖便拖,只消奇尔间便不要早搞决断,那内里是有聪慧的.决断太快,内里的变数由谁去控造?华夏人常道“到时间再瞅”,便是道到时间所有变数皆被自己掌握了,便不妨搞决断了.华夏人永近道二句很冲突的话:奇尔间拖一拖,时间到了当机坐断.进与级报告的事务伤害到您的共事,怎么办?有体味的安置报告时会那样跟老板道:“那件事务,尔跟某人道的截止,他有一面意睹,不过尔疑赖他不过当前那样念,很快会改变的.”不要替对付周遭一下场,不要出售所有共事,那是报告的一个规则.要沉描浓写,面到为止.您的报告便要报告到佳像不报告一般,面到佳像不面到一般,既尽到了搞安置的责任,也不伤害共事.华夏人真是很道闭系的.您越疑赖他,他越经心竭力;您越猜疑他,他越给您耍格式.但是,不克不迭赶快便疑赖对付圆.所以,咱们对付人、对付上、对付下,本去皆是一个原理:不克不迭太快疑赖,也不克不迭不疑赖.尔反复强调的佳像是华夏人是安排摇晃大概的.摇晃大概是动背的均衡.尔要指示身为上司、老板的人少收脾气.对付收脾气要搞“火性管造”.火正在《易经》内里末尾的截止是共归于尽——火是让大家共归于尽的.老板脾气很坏,老骂搞部,搞部被您气死了,您的肝也硬化了,末尾便共归于尽了.无为,本去是您很有本收才不妨道无为,不本收的人道什么无为,那是糊涂!老子的最下聪慧是四个字:深躲不露.够分量、有本收、有聪慧的人,才有资格道深躲不露.而且华夏人道深躲不露便是要露,是站正在不露的场合去露,那样才不会治露,才不会露到人家皆瞅笑话.深躲不露的意义是正在该露的时间才露,那个注解非常要害.该当露的时间您不露,人家便瞅不起您;不该露的时间您治露,人家便会瞅笑话.集寡人之智,才喊收袖,收挥部分的聪慧喊搞独角戏.人不可能千篇一律,主管走往日,有的人正在嘻嘻哈哈,有的人正在严肃,那是果然;每部分皆一本正经的,他们正在骗您——通常是百分之百的物品皆是骗人的,要普及警觉.整齐不齐的,那是真相.《易经》内里有四个字喊搞“无仄不仄”,便是道,所有的仄皆是不仄.海火永近是起伏不仄的,海火从去不像镜子一般仄坦过,然而是咱们把它喊搞火仄里,皆是勉强道的,该当喊搞火不仄里,那才是真相.把钱搁正在心袋里,不如把钱搁正在所有共事的心袋里,您才不会怕被偷掉,您把钱搁正在自己的心袋里,十足皆完了.那个喊搞“广结擅缘”——只消老板给您佳处,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不要独吞.那样搞,所有的人皆市拥护您.尔常跟很多老板道,您与二只眼睛,有二只耳朵,然而您惟有一弛嘴,那是报告您要少道话;您有二只耳朵,便是要听八里的;您有二只眼睛,便是要瞅四圆上下,不是只瞅部分的.那样才是对付的.把耳朵堵住了,那个老板便不要当了.要得到老板的断定,所有的部分皆市非常协共您.华夏人聪慧的很,他了解得功您便是得功老板,他得功不起.正在西圆,真理越辩越明,正在咱们华夏,道到好已几便不克不迭再道了,再道下去便越道越糊涂.华夏社会以理为主,而理自己是永近道不收会的.为什么?以果为理是变动的,是不妨随着中界变更而变动的.所以,人们经常感触华夏人一会女那样、一会女那样,真足不规则.物价涨是什么涨?是本资料涨,那个才可骇!按理道,本资料一涨,产品的代价下一面便止了,那是不可的,果为代价是由商场决断的,不是厂商决断的,不是道您念卖几钱便能卖几钱.代价的造定者也不是企业,不是那样简朴的.本资料代价是由供货商定,您非用他的不可;但是,产品代价却不由您定,那是落矮成本,又不克不迭把人事费用落矮,那是很易的事务.什么喊搞“合理”四个字,便是“与时俱进”.咱们道管造的“与时俱进”,便是随着时间的改变,正在管造的观念、对付策、要收等圆里搞分歧的革新.咱们不阻挡付用西圆的管造要收,果为西圆所道的皆是很科教的物品.既然是科教,齐天下皆不妨通用.咱们道的是怎么样使用,而不是道那个物品不克不迭用.怎么样把西圆的管造科教战华夏的管造形而上教正在真施管造上混合成一体.。
曾仕强读书笔记

曾仕强读书笔记
1、管理思维决定了管理态度与管理行为。
2、虽然制度化管理容易因僵化而与现实脱节,但还是要毫不犹豫地实行制度化管理,以便对整个企业员工行为进行约束。
3、三种管理思维:
三分法:管理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通常给人一种缺乏原则和迟疑的感觉,另一方面又体现圆融变通的感觉。
是非难断,处事灵活变通,不死板,有商量余地。
二分法:管理思维以美国人为主,是非分明,但一方面给人生硬呆板的感觉。
严格按照规则制度办事,没有商量余地。
一分法:管理思维以日本人为主,迅速决断,给人种缺乏思考的盲目感,表现为绝对服从,为个体或集体荣誉牺牲自己。
应用:三分法适用于善于思考聪明的人,二分法适用喜欢思考但脑筋死板的人,一分法适用不思考的人。
4、树大招风,锋芒毕露,要善于隐藏实力,必要时显露。
公平是种幻想,不公平才是现实。
不要执着于追求公平,这会增加自身烦恼,是非难明,要接受合理的不公平。
5、中国人的基本立场:
既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不轻易表态。
应该反对才反对否则就赞成,有时候不是愿不愿意表态,而是敢不敢表态的问题。
有本事不可以随便表现出来,枪打出头鸟。
可以骗别人,但不要骗自己。
保留颜面促使自己好好表现。
6、中国人说话喜欢全面,一句肯定,一句否定,肯定往往是作为铺设(客套话),否定那句才是真实意思所在。
领导说有意见请发表,不要真的就发表意见,容易被骂。
主人说随便吃,不要真的随便吃,会被认为没有修养
7、眼为所见即心为所想。
曾仕强《人性管理》读书笔记

曾仕强《人性管理》读书笔记管理的真谛:悟透人性+把握方圆之道。
第一章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人性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
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说到底,就是中国的管理哲学,即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而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就无所谓美国式、日本式管理。
哲学则不同,因为各地具有不同的风土人情,管理必须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增强效果。
所以,各地区的管理哲学不同。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考虑,谁也不会否定中国式管理哲学的真实性。
中国式管理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中的一种,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管理解学。
第二章人性管理的重要原则:外圆内方提到中国式管理,实际上我们都是在讲人,这是中国式管理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人性管理。
人性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只理不管。
管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理:看得起,有面子•要理人管事•做事要圆通•圆通不是圆滑•外圆内方真君子第三章外圆内方的要义外圆内方也是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一个做人原则,我们把这种原则引入到管理学这个领域。
那么,该如何在管理学当中应用它呢?•“方”:方针、准则•“圆”:变通、涵养•方形是“经”,圆形是“权”•有所变,有所不变•循则而变•合理变通第四章做人、做事六原则中偶人有句话,叫做“无三不成理”,就是西方所讲的重点管理。
其实,东西方讲的都一样,只是我们没有搞通而已。
“无三不成理”在西方叫ABC重点管理。
如果归纳三个还不够的话,我们就归纳成六个,叫做“六六大顺”。
做人、做事都要有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坚守,不能变动。
这些原则是,守本分,守规矩,守时限,守承诺,重改善,重方法。
这些原则做到了,如果你是员工,就是受干部欢迎的员工;如果你是干部,就是老板喜欢的干部;如果你是老板,就是受部属欢迎的老板。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六点,我相信这个人就是可圈可点的。
第五章建立合乎人性的制度管理离不开制度,但仅仅实行制度化也绝称不上是好的管理。
情绪管理笔记04(曾仕强)

情绪管理笔记04(曾仕强)人都会有情绪,如不懂得适时疏导,轻则败坏情志,重则没完没了,使人崩溃、烦躁、压抑等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只有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管理它们。
内容整理自《情绪管理全集》主播曾仕强,总共有24小节,本文对应19-24小节。
摆脱非黑即白的二分思维世界上绝对事情少之又少,好人偶尔也会做一两件坏事,坏人偶尔也会大发慈悲做些好事。
二分法太过坚持,就会变成非理性。
不懂事的人讲话声音都很大,懂事的人会比较谦虚,凡是喜欢乱批评的人,肚子里都是空空的。
人世间资源是不足的,机会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公平,公平都是骗人的。
快乐是要自己求的,不是人家给你的,别人干嘛给你,他自己的快乐都找不到。
愤怒与忧郁的有效管理愤怒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处罚自己,受惩罚的人应该是他,而不该是你。
愤怒其实是后悔的前奏,为了减少后悔,你就少生气,尤其是打破东西更后悔,因为最后你要花钱去买,赔给人家。
观念改变,行为就改变,情绪就改变。
你讲得越有道理,听的人是越没面子。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只要活着就会有问题,忧郁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具体的东西。
当你有具体很明确的忧虑的事情,把它列举出来后你去解决,就没忧郁什么。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看到一个东西不舍得吃,放冰箱放过期了,觉得很划不来好好的东西,这是负面的思想。
你摆这里我反而少吃了,可是当时吃下去反而受害了,那你丢掉后一点都不上心,这是正面的思想。
提醒自己不要长期把焦点注意到使你担心害怕的地方,你只要一转移就忘记了。
有病要忘病,并才会好,没有病也会想出病来,因为心想事成。
无助感比无力感更麻烦一个人碰到困难时,他还有那种意愿想要突破,只是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叫无力感。
等到挫折很多很多,连突破的愿望都没有,安于现实就这么办吧,这叫做无助感。
无力感久了会变成无助感,明明有机会可以做得到,你也不想做了。
无力感,一般就是你感觉很泄气。
为什么会泄气?看不起自己,到处碰壁,看别人脸色不对,做事不如意,慢慢自己贬低自己,慢慢自己可怜自己。
听曾仕强教授讲《管理思维》的笔记

5.有原则的应变而不乱变:变有80%是不好的,只有20%是好的;不能不变也不能乱变;不要在80%的范围内乱变,要在20%的范围中求变;变得好,大家会觉得好像没有变;大家有变的感觉,要小心快要乱变了;变到好像没有变一样,最安全。
8.现代中国人应有的素质:①重新认识中华文化,不食古不化,也不不求甚解,更不自以为是。②先做好一个中国人,再来学习西方的长处。③建立中国人的观点,不能站在西方人的观点来看中国人的事情。④客观比较中西文化,要力求正确。⑤尊重各种文化特征,求同存异。
管理思维
曾仕强刘君政
管理不只是方法,也不只是工具,而是文化。管理的方式,不但会改变人的生活,而且会影响人的思维。轻易接受他人的管理方式迟早会被同化。
5. “一内涵二”的优点:①适应环境,专打飞靶。②持经达变,随机应变。③随时调整,合理就好。④继旧开新,与时俱进。⑤可进可退,各有说词。⑥维持平衡,弹性应变。
6.持经达变:有原则的应变。
7. “一内涵二”的缺点:①变动性大,不容易学习。②是非难明,不觉得公平。③变化多端,不容易判断。④兼顾并重,不觉得单纯。⑤变动不拘,不能说分明。⑥表里不一,不易生信任。
8.民族性无所谓好坏和对错,因为它是生态环境自然形成的。
9.用三分法来思考,用二分法来决定,用一分法来执行。
10.中国人处理事情就是用“推、托、拉”来解决,过程非常含混,但结果是水落石出。全世界事情的结果都是是非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过程是非常不同的。
曾仕强讲中国式管理笔记

曾仕强讲中国式管理笔记中国式管理语录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9、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10、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
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
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够同心协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仕强:管理的真相》笔记2010-07-12 21:18:241.真实:——美国人求真,管理的时候注重数字,以数字来达到精确管理的目的。
——中国人更看重人,在真的里面加了善,要求人的诚信第一,信用是自己一点一滴逐渐建立的,稍有毁坏,便很难恢复。
至于具体事上,则主张留有一定的弹性和余地,主张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得结合起来,才能够掌握全局,弄清楚真实的情况。
数字只是现实看的见的部分,而反映不出看不见得部分。
2.良善:动机不良善,中国式管理的功效不但很小,而且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的严重后遗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事态都经过长期的历练与考验,并不是一般人就能够一眼看出其中端倪的。
因此,立即反应实在十分危险,不如冷静下来,深一层思虑,细细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才不致忽然冒出自己的浅见而贻笑大方。
3.道德:西方的管理重视制度,中国式管理重视道德,投入务求“真”,产出必须合“德”,将伦理和道德合一,才是中国式管理的品质所在。
4.德治:德法不足以自行,中国式管理,提升法治到德治的层次,以安人为最高目标。
德治和法治不该割裂,而该结合起来,两者原来是一回事,并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为政以德”,为政者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但在实际运作时,仍然以法制为基础,也就是依法行事。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管理者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好,主要表现在爱人。
安人之道,就是具体的爱人措施。
安人知道配合经权之道,便是法治和德治取得协调的结果。
合理合法必须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才能收到安人的效果。
管理者的恭、宽、信、敏、惠,成为能不能爱人的德目。
——恭:恭为仪容方面的德行,“恭而不侮”,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态度,不致引起对方见侮受辱的心情”。
敬指行为方面的德行,主要表现于管理者的行为,不骄亢,不威胁,更不能粗暴。
恭不致侮人,但并不保证不受侮,此时就需要宽容,展现宽的德行。
——宽:即宽大、宽容、宽恕。
“宽则得众”——信:“言必信”,但是不必任何时候都守信,不管是不是具备应该遵守的条件,而只知道一味守信,最后想守都不能守,当然成为小人。
不应该守信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守,势必丧失守信的价值,守得毫无意义。
知人才能合理地信任,知己才能够适当地调整信用的程度。
凡轻诺者必寡信,故不可轻易许诺。
要不要许诺?承诺到什么程度,就要靠敏了。
——敏:“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人非生而有知,故必须勤奋学习古老的道理,体会出新的法则,以便信守不渝。
管理者要敏,即要保持勤劳的习惯,尔后“敏而有功”,有功才能展现惠的能力。
——惠:惠有三层意思:爱、利和恩。
管理者要有爱人的心态,然后用以利人。
经由利人,使人觉得受到照顾而感恩。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表明利即是惠。
爱、利、惠中,利为重点。
管理者做出有利于同仁的决定,孔子所说的“惠则是以使人”,便能表现出来。
部属均乐于执行指令,自然同心协力,不断进步。
恭、宽、信、敏、惠合而为“仁”。
仁而合义,把仁心发挥到合理的地步便是“德”。
德治,即是管理者的爱心,在法治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发挥,构成合乎人性化的管理,以求己安人也安。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能是道德的工具,道德是才能的统帅。
法治必须紧紧围绕德治,才能运用自如而合理。
管理者德行不良,照样可以通过制度来害人。
管理者品德不好,未能实施德治,这种法治是不能长久的。
舜语禹曰“倘汝不自矜夸,天下莫与汝争能;倘汝不事征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唐太宗曰:“天子当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法治为基,不可不重。
然德法不足以自行,立法、执法、守法者,均为人。
若不重视道德,不能做到在上者以身作则,在下者都自觉自律,可法治不可久也。
中国式管理,由法治提升到德治的层次,以安人为最高目标,原因即在此。
5.法治:西方的“法”是显性的,一切依法办理,看起来好像法在治理,称为法治。
中国的“法”是隐性的,通常放在腹中,不说出来,以免“谈法伤感情。
亚里士多德说“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但法离不开人,立法、司法、执法、守法,都靠人,只要是人,便有或多或少的情欲,不会完全理智。
制度只能管到例行,例外的事宜靠人去把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和处理办法,就要靠人治。
西方的法在外,法令法条法例;中国的法在内,举头三尺有神明。
法律不过是最低标准的道德,合法未必合乎道德要求的地方经常存在。
中国的法是隐性的,有原则却必须适时制宜。
6.均等:“一家公司成功,需要很多因素;但是一家公司失败,只需要一个因素就够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正当的富贵是可以追求的,不义之财莫取,当视如浮云。
企业的目标不应只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应照顾到其它各个目标,保持各目标间的均等性。
中国式管理,以均等性的精神,不偏不倚,兼顾各个方面,处处要求由情入理,居于人道的立场。
缓慢做决定,快速执行,正是均等性的表现。
7.居中:居中的目的,在于随机策应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压力,既不能专职强横,也不能屈膝降服。
中国式管理的居中性的三大要点:——任何组织的领导者,都有责任创造安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真正地乐在工作,从而持续发展。
孔子倡“温、良、恭、俭、让”,总结为“心”。
无论职业性别,富贵贫贱,人人均应将心比心。
先充实自己,尔后扩而大之,推己及人,尽一己之力,为组织造福。
道家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佛家强调因果循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顺乎自然,佛家的忘我奉献,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的人生观,成为安宁和谐的必要条件,管理中若能融合进去,则必有大裨益。
——组织的领导人,不能有种族、性别、长相、高矮、胖瘦的歧视,应以品德和才能来知人善用,使成员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各尽其力。
对于部属,领导者要以王道感化归附之,使之主动、自动认同,而非以霸道强迫服从。
企业不过是在共同的道德忍痛下的一群人的集合。
——组织的核心干部应该效法管仲“尊王攘夷”的精神使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延续下去。
企业文化代表一家企业的居中性,有了这种坚强的共识,才能放心地融合四方人才,产生一致的力量。
8.无为:德行良好,是无为而治的必备条件;无为而无成,便不配谈管理。
必须无为而有成,无为却无不为,才算管理。
老子以天道推人事,孔子以人事演天道,即人事应顺应自然的规律,无为而治。
但无为并不是完全的无所作为,它包含三层意思:——知人善任:领导者的责任是提供合适的舞台,让下属好好地发挥,不必事事躬亲。
知人又善任的领导,当然无为而治。
——德行良好:德行良好,便能顺应自然,以推及事物的原理。
德行良好,是无为而治的必备条件,绝无例外。
要以德行使人心归附。
——无为而成:无为并非无为,而是上无为下有为。
9.创新:创新是必然的,不创新必落后。
但是,新有好也有坏,新有优也有劣,必须谨慎小心,保证好的新合优的新,才能取得进步。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
西方人注重不注重师承和传统,学生往往公开反对老师,这使得其文化不是连续的。
而中国人注重师承和传统,使得中华文化绵延至今。
重视师承的好处是师承理论经历了千锤百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
新奇却不知好坏,成为不连续的原因,同时也成为不连续的最大杀手。
过于求新求变,往往会忽略新中隐藏着的恶和坏,未经时间检验的新编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10.尊客:尊重顾客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把客人当做老板看待顾客的声音应当做老板的声音,积极予以回应。
——把客人当做朋友看待:这样才能与顾客建立真诚的关系——把顾客当做贵人看待:11.考验:人是善变的。
值得信任的人,也可能会变成不能信任的。
世间变数最大的,是人心,唯一的办法,即是多方考验,证明值得信任后才给予合理的相信。
12.制衡:对事的制衡,重在看的见的有形部分;对人的制衡最好采取看不见的无形运作。
现代工商社会讲求“整体性运作”,必须“事与人紧密配合”,构成“同心协力的一致性工作团队”。
如果缺乏彼此的制衡,造成不时的调整和补救,实在很难成事。
中国式管理在制衡方面有两个方面:——首先要认清,事情的控制重在看得见的有形部分,注重科学化和制度化。
——其次对人的控制,更注重看不见的无形运作,不明言的制衡,能够发挥防止腐朽的功效,又能顾及人的面子。
13.小异:我们提倡“差不多”就是不能差太多,我们倡导“世界大同”,却不是要“世界一同”,而是“和而不同”。
大同之下有小异,尊重每个人对每件事的“小异”,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修养。
小异就是合理限度内的误差,给予一定的弹性,但是也不可偏离太大。
小异就是在组织成员之间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维护不同的利益,在彼此不同的基础上,具有追求相同意愿的行动。
14.预防:中国式管理,十分重视未雨绸缪。
凡事预防重于救急,必须设法防患于未然,才显得考虑周到。
几乎大多数的决定,都是在准备不足、拿捏不准、考虑不周的情况下仓促而成的。
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无不经过事后的修饰和美化,才显得真正高明。
任何决策,看起来都是单独的事件,实际上却是诸多因素混杂在一起,彼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牵一发足以动全身。
决策者的专业素养,往往在紧要时刻,反而成为思维的束缚,把自己引到牛角尖;或者以偏概全,看不到整体和大局。
而通才的管理者,由于见多识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相反的立场来观察、研判和分析,作出就当时情况来说最为合理的决定。
15.包容:多元化是免不了的现象,如何在多元化中,作出此时此地的一元选择,这才是包容性的必要条件。
中国式管理的标准,是“合理”。
包容性的意思,是将所有想到的替代方案,全都列举出来,安排在妥当的层次,而不加以排除。
管理者的谦虚,表现在多问问题,多提疑难,而少表示意见多元化是必须的,因为多元是宇宙生长的动力。
有多元才有矛盾,有矛盾才能产生变化,有变化才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多元是制造矛盾的动力,然而种种矛盾不能够对立冲突,以免造成毁灭,最好是互相包容,和谐协调,因时空的变化而随时出现合理点,以维持动态的平衡,也就是定于一的合理表现。
包容性的功能,主要在尊重所有的人,给大家留面子。
16.简易:执简驭繁。
中国式管理主张化繁为简。
但是,未经深入分析,不容易抓住重点,简易不得。
所以刚入社会的人,应该耐心学习,从繁杂中逐渐领悟,才能精准地以简易来反应。
17.交互:上司要看得起部属,部属要对得起上司。
一方面看得起,一方面对得起,彼此是相对的,成为交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