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历史

合集下载

高中世界历史科技文化艺术成就一览表

高中世界历史科技文化艺术成就一览表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技术)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
1969互联网开始(信息技术)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核的应用)
1970开始生物工程(如基因工程)
现代主义文学:
1.“愤怒的青年”
2.“垮掉的一代”
3.“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
4.魔幻现实主义: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
印象主义:德彪西
表现主义:勋伯格
亚非
文学
1.印度:泰戈尔《》《》
2.日本:川端康成《》
3.无产阶级:高尔基《》、《》
4.中国: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二战
(1937-1945)
立体派:(支离破碎感,颠覆传统审美)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
20世纪5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
民族乐派:
俄国,柴可夫斯基《》、《》;
捷克:德沃夏克
巴尔扎克:《》——“社会百科全书”
2.印象派(色与光的对比):莫奈《》、梵高《》《》
狄更斯:《》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俄国革命的镜子”
第二次工业革命(1860-1900)
1.电力的广泛使用:
1866年西门子发电机
2.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1880和的内燃机
19世纪末汽车诞生
1903年的飞机
3.化学化工:1867年诺贝尔的炸药
4.通讯工具:
1837莫尔斯电报
1876年贝尔电话
20世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一战)
1900年普兰克的量子论190奶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现实
主义

科技与艺术历史

科技与艺术历史

博物学家与插画大师的结合
科学史家乔治· 萨顿曾将真、善、美所对应的 科学、宗教与艺术比喻为一个三棱塔的三个
面,他说:“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
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 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 正如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和德国 动物学家、哲学家恩斯特· · 海克尔(18391919),早期的自然科学家往往又是非常细 致的画家和插图大师,和科学艺术巨匠达•芬
奇一样,他们把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宇宙万
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 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
物的虔诚与细致的观察融于笔记和书籍中, 成为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鹦鹉螺所蕴涵的奇妙数学
分形几何学与分形艺术图案
分形艺术图案体现了数学和“大自然美学”之间的联系。
分形艺术图案与大自然的许多植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的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分枝、螺
第1讲: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
简洁性、对称性与大自然美学
德国动物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 海因里希· 菲利普· 奥古斯特· 海克尔 (1834-1919)认为生物学在许多方面与艺术类似。自然界中的对称, 比如单细胞生物中的放射虫对他的艺术天赋有很大的启发。海克尔擅长版 画和插图,尤其著名的是他画的浮游生物和海母的画,这些图画生动地体 现了生物世界的美。在其1896年发表的巨著《自然的艺术形式》中含有 数百幅非常细腻的植物、花卉和放射虫的骨骼的插图。他的插图生动地体 现出了大自然赋予生物的绝妙的对称结构学派把美的本质归于形式方面,并为美的现象寻找它的数学基础,
这种美学观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柏拉图在形式美方面采用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思想,他把形式美的本质看作秩序、比例、和谐。他说:“我说的形式美, 指的不是多数人所了解的关于动物和绘画的美,而是直线和园以及用尺、规和矩 所形成的平面形和立体形……我说,这些形状的美不像别的事物是相对的,而是按

中世纪欧洲的科技与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科技与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科技与文化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着神秘和浪漫的时期,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科技和文化都经历了很多的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中世纪欧洲的科技与文化。

1. 中世纪欧洲的科技在中世纪欧洲,科技发展并不是很快,但也不能说没有进步。

在那个时期,欧洲各地都涌现了很多有创新精神的人。

他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发明,从而促进科技的不断进步。

1.1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一项科技成就之一。

在15世纪初期,德国的约翰·古腾堡首先发明了可移动活字印刷术,从而使书籍的印刷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也使读书人能够迅速地获取知识。

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很多新的思想和理论也得以传播,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2 建筑中世纪欧洲的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大教堂和城堡都是欧洲最显著的建筑。

由于这些建筑主要是由石头组成,因此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来建造。

建筑师和工匠们发明了许多新的技术来解决建筑和设计问题。

例如,他们发明了几何技术,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和稳定。

1.3 等离子技术等离子技术是一种现代科技,但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

在那个时期,人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显示等离子的现象。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威廉·吉尔伯特和特奥弗拉斯托斯·冯·鸠尔纳发明了一些实验用具来研究等离子。

这些实验让人们更加了解电学理论,促进了电学科学的发展。

2.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历史也非常丰富多彩,涌现出了很多让人惊叹的文化成就。

下面将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几个重要的文化领域。

2.1 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学受到罗马时期文学的很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是通过口头传说来进行文学创作。

在英国,人们创作了《贝奥武夫》,这是一部叙事诗,也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法国的诗歌《鲁兰之歌》也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艺术史视角下的艺术与科技关系

艺术史视角下的艺术与科技关系

艺术史视角下的艺术与科技关系介绍:艺术与科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互为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分析二者相互交融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

第一部分:古代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古代艺术与科技的交汇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的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中,科技手段对于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的几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雕塑以及壁画的设计与构造中,使得这些艺术作品在形式上更加精确、稳定,同时也更加美观。

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力与技巧,为艺术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第二部分: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艺术创作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摄影、电影、计算机生成艺术等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摄影艺术通过逼真的图像捕捉能力,将世界的瞬间定格,展现给观众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

电影艺术则通过影片的拍摄、剪辑、特效等技术手段,创造出动态的视听感受,将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计算机生成艺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置身于艺术的创作空间中,提供了更加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

第三部分:当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当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艺术家们积极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作,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

数字艺术、交互式装置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迅速兴起,给观众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官体验。

艺术家通过对科技的运用,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新性。

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工具和平台,帮助艺术家们实现他们的创作理念。

第四部分:未来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势必会进一步加深。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将在艺术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艺术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创造出更加丰富、绚丽的艺术场景;借助增强现实技术,艺术品与现实世界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系;人工智能则有望帮助艺术家们挖掘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提供更为精准的艺术作品推荐与展示。

中国历史文艺复兴与科技创新的宋朝时代

中国历史文艺复兴与科技创新的宋朝时代

中国历史文艺复兴与科技创新的宋朝时代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还在文艺复兴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宋朝时代的文艺复兴和科技创新不仅对当时影响深远,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文艺复兴的特点与成就1. 文艺复兴的兴盛与繁荣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如苏东坡、辛弃疾等;诗词、散文的创作层出不穷,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绘画方面,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如赵孟頫、李唐等,绘画作品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主,形成了宋代画风的独特风格。

2. 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宋代文艺复兴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新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以“词”为代表的文体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以李清照和辛弃疾为代表的宋代词人,创作了大量的爱情、离别、怀旧等主题的词作,给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同时,小说的繁荣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出现了以《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的伟大作品,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宋代科技与文艺的结合在宋朝时期,科技创新与文艺复兴的结合成为了一种特点。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同时文艺作品也成为了科技进步的记录和传承方式。

例如,宋代的发明家苏颂撰写的《天工开物》是一本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科技成就,对后世的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科技创新的突破与影响1. 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宋朝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重要的科技突破,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的传统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种植业的科技进步,例如种植高产的水稻品种、推广水旱田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产量和生活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工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宋朝时期,工艺制造业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如陶瓷制作技术、造纸术、冶金技术等。

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辉煌,其文化、艺术和哲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讨论中国古代历史时,科技创新往往被忽略。

事实上,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当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涵盖几千年的时期,这段时期内发生了许多科技创新。

例如,中国古代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重要发明。

这些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籍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的普及。

火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方式,还推动了炼金术和药物的研究。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印刷更加高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更加准确,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

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发明上,还体现在科学思想和哲学观念上。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科学研究和思考提供了指导。

例如,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发展了太阳历和农历,推动了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医学家研究了中草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哲学家提出了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不同的哲学观点,对人类思维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还体现在科技传承和发展上。

中国古代的科技创新不仅是个别发明的结果,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古代中国的科学家和工匠将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传承给后代,并不断改进和发展。

这种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个别成就的集合,而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科技体系。

这种科技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当代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然而,尽管中国古代历史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在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相对滞后。

这一点可以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科技落后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得以体现。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战乱和外来侵略,科技研究和创新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简要介绍,以及重要成就的描述。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1.农业技术: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农业技术的改进,包括合理的田地级梯田系统、水利设施的改进和灌溉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医学:两汉时期,汉代医学家集结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术体系。

《黄帝内经》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医学著作,系统地记录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诸多医家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荟萃了当时医药界的智慧,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医学发展。

3.冶炼技术:两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汉代出现了高炉炼铁的技术,使铁的冶炼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铜、锡、铅等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也有了进步,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1.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汉代文学重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大力发扬了古代诗歌和楚辞文学。

代表性的作品有《楚辞》和《古文观止》等。

骚体诗在两汉时期达到了高峰,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氛围。

2.历史学:两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具有很高的声望,他们致力于编纂历史文献,并为后来的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的历史著作有《史记》和《汉书》等,记录了两汉历史的重大事件和文化风貌,并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3.艺术:两汉时期的艺术繁荣,特别是绘画和雕塑艺术。

汉代绘画注重写实和细腻刻画,铜雕、石刻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著名的雕塑有西汉的《琮》和东汉的《命蛇铜车驾》等。

总结:两汉时期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有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医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健康,而冶炼技术的发展则为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支持。

文学、历史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与影响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与影响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与影响艺术与科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在历史长河中,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与影响,不仅体现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还在于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艺术与科学的相似之处1.探索未知:艺术和科学都在追求对世界的深入了解。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和观念的探索,科学家则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自然规律。

2.创新与创造力:艺术和科学都需要创新和创造力。

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也需要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3.抽象思维: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抽象思维。

艺术家通过抽象表达来塑造作品,科学家则通过抽象思维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

二、艺术与科学的不同之处1.目标导向:科学以解决现实问题和揭示自然规律为目标,追求实用性;艺术则以表达情感、观念和审美价值为目标,追求审美性和观赏性。

2.表现手法:科学采用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艺术则通过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形式,以感性和想象为特点。

3.影响范围:科学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推动科技进步;艺术则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情感体验和文化传承,丰富人类精神世界。

三、艺术与科学的关联与影响1.相互启发:在历史长河中,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相互启发,创作出具有科学内涵的艺术作品和具有艺术价值的科学成果。

如达芬奇在艺术创作的同时,还进行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

2.技术交融: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

同时,艺术家也在科技产品设计中发挥创意,如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

3.社会影响:艺术和科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社会变迁。

如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艺术风格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表现手法。

总之,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与影响既体现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在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的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一样,他们把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宇宙万
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 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
物的虔诚与细致的观察融于笔记和书籍中, 成为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鹦鹉螺所蕴涵的奇妙数学
分形几何学与分形艺术图案
分形艺术图案体现了数学和“大自然美学”之间的联系。
分形艺术图案与大自然的许多植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的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分枝、螺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艺术
古希腊人建立的理性主义艺术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那里则体现为对光影、 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的钻研和运用。由此,经过数百年中 无数艺术家的不断探索,西方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写实绘画体系。这种绘画能在 二维的平面上再现出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象,造成一种逼肖客观自然的“幻象”。
3. 比例、透视、解剖和光影
发源于欧洲17世纪的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起源,同时文艺复
兴运动也就西方理性主义绘画推向了巅峰。在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涌现了
许多对科学和艺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学、解 剖学、比例法和光影表现法的理论研究对于在二维平面的画布上表现三维空间和立体影像 关系十分重要。除达·芬奇外,布伦内希、波提切利、丢勒、米开朗基罗等人对透视学、 解剖学、比例法和光影表现法的研究和实践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1)比例法的研究 大自然中的一切物体都是以其自身的比例关系形成自身特定的构造,并都具有数学 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即适用于自然物的美,也适用于人类的视觉艺术、音乐等。最
第1讲: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
简洁性、对称性与大自然美学
德国动物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 海因里希· 菲利普· 奥古斯特· 海克尔 (1834-1919)认为生物学在许多方面与艺术类似。自然界中的对称, 比如单细胞生物中的放射虫对他的艺术天赋有很大的启发。海克尔擅长版 画和插图,尤其著名的是他画的浮游生物和海母的画,这些图画生动地体 现了生物世界的美。在其1896年发表的巨著《自然的艺术形式》中含有 数百幅非常细腻的植物、花卉和放射虫的骨骼的插图。他的插图生动地体 现出了大自然赋予生物的绝妙的对称结构。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第3章 科学-技术-艺术-新媒介
数字媒体艺术的科技溯源
数字媒体艺术与生俱来就有向往和追求真理的天性。正是在追求真理 的征途上,科学和艺术携手而行,科学探索物质世界,艺术追求美的 感受。而近代科学证明: 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 的整体。就像太阳光芒那样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属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筑于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艺术形态,是名副其实的 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为了追溯科学和艺术联姻的历史,探求作为文化 价值观的数字艺术美学的思想传承历史,本章将从古希腊的美学开始, 探索西方艺术史中蕴涵的科学观的形成和20世纪科技发展对艺术家、 艺术流派和艺术观念的影响,探索西方现代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的历史, 由此更清晰地梳理出数字媒体艺术的思想来源。
照它的本质就永远是绝对的美。”
Raphael, School of Athens, c.1510
《雅典学院》 壁画 1510-1511年,意大利画家,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 Santi,1483--1520),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 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1. 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美的本质归于形式方面,并为美的现象寻找它的数学基础,
这种美学观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柏拉图在来自式美方面采用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思想,他把形式美的本质看作秩序、比例、和谐。他说:“我说的形式美, 指的不是多数人所了解的关于动物和绘画的美,而是直线和园以及用尺、规和矩 所形成的平面形和立体形……我说,这些形状的美不像别的事物是相对的,而是按
美的天上物质构成的天体运动轨迹,必定是完美的曲线。而最完美的曲线,就是 园,所以所有的天体都是以圆轨道运行的。毕达哥拉斯进一步认为,整个宇宙就 是一种和谐,就是一种数,在数字之间有着能够产生和谐关系的比例。毕达哥拉 斯学派的基本哲学命题是:“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 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
达·芬奇手稿,显示画家对流体力学
的浓厚兴趣
医学 达· 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
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 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
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
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 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 达· 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 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 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 乏运动。
达·芬奇的“科学研究”涉及到动植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空气动力学、鸟类 飞行原理、建筑学、解剖学、生理学、流体力学、地图学等领域….
天文
达· 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 持否定的观点。达· 芬奇还认为月亮自
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
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 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 芬奇就幻
1. 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
1.黄金点: ⑴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⑵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 ⑶、⑷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 ⑸面部黄金分割律 面部三庭五眼 2.建筑艺术 黄金分割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 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 关的数据。黄金分割与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还有,在古希腊神庙的设计中就 用到了黄金分割。 3.艺术创作 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而现今的 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腊维纳斯女神塑像及太阳神阿波罗 的形象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从而创造艺术美。二胡演奏中, “千金”分弦的比符合0.618∶1时,奏出来的音调最和谐、最悦耳。 3.植物 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 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Zn+1=Z2n+C
这个迭代公式中的变量都是复数,通过计算机进行 反复迭代运算就可以产生出一个大千世界!
第2讲:西方古典艺术中的科学观
1. 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
从苏格拉底开始,一直贯穿着一条人类对美的认识的主线——美是建立在比例和数 的基础上的。组成美的基本成分有四个:清晰、对称、和谐和生动。
旋状、羽叶状树叶不仅使数学家、物理学家为之迷恋,而
且使许多艺术家趋之若鹜,他们认为在这些无穷放大或缩 小的自我相似的螺旋形结构中蕴藏着宇宙的奥秘。
1970年代数学家曼德勃罗(B. B. Mandelbrot) 1975年出 版了他的专著《分形、机遇和维数》,这是分形(Fractal) 理论诞生的标志。
德国画家、理论家奥伯特· 丢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的版画
达·芬奇(1452-1519)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
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
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 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 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 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 “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位将科学与艺术完 美结合的科学艺术巨匠。
毕达哥拉斯有句名言“万物都是由数来安排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美归 结为数的秩序,古希腊的建筑、雕刻都严格受到以数比为基本原理的黄金分割 律的支配,他们塑造 的神和英雄,都极为重视结构和比例的规律。 古代的思想家把美与和谐画上等号。希腊古典时代的大哲学家认为,美在于
和谐,美应该是完美的。自然是美的,自然的规律也是美的。亚里士多德说,完
可以说,达· 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类知识的 各个领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者。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 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 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1. 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年一507年)发展了数 学审美观,将美归结为数学的法则和比例(如黄金分割、 金字塔结构的宇宙),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结为数学的法 则,从而建立了完整的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并为西方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理性主义的基调。
1. 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
想利用太阳能了。
达·芬奇手稿,显示画家对
植物学的浓厚兴趣
物理 达· 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 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发现了惯性原理, 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发展了杠 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
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
“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 芬奇 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 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 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 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 有破坏力。”
建筑
他设计过桥梁、教堂、圆屋顶建筑和城市下水道。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和建造的。
水利工程 达· 芬奇对水利学的研究比意大利的学者克斯铁列早一个世纪。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 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他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由他经手建造 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军事和机械 达· 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 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 地质学 达· 芬奇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 是海陆变迁的证明,这个思想与300年后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的发现颇为近似。并且在麦哲伦环 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 重大的贡献。 直升机之祖 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开创人类飞行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