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1案例
合集下载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历史——西方艺术设计

独木舟雕饰
西学习方要古求代:的了解设其计起源,发展过
程,主要特点,风格,成就 手工艺时代设计
树皮画(塔帕布)
2.美洲的艺术设计
美洲——这个名称是公元16世纪初才出现的。象尊整 个美洲分为两个州:一为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 一为拉丁美洲,北从墨西哥起到美洲最南端。
直到公元15世纪末,不同地区的印第安人是各自独立 发展的,各部分发展很不平衡。在印第安人中,以玛 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创造的文化水平最高,史 学上称之为三大文明中心。
小结:工业化、批量化、新技术广泛应用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设计的发展状况
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历史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从英国扩大 到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变革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 1. 生产方式的变化 手工业生产 标准化、批量化、机械化 功能、装饰的随意 标准 2. 传统设计无法满足新形势 新材料的出现使设计者不能从传统手工业品的设计制作中得到借鉴。 3. 设计地位的独立
第二章:西方的艺术设计的历史1
content
西方的古代设计:
第二节.西方的艺术设计
中国古代的设计与造物可作为东方设计的一个代表。 在西方,古代的造物和设计同样精彩。早在旧石器时 代晚期,西方的狩猎民族已经制作出带动物型的投枪 器一类的工具。新石器时代,欧洲出现了陶器,新石 器时代中期,出项了彩陶,同时,金属工艺亦发达起 来。
西学习方要古求代:的了解设其计起源,发展过
程,主要特点,风格,成就
手工艺时代设计
古罗马斗兽场
西方古代的设计
手工艺时代设计
古罗马建筑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设计
主要设计风格: 1.拜占庭风格 2.早期中世纪风格 3.罗马式风格 4。哥特式风格
设计概论00688第一章_第二节 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设计概论
第一章
设计的历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 了解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认识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的发生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三)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 (四)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五)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的状况
第二节 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其他还有夔(kuí )纹、鸟纹、象纹、鱼纹等,
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 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逐次 效果。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 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青铜立人像
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 商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
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 器,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 铸造达到了顶峰。
拓展知识点3
青铜器设计,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
后,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拓展知识点4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
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
⑤农业在青铜时代开始对人们的实际生
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铁器的出现为农 业耕作提供了新的生产力。 ⑥商周历法的完善将时间概念引入人类 设计的意识。 ⑦商周车辆和道路的使用,使交通具有 设计意义。 ⑧货币作为一种流通的符号,有着显著 作用。 ⑨《考工记》的出现是先秦最重要的设 计著作。
商代有了“十干”:
甲﹑乙﹑丙﹑丁﹑戊(wù )﹑己﹑庚﹑辛﹑壬
(rén) ﹑癸(guǐ)
十二支:
子、丑、寅、卯、辰、巳(sì )、 午、未、申、酉(yǒu 戌(xū
)、
第一章
设计的历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 了解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认识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的发生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三)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 (四)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五)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的状况
第二节 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其他还有夔(kuí )纹、鸟纹、象纹、鱼纹等,
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 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逐次 效果。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 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青铜立人像
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 商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
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 器,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 铸造达到了顶峰。
拓展知识点3
青铜器设计,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
后,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拓展知识点4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
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
⑤农业在青铜时代开始对人们的实际生
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铁器的出现为农 业耕作提供了新的生产力。 ⑥商周历法的完善将时间概念引入人类 设计的意识。 ⑦商周车辆和道路的使用,使交通具有 设计意义。 ⑧货币作为一种流通的符号,有着显著 作用。 ⑨《考工记》的出现是先秦最重要的设 计著作。
商代有了“十干”:
甲﹑乙﹑丙﹑丁﹑戊(wù )﹑己﹑庚﹑辛﹑壬
(rén) ﹑癸(guǐ)
十二支:
子、丑、寅、卯、辰、巳(sì )、 午、未、申、酉(yǒu 戌(xū
)、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框架图

第九章 走向未来的设计
一 大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
第一节 未来的社会与设计的未来性 二 设计的未来性
三 为人的设计:创造完美的人性化世界
第二节 生态设计
一 设计发展的生态学方向 二 从生态到心态的设计(高技术与高情感的设计)
一 非物质设计
第三节 非物质设计与信息设计 二 信息设计
三 为感觉的设计
第四节 艺术化的生活与设计的艺术化
一 艺术化的生活 二 艺术化:设计发展的最终方向
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
一 “设计”的概念 二 设计的意义
一 分类
二 室内与环境设计
第二节 设计的范畴 三 产品设计
四 平面设计(装潢设计)
五 广告设计
一 概述
二 平面设计(装潢设计)
第三节 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实践的简要分析 三 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四 环境艺术设计
五 染织服装设计
第一节 设计与文化
一 人与文化 二 造物的文化
一 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
第二节 生活方式与设计 二 生活方式的转型
三 设计与消费
第三节 文化与传统
一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二 设计与传统
第八章 设计师与设计
一 “能主之人”
第一节 设计与设计师 二 走向职业化
三 设计师是创造者、战略家
第二节 设计思维
一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二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三 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一部分的艺术设计
第三节 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一 艺术设计的新空间 二 走向未来的整合
第五章 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
一 概论
第一节 设计方法学 二 功能论方法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10.21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 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
一 艺术设计的先驱者
(一)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是英国著名的建筑师、 画家、工艺美术家、作家和空想社会、 主义思想家,他出生于沃尔瑟姆斯托 一个富有家庭,曾就读于牛津大学, 后受过建筑师和画家的训练。他酷爱 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和建筑艺术风格, 曾和同学游历法国,为法国庄严宏伟、 的哥德式建筑反折服,立志做一名推 广哥德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师。
艺人的合作,开展设计制作。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 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
三 英法早期的艺术设计
(一)英国早期的艺术设计
英国于1915年成立了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它的成员有 艺术设计师、工业家和商人。它的工作包括举办展览,争取 订货,制定艺术设计工作评价标准等。它编辑、出版有影响 的报刊,这些报刊详细研究了英国艺术设计实践;组织讨论 艺术设计和建筑著作的书评。英国工业艺术家协会成立于 1930年。最初是由若干艺术经理和所选举的委员会领导的 团体。它的作用在于协调与客户和其他创作团体的联系,这 些创作团体包括: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广告艺术家协会、国 际艺术家协会、英国建筑家协会。它没有自己的杂志,在各 种专门的和一般的艺术刊物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立场。巴黎地铁站 吉玛德来自计1900-1904年
霍塔 设计的 楼梯扶手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 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
二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
(一)泽姆佩尔
20世纪初,泽姆佩尔“对同样也重视物品纯粹目的的德 国应用艺术运动有强烈的影德国的泽姆佩尔在《科学,工业 和艺术》一书中阐述了工业生产领域中艺术创作的衰落,主 张通过改革艺术、研究和普及器物世界的美来改变现存状况。 泽姆佩尔专门研究了科技进步成果和这些成果的审美利用之 间的中间环节。他认为,这种中间环节就是形式,它形成了 物质文化领域中艺术活动的特征。器物形式既取决于它所由 制作的材料,也取决于体现原初构思的手段,以及影响某些 形式形成的生产因素。
设计概论第二讲——设计发展史1

艺术设计的本质:
1. 艺术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2.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
3. 艺术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动物行为:
人类行为:
动物行为:
人类事物:
人类事物: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设计的起源:人的需要
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
方式,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 产生的。
在古代,人们为了生活而创造工具、
建造房屋,在这些技术性行业中,肯定是 先有形象和计划。当形象和计划得以实现
时,开始产生设计意识。在那个时代,这
种意识是包括在制造物品这种技术行业之 中的。
设计首先是一种最简单原始的造物活动。
先锋城市 艺术之都 城市天际线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智能生活工具:
智能家居环境:
自然。因此,一般看来,西方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较多地处在对立的关系上,在
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多表现出一种“以人为中心、人力胜自然”的设计理念。
阿尔勒的黄色小屋:
播种者:
夜晚的咖啡屋:
红色的葡萄园:
艺术设计
设计的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的追求,艺术性地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 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呈阶梯性、塔状分布: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不断丰富,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而转向了对精神层次的追求。 因此,当设计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要之后,美感和艺术性的追求就成为了永恒的话题。这里的设计 就是今天所提到的艺术设计或者简称设计。 今天的人造物品同时具有两种作用:一是美观,具有装饰作用 ; 二是有用,具有实用性。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漆器发展 中国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 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 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 黑两色的漆。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 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 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所谓 的夹纻是以漆辉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 而坚牢。
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 - 历代发展 发展时期: 鼎盛时期青铜器: 转变期青铜器: 更新期青铜器
青铜器设计
发展时期: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 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 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 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 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 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
青铜器设计
食器 豆 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 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豆也属礼器的一种,通常成 对出现。鼎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 途。 甗 (yan)为蒸饭器,全器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 米,古称"甑"(zhèng);下体为鬲(lì),用以煮水,中 间有孔通气。 簋 (guǐ)盛放煮熟的稻、粱等饭食的器具。 敦 (duì)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由鼎、 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 期到战国晚期,秦以后消失。 鬲 (lì)为炊粥器,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大口, 袋形腹,犹如三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三个较短的 锥形足。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第二章1中国手工艺时期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中国的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初期佛寺布 局与印度相仿,后期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 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 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的窟洞型佛寺。自印度传入 佛教后,开凿石窟的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减柱法只应用于小型建筑, 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
2020/2/5
36
2.1.2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一、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二、建筑结构采用“构架制” 三、“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结
构和度量单位 四、单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阶基、
屋身、屋顶 五、院落组群 六、对称和自由两种平面布局形式 七、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 1、柱——支撑空间及传递屋顶重量的主要构件。
2、间架 (1)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 (2)间架的梁架的大小由承受檩子的数目来区分。
3、檐角起翘和出翘 屋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伸出的曲线, 叫做“出翘”。
3.创造斗拱结构形 式并作为度量单位
斗拱是立柱与横梁 间的过渡联系部分, 由弯曲的构件“拱” 和短直的构件“斗” 组成。
鹿回头
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高台基高于低台基; 级数多高于级数少; 汉白玉高于其他台基; 须弥座高于其他台基; 有栏杆栏板高于无栏杆栏板。
须弥座台基与汉白玉台基
5.重视建筑组群整体布局
中国古建筑能以简单的单体组合成为各种各样的建筑群。
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结构
所谓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房 围绕中间庭院形成的北方传统的布局形式。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公元105年,汉代太监蔡伦发明“蔡侯纸”。 印刷 :
宋代庆历年间杭州刻工毕 sheng 发明活字印刷。
石刻拓印--木刻印刷(凸版、凹版)--腊印--活字 印刷
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问世,标志印刷术 的正式确立。
凸版----现存部分印章用此法 平板----现打印就属此类 凹版----拓印属此类 孔版----丝网印刷属此类
原始社会时期(主要是彩陶和黑陶) 彩陶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等 黑陶
彩陶(马家窑文化)
黑陶
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春秋) 灰陶 白陶 釉陶 印纹硬陶 建筑用陶 早商的陶水管
晚商的分叉水管 西周的板瓦、筒瓦、瓦当 春秋的方形薄砖 陶塑:龟、蛙、羊、鸟、虎、猪和人像等。
汉代的陶瓷工艺 釉陶 彩绘陶 原始青瓷 陶塑 画像砖 瓦当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 公元605-618 )年间,是著名 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 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天坛
2、家具设计(主要一竹木为材料,流传下来甚少) 商周时期:出现不少雕饰精美的家具(青铜)。
春秋时期:铜制、漆木家具发展(造型古拙,装饰 繁缛)。
封建社会各时期的代表: 秦朝:长城、阿房宫、驰道、灵渠等。 汉朝: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等。 北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 石窟、安徽黄山的花山石窟等;河南登封的嵩岳 寺砖塔等。 隋朝:赵州桥 五代两宋:城市街道建筑(清明上河图所映) 明清:北京京城建设(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颐和园、圆明园等)。
3.衣着服饰(男女都穿陶立克式、爱奥 尼亚式束腰长裙,衣纹下垂,男子另穿袒 右长袍,类似中国的袈裟)。
4.文化方面:设计意识已具明确的研究 目标。
宋代庆历年间杭州刻工毕 sheng 发明活字印刷。
石刻拓印--木刻印刷(凸版、凹版)--腊印--活字 印刷
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问世,标志印刷术 的正式确立。
凸版----现存部分印章用此法 平板----现打印就属此类 凹版----拓印属此类 孔版----丝网印刷属此类
原始社会时期(主要是彩陶和黑陶) 彩陶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等 黑陶
彩陶(马家窑文化)
黑陶
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春秋) 灰陶 白陶 釉陶 印纹硬陶 建筑用陶 早商的陶水管
晚商的分叉水管 西周的板瓦、筒瓦、瓦当 春秋的方形薄砖 陶塑:龟、蛙、羊、鸟、虎、猪和人像等。
汉代的陶瓷工艺 釉陶 彩绘陶 原始青瓷 陶塑 画像砖 瓦当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 公元605-618 )年间,是著名 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 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天坛
2、家具设计(主要一竹木为材料,流传下来甚少) 商周时期:出现不少雕饰精美的家具(青铜)。
春秋时期:铜制、漆木家具发展(造型古拙,装饰 繁缛)。
封建社会各时期的代表: 秦朝:长城、阿房宫、驰道、灵渠等。 汉朝: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等。 北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 石窟、安徽黄山的花山石窟等;河南登封的嵩岳 寺砖塔等。 隋朝:赵州桥 五代两宋:城市街道建筑(清明上河图所映) 明清:北京京城建设(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颐和园、圆明园等)。
3.衣着服饰(男女都穿陶立克式、爱奥 尼亚式束腰长裙,衣纹下垂,男子另穿袒 右长袍,类似中国的袈裟)。
4.文化方面:设计意识已具明确的研究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 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 案形成的。
马厂类型彩陶 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 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 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
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
型富有变化。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 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 等。
陶器。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 器时代。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 代表性的器物。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人面鱼纹盆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
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瓶、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 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双耳尖底瓶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 的一个类型。 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
• •
瓯窑,(浙江南北,温州一带),胎色白,釉做淡青色或青白色:莲瓣小碗等 婺州窑,(浙江中部,金华),青釉釉层饱满,滋润(使用了化妆土)烧制时间自三国到唐。
•
•
德清窑,青瓷,黑瓷,烧制时间也有1000多年。
图例:四系罐等
(2)白瓷,出现的时间晚于青瓷,因为其技术手段要求较高,
陶瓷艺术设计
两汉魏晋南北朝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content
第二节:西方的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设计的历史包括 1、原始社会——18世纪工业革命 工艺美术产品:陶瓷、染织、青铜器、玉器、家具等 2、工业革命以来的 平面设计(书籍、包装、广告等)、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外握除铁的技术,使其含铁量在1%一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设计图例
晋 越窑瓷香熏
东晋 越窑青釉格盘
烧制温度
釉 胎质 原料
陶:900度,瓷:1200度。
陶:不挂釉或低温釉,瓷:高温色釉。 陶:断面吸水、胎质酥松,瓷:不吸水、紧密,透明、半透明 陶用粘土,含铁量高,瓷:用高岭土或瓷土,含铁量在百分之3以下。
陶瓷艺术设计
两汉魏晋南北朝
•
• • •
中国陶瓷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品类十分浩繁,
一般分为青瓷、白瓷、彩瓷 (1)青瓷,产地以浙江为中心,四个系统: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 越窑,(上虞、余姚、绍兴),胎质细腻,釉质纯净,淡青色为主。从东汉到宋,烧制的时 间达到一千多年。图例:越窑瓷香薰、青釉格盘
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
的制陶工匠师。
半山彩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 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 于上半部。 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 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 编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 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 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 (公元220-589年) 战争: 220东汉——蜀、魏、吴——265,西晋—— 317年东晋(317-420年)-南朝421-589年:宋、齐、梁、陈; 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421-589) 移民 佛教文化
陶瓷艺术设计
两汉魏晋南北朝
马王堆的汉墓中已出现“瓷”字。许慎《说文解字》中:“瓷,瓦之坚音者”。 瓷的形成是因为制陶工艺的三大改进而造成的:原料、窑炉温度、釉。 陶与瓷的区别:
等。
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
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
伟大创举。彩陶、灰陶、黑陶、白陶等。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 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
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
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 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 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庙底沟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
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
得非常细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 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 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 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陶瓷 造物。陶瓷包括陶与瓷两种品类,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土,烧造温度在1200度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烧造温度在1200度以上,表面有 釉。在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如紫砂器
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 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 等。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庙底沟彩陶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 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