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课诗歌鉴赏资料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饮酒》(人教版初中学语文第八册上)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饮酒》(人教版初中学语文第八册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教学理论依据:一、依据新课程的标准——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让学生初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
二、《饮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八册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这个单元要求: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特别是体会其中的名句、佳句的含义。
※设计背景分析:古典诗词教学淡化或不被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一、社会环境给教学造成的困境:当前商品社会给传统的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面对着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把现实功利需求置于首位。
因此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钻研古奥的文字、句子。
二、学生阅读诗词的障碍1、学生兴趣单薄:主要原因是因为诗歌的故事性不强。
2、理解诗词有困难:古典诗词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学生学习的障碍比较多,古典诗词文字含义存在不确定性。
其次,古典诗词具有诗词意境的含蓄性。
3、应付考试是主要动机:学习诗歌的目的是为了鉴赏美,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人生和社会,然而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去读古诗词更谈不上鉴赏了。
以这种态度对待诗歌阅读,是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的。
※教学过程一点击白板【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美读贯穿课堂,以《饮酒》为例教会学生品读诗歌的方法,然后进行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高尚的情操,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美读贯穿课堂,以《饮酒》为例教会学生读诗的方法,然后进行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准备教师将制作的课件和学生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有关材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视频……)上传到“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的建立不仅为本节课提供资源准备,也可是学生或老师平时学习、整理、搜集、储备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
第三十节 祖国赞歌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30课《祖国赞歌》教案《祖国颂歌》教案一、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4、音乐欣赏:《祝酒歌》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
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三、教学准备:1、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
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着名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
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
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
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9、P212,作以补充。
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现代诗歌鉴赏PPT课件

3
创新语言表达在诗歌中的作用
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 验。
06
现代诗歌鉴赏实例分析
《再别康桥》鉴赏
诗歌背景
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及《再别康桥》 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对康桥的 深厚情感。
诗歌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云彩、金柳、青荇等 意象,感受诗人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的高超技巧。
诗歌韵律
鉴赏诗歌的押韵和节奏,体会徐志 摩诗歌的音乐美。
意象的定义
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描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意象的种类
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等。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塑造诗歌形象,传达诗人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创新的语言表达
1 2
创新语言表达的定义
打破常规语法、词汇和修辞的束缚,创造出新颖、 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创新语言表达的种类
词性活用、句式变换、修辞手法创新等。
0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朗读与背诵
01
朗读技巧
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准确 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2
背诵方法
采用分段背诵、联想记忆等方法,提高背诵效率,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理解与感悟
意象解读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 追求。
情感共鸣
通过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表现诗人对 自然的关爱与责任感。
寄情山水
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社会主题
时代变迁
反映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表达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 深刻关切。
人间温情
描写人间的善良、互助与 爱心,传递诗人对人性的 肯定与期待。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

专题10 诗歌鉴赏一、鉴赏类型(一)诗歌的形象 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二)诗歌的语言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鉴赏方法(一)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二)语言分析法 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三)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四)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鉴赏角度(一)类别方面 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二)风格方面 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 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 沉郁:深沉蕴积 直率:奔肆率直 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 含蓄:藏而不露 清新:清秀奇丽 风趣:幽默诙谐(三)技巧方面 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
专题3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及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30 规范作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及结构技巧”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答案】运用了比拟和排比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 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 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 格和理想。 墨梅 元代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沙场点兵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如何表达对李白的的思念 之情的?(4分) (翻译: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 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 ①想象。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3.填补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下的空白。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吹起),玉露(凝结的时候),(牛郎 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次相逢)。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年少争(送)缠头,(弹奏)一曲,(琵琶 女得到)红绡不知数。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一、不同类别诗歌中的意象及表现要点
1.山水田园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2.边塞军旅诗: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 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 情批驳等。
诗歌鉴赏ppt课件

15
现代派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特点 强调个性表达,追求艺术创新。 注重诗歌内在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024/1/27
16
现代派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广泛使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代表作品
徐志摩《再别康桥》
2024/1/27
17
现代派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戴望舒《雨巷》 卞之琳《断章》
2024/1/27
追求朦胧与神秘
象征主义诗歌不直接表达诗人的意图 ,而是通过描绘朦胧、神秘的意象来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注重音乐性
象征主义诗歌非常注重诗歌的音乐性 ,通过押韵、节奏等手法来增强诗歌 的韵律感和美感。
2024/1/27
25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魅力所在
• 强调感官体验:象征主义诗歌还强调感官体验,通过描绘色彩、气味、声音等感官元素来营造独特的诗 歌氛围。
形象性
诗歌语言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塑造出生动、具体的形象。
音乐性
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2024/1/27
32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情景交融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 动,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 境,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
虚实相生
诗歌中的意境往往虚实相生,既 有具体可感的实景,又有抽象朦 胧的虚境,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
• 使用象征与隐喻:浪漫主义诗歌还常常使用 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诗歌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2024/1/27
23
英美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01
代表作品
2024/1/27
02
03
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2.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
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山下劳动的艰辛。
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
“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忧虑。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
“,”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2.“征蓬”“归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一联。
(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入”“尽”字好在何处。
“随”:
“入”:
“尽”:
2.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出的画面。
句中“飞”字用得好,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写法上有何特点?
2、颔联写了什么内容,风格有何变化?
3、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4、怎样理解尾联中划线的词语?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归田园居》(其三)
1.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远离污浊官场的欣喜。
2.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诗人独自归家,道路狭窄而草木茂盛,以至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
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3.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4.(D)
(二)《使至塞上》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借蓬草、归雁自况,说自己像“征蓬”一样出了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
了胡天,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凄凉、孤独和愤懑之情。
3、1)略。
2)从画面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图,写出了大漠既孤寂荒凉又壮观宏阔的奇异景象。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字既形象地描绘了茫茫大漠中烽烟孤单直立的景象,又突显了大漠既孤寂荒凉又壮观、刚劲、坚-*毅的奇异特点。
“圆”字既形象地描写了蜿蜒黄河之上圆日独挂的景象,又突显了大漠给人的既苍茫孤寂又亲切温暖柔和的奇特感受。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三)《渡荆门送别》
1.“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字平中见奇,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这两句诗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这种壮景时的欣喜。
一个“尽”字形象写出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的情景。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出的画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
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着一“飞”字,动感十足,形神兼备,描绘月亮犹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
江面水汽蒸腾如云雾弥漫,写出夜间水中映月与黄昏天边云霞的美妙,表现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
3.尾联借景抒情,说故乡的水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到楚地,含蓄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登岳阳楼》(其一)
1、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①句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之所在。
②句“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
2、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
第③句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第④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写法)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融情入景,借景抒怀。
3、颈联抒写了国家之恨,家世之仇。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通过叙事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4、“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风霜”:语意双关,
既指自然事物,秋色浓重,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又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的社会现实,
“老木沧波”:“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国破家亡,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5、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残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