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诗歌鉴赏总复习资料.doc
2017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1)

唐以后的文人仿古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五言绝句:《静夜思》、《江雪》 绝句 近体诗 诗 歌 古诗 律诗
七言绝句:《回乡偶书》、《凉州词》
五言律诗:《春望》、《过故人庄》 七言律诗:《登高》 小令:《浣溪沙》 中调:《定风波》
词
长调:《望海潮》 小令:《天净沙·秋思》 曲(散曲)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维的诗画一体 陆游的悲壮爱国
诗歌的知识积累
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 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 拟人、夸张等) 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 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如:李白的飘逸洒 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 霜: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 落花、夕阳: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 为国;红叶:相思等等。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1、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 反映离乱之苦:杜甫《春望》杜甫《石壕吏》 同情人民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观刈麦》 亡国之愁: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 沧海》李贺《南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 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17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1-40)(含答案)

2017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1-40)一、(2017年浙江嘉兴)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 分)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 分)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2017年眉山)1.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宴词①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
②畎(quǎn):田间小沟。
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2.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的深情。
(1分)3.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
(3分)三、(2017年丽水)晓行望云山[宋]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问,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荼蘼②二首(其一)[宋]杨万里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荼綮蝴蝶浑无辩,飞去方知不是花。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总复习课件(共30张)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 之中。
6、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 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 温馨。荒郊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与其相似的异乡游子,冒着 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
表达效果给1分
第14页,共30页。
答题要点 : (yàodiǎn)
❖ 1.从表现手法入手 ❖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
容 ❖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 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第6页,共30页。
诗词 主题分类 (shī cí)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
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让人
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经(境)和情(意)两个 方面。
第3页,共30页。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求优美。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项汇编卷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解题技巧=====●明辨考情诗歌(词)阅读与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点,赋分4-6分,形式近年来多为选择题,也不排除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技巧方法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五、七至九年级

⑦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接近。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盛唐)(七上)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内容感情:诗歌描绘了后禅院的幽静,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表达技巧:情景交融、对偶。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表达技巧:即事抒怀、动静结合。
①溪亭:溪边的亭子。
②日暮:黄昏时候。
③藕花:荷花。
④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15.《木兰诗》乐府民歌(南北朝)(七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④画线句赏析: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屋宇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17.《竹里馆》王维(盛唐)(七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②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③暖树:向阳的树。
④不足:不够。
⑤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
⑥“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七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017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有答案

20仃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有答案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16《诗词鉴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间生活7.。
天词上中宫哪阙两如句此是美由好, 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 的过渡?( 2 分) 指的过渡8.?“(但2愿分人)长久,,说千说里你共对婵娟 (3 分)了莺的【活答泼案可】(爱4;分③)突①出运了用初了春拟乍人暖手还法寒;又②生机写出 勃勃的景象; 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福建省福州市】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7-8 题。
(5 分) 水调歌头 苏轼千里共婵娟 出,尘之但思作转者向毕人竟世更情热怀爱 这个名”中句的的理“婵解娟。
”1起分舞)弄唯清愿影兄,弟何(似亲在人人)间彼。
8【.答(案3分】)7.(月2亮 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行迷莺争不人足眼暖树,,绿浅”杨草的阴才“争能里”没马蹄 8.(3 分) 问(题言。
之【(有福4理建分即省)可龙)岩(市2】 诗中最“爱几 在哪里? 。
”白字沙用堤得。
好,好之情; 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 工整; 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每点 1 分, 共 4 分) 【福建省三明市】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7-8 题。
( 5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雁洛阳边。
7.这是一 的五言律诗。
(2 分) 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 式及途经的地点。
2017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全套资料

人不以国家为重,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也表现了诗人对国
家前途的担忧。
答题时如何准确表达?
(一)审题要清(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 答什么;答什么,象什么。) (二)答题格式 : • ①只问抒发了什么感情; • ②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者流露的感情, 通过描绘什么+运用什么+抒发(寄寓、表 达)什么感情。 (三)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14
年 20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八上
15
年
2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九上
16
年
诉衷情 (宋 陆游)八下
近五年诗词鉴赏题的命题趋向:
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 诗词居多,涉及各种主题; 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 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 味。 尤其是对作者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从 2012年到2016年连续五年都出现在试 卷上。
1.对春夜细雨的喜爱赞 美 2.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3.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 爱赞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句中哪些景物能表 达词人的情感?
(三)理清意象,景中有情:
解释意象:简单说意象就是诗歌中所 描写的景、物、人等。古诗词中的许多意 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 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 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 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把握诗人的感 情。
(四)品味词句,不离篇章
关键词:诗词是诗人“缘情 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诗 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 眼,便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主旨 的钥匙。如思、念、愁、喜、独、 恨„„
2017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典诗歌鉴赏(共32张PPT)

古典诗歌的形象与意境
• 诗歌形象是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包括人 象与物象 • 人象——人物形象; 物象——诗歌意象 如:风 花 雪 月 松 梅 竹 菊 杨柳 红豆 落红 子规 …… 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诗词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 (物象、意象、生活图景)综合起来构建的让 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11
中考古典诗歌鉴赏 复习指导
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1
一、考题再现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 • • • • • • • •
2012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2分)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2
201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5.下面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单车‛写独自奉命出使,一个‚单‛字可见作者心情的孤 寂。B.‚征蓬‛本指随风远飞的蓬草,这里是诗人借以自喻。 • C.‚归雁‛一词,点明了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表现心 情之迫切。D.‚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 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 • 6.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杀敌报国无门的感慨 B.对朝廷不关心戍边士卒的抱 怨 • C.羁旅中思乡怀亲的愁绪 D.失意落寞的苍凉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古诗鉴赏复习资料常见题型答题一、炼字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字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句意或描绘景象。
描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艺术效果。
析意蕴1、城阙辅三秦答:“辅”,护卫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2、风烟望五津答:“望”,远望,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五个渡口迷迷蒙蒙,“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暗喻惜别Z意。
3、造化钟神秀答:“钟”,聚集的意思,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写出了大自然聚集了神奇秀丽,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4、阴阳割昏晓答:“割”,分割的意思,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开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明月别枝惊鹊答:“惊”,惊扰,明月升起,惊动了山间枝头的山鹊,对景物刻画入微,意境丰富,写出了乡间山林的静谧。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使人心中俗念消除。
两个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Z情。
7、黑云压城城欲摧。
答:一个“摧”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渲染了敌军濒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辜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整联描绘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
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答:“合”形象地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字生动地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Z情。
10、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聚”字化静为动,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Z势、群山攒立Z状,写岀了潼关的雄伟气势;“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奔腾咆哮、波涛汹涌的形态。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险的形势。
1K年少万兜鑒。
答:“万”在这里表示一个庞大的概数,气势磅礴地将少年英雄的踌躇满志与想要建功立业的抱负表现了出来,再现了少年的英雄气概。
1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蒸”字的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振”得岳阳城天摇地动。
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晁起来。
这两句以静衬动,凸现洞庭湖秋水的勃勃生机。
13、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答:“独”独自,一人“空”徒有,白白地。
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这两个字表达出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1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接” “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和“舞”则将人在风浪屮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15、《长相思》中“一” “身”二字极其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一”字: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使文字呈现连续不断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身” 字:点明深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之情。
16、“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答:“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17、闲敲棋子落灯花的。
答:一个“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又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一个“敲” 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急、气、失落、无奈等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1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19、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答:用一个“锁”字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Z物,生动形象,也突出了梧桐深院的萧瑟秋意和凄清气氛。
被锁的不止是“清秋”,还有词人的自由和无可解脱的孤寂。
二、炼句答题步骤1•先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没有相关手法,再看炼字。
明手法/炼字词2•简述诗句含义或描写的景象。
述含义3•分析思想感情或艺术效果。
析意蕴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答:诗句情景交融,把谈论丰年的喜悦和自然之景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以“沉舟”“病树”自喻,虽有惆怅,却颇为豁达。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
诗人用达观的态度应对世变,也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忧伤、蹉陀,情感上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这句诗今天也有了新的意义: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向前发展,新爭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比现在好。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用借代、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火不断,此时一封家信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是诗人忧国思家强烈感情的体现。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采用拟人和互文的手法,对乱世离别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将白己的感情赋予景物,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5、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送别诗中独具一格,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摆脱了以往送别诗的伤感、低沉的基调,表现了作者与友人Z间真挚不变的情谊,以及作者开朗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显得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9、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答:运用设问句式,诉说千年来在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且化用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穷愁绪。
10、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悠哉悠哉”具有口语色彩,体现了民歌的特色,连用两个“悠”,把男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乡思之苦表现得淋淋尽致,形象地表现出一种炽烈的渴望之情。
1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要理却“还乱”,将抽彖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地写出李白的豪迈飘逸王维的诗画一体 陆游的悲壮爱1、 请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赏析《归园田居》的语言特点。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李清照的婉箜M杜牧的清健俊爽 了词人愁肠百结却难以排遣的离乡去国之痛。
%1. 描绘图景 解题思路1 •先看诗中有哪些景象。
找景象 2 •分析诗人在描绘景象时运用的修饰词。
析修饰 3•适当发挥想象,用精炼、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图景。
绘图景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找景象:国、山河、城、草木;析修饰:破、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草木苍苍。
(炼字: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仿佛目 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2、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找景彖: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析修饰:千、长、落、孤、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山关,在苍茫的暮霭中, 落tl 的余晖下,一座孤城的城门紧闭。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找景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析修饰:大、孤、直、长、落、圆)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 升起。
一条t 河映照着夕阳,落tl 显得格外浑圆。
空旷的大漠,孤零零的炊烟,浑圆的落日,使人倍感孤独。
4、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5、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答:单调、寂寞的氛围。
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中, 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I'可。
6、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 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四、诗歌语言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 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例:赏析《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的语言风格。
答:这首诗歌的语音清新自然,明白如话。
诗人通过“清风”“蛙声” “山雨”等词,以精炼明白的语音,描绘 了一幅白然清新的山村风景图。
表达了诗人喜悦Z 情和对山村生活的喜爱Z 情。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缈1查艳 答:本诗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富有情趣。
这两句诗写耕作生活,“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
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如叙家常,语言平吋不见丝毫修饰。
同吋,“带月荷锄归”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于平淡中又 富有情趣。
2、 《长相思》的语言特点。
答:本词韵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
3、 请从语言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运用双关的表现手法,语言不露斧凿痕迹,“丝方尽”隐指“思方尽”,“蜡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 表现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4、 请从语言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运用双关的表现手法,语言不露斧凿痕迹,“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 表现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