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陈情表(教师版)

陈情表(教师版)

《陈情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重点难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反复诵读之后,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解说文体:陈,陈述。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认识李密其人以及文章写作背景李密,三国时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他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以侍奉祖母为名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陈述自己的情况,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

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文学史上对《陈情表》的高度评价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曾有这样的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注音:险衅xìn夙sù闵mǐn凶悯mǐn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床蓐rù茕qióng茕孑立逵kuí猥wěi 陨yǔn首洗xiǎn马逋bū慢日笃dǔ矜jīn育拔擢zhuó优渥wò更gēng相xiāng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2、常在床蓐(“蓐”通“褥”)3、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陈情表学案教师版

陈情表学案教师版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年级:高二第7课学科:语文编写:李媛审核:翁学婉【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3.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蛙(xln)行(xf ng)年四岁祚(zu 6)薄(b6)盘恒(hugn)提(w3i)以微贱床蓐(rS)陨(y也n)首责臣逋«过)慢日答(d也)拔擢(zhu 6)宠命优渥(亚6)★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2.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陈情表》学案(教师版)

《陈情表》学案(教师版)

细节决定成败纠错成就完美错题卡题号错题原因摘要《陈情表》学案(教师)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陈情表》学案第一课时课前自学案编号BX507A1一、温馨晨读壮烈龙人人生留迹于天地之间,理应有点惊人之举。

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丘,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倚剑于长城上的秦皇汉武,在史册的某一页上雄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品位。

司马迁敢忍大辱而坚持活着,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

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

伟大,才使生命流芳百世。

相对于正义,相对于真理,相对于伟大,我们的生命被自己惯养得不堪一击。

风雪之日,有几扇门打开了?灵芝之光闪烁的悬崖上有几人在攀登?灯红酒绿的旋转灯下人头攒动,接踵摩肩;行凶作恶的屠刀面前,有几人对峙?推开每一扇家门,淡蓝色的家具中蜷伏着一个个生命;激发过多少男儿万丈豪情的雄性之酒,被沦为歌舞升平中猜拳行令的助兴。

过分地溺爱生命,已使生命萎靡乏力;一点点皮肉之苦,肌肤之痛,会使凌云壮志轰然倒塌;一点点蝇头小利,会让人间正气随风飘去。

战天斗地的剪影在蒙尘的书册间渐渐发黄,乘风破浪的英姿已成孤帆远影;“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份悲壮存于何处?“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一份豪情又归向何方?周旋于床上,徘徊于厨房,兴起兴落于歌台舞榭,谁在驰骋沙漠,谁在搏击中流,谁在飞越秦岭粤关?谁在高举大旗,谁在呐喊信仰,谁在替天行道?没有一个人因为贪恋温床而长生,只有壮怀激烈、敢于搏击的人生才永放光芒。

在呼啸的海上,有一个声音在向床上的生命高声呼唤:人生,需要壮烈,壮烈才是真正的人生!微感言:①人生需要壮烈。

②智勇多困于“温床”。

佳句咀华一、文本名句1.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导学案

《陈情表》 导学案

《陈情表》导学案【素养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和“表”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以及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细节来书写感情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

3.品味文章蕴含的真切情感,继续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人论世】李密,三国时代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

李密以至孝闻名于世,因此屡被征召。

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解题】陈:陈述,禀报情:情况,情理表:奏,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建立政权后,由于当时东吴尚踞江左,为了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司马氏王朝于是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名贤。

此外,当时朝廷坚持以孝治天下的策略,而李密以孝闻名于世,于是朝廷便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愿与司马氏王朝合作,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

晋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

”感动之际,晋武帝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祖母。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

李密在家服丧期满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定,晋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用他。

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去职务。

【明确字音】险衅()夙愿()闵凶()愍惜()鲜见()祚薄()期功()强近()僮仆()茕孑()床蓐()逮捕()洗马()猥贱()逋慢()拔擢()优渥()盘桓()希冀()日薄西山()【初读感知】李密遭遇了哪些不幸,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合作探究】1.作者怎样写自己的两难境地?有何表达效果?2.朗读课文,面对晋武帝的征召,作者陈述了哪些情况(实情)?3.朗读课文,面对晋武帝的征召,作者如何陈情?【全诗主旨】本文叙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苦抚养,真挚的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忠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陈情表导学案

陈情表导学案

陈情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密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3、学习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作者陈情的思路和情感。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2)赏析本文的语言艺术。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密(224 年 287 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他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官。

蜀亡后,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推辞不就。

2、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 44 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

四、文言基础知识1、字音险衅(xìn)闵凶(mǐn)祚薄(zuò)茕茕孑立(qióng jié)床蓐(rù)猥以微贱(wěi)陨首(yǔn)责臣逋慢(bū)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2、通假字(1)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可忧患的事)(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垫子,草席)3、古今异义(1)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4)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5)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4、一词多义(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悯)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猥以微贱(介词,凭借)③臣具以表闻(介词,用)④谨拜表以闻(连词,来)5、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上)(2)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4)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5)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6、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今臣亡国贱俘(2)状语后置句: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3)宾语前置句: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而刘夙婴疾病五、文章内容分析1、第一段(1)重点词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陈情表》导学案(含答案)

《陈情表》导学案(含答案)

《陈情表》导学案1.学习目标(1)熟读、理解、背诵全文。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的含意。

(3)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4)体味作为“表”的文体特征。

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的含意。

难点: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授人以鱼】【自我检测】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A.历职郎署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愿陛下矜愍愚诚D.则刘病日笃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当侍东宫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历职郎署A.群贤毕至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侣鱼虾而友麋鹿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若属皆且为所虏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刘夙婴疾病A.则告诉不许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此小大之辩也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6.下列加粗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臣以险衅A.谨拜表以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臣以供养无主D.以弱天下之民7.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④⑥D.③⑤⑦⑧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导入
经典名篇《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学生们在学
习这篇文章之前,首先需要对作者、背景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故此,导入环节可以设计成一段简短的导读,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容,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节:背景介绍
在学习《陈情表》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故事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
对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等方面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
学作品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第三节:课文解读
接下来,学生们将深入学习《陈情表》的内容。

教师可以逐段进行
解读,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
入领会文章的核心思想,体会屈原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第四节:文学鉴赏
在完成对《陈情表》的初步阅读和解读后,学生们可以进行文学鉴
赏的环节。

通过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这
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五节:情感体会
最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陈情表》的情感体会。

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时代,以《陈情表》为启示,表达对国家、家乡、亲人等方面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在学习《陈情表》这篇经典名篇时,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愿学生在学习《陈情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情感上的启发和提升。

《陈情表》导学案

《陈情表》导学案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师给出诗句的参考译文。

)(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班别:姓名:学号:15 《陈情表》导学案高二语文备课组梁伟杏 2021年9月4日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2、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3、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并且鉴赏手法学习重难点:把握文章大意、体味情感、鉴赏手法教学课时:三课时二、预习内容(1)背景知识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

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解题陈:陈述。

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3)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第一课时一、读:(一)、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圈点出来,把不会读的音标好。

(二)、认真听读课文,注意读音。

1臣以险衅(xìn) 夙(sù)遭闵(mǐn )凶门衰祚(zuò) 薄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 猥(wěi )以微贱洗(xiǎn)马非臣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三)、由全班齐读,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期待。

二、做一做:(一)、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止侍奉)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14、听:听臣微志(准许)(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九岁不行,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三)、明确以下句子的古今异义用法: 1、至于成立(①古义:到。

②今义:程度副词)..2、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

②今义:创立)..3、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

②今义:不可以)..4、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

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5、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

②今义:身心劳苦)..6、非臣殒首所能上报(①古义:报答皇上;②今义:向上级报告)..7、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苦衷);②今义:让别人知道)..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①古义:谦言私爱;②今义:数量少)..(四)、一词多义(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2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五)词类活用(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4)微: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六)特殊句式(明确以下句子的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2、告诉不许(被动句)3、急于星火(状语后置)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5、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是谁陈情?李密。

李密( 224 -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 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 、如何陈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情亲情恩情恩情孝情忠情私情理夙遭闵凶→未尝废离优礼有加→进退两难以孝治天下→不矜名节→更相为命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5、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参考: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

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

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

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

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

6、思考: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参考: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

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情给大家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孝情值得鼓励,不该拒绝,之后再用“理”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陈情。

从文章写作背景看,本文读者极为特殊。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第二段)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

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

第三课时一、分析句子: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4▲本文语言骈散结合,简洁凝练,请从句式、用词或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情达意的效果(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5)“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7)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