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第一章 先秦设计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第一章设计起源

定居生活也对室内陈设、
储物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 加利亚东北地区欧夫查瑞沃新石 器遗址发现的一组赤陶小家具模
型,主要有靠背椅、灶台等,生 动的再现了当时家具的使用情况。
二、设计的分类
1、建筑设计 2、工业设计(或称产品设计) 3、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电影与电视 8、其他与设计相关的专业技术,如摄影插、插画等。
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人造形体的审美感,
然后再将这种审美观点通过创造活动进一步
的强化。因此在设计的萌芽阶段,虽然设计
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经受实际使用的
考验,是功能与外形都非常成功的设计。
1.2.2 手工艺设计阶段
约7000——8000年前,人类的生存方式从渔猎、 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人类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分工, 并有了产品交换,人类的设计活动也进入了手工艺设 计阶段。
指设计专业工作。如“建筑设计”、“平面设计”、 “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它 们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而且与艺术审美之间的联 系紧密,但又与纯艺术的创作有所区别。
必须具备一个特性:同时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 求。
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主要通过具体的功能或物质形 式提供;人们精神上最基本的需求是审美,也就是设 计要美观漂亮,或包含更多其他的内容。
四、西方字母系统的产生及影响
约公元前1700年,欧洲古希腊的米诺亚文明开始使用几百 个抽象符号作为拼音字母来记录事件。后经过不断改进, 古希腊人在腓尼基人的拼音字母基础上形成了22个古希腊 字母。
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古罗马人又改造了古希腊字母, 最终形成26个罗马字母,并使其成为欧洲文字的基础。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建筑的特征以及早期城市形制与城市建设的发展。
【能力要求】
了解巢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穴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文明初始期的宫殿建筑特征
掌握早期四合院建筑群的特征
掌握高台建筑的特征
掌握早期城市形制
5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一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
仰韶文化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姜寨、西安浐河半坡聚落遗址 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特色:已知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出现了明确的地面建筑; 形成了规整的建筑柱网,显现出“间”的雏形 意义:标志着中国以间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特别 是“一明两暗”基本格局的滥觞。
1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2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二、商朝
商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
安殷宫复想安殷景仿大实图图阳墟殿原象阳墟区殷殿景
27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考工记:我国最早关注建筑设计的著作 《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
共同点 穴居发展序列
8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二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年左右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 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木骨泥墙建筑, 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干阑 式建筑。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中外设计史第一章、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创造魅力一、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很好的象征物二、彩陶最早是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它的类型有:1、半坡型,著名器物有—“船型彩陶器”、“人面鱼纹盆”2、庙底沟型,著名器物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3、马家窑型,著名器物有—“旋涡纹彩陶瓶”、“舞蹈纹彩陶瓶”4、半山型5、马厂型其中行纹(蛙纹)最有特色。
三、双关法,就是利用黑白的相互衬托,使黑与白都各成为主题图案。
四、鸟类巢居,兽类穴居,在比较干燥的北方,最早的居住方式是穴居;巢居干栏式建筑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之一。
第二章、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藏礼于器一、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二、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
三、陶文:大汶口文化尊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四、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就发明了瓷器。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从青釉瓷(硬釉)发展而来。
五、中国古代青铜的铸造法主要有:块范法、施蜡法。
块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采用的,是整个青铜器时代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
施蜡法:中国古代大多青铜的制造方法。
六、青铜是世界治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是红铜加入锡、铅,形成了一种新的合金。
七、青铜器在中国先民夏、商、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国这个时期可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八、商代青铜器分二里岗期和殷墟期,殷墟期是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饕餮(taotie)纹是商代的主流纹饰。
商代青铜的典型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杜林方鼎、人面纹方鼎。
九、西周三大青铜器是:毛公鼎、散氏盘、虢(guo)季子白盘。
十、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殷墟期)的特点是综高肃穆、雄浑疑重、富丽繁缛十一、中国的青铜设计与特殊的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以下特点:1、象物2、繁缛富丽,系统严谨3、纹样狰狞(zhengning)商代青铜艺术鼎盛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纲《中外设计史》课程(0504041522)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名称: 中外设计史课程代码:0504041522学分与学时:4学分7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标与任务⽤艺术设计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中外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是⼀项值得关注的课题,这⼀崭新课题帮助我们了解祖先在造物活动中的设计动机和绵延⼆⼗余世纪的技术与艺术融为⼀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演变。
对于中外的艺术设计思想,特别是反映在若⼲经典中,在诸多层⾯上从设计的视⾓予以解释。
此外,中外设计史还将系统地对设计与⽂化的关系、设计与古代科技的关系,以及对近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作⼀次全⾯的分析,对诸多问题进⾏梳理,从理论思辩的深度进⾏研究并阐释。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站在理解、分析⾓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回顾有⼀系统的认识,促进学⽣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使学⽣形成⾃⼰独特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观,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化发展密切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活密切相关的理想设计。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教学⽬的:本章从原始社会的⽯器产⽣与制作开始,探讨艺术设计的起源和随之发展起来的诸种⼿⼯艺品种的⽣产、技术⽔平、艺术特⾊。
让学⽣了解⼈类设计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并掌握中国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的概貌。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难点:原始居住设计的形式极其意义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主要内容:第⼀节:设计的起源与⽯器的制作设计第⼆节:器物制作与设计形式第三节: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第⼆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教学⽬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了解掌握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形制设计和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的特⾊,并能灵活运⽤到⾃⼰的设计创作实践中。
中外设计史第一章设计起源

生产的可调节式台灯, 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德 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至今仍在生产。
外形简洁,代表了“大
众”与“廉价”
可以自由调节成任意方向和
角度。 灯上暴露出来的电线和弹簧, 表示它的身份是一件技术品, 供专业人员或特定场合使用, 而非普通家庭用品。
夸张的几何外形、可伸缩
的天线式支架,有多种颜 色可供选择,并且非常轻 巧 “有趣”、“个性”
前
言
在社会中普及设计的观念与常识 设计意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出现,依次经历了
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瞬息万变的 现代社会。
教学目的:以普及设计历史知识、欣赏佳作和开阔眼
界为目的
以设计事件、设计作品和设计师的介绍为主
第一章 设计的起源
设计评析
世界上最早一批由机器
旧石器时期打击器
牙质纽扣和针
旧石器尖状器 刮削石器
良渚文化石犁
石磨盘和石磨棒:粮食加工工具
新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公元前1万5~公元前 5000)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明就是弓箭的出 现 石器出现小型化趋势
石刀、石斧装上木制、骨制把柄(省 力)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 定居生活出现(狩猎、采集——>农牧业) 陶器的出现和使用 石器进一步加工磨光 石磨、石犁、石杵、石刀、石锄、石镰等农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冶铜术出现,金石并用时代
1.2.3 现代设计阶段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 商品经济活动更加繁荣兴盛,促使社会和文明发生了 重大的变化,也促使设计进入了现代设计阶段。
现代设计产生于19世纪,机械化批量生产是现代设计
中外设计史第一章

适用性评价体系
艺术性评价体系
◦ 技术体系:在设计中考虑材料、结构的合 理组合,以最省力的劳动,获得预想的效 果
手工技术:刺绣、编织、手工地毯、民间剪纸 机械化技术:纺织机、机织地毯 自动化技术:电脑控制生产流程
◦ 价值体系:在设计中保证各种因素的运用 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原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 营销价值 高智能附加价值
“心”是思维的器官 “用心”、“心计”、“放在心里想一 想”
人在大脑皮层里储存的记忆信息量越多,
它可供思维的原材料就愈丰富,获得重 新组合和推断出新信息的可能心就愈大。 意味着“设计的能力愈强”。
第二节 设计的定义
从哲学方面提出的表述 从美学方面提出的表述 从经济学方面提出的表述 从管理科学提出的表述 从行为科学方面提出的表述 从心理学方面提出的表述 ……
中外设计史
主讲人:刘颖
第一章 设计史的对象——设计
第一节 设计是人类的设计行为 第二节 设计的定义
第三节 设计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设计是人类的设计行为
设计的特征
◦ “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 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与劳动者的观念中 了,已经以观念的形态存在着。” ——(马克思《资本论》)
◦ 材料体系:选取合理的材料,包括合理利 用现有的材料和开拓发展新材料
天然材料:木、石、泥土、水…… 人工材料:砖瓦、水泥、钢铁等金属…… 合成材料:塑料及各种聚合材料
◦ 结构体系:通过正确的结构,才能达到特 定的功能要求。
位差结构:以榫、卯等结构手段形成的不同位置 见的连接和结合 转动结构:轴承、轮轴…… 滑动结构 机械结构
中外建筑简史 上篇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

咸阳宫
汉*明堂辟雍
第 一
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
章
秦汉建筑特征与成就
3.从艺术风格看
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 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 国向自由格局揍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到 汉末以曹操邺城为标志,已完成了这一过程。
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 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呈团 块状,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 象突出,追求象征涵义。
秦咸阳宫“一号宫殿”立面复原图
秦汉时期建筑空间形态以“高、大”为主要 特征,通过高台建筑、楼阁建筑和庭院建筑 将“尚大”观念演绎的淋漓尽致。
第 一
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
章
这种撷取融合各国宫殿 样式的做法,体现的正 是“大一统”的文化现 象。
第 一
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
章
长安城中未央宫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 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 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 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 西,又称西宫。
第 一
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
章
咸阳宫
是秦帝国的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 市西,咸阳市东区域。最初咸阳宫位 于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在秦始 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建。 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 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
秦国统治者迁都咸阳后,咸阳宫一直 为秦的历代国君的大朝之地。秦始皇 时在渭水南岸修筑新朝宫——阿房 宫,就是想取代渭北的朝宫—— “先王之宫廷”,这处作为王宫或皇 宫使用的“宫廷”之名即“咸阳宫”。
地宫是用来埋藏高僧 火化后的“舍利”。
[笔记]中外设计史
![[笔记]中外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f9cd756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6.png)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始于300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特征(马家窑,石磨、石盘)。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裴李岗文化遗址)2.通天的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是主要代表。
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3.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4.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用手捏制。
图案色烧后形成,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5.彩陶的类型: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纹饰以鱼纹最为典型,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船形彩陶器”庙底沟型:代表作品“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马家窑:5000年前,分布于甘肃、临洮,以“舞蹈纹彩陶瓶”为代表作品半山型马厂型:4000年前,发现于青海乐都县。
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手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6.干燥的北方以穴居为主(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遗址)巢居,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特点,以南方为主(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第二章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1.陶文:大沽口文化陶樽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称为陶文。
2.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3.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4.(名词解释)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红铜中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经历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今人称之为“青铜”5.青铜器的类型: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农具。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块范法、失蜡法,此外还有分铸法、焊接法等7.商代时期分二里岗时期和殷墟期,代表纹饰饕餮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胎厚,通体满花,三层花,形式繁缛富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汶口文化
甲骨文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 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 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 较匀称。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刻有楚国文 字的铜节
散氏盘上的金文
鸟虫篆:金文中的装饰性美术字
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石鼓
左图:小篆——李斯 《峄山刻石》 下图:铸有小篆文字 的秦虎符
隶书
草书: 1、早期:章草,是 草写的隶书 2、今草:成熟的草 书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楷书
书籍的形制
龟册:商代甲骨文穿孔串联成册,竖行阅 读
简牍:竹木简——帛书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1、基本建筑形式的形成: 穴居——窑洞、地面建筑 巢居——干阑式建筑
2、城市形制 1)夏商:宫殿体制逐步发展,平面展开、 封闭式院落布置特点初具雏形
本课课堂形式 1、讲解 2、小组讨论 3、针对周围实际生活的设计任务 4、研究报告
推荐阅读书目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并做读书笔 记
第一章 先秦的设计
以石器为代表的对自然物的初次加工—— 设计的初期形态 ?从石器的产生思考什么是设计
4、多看展览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苏州、广州 5、尽可能多参加专业比赛,可以自组团队,参加 省级、国家级比赛,磨练专业水平 6、至少与两位以上外校同专业同学保持联系,与 两位以上学长保持联系,了解消息 7、关注讲座信息,有空去听外校的讲座
8、磨练手上功夫: 手绘功夫:养成随身携带速写本的习惯, 利用零散时间练习手绘。形成绘画的手眼 协调能力,随时记录灵感创意。 9、电脑软件
中外设计史
教材:李砚祖、张夫也主编《中外设计简 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 成绩计算方式: 40%(平时上课)+60%(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如果少于55分,平时成 绩自动为与卷面成绩一样的分数。
设计专业分 类:
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 视觉传达 产品设计 设计 设计
如何学习设计专业
第一节 开物成务——设计范畴的初成
一、文字与装帧设计
1、文字发展: 龙山、余姚良渚、大汶口文化中玉器、陶器上的刻绘符号 已经具有表意功能,可能是族徽 汉字的设计:象形、指事、假借、转注、会意、形声
文字的字体发展:甲骨——金文——篆 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从象天法地,取法物象到书写方便流畅)
环艺专业: photoshop Autocad 3dmax sketchup 视传专业: Photoshop Illustrator coredraw 服装设计专业: photoshop Autocad
《中外设计史》课程介绍 专业必修课 学习目的: 了解设计发展的脉络,学习古今设计精品, 了解设计思维方式,现代设计产生发展的 过程。当代设计应有的态度
二、成型工艺、烧造工艺
1、成型工艺: 手工 工具:轮制、模制 2、烧造工艺 原始瓷器的出现 ?瓷器获得发展的原因?
三、造型设计
1、早期:球形、半球形——简单实用,从需要出发—— 现代设计回到原点 2、生活用器:几何形及与象生结合 3、器皿陶塑:陶塑与器皿形态的结合 4、生产用具:迎合功能,如陶纺轮、陶坩埚、陶模范
酒具五爵:爵、 斝、角、觚、觯
二、成型工艺与技术 商周:模范的合范法 春秋战国:失蜡法 西周:分铸法 装饰工艺:雕印、错金银、鎏金
内模外范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
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 器面不脱。
错金银
曾侯乙尊盘—— 失蜡法
第四节 范式原点——设计思想与制度
三、服饰与玉器设计
服饰的功能: 保暖、护身;炫耀 发饰、耳饰、颈饰、臂饰、佩饰(玉石、海贝、牙、骨、角、 海贝、螺壳) 自然性和社会性各自体现在何处?
西周:款式、纹饰、色彩都严格规定。 青黄赤白黑,五色各有用途,白色为丧服, 传承至今
天子冕服十二章:史前生发,西周成型, 后世效仿
一、树立自学精神——大学的学习方式是独立自主 的。问题意识,多提问题。 二、广泛搜集资源信息渠道 1、专业网站搜集
设计在线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视觉中国、视觉同盟 设计学习网站(自学网站) TED演讲视频(网易) 网易公开课(国内外大学经典课程)
2、自己建立资源库 论文资料:全国的期刊论文—— 专业设计资源(图片库、软件) 3、广泛阅读专业书籍 校图书馆1楼2楼艺术设计类书架; 7楼期刊阅览室,景观、建筑、园林、产品、服 装、平面、包装设计等专门杂志
国都形
制
3)封建等级规格: 《周礼· 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都城、 城邑、里、市、野、王畿等级差异和面积 模数 4)建筑布局: 群落式布局、中轴式对称、主体建筑位居 几何中心——影响后世的城市发展
5)等级制度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影响 利:秩序,限制浪费 弊:限制创新,严格按照等级,不能逾越
设计文献: 《周易》《周礼》 设计思想: 1、致用为本,巧饰为末 2、文质彬彬,相适相宜 3、饰极返素,技近乎道
欹器 [qī qì]的设 计原理 精神寓意?
2)《周礼· 冬官· 考工记》:以宗庙(祭天、 祭祖)建筑为基础的国都形制
洛邑都城为方形、每边各长9里,开三座城门;城内九条 横街、九条纵街,每条街道宽度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 城市的中心是天子宫殿,宫殿左侧是供奉祖先的宗庙,右 侧是祈祷丰顺的祭坛;宫殿南面是朝堂,北面是市场,面 积各占一百亩。
第三节 从重器到实用器——青铜器的设计
一、形式服从功能内容的设计
夏、商朝早期——实用器 商朝中期——宗教祭祀、精神威慑功能增强 列鼎、列簋(鬼)制度——九鼎八簋、七鼎 六簋 春秋战国——钟鸣鼎食器物组合,器形不在庞大, 功能改善 甗:蒸锅
簋:盛放稻米的饭碗 饕餮纹
四、装饰设计
(一)色彩设计 1、胎质的色彩:新石器早期红陶,中期灰陶器、黑陶器 2、画料的色彩 黑、红、赭、白 新石器时期彩陶主要用矿物质着色
(二)肌理与图案设计 肌理: 压印、拍印、 刻划、雕镂
图案: 1、多为点线面抽象几何纹,种类有人形、动物、 植物形 2、纹饰位置与使用习惯适应,符合当时的视觉 习惯 3、主次纹饰依据器形变化 形式规律:对比、分割、重复、渐变、错视、密 集
深衣制: 《礼记· 深衣》: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导引宾 客,执赞礼仪 ),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上衣下裳
注意16页表格,先秦时期精神信仰对玉器的 影响
五行八卦
八卦在哪些方面得以 应用?
第二节 器以载道——陶器的设计 一、陶器设计的目的
1、实用器 2、建筑 3、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