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第六章民国以来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资料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资料

二.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13世纪末首先于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遍及欧洲各个国家,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它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的教育变革,这种知识上的改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非凡寻常的作用。

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

2.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

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

唐三彩主要有器皿,人物,动物等。

3.窑变钧瓷原属于青瓷系统。

由于它的原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过还原煅烧而呈现出绿或紫红斑纹,使青釉打破了单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在瓷器上是一次贡献,史上称为窑变。

4.明式家具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为材料,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5.巴洛克风格意为“畸形之美”,“不合常规”。

它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6.洛可可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

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

大二中外设计史知识点总结

大二中外设计史知识点总结

大二中外设计史知识点总结设计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设计史则是指关于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作品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

大二中外设计史课程的学习,主要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历史阶段的设计发展概况,其中包括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形式、风格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入手,对大二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设计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和雕塑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以及宗教场合。

建筑方面,古希腊凯库若斯神庙以其典雅的比例和优美的装饰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雕塑方面,古希腊的青铜雕塑和古罗马的大理石雕塑都呈现出完美的人体比例和自然细节的刻画。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和模仿,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建筑方面,意大利的教堂、宫殿和广场都展现出了简洁、对称和比例协调的特点。

绘画方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作品都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巅峰。

三、巴洛克时期的设计巴洛克时期的设计强调豪华、富丽和装饰的细节。

建筑方面,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金碧辉煌、曲线流畅和雕塑装饰繁多。

音乐方面,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注重对比与运动感,巴赫的《小赋格》和《音乐的奉献》等作品影响深远。

绘画方面,巴洛克绘画作品追求深度和对比,并运用明暗技巧来诠释宗教和神话题材。

四、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20世纪的现代主义运动对设计领域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建筑方面,德国包豪斯学派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注重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实现简洁、实用的设计。

设计师威廉·莫里斯提倡手工艺和自然主义,创立了工艺美术运动。

绘画方面,毕加索和达利等艺术家颠覆传统绘画观念,尝试了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等多种新的艺术形式。

总结:大二中外设计史课程的学习,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中外设计史第一章、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创造魅力一、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很好的象征物二、彩陶最早是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它的类型有:1、半坡型,著名器物有—“船型彩陶器”、“人面鱼纹盆”2、庙底沟型,著名器物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3、马家窑型,著名器物有—“旋涡纹彩陶瓶”、“舞蹈纹彩陶瓶”4、半山型5、马厂型其中行纹(蛙纹)最有特色。

三、双关法,就是利用黑白的相互衬托,使黑与白都各成为主题图案。

四、鸟类巢居,兽类穴居,在比较干燥的北方,最早的居住方式是穴居;巢居干栏式建筑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之一。

第二章、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藏礼于器一、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二、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

三、陶文:大汶口文化尊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四、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就发明了瓷器。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从青釉瓷(硬釉)发展而来。

五、中国古代青铜的铸造法主要有:块范法、施蜡法。

块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采用的,是整个青铜器时代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

施蜡法:中国古代大多青铜的制造方法。

六、青铜是世界治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是红铜加入锡、铅,形成了一种新的合金。

七、青铜器在中国先民夏、商、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国这个时期可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八、商代青铜器分二里岗期和殷墟期,殷墟期是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饕餮(taotie)纹是商代的主流纹饰。

商代青铜的典型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杜林方鼎、人面纹方鼎。

九、西周三大青铜器是:毛公鼎、散氏盘、虢(guo)季子白盘。

十、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殷墟期)的特点是综高肃穆、雄浑疑重、富丽繁缛十一、中国的青铜设计与特殊的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以下特点:1、象物2、繁缛富丽,系统严谨3、纹样狰狞(zhengning)商代青铜艺术鼎盛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

民国以来的设计

民国以来的设计

建国以前的中国民族形式

近代以来,西式建筑涌入中国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的发展
中山陵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 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 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 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 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广州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 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 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 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 柱。
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室内设计


代表建筑:
洋楼:洋楼是指解放前仿照外国建筑风格建造的多层建筑,一般 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 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
建国以后的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主义和 后现代主义风格涌入中国。
福建武夷山庄
建国以后的中式建筑和室内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中式建筑多以民族、化宫
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室内设计
代表建筑: 碉楼: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 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 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 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 追求是不同的。 特色: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 、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 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 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 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 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上 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 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高临下还击 进村之敌。
西式风格
一、西式古典风格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2019军队文职——中外艺术设计史(紧扣大纲、超级详细)

2019军队文职——中外艺术设计史(紧扣大纲、超级详细)

中外艺术设计史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一、石器时期的设计1、石器时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学者们以石器的加工形态与完善度对石器时代进行分期,将其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出现为标志,象征着农业的诞生与定居生活的开始。

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正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起步的。

考古学上把磨制石器的出现作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2、陶器的出现陶器是农耕与定居生活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人类设计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夹砂陶片数百块,而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北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则发现了较为完整的陶器,如陶钵、陶鼎、陶壶和陶罐,不仅能满足实用功能,且其造型已具备一定的形式感。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4000年前,由于陶窑、陶轮和封窑技术的应用,陶器的设计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黄河流域的中西部地区陶器产生很早,至仰韶文化时期以美丽的彩陶著称,从造型到纹样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被认为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后的一种文化类型,以精美的彩陶为特色,在造型和纹样装饰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黄河流域东部地区的陶器十分出色,造型以高足、高器座为特色。

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以器型规整、磨光如镜、胎体轻薄的黑陶著称,说明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快轮制陶工艺。

华南地区发现过中国年代最早的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器表用模印工具压印各种几何纹样和编织纹。

3、玉器的设计特点环太湖流域玉器制作发达,特别是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玉器制造技术高度发展。

北方辽东地区则是玉石产地,是中国史前玉器的发源地之一。

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玉玦、玉管等,是迄今国内所知最早的真玉器。

在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更出土了一批史前玉器,其中一枚玉猪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河南舞阳县贾湖村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用绿松石制作的装饰品。

中国设计简史——第一章

中国设计简史——第一章

案例解析
八卦图形
八卦图形的创生和设计,与中国汉 字的创生和设计有着共同的思维模 式和设计方式。
“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 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仓颉 创造设计汉字未可视为史实,但张彦远谓仓颉在创生汉字时 “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这种“观物取象”的造字 方式与包牺氏创生设计八卦的方式是一致的。这说明远古中国 先民是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方式创造设计汉字和八卦符号 的。汉字和八卦符号都是符号,一个是“字符”,一个是“卦 符”,都有能指和所指。从起源上看,这两者相像或相同。从 存在的意义上看,八卦符号的特性为“象”和“数”(理), 汉字符号的特性为“象”和“义”,在“象”上是共同的。
高等艺术院校设计理论推荐教材
中外设计简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目录
上篇:中国设计简史
第一章 先秦的设计(公元前221年以前)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公元前 221—公元581年)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设计(公元581—公元 960年)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设计(公元960—公元 1368年)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设计(公元1368—公元 1911年) 第六章 民国以来的设计(公元1912年至今)
有了用火烧土成陶器的经验,人类逐渐又学会了用火 烧矿物,即出现了金属冶炼。由此,青铜器的设计便 成为了人类设计史、造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从丁村文化石器到裴 李岗石镰,石器不但 在精细的程度上有了 很大改观,在造型形 式的设计上也越来越 能满足实际需要
青铜食器线描图
鱼纹彩陶盆、变形鱼纹彩 陶盆以及仰韶文化纹饰演 变推测图
中国古代先民们在设计建筑时很自然地遵循了就地 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 ◆北方的穴居式和土木混合式建筑 ◆南方高离地面的干阑式建筑

大一中外设计史总结知识点

大一中外设计史总结知识点

大一中外设计史总结知识点设计史是设计思想、技术、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

中外设计史涵盖了各种设计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视觉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

它们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理解设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就大一中外设计史总结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古代设计史古代设计史是设计史的最初阶段,也是各种设计领域最早的发展阶段。

古代设计史涵盖了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设计等各个方面,表现了古代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实用需求的探索。

1. 古代建筑设计古代建筑设计是人类最早的设计实践之一,包括了古代城邦的建筑、古代宫殿的建筑、古代宗教建筑等。

古代建筑设计以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闻名于世。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都是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2. 古代工艺设计古代工艺设计是古代手工业产品的设计,包括了古代陶器、古代铁器、古代家具等。

古代工艺设计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绚丽的装饰手法而广受赞誉。

如中国的汉代玉器、阿富汗的托卡列米克工艺品都是古代工艺设计的典范。

3. 古代服装设计古代服装设计是古代人类对服饰的设计和制作,表现了古代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生活需求的追求。

古代服装设计包括了古代民族服饰、古代宫廷服饰、古代战争服饰等。

如中国的汉服、古希腊的长袍、古罗马的斗篷都是古代服装设计的杰作。

二、近代设计史近代设计史是设计史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代表了设计思想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近代设计史涵盖了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于设计的深入探索和实践。

1. 近代建筑设计近代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代表了建筑设计技术和风格的重大变革。

近代建筑设计包括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等。

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美国的洛杉矶Walt迪斯尼音乐厅、中国的北京国家大剧院都是近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2. 近代工业设计近代工业设计是工业产品设计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代表了工业产品设计技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墨菲规划设计了多所校园并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筑顾问,主持 制定了 1929年南京的首都规划,并在南京等地设计了一批建筑作品, 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和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 都属于政府机构的官方建 筑,继续采用中国复古形式。此外,这一时 期负责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两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吕彦 直也是墨菲的助手和门生
• 客人来到改造后的白天鹅,站在宾馆大堂,正前方就是二楼 连廊,透过连廊,“故乡水”正流水潺潺。霍英东先生所书的 “别来此处最萦牵”七个大字也没有 变化。“故乡水”
的上端,最具标志性的黄色瓦顶“濯月亭”相伴左右,“濯月 亭的瓦顶用金箔做成,通过灯光变化可衬托出‘故乡水’ 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观。
• 北京香山饭店——贝聿 铭设计
• 金陵女子学院——墨菲规划,弟子吕彦直设计
• 燕京大学的校址即北京大学主校园--燕园。1921年—1926年,曾为多 座在华教会大学进行过设计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接受聘请,为燕京大学进行了总体规划 和建筑设计,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宫殿的式样
• 汉口花旗银行——墨菲作品,欧洲古典折衷主义风格
• 二、中式风格的建筑和室内设计 • 1、建国前 • 2、建国后
南京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
南京中山陵
• 1、建国前 • 中式风格建筑——建国
前的中国民族形式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国现代建筑巨匠— —吕彦直
• 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 县(今滁州市)人,康奈尔大学建 筑系毕业。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 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 煌的一页。
• 1957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装饰系, 1988年改名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此 后形成美术院校和工科院校两种教育模式。
产品设计
• 一、实业救国下的工业产品——基本仿造 国外,缺少独立民族工业设计
• 二、建国后工艺美术产品的恢复 • 三、改革开放后产品设计自觉
• 1988,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华南第一家 • 1990,深圳蜻蜓工业设计公司 • 1991,广州雷鸟产品设计公司
染织与服饰设计
• 一、工业化对传统染织业的正负面影响? • 二、服饰设计 • 太平天国服饰设计——对戏服加以改革 • 民国时期服饰设计(中山装、学生装、西
装) • 1、男装 • 重点:中山装的设计及其象征意义 • 2、女装
• 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 轴线上。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 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曲水流觞”流华池中 心有小桥与平台相连,---仿王曦之之《兰宾舍——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外中内西
• 3、改革开放后室内设计教育
2、建国后 中式建筑 十大建筑
• 人民大会堂及其室内设计
• 北京火车站 • 中国革命与军事
博物馆
• 北京友谊饭店
• 重庆人民大会堂
三、中西合璧式的建筑
• 1、建国前:广东福建一带碉楼、洋楼
•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 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 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古希腊神庙
• 古典风格——清华大礼堂 • 仿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图书馆,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
建筑,设计者是美国茂旦洋行的建筑师墨菲(H. K. Murphy)和达纳(R. H. Dana),以美国19世纪典型的大学校园布局为蓝图,规划了早期的清华校 园
罗马万神殿
• 2、西方现代风格—— 青岛亨利王子饭店
• 2、建国后的现代建筑
• 福建武夷山庄——齐康设计
• 广州白天鹅宾馆“故乡水”景
• “故乡水”景观是建馆之初就有的,其位于宾馆中庭,由庭山、 鱼池、曲桥、园林建筑、绿化及灯饰等组成,占地面积约 350平方米。中庭的西面是庭山,筑 有山洞和蹬道,山体由 英石筑成,有三层楼高,石料取自广东英德,呈灰黑色,外观线 条硬朗,轮廓多转角,变化丰富。庭山顶有一座金庭“濯月 亭”,亭顶散发着 金灿灿光芒,瀑布从金亭旁十数米的庭山 上飞流直落鱼池,气势磅礴,甚为壮观。
• 香山饭店、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 级酒店。设计师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 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表达出建筑 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建筑设计师用简 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 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 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 体现德国青年风格的现 代建筑
• 西方现代风格——青岛基督教 福音堂
亨利·墨菲——推动中国古典建筑复兴思 潮的代表人物
• 亨利·墨菲于1899年从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1906年获美术学士学位 (Bachelor of Fine Arts)。1914年5月下旬,墨菲来到中国,这是他 一生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第六章 民国以来的设计
三个阶段: 1912——1949,现代设计传入 1949——1979,现代设计的自觉 80年代至今,现代设计崛起
建筑设计
• 一、西式风格建筑设计 • 1、古典风格 • 2、现代风格
• 1、古典风格——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中国
上海的分行大楼,位于上海外滩12号,又名市府大楼,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1921 年5月5日大楼开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大楼 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 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 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 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 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 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 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 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 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 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