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

合集下载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
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

这里介绍一台电路简单、装置容易、控制方便的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这可用作家用电器的调压装置,进行照明灯调光,电风扇调速、电熨斗调温等控制。

这台调压器的输出功率达100W,一般家用电器都能使用。

1:电路原理:电路图如下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

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 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
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Bilateral Triode Thyristor,简称BTT)是一种特殊的可控硅器件,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在电力电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并提供相应的原理图。

一、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四层PNPN结构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两个PN结组成,每一个PN结都有一个控制极和一个主极。

其工作原理如下:1. 静态工作原理:当双向可控硅两个主极之间的电压为正向时,即正向工作状态,两个PN结之间的结电容会妨碍电流的流动,双向可控硅处于关断状态。

当双向可控硅两个主极之间的电压为反向时,即反向工作状态,两个PN结之间的结电容充电,当电压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双向可控硅会进入导通状态。

2. 动态工作原理:当双向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时,惟独当两个主极之间的电流方向与PN结的导通方向一致时,双向可控硅才干正常导通。

当双向可控硅导通后,惟独当两个主极之间的电流方向与PN结的导通方向相反时,双向可控硅才干正常关断。

二、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用于说明其电路连接方式和控制方式。

```+----|>|----|>|----+| || || |+----|<|----|<|----+```在上述原理图中,两个箭头表示双向可控硅的两个主极,箭头方向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

两个箭头之间的线段表示PN结。

三、双向可控硅的应用领域双向可控硅由于其双向导通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交流电控制: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交流电的控制,例如交流电的调光、机电的调速等。

2. 电力系统: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控制,例如电力调度、电力传输等。

3. 电力电子变换器: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的电流控制,例如直流-交流变换器、交流-直流变换器等。

4. 光伏发电系统: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电流控制,例如光伏逆变器、光伏充电控制器等。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得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得工作原理1、可控硅就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瞧作由一个PNP管与一个NPN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与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得集电极直接与BG1得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就是BG1得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得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得结果,两个管子得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与导通.由于BG1与BG2所构成得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得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就是不可关断得。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与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得条件才能转化2,触发导通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见图5)因J3正偏,P2区得空穴时入N2区,N2区得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

在可控硅得内部正反馈作用(见图2)得基础上,加上IGT得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得伏安特性OA 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TRIAC得特性ﻫ什么就是双向可控硅:IAC(TRI—ELECTRODEACSWITCH)为三极交流开关,亦称为双向晶闸管或双向可控硅。

TRIAC为三端元件,其三端分别为T1(第二端子或第二阳极),T 2(第一端子或第一阳极)与G(控制极)亦为一闸极控制开关,与SCR最大得不同点在于TRIAC无论于正向或反向电压时皆可导通,其符号构造及外型,如图1所示。

因为它就是双向元件,所以不管T1 ,T2得电压极性如何,若闸极有信号加入时,则T1,T2间呈导通状态;反之,加闸极触发信号,则T1,T2间有极高得阻抗。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Bilateral Switch)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它具有双向导通的特性,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的电压条件下控制电流的通断。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其原理图。

一、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由两个PN结组成,分别称为主PN结和辅助PN结。

主PN结的两个端子分别为主阳极(A1)和主阴极(A2),辅助PN结的两个端子分别为辅助阳极(G1)和辅助阴极(G2)。

当主PN结的A1端施加正向电压,A2端施加负向电压时,主PN结处于导通状态。

此时,主PN结的正向电流从A1流入,经过主PN结和辅助PN结,最终流入G2。

同时,主PN结的负向电流从G2流出,经过辅助PN结和主PN结,最终流出A2。

这样,双向可控硅就完成了正向导通。

当主PN结的A1端施加负向电压,A2端施加正向电压时,主PN结处于反向导通状态。

此时,主PN结的负向电流从A2流入,经过主PN结和辅助PN结,最终流入G1。

同时,主PN结的正向电流从G1流出,经过辅助PN结和主PN结,最终流出A1。

这样,双向可控硅就完成了反向导通。

二、原理图以下是一个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示例:```A1 ───┐│┌┴┐│ │G1 ──┘ ││┌┴┐│ │G2 ──┘ ││A2 ───┘```在原理图中,A1和A2分别表示主阳极和主阴极的连接点,G1和G2分别表示辅助阳极和辅助阴极的连接点。

三、应用领域双向可控硅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领域。

它可以用于交流电的调光、电机的控制、电源的开关等。

由于双向可控硅具有双向导通的特性,可以实现正向和反向电流的控制,因此在电力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具有双向导通的特性,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的电压条件下控制电流的通断。

它由主PN结和辅助PN结组成,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实现正向和反向导通。

双向可控硅在电力控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交流电调光、电机控制等。

通过了解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和原理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电子器件。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Thyristo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也称为反向可控晶闸管或双向晶闸管。

它可以在电路中控制电流方向,并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导电。

本文将探讨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由四个层结构组成,其结构如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双向可控硅有两个PN结,每个PN结中有一个P层和一个N层。

双向可控硅中的三个引脚分别是Anode、Cathode 和Gate。

Anode 和Cathode 被用于控制电流的方向,而Gate 用于控制电流的大小。

当Gate 电压为0V,双向可控硅处于阻断状态,不允许电流通过。

当Gate 上升到一定电压(通常是0.5V到1.5V)时,由于Gate 与Anode 之间存在一种物理现象,即PN 结反向击穿,Gate 电流开始流动并执行电路中的功能。

此时,双向可控硅的阻抗变得非常小,允许电流从Anode 流向Cathode。

当Gate 电压再次降低到0V时,双向可控硅仍然保持导通状态,直到Anode-Cathode 电压降至其维持电压(通常为5V)以下并持续几个毫秒。

当Anode-Cathode电压降至零时,双向可控硅恢复到阻断状态。

双向可控硅最常用于交流电路中,因为它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导电。

它允许电流从Anode 流入Cathode 以及从Cathode 流入Anode。

这意味着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作交流电控制器。

例如,在灯光控制中,双向可控硅可用于调节灯光的亮度。

二、原理图下面是一个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在上图中,交流电源连接到电路中的双向可控硅。

一个变压器被用来将AC电源分成两半,每半AC 电压的峰值与其他半波相同但相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半波电压。

每个半波电压都通过一个双向可控硅,从而在两个方向上控制电流。

Gate 引脚连接到一个变阻器(不显示在图中),它可以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

由于交流电源的极性不是定量的,因此交流电源的一半被连接到电路中的第一个双向可控硅,另一半被连接到电路中的第二个双向可控硅。

可控硅工作原理

可控硅工作原理

可控硅工作原理1. 引言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简称SCR)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电机驱动、电炉加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结构、器件特性以及触发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可控硅的基本结构可控硅通常由四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可控硅基本结构可控硅基本结构从图中可看出,可控硅由三个 P-N 接面构成,两个外层为P 型半导体,中间为 N 型半导体。

第二外层 P 型半导体与 N型半导体之间的结部分称为控制极(G),两个外层 P 型半导体分别称为阳极(A)和阴极(K)。

在可控硅的结构中,G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可控硅的触发方式和工作特性。

3.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3.1 静态特性可控硅在正向电压施加时,其工作特性如图所示:可控硅静态特性可控硅静态特性从图中可见,当阳极对可控硅施加正向电压时,只有当阴极 K 极为负电压时,可控硅才能导通。

换句话说,只有当 A 极为正电压,G 极为负电压时,才能使可控硅导通。

这是由于在关闭状态时,G 极没有外界电流流过,能保持该状态的电压称为保持电压 UH。

3.2 动态特性可控硅在触发过程中,其工作特性如图所示:可控硅动态特性可控硅动态特性可控硅的触发是通过在控制极 G 上施加合适的触发信号来实现的。

一旦 G 极接收到触发脉冲,就会使可控硅进入导通状态,称为开通。

在开通状态下,即使去掉控制极上的触发信号,可控硅仍然保持导通状态,因此可控硅被称为双稳态元件。

当阳极 A 对可控硅施加正向电压时,通过给 G 极施加触发信号,可使可控硅导通,即可完成开关动作。

此时,可控硅的两个外层 P 型半导体分别形成了 P-N-P-N 的四层结构,内层 N 型半导体的电流将被大幅增加。

4. 可控硅的触发控制4.1 门电流触发门电流触发是最常见的可控硅触发方式之一,这种触发方式通过控制极 G 上的电流实现。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1、可控硅就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瞧作由一个PNP管与一个NPN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与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 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 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就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与导通。

由于BG1与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就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与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2,触发导通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见图5)因J3正偏,P2区的空穴时入N2区,N2区的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

在可控硅的内部正反馈作用(见图2)的基础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的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TRIAC的特性什么就是双向可控硅:IAC(TRI-ELECTRODE AC SWITCH)为三极交流开关,亦称为双向晶闸管或双向可控硅。

TRI AC为三端元件,其三端分别为T1(第二端子或第二阳极),T 2(第一端子或第一阳极)与G(控制极)亦为一闸极控制开关,与SCR最大的不同点在于TRIAC无论于正向或反向电压时皆可导通,其符号构造及外型,如图1所示。

因为它就是双向元件,所以不管T1 ,T2的电压极性如何,若闸极有信号加入时,则T1 ,T2间呈导通状态;反之,加闸极触发信号,则T1 ,T2间有极高的阻抗。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它是由三个PN结四层结构硅芯片和三个电极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图3-29是它的结构、外形和图形符号可控硅的三个电极分别叫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当器件的阳极接负电位(相对阴极而言)时,从符号图上可以看岀PN结处于反向,具有类似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上加正电位时(若控制极不接任何电压),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器件仍处于阻抗很高的关闭状态。

但当正电压大于某个电压(称为转折电压)时,器件迅速转变到低阻通导状态。

加在可控硅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低于转折电压时,器件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如果在控制极上加有适当大小的正电压(对阴极),则可控硅可迅速被激发而变为导通状态。

可控硅一旦导通,控制极便失去其控制作用。

就是说,导通后撤去栅极电压可控硅仍导通,只有使器件中的电流减到低于某个数值或阴极与阳极之间电压减小到零或负值时,器件才可恢复到关闭状态。

图3-30是可控硅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中曲线I为正向阻断特性。

无控制极信号时,可控硅正向导通电压为正向转折电压(U BO);当有控制极信号时,正向转折电压会下降(即可以在较低正向电压下导通),转折电压随控制极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当控制极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出现正向阻断状态了。

曲线H为导通工作特性。

可控硅导通后内阻很小,管子本身压降很低,外加电压几乎全部降在外电路负载上,并流过比较大的负载电流,特性曲线与二极管正向导通特性相似。

若阳极电压减小(或负载电阻增加),致使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I H时,可控硅从导通状态立即转为正向阻断状态,回到曲线I状态。

曲线山为反向阻断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加以反向电压时,尽管电压较高,但可控硅不会导通(只有很小的漏电流)。

只有反向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电流才突然增大,若不加限制器件就会烧毁。

正常工作时,外加电压要小于反向击穿电压才能保证器件安全可靠地工作。

可控硅的重要特点是:只要控制极中通以几毫安至几十毫安的电流就可以触发器件导通,器件中就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
一.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它是由三个PN结四层结构硅芯片和三个电极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图3-29是它的结构、外形和图形符号。

可控硅的三个电极分别叫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当器件的阳极接负电位(相对阴极而言)时,从符号图上可以看出PN结处于反向,具有类似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上加正电位时(若控制极不接任何电压),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器件仍处于阻抗很高的关闭状态。

但当正电压大于某个电压(称为转折电压)时,器件迅速转变到低阻通导状态。

加在可控硅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低于转折电压时,器件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如果在控制极上加有适当大小的正电压(对阴极),则可控硅可迅速被激发而变为导通状态。

可控硅一旦导通,控制极便失去其控制作用。

就是说,导通后撤去栅极电压可控硅仍导通,只有使器件中的电流减到低于某个数值或阴极与阳极之间电压减小到零或负值时,器件才可恢复到关闭状态。

图3-30是可控硅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中曲线I为正向阻断特性。

无控制极信号时,可控硅正向导通电压为正向转折电压(U B0);当有控制极信号时,正向转折电压会下降(即可以在较低正向电压下导通),转折电压随控制极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当控制极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出现正向阻断状态了。

曲线Ⅱ为导通工作特性。

可控硅导通后内阻很小,管子本身压降很低,外加电压几乎全部降在外电路负载上,并流过比较大的负载电流,特性曲线与二极管正向导通特性相似。

若阳极电压减小(或负载电阻增加),致使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I H时,可控硅从导通状态立即转为正向阻断状态,回到曲线I状态。

曲线Ⅲ为反向阻断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加以反向电压时,尽管电压较高,但可控硅不会导通(只有很小的漏电流)。

只有反向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电流才突然增大,若不加限制器件就会烧毁。

正常工作时,外加电压要小于反向击穿电压才能保证器件安全可靠地工作。

可控硅的重要特点是:只要控制极中通以几毫安至几十毫安的电流就可以触发器件导通,器件中就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

利用这种特性可用于整流、开关、变频、交直流变换、电机调速、调温、调光及其它自动控制电路中。

二、可控硅的主要技术参数
1.正向阻断峰值电压(V PFU)
是指在控制极开路及正向阻断条件下,可以重复加在器件上的正向电压的峰值。

此电压规定为正向转折电压值的80%。

2.反向阻断峰值电压(V PRU)
它是指在控制极断路和额定结温度下,可以重复加在器件上的反向电压的峰值。

此电压规定为最高反向测试电压值的80%。

3.额定正向平均电流(I F)
在环境温度为+40C时,器件导通(标准散热条件)可连续通过工频(即指供电网供给的电源频率.一般为50Hz或60Hz,我国规定为50Hz)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4.正向平均压降(U F)
在规定的条件下,器件通以额定正向平均电流时,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电压降的平均值。

5.维持电流(I H)
在控制极断开时,器件保持导通状态所必需的最小正向电流。

6.控制极触发电流(Ig)
阳极与阴极之间加直流6V电压时,使可控硅完全导通所必需的最小控制极直流电流。

7.控制极触发电压(U g)
是指从阻断转变为导通状态时控制极上所加的最小直流电压。

普通小功率可控硅参数见表3-lO。

表3-10 普通小功率可控硅参数
*正向阻断峰值电压及反向阻断峰值电压在30~3000范围内分档。

三、多种用途的可控硅
根据结构及用途的不同,可控硅已有很多不同的类型,除上述介绍的整流用普通可控硅之外还有;①快速可控硅。

这种可控硅可以工作在较高的频率下,用于大功率直流开关、电脉冲加工电源、激光电源和雷达调制器等电路中。

②双向可控硅。

它的特点是可以使用正的或负的控制极脉冲,控制两个方向电流的导通。

它主要用于交流控制电路,
如温度控制、灯光调节及直流电极调速和换向电路等。

③逆导可控硅。

主要用于直流供电车辆(如无轨电车)的调速。

④可关断可控硅。

这是一种新型可控硅,它利用正的控制极脉冲可触发导通,而用负的控制极脉冲可以关断阳极电
流,恢复阻断状态。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做成无触点开关或用于直流调压、电视机中行扫描电路及高压脉冲发生器电路等。

可控硅的用途很广泛,下面仅举两例来说明可控硅电路的工作过程。

图3-31是采用双基极管的可控硅调压电路,D1~D2组成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BG双基极管构成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是一个张弛振荡器)。

整流电压经电阻R1降压后加在A、B两点。

整流后脉动电压的正半周通过R4、W向电容C 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双基极管峰点电压U P时,BG由截止转为导通,电容C通过b1e结及R。

迅速放电,其放电电流在R。

上产生一个尖脉冲,成为触发可控硅(SCR)极的触发信号,从而导致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其正向压降很低,所以张弛振荡器即停止工作,电源电压过零时(由于无滤波电容,故为单向脉动电压)可控硅就自动关断。

待下一个正半周到来时,电容C又充电,重复上述过程。

因而串联于整流电路的负载R L上就得到~个受控的脉冲电压。

电容C的充电速度与R4、、W及C的乘积有关,所以调节W之值,即能改变电容C充电到U,值的时间.也就可以改变可控硅的导通时间,从而改变了负载上电压的大小。

图3-32是一种利用可控硅做成的感应(接近)开关。

它是利用人体电容和电阻与电路上电容C1,并联促使氖管N导通点燃,从而在电阻R1上产生可控硅的触发信号,使可控硅导通,点着串于可控硅电路里的灯泡。

也可在电路里串接继电器,带动其他电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