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准备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他敢触龙颜, 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 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 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 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 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 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所以传到西汉末时, 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 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 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全书共三十三篇, 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 东周一篇, 秦五篇, 齐六篇, 楚四篇, 赵四篇, 魏四篇, 韩三篇, 燕三篇, 宋卫合一篇, 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 七雄并立, 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 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 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 有的主张连横, 有的主张合纵, 所以, 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 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 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__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是爱国的表现。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相关知识介绍1.解题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

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实词zhāo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朝cháo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cháo朝见(动词)偏爱(动词)身长,长(形容词)修修建(动词)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

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4.句式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模板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模板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模板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模板4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模板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优秀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优秀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优秀4篇教学重点篇一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说话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3、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难道一定是这样吗?战国时期的一位谋臣告诉我们“忠言”不一定“逆耳”,一“逆耳”的忠言更乐于让人接受,取到更好的效果。

请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作品: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460~220)。

《战国策》是国别体。

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

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解题讽,婉言规劝。

谏,直言规劝。

“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

这题目不能解释成“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应该把题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邹忌讽齐王”,一部分是“齐王纳谏”。

(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2、分角色朗读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实,人们更希望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这样既能达到利于病、利于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

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婉言劝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政治清明。

这位智者就是邹忌,同学们打开书一qi课,让我们一起去拜访邹忌。

二、解释文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了几件事?如何解释“讽”和“谏”?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其中,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2、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通过积累中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策》由谁整理的?——刘向。

哪个时代?——西汉。

内容包括哪些?——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哪些成语故事来源于《战国策》?——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有一个成语——门庭若市,查字典积累它的含义。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的人很多,十分热闹。

)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是什么?——门可罗雀(门前可以张网捕雀,比喻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三、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朗读指导。

(一段记叙十分生动,朗读时应注意表现出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朗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

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用来表现齐威王当机立断,马上颁布政令的果断。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设计:龚侃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字词,翻译全文找出文中“三分”的思想,形成行文的层次意识理清文章逻辑脉络,理解邹忌劝谏的思路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字词,翻译全文。

理清文章逻辑脉络。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逻辑关系,形成行文的层次意识教学流程:一、导入1、一个宰相因为臭美照镜子而使得国家从此富强,你相信吗?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讲了邹忌因为臭美照镜子而使得齐国成为战国时代霸主的故事,那么其中原委究竟如何呢?我们先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讲故事的感觉2、参考课下注释,复述故事情节3、编写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的练习题闻、面、服、孰、私、美等词的特殊用法4、指名回答,落实重点字词、句子5、快速翻译全文,带过次要语句。

三、“三分”思想与层次意识1、中国文化中对“三”这个数字有特别的偏好,如“桃园三结义”、“三打白骨精”“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等。

这篇文章中暗含了多少“三”呢?2、首先老师找一个“三”做示范:本文从结构上看就可以分为三层,哪三层?分三个层次的好处是什么?结构三分的好处:类似起因、经过、结果,是交代一件事情最基本的要素3、老师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其实文中还暗含了许多的“三”,请从文中尽可能多的归纳出“三”,并想一想作者这样分分别有什么好处?四、“三分”思想与逻辑关联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三”的思想?邹忌三问美、亲朋三答美、邹忌三反思、归纳三原因、劝谏王三蔽、齐王三行赏、成效三阶段2、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项“三”?劝谏王三蔽——本文的中心,所有“三”的指向3、理清各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邹忌讽谏的方法。

劝谏前的三问、三答、三反思、三归因是步步推进指向齐王的三蔽的,劝谏后的三行赏、三阶段是齐王认为“三蔽”的劝谏的“善”的结果。

齐王的“三蔽”是文章的中心,把文章贯穿了起来,即使邹忌实际上经历的是两问或者四问五问,为了有针对性地劝谏齐王的“三蔽”,他也会改为“三问”4、文中的“三”有的是三方面,有的是三角度,有的是三阶段,作用各不相同,分别分析文中各处作者从三个方面写的好处结构更清晰,层次更鲜明,角度更多样,想象更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着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着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
..莫不私王
..千里⑥宫妇左右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能谤讥
..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明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④闻:使……闻。

⑤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3.请学生翻译文段
4.全班齐读课文,反复诵读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邹忌是怎么劝谏齐王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话是一门艺术,提意见、建议更是一门艺术。

会提的,让人心悦诚服;不会提的,让人火冒三丈。

今天,我们看看邹忌是怎样向齐王提建议,齐王又是怎样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建议的。

二、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研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邹忌结合自身容貌问了妻、妾、客三人一个什么问题分别怎么问的
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②、三人分别怎么答的三人的回答有没有不同
三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叹句,读出其妻由衷的偏爱之情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反问句,读出其妾畏惧拘谨之情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陈述句,读出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
语气:强----弱
(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注意其语气、节奏感)
③、徐公来后,邹忌和他比美的结果如何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比美观结果引发了邹忌什么样的思考
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小结:邹忌经过一番思考,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研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

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①、邹忌入朝后先向齐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而皆以臣美于徐公。


原因是什么
----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

②、邹忌向齐王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三比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莫不求于王
③、如果说“皆以臣美”是生活小事,那么“王之蔽甚矣”就是什么事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理
•“皆以臣美”--------- “王之蔽甚矣”
•小事 --------- 大事
•家事 --------- 国事
•设喻说理、对比推理
小结: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研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体现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由于邹忌由小及大。

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

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②、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下赏
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门庭若市
数月间进
期年无可进
纳谏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总结人物形象:
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

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四、布置作业
1.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2.用今天你所学到的劝谏方式完成下列各题(任选一题)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上网。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同学要讲究公共卫生。

附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