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模拟文科语文试卷X

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模拟文科语文试卷X

1.根据课文默写。

(l0分)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⑤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⑥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⑧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⑨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⑩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课文默写。

(10分)①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②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④无情有恨何人觉?。

(陆龟蒙《白莲》)⑤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⑥__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⑦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⑧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⑨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⑩;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3.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2)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4)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5)一鼓作气,__________,。

(左丘明《曹刿论战》)(6)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8)__________,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9)精诚所至,。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题。

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的弊端你所接受的所有信息,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doc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doc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CA鱼鳔(biào)B吐蕃(bō)D牵强附会(qi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婉然枢纽繁文缛节矫揉造作B.编纂蹙缩瞋目结舌和衷共济C.推诿毗临鬼蜮伎俩安分守己D.纰缪倾泻坚壁清野少安毋躁【答案解析】DA宛然;B.瞠目结舌;C.毗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小长假刚刚结束,五一小长假又临近,媒体关于可能会涌现的审车潮,联合成都交警盘点成都市26个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

B.武侯祠位于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

C.去年3月25日,彭丽媛在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把上海老字号百雀羚护肤品礼盒作为“国礼”相赠,一时间人们对国货的热情蔚然成风。

D.南印度洋搜索区域已经发现很多碎片,澳方也已拍摄到相关图像,但广阔的空间浩如烟海,复杂的情况随时发生,定位和打捞工作难度非常大。

【答案解析】B(B肇始:发端,开始。

A此处应为“对于”。

①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②“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

C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与“热情”搭配不当。

D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记者从锦江区公安分局获悉,为适应反恐怖反暴力犯罪的需要,抽调精干警力20名,组建了一支专业性强的“快速反应突击队”。

B.《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旨在通过科学规划来确定成都市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指标体系,对全市范围的绿色空间进行统筹安排。

C.近年来,成都向国外友好学校输出“草堂教室”、“巴金课堂”、“熊猫课堂”等“世界课堂计划”,构建起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的国际教育课程。

2014年成都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参考 答案(成都)

2014年成都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参考 答案(成都)

2014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A、yì/zhì, qí, chì/chí, zhàn/chànB、lǚ/lóu, jūn, pāng/páng, qí/qǐC、jiào, hè/yè, piào/piāo, jí/jīD、qián/qiǎn, liǎo/liào, xiàng/hàng, bié/biě2、DA、凄婉直截了当为人处世B、旁稽博采C、博弈殒身不恤3、C竟然: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公然:公开地;毫无顾忌地。

监管:监视管理;监督管理。

监督:监察、督促。

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

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褒义。

4、CA 残缺,“明确了”后加“对”。

B“制定措施”应为“采取措施”,“降低……流通环节”无法搭配。

D“达”“左右”去其一。

5、B表述的主体为“中国瓷器的胎体”,与题干不符。

理解的侧重点在“制作”与“成本”上,也偏离了“中国瓷器艺术”。

6、C由第6段的表述可以得出答案。

A项“和”应为“或”,“1200℃的高温”少了“左右”;B项“东汉”应为“东汉晚期”,“一个”应为“第一个”,“青花瓷”应为“青瓷”;D项“成熟的青花瓷”出在“元朝”,“元明清”应为“明清”。

7、D“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在元代已经烧制成功。

该项的整个表述也属强加因果。

8、A(比,接近,随从)9、A均表转折关系连词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C.这,代词/的,助词;D.用/把)10、(1)然而天下的人们常常在长江大河安然流淌没有什么灾祸的时候亲近它,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不考虑去除它激荡时的隐患。

14年高考三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14年高考三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14年高考三卷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2. 以下哪个字不是汉字六书中的“指事”字?()A. 上B. 下C. 本D. 未3.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春秋五霸”?()A. 齐B. 晋C. 秦D. 鲁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一鸣惊人B. 画龙点睛C. 纸上得来终觉浅D. 一箭双雕5. 下列哪个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杜甫二、判断题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模拟文科语文试卷P

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模拟文科语文试卷P

1.课内古诗文默写。

(8分)①?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韩愈《马说》)③?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④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⑤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⑥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⑦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⑧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古诗文知识积累。

(8分)(1),三日不绝。

(2)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功在不舍。

(3)__________,如临深渊,。

(4)浊酒一杯家万里,。

(5)夕阳西下,。

(6)人不寐,。

3.根据课文默写(10分)①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②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③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④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⑤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⑥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⑦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⑧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10分)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①跳舞草是一种“灵性”的植物,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

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为一对舞伴,它们时而合抱,时而交又,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而舞。

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始了一场友谊舞会,霓裳鬓影,一枝一叶都有情。

②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这种小草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滥调,即使是时下流行的Disco曲,它也会娥眉紧蹙,停步罢舞。

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模拟理科语文试卷V

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模拟理科语文试卷V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3)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达思乡报国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2.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

(4分)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__________,。

__________,?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树枝与名片【日】西村寿行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

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

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

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

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

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

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

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11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2014届三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4届三模语文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C解析:“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2.B.解析:由第二段第一句“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可知,B项无因果联系。

3.A.解析:B项,“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属无中生有;C项,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只是证明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D项,“可有可无”并不准确,原文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4.D解析:顾:反而。

5.C解析: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6.D解析:“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

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7.(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

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译出大意给2分;“方”“疏”“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

(译出大意给2分;“因”“究”“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

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

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

改任庶吉士。

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

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

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

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

四川省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检测 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检测 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检测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

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

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

《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

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

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

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

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

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1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沉疴.豇.豆/瓦缸.风靡./靡.丽刹.那/霎.时B.缉.私/作揖.烘焙./蓓.蕾拮据./据.点债券./家眷.C.跻.身/侪.辈悲恸./恫吓模.仿/模.样怯.懦/商榷.D.媲.美/包庇.骠.骑/剽.悍犄.角/角.斗狡黠./狭.隘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歉收番茄意气用事秘而不宣B.萃取掣肘锱珠必较责无旁贷C.青睐凋蔽插科打诨不稂不莠D.厮打编纂涸辙之鲋豆寇年华3.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杨振宁始终认为,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2)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

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3)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的审美感受。

A.纵然鼎力相助耳目一新B.固然竭尽全力耳目一新C.纵然竭尽全力焕然一新D.固然鼎力相助焕然一新4.把下面各句子组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比如对高尔基、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②它们实际上是经过了不同时代的读者主观“阐释”而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文化存在③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④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⑤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⑥因而我们才会说,大师与经典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A.③④⑤①⑥②B.⑤④②⑥①③C.⑤⑥②③④①D.③⑥④②①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高德胜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

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

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

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

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

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

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

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

因为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反观自身、心灵对话都是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

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

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

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

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

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

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

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

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

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

最后,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5.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和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应在教育的个别化方面加强探索。

C.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教育任务,反而促使人更加远离自己的内心。

B.文章第②段分析造成现代教育弊端的原因,指出现代教育由于过分推崇标准化考试,造成自我反省、心灵关怀等内容被丢弃。

C.文章最后三段指出现代教育要在实利追求与心灵养育、规模化与个体化等方面获得平衡,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D.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话题,在结尾则集中论述现代教育转型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强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排斥、否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B.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关于呵护儿童心灵,让孩子自然发育的思考,颇有见地。

C.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D.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的发展具有惯性,整体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聊且园记钱谦益1)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日:“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之日可以。

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①也。

其东亭之日学稼。

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屋,沟塍迕错,鸡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

其西亭之日学圃。

树桑成阴,蔬得以避喝,渫井为池,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籍,此余之所食也。

折而南,其中有斋日则喜,夹窗助明,琴书搘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

梅树盘纡,编为虎落,丛生蔓延,香雾杂遝,树之眉日梅花深处。

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余之比于梅也。

其北则老树攫挈,茂林晻霭,三径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

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

合而名之曰聊且园。

子其为我记之。

”2)余惟侍御荷橐簪笔,供奉赤墀②,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乎?东夷不靖,浃辰③而克我河东,士大夫之辱,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名园日聊且。

聊且之为言,苟然而已之辞也。

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荀然于疆圉而戎索④坏。

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止足之义,如公子荆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侍御戮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⑤之诛,使吾辈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

他日幅巾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3)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①茇:在草舍住宿。

②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

③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

④戎索:戎人之法,泛指法令。

⑤佟夷:古代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槐柏翳如,花竹分列翳:茂密B.凿沼矢鱼矢:捕射C.余惟侍御荷橐簪笔荷:继承D.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靖:平定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明余之比于梅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子其为.我记之不足为.外人道也C.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问且.秦强而赵弱D.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弃甲曳兵而.走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1.从全文看,作者为李雍时写《聊且园记》的用意是什么?(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