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菌群分析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林红;汪小清;黄丽辉;徐敏丹;马琳;赖人旭【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athogen proifle and risk factors of infected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early recovery ofpatients.Methods The data of 12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s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infection group (38 patients) and non-infection group (82 patients) based on whether their ulcer was infected or not. The pathogens and risk factors of infection in diabetic foot ulcer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this study, 43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38 cases of infection, of which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ed for 51.2 %, gram negative bacteria 41.9 %, and fungi7.0 %.Staphylococcus aureus,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were the top three pathogens, accounting for 16.3 % each.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 retinopathy, more than 2 foci of ulcer, osteomyeliti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DL-C, albumin,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 number of ulcers, osteomyeliti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Conclusions HDL-C,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white blood cell, triglyceride, albumin,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 and smoking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diabetic foot ulcer.%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的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3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溃疡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分析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影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38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革兰阳性菌22株,占51.2%;革兰阴性菌18株,占41.9%;真菌3株,占7.0%.位居前3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均为7株,各占1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合并视网膜病变、溃疡数目>2个、合并骨髓炎以及合并肾病等与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以及溃疡数目、骨髓炎是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以降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感染率.【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7(017)001【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作者】林红;汪小清;黄丽辉;徐敏丹;马琳;赖人旭【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预防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消化科,广东珠海 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R528.1糖尿病足部溃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种疾病是指还未被发现周围神经病变的人群,却已经出现足部感染、溃烂、化脓等症状,具有很高的罹患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 we r e s e pa r a t e d f r o m i n f e c t i o u s s ki n a n d s o t f t i s s u e i n h o s p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a be t e s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Re s ul t s: Th e n umb e r o f p o s i t i v e c u l t u r e s o f 36 4.Gr a m — po s i t i v e C o c c i we r e f o r 42 . 8 6% , t h e mo s t b a c t e ia r we r e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s a n d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e p i d e r mi d i s, t h e d ug r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e s o f p e n i c i l l i n wa s hi g h e r .T he Gr a m — n e g a t i v e c o c c i we r e f o r 4 7. 25 % ,t h e mo s t b a c t e ia r we r e p e s u d o mo n a s a e ug r i n o s a a n d k l e b s i e l l a.t he dr ug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e s o f a mp i c i l l i n we r e 9 5 . 5% a n d 8 7 . 5%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on c l u s i o n: Th e r e i s a hi g h r a t e o f s ki n a n d s o t f t i s s u e i n f e c t i o n i n d i a b e t e s, a n d t h e d r ug—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pa t h o g e n s i s h i g h e r . we s h o u l d c h o o s e s e n s i t i v e d ug r s d e p e n d i n g o n d ug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e s t .
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关勇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1期关勇南乐县疾控中心,河南濮阳 457400[摘要]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胰岛素类药物,导致自身免疫能力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而造成了患者皮肤表面动态平衡被打破,皮肤菌群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紊乱现象。
此时患者将会伴随发生皮肤感染疾病,影响患者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对推动实际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感染;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防治工作[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07(b)-0023-01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吞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吞噬作用以及杀菌作用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造成患者自身身体免疫能力严重下降,相关皮肤感染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发生。
目前针对此方面研究工作已经广泛展开并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果,对推动相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次研究在分析已有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临床治疗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的危害性分析1.1 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微生物菌群,从而导致患者自身容易受到外界真菌感染,造成患者糖尿病症的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不仅付出了较多的精力,也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经济负担较高,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医院社会形象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也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效果不是很明显,影响较为深远[1]。
1.2 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受到严重损害由于患者皮肤感染所导致的免疫能力下降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患者皮肤表面动态平衡被糖尿病患者自身病症所打破;另一方面也造成本就不是很高的免疫能力进一步削弱,严重降低了患者自身康复的几率,为患者临床治疗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糖尿病(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
DM患者由于慢性血糖增高,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容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
皮肤损伤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导致伤口感染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困难。
我科2011年至2012年采用碘伏湿敷治疗DM皮肤溃疡合并感染15例,收到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73—84岁,DM病程20—25年,皮肤溃疡时间0.5—2个月,足部溃疡13例,小腿溃疡2例。
溃疡单发,坏死组织达到肌层,创面覆盖黑色结痂,内层黄绿色分泌物,有臭味,创面组织表面暗红色,凹于正常皮肤,溃疡面积1.5—10cm。
2 方法15例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皮肤创面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剪除坏死组织。
创面感染严重者,先用3%双氧水冲洗脓性分泌物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清创。
用红外线灯照射5—10分钟,最后用0.5%碘伏纱布湿敷,盖上无菌纱布包扎,不宜过紧,每日换药2次。
3 结果疗效评价标准:创面完全愈合,新皮生成为治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为显效;创面无扩大,渗出液减少为有效;治疗前后创面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经过3—5次换药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表面渗出减少,可见正常肉芽组织之间生长,边缘皮肤向中心蔓延,创面逐渐缩小,直至愈合。
治愈9例,显效3例,有效3例。
4 讨论DM患者皮肤破损病因是多因素的,DM患者长期代谢紊乱,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
由于DM患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疾病和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容易引起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
肢体血管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低。
DM患者伴有多种皮肤损害[1],皮肤修复能力较差,轻微的外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发生溃疡。
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时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溃疡,合并感染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通过对实际护理过程的观察和效果评估,我们将得出人性化护理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溃疡、感染、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护理策略、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长期不良控制血糖的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溃疡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风险较高,不仅会延长愈合时间,还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影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中的作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经验。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和疗效。
为护理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现状与危害;2.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3. 深入研究人性化护理的具体策略和方法;4. 观察和比较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评估其临床价值;5. 推广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达成,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溃疡37例治疗体会

・
18 ・ 72
N . 21 o7 00
M DCL NO M 1 N E I FR A1 AI O
临床 集锦
分输液 ( 转入者在 首诊医院已处理者除外 ) 。常规 治疗 后经 家属同意对 患者 4 讨 论 等 . 进行 H +H P D治疗。使用 A l0 K0 型透析机 , 丽珠 H A型树脂血液灌流器及 f ∞
【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溃疡; 聚维酮碘; 生肌玉红膏
di 036 ̄. s.o6 99 21.7 12 0: .99 in1o —15 .000.2 1 s 文章编号 : 0 15 (0O 一 7— 72— 2 1 6— 99 2l ) 0 18 0 o 22 治疗结果 : . 治愈 1 ( 14 ) 效 7例 (89 ) 有效 3例 (. 9例 5 .% , 1.% , 8
参考文献
[ ] 张晓光. 1 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药物 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中国血液净 J.
化,0 4 3 4 :2 2 5 20 ,( )2 4— 2 .
行 全部数据分析。
3 结果 .
[ ] 冯秀芸, 2 方雪英, 任青艳, 床边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毒物中毒疗效观察. 等. 在1 6例患者中 , 了 4次灌流联合透析的两例 , 进行 进行了 3次灌流联合透 中国危 重病急救医学 , 0 . 2 1 0 析 的两例 , 2次灌流联合 透析者 1 。2例患 者在灌 流联合 透析期 间发 进行 2例 [] 苑鑫, 3 何跃忠. 血液灌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方面的应用[] 军 J. 生呼吸心跳骤停 , 但均成功复苏; 休克3例;例发生呼吸衰竭、 2 肺水肿; 最终抢 事医学科学院院刊,O52 ()33— 9. 20 , 4 :9 35 9 救有 1 例抢救无效死亡 , 其余 l 5例均 成功救治 , 随诊无反跳及后遗症。在治疗 [] 于笑 霞, 4 王立新. 血液 灌流 治疗急 性有机磷农 药 中毒 中 间综合征 的疗效
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宏宇;麦婉湘【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diabetes with infections of skin and softtissue .Methods:Bac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364 strains who were separated from infectious skin and soft tissu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retrospectivelyanalyzed .Results:The number of positive cultures of 364.Gram -positive cocci were for 42.86%,the most bacteria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penicillin was higher .The Gram -negative cocci were for 47.25%, the most bacteria were pesudomonas aeruginosa and klebsiella ,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ampicillin were 95.5%and 87.5%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re is a high rate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 in diabetes , and the drug -resistanceof pathogens is higher .we should choose sensitive drugs depending on drug sensitivity test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糖尿病的皮肤病变

糖尿病的皮肤病变1、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皮肤感染血糖升高时,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升高,给霉菌、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上糖尿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据了解,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皮肤感染,其中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多数是念珠菌、皮肤癣菌“作怪”。
念珠菌感染常发生在男性外生殖器龟头、口腔、腹股沟、指甲等,导致鹅口疮、念珠菌性龟头炎和外阴炎等;而细菌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病和痈等,范围比较广,而且炎症明显,常常出现坏疽。
2、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皮肤瘙痒据了解,约1/5的糖尿病人有皮肤瘙痒的症状,而且瘙痒比较顽固,与血糖数值的大小呈正相关。
血糖越高,瘙痒的情况越严重,特别外阴瘙痒,用抗组胺药物都没有明显效果,病人痛苦难耐。
只有在血糖得到控制后,瘙痒才慢慢缓解,所以一直坚持糖尿病治疗的患者突然出现皮肤瘙痒难止,最好还是查查血糖,可能要调整一下治疗方案。
3、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
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
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病人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
4、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糖尿病性皮疹这种皮肤改变,发生在小腿前面。
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
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
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中医认为糖尿病瘙痒症的产生与湿、热、毒有关,采用内服法与外洗法相结合治疗。
内服药,全身皮肤瘙痒用当归10克、白芍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白鲜皮30克、苦参10克、黄柏10克、土鳖虫10克、水蛭3克;外阴瘙痒用苦参10克、黄柏1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20克、竹叶15克、车前草30克,若白带多加椿根白皮3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菌群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28T10:04:26.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迟海燕周玉萍苏丽清宋明强司凤霞
[导读] 威海市立医院研究观察了316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分泌物培养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可提供指导。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糖尿病相关慢性皮肤溃疡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分布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316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分泌物培养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威海市立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患者316人,其中男性178人,女性138人,年龄22-78岁,平均30-58岁,糖尿病病程5.9±10.3年。
慢性皮肤溃疡感染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55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164人,平均年龄25-60岁。
排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标本采集在使用咽拭子取皮肤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标本收集后立即送检。
1.3 诊断标准 316名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菌落计数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革兰氏阴性杆菌
≥105CFU/ml有诊断意义。
1.4 检验方法对培养获得的纯培养的可疑菌落进行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接种血琼脂平板做细菌计数。
培养基由威海医学高分子有限公司提供,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板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X-32提供。
1.5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构成统计两组最常见的前十位致病菌,其他少见菌因例数过少未做统计。
皮肤溃疡感染组最常见的致病菌前三位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溃疡感染合并糖尿病组最常见的致病菌前三位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
第三位常见致病菌的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大肠埃希氏菌敏感的抗生素
皮肤溃疡感染组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最敏感的抗生素前三位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皮肤溃疡感染合并糖尿病组中大肠埃希氏菌最敏感的抗生素前三位分别为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舒巴坦钠,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皮肤溃疡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细菌的致病力和机体的防御能力两个方面。
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19%[1],是常人的2-3倍,因此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感染显得十分重要。
尽管抗菌药物发展很快,但皮肤溃疡感染的发病率却无明显下降,因此了解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细菌学特征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糖尿病皮肤慢性难愈性溃疡是糖尿病最为棘手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创面治疗的难题。
在糖尿病皮肤组织中存在着局部糖含量增高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蓄积,以及以胶原合成减少和组织修复细胞增殖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并由此造成了糖尿病皮肤菲薄的组织学或解剖学特征。
这一在未遭遇外源性损伤的情况下即已经存在组织学和细胞功能学的异常改变,被称之为糖尿病皮肤的“隐性损害”现象[2],因此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其外伤等刺激下皮肤的易损性明显增加,且容易发生自发性溃疡以及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
Leese G等的研究认为,标准常规治疗4周后皮肤溃疡的面积变化是反映糖尿病相关性足部溃疡能否最终痊愈的预测因素之一[3]。
本研究结果提示引起皮肤溃疡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与报道相一致。
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感染者与单纯皮肤溃疡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有差异,这一点可以对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导。
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皮肤溃疡感染,首先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积极控制血糖等。
其次,抗生素的使用应规范,足量,足疗程,必要时根据细菌学培养的结果更改品种。
参考文献:
[1] Collins AJ,Kasiske B,Herzog C,etal.Excerp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06 annual,data report [J].Am J Kidney Dis,2007,49(1 Suppl 1):A6。
[2]Lu SL,Qing C,Xie T,etal.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cutaneous “underlying disorder”in diabetetic rats.Chin J Trauma,2004,20:468-473.
[3]Leese G,Schufield C,McMurray B,etal.Scottish foot ulcer risk score predicts foot ulcer healing in a regional specialist foot clinic.Diabetes Care,2007,30:2064-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