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工业发展重点

合集下载

2010年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趋利避害,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之路。

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部分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一、综合经济总量: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46亿元,增长5.8%,对GDP的贡献率为1.38%,拉动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320.76亿元,增长21.2%,对GDP的贡献率为57.6%,拉动经济增长10.4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275.4亿元,增长23.1%,对GDP的贡献率为53.61%,拉动经济增长9.7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3.05亿元,增长16.1%,对GDP的贡献率为41.02%,拉动经济增长7.4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83:49.76:46.41转变为3.89:51.05:45.05。

全年人均GDP为28428元,折合美元为4307美元,增长17.2%。

财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27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2亿元,增长22.6%;上划中央、省级收入32.75亿元,增长16%。

实现增值税3.6亿元,增长14.8%,地方工商税收27.14亿元,增长23.8%,其中:企业所得税2.46亿元,增长14.1%,个人所得税1.78亿元,增长9.3%。

非税收入3.79亿元,增长22%。

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40.43亿元,增长41.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8.75亿元,增长27.8%。

其中,教育支出22.38亿元,增长6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9亿元,增长19.9%,医疗卫生支出7.49亿元,增长16.2%,用于住房保障的支出5.17亿元,增长142.6%。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亲爱的市民朋友: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

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西宁市工业经济发展要素贡献实证分析

西宁市工业经济发展要素贡献实证分析
1 1 5 3 . O l
9 . 9 6
9 . 2 7

】 L I—
《 青 海 统计 》 2 o l 3 年 第 ¨ _ 期
三、 实证 分 析
说 明若 资本 投入 增加 1 %, 能使 工 业产 值 增加 0 . 7 7个 百分 点; 而劳 动投 入 若
( 一) 模 型的回归分析结果
( 二) 数据 的收集 由于规 模 以下工 业经 济 总 量 占全 部 工业 的比重较小 , 所 以本 文采 用规模 以上工 业企 业 数据 来推 断全 部 工 业 的 发展 要 素贡 献 率。2 0 0 3— 2 0 1 2年 十年 I n ( r / L )=l n A O+ r f +a l n ( K / L ) +
本文对 选取 的计 量模 型做 以下 假 表1
年份
2 0 o 3 2 o 0 4 2 0 0 5 2 0 o 6 2 0 0 7
投 入数据采用工 业年平 均就 业人 数。
西宁市规模 以上 工业企业经济增长相 关数 据
工业 总产值 ( 亿元 )
1 1 4 . 4 9 1 8 3 . 4 3 2 2 7 . 7 4 3 l 8 . 6 8 4 1 5 . 4 7
口 蛾漪 国 口
《 青海统计》 2 0 1 3年 第 1 1期
( J . T i n b e r g e n ) 改进 的柯 布 一道格 拉 斯 设 : ( 1 ) 生产 要 素仅包 含 资本 和 劳 动二 ( C o b b — D o u g l a s ) 生产 函数 ( 也 称 C— D 者 的投入 , 经济效 率 的提 高 归因于技术 生产 函数 ) , 基本形 式为 :
根据 上 面 模 型 及 西 宁 市 2 0 0 3— 增加 1 %, 能使 工 业产值 增 加O . 2 3 个 百 2 0 1 2年 的数据 , 利用 S P S S 1 7 . 0软件 , 采 分点。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0.22•【字号】宁发[2005]13号•【施行日期】2005.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宁发[2005]13号)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有关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市加快工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工业立市的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内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充分表明,城市的发展壮大,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现代化城市普遍都是工业化发达的城市。

唯有工业化的实现,才能够带动三产、反哺一产,快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并为城市人口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没有发达的工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因此,在西宁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工业是我市实现“消除贫困、富民强市”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的必然选择,是西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深刻认识工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经过长期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宁的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但从整体上看,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大企业少、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

但是,西宁作为省会城市,在区位、气候条件和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聚集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完全有条件在工业化实现方面成为我省的主要区域。

因此,在谋划“十一五”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工业立市的思想,坚定工业立市的信心,必须把加快工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振兴西宁经济的重大战略,以极大的决心和努力,加快工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和强化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以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充分就业,带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西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青海做出更大贡献。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09年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09年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09年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04•【字号】宁政[2009]17号•【施行日期】2009.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09年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宁政〔2009〕1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2009年工业发展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0九年二月四日西宁市2009年工业发展意见2008年,全市工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发展、企业节能降耗等重点工作进展良好。

一、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23.6%;完成工业投资96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

2008年,园区外共有4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复工建设。

其中正德能源公司10万吨煤粉等20个项目已竣工或投入试生产;桥电2万吨精铝、青铝10万吨铸轧卷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随着硅材料、铝型材等一批投资大、特色明显、节能环保的重点工业项目的陆续实施,以及藏毯、环卫设备、数控机床、石油机械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以省内资源为依托,以新型材料为主体,具有一定区域特色优势,高载能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

受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影响,2008年我市工业运行呈现出前高后落的运行态势,进入四季度后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困难。

一是工业生产从10月份开始逐月回落;二是工业经济效益逐月下滑。

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西宁发展前景大吗

西宁发展前景大吗

西宁发展前景大吗西宁是中国青海省的省会,也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西宁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发展前景仍然非常乐观。

首先,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西宁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雄伟壮丽的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环绕着西宁市区。

西宁地区的盐湖储量丰富,青海湖更是亚洲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为西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西宁的交通发达。

随着“西宁交通枢纽”战略的实施,西宁已经成为青海省内外交通的重要枢纽。

西宁乃是中国的四个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有着便捷快速的铁路和公路网络。

西宁站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交通集散地之一,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这里交汇,有利于西宁的物流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再次,西宁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西宁是青海省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

随着政府加大对西宁的产业转型升级力度,西宁的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西宁已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

此外,西宁的文化旅游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和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为当地的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

最后,西宁的政府对投资的支持姿态积极。

西宁市积极推动改革,提供了丰厚的投资环境和运营成本优势,鼓励各类企业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优惠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资金和企业加大对西宁市场的投资力度。

西宁市的科技创新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创新科技企业的成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城市的创新实力。

综上所述,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优化的产业结构以及积极的政府支持,都为西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机遇。

相信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西宁将会迎来更加美好和繁荣的未来。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3.06.15•【字号】•【施行日期】2023.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污染防治正文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扎实推进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围绕产业“四地”建设重大要求,把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作为落实全省工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任务。

以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行绿色制造,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总体部署、统筹推进。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于工业生产全过程,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工业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优先、转型提质。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注重资源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相统一、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驱动力地位,推进节能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应用,完善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16•【字号】青政[2006]66号•【施行日期】2006.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政[2006]6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十五”以来,我省在西宁地区先后建立了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三个工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园区经济在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业园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但是,由于我省工业园区起步相对较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经济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的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省市各部门共同支持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合力,尽快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我省以西宁为中心东部中心区的中坚力量,现就加快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开发区的各项工作,以加快工业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尽快建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特色工业园区,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基本原则:坚持以吸收国内外投资为主,以发展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业为主,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依托青海资源优势的产业,致力于延长优势资源加工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开发区向综合性产业基地转变;坚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技术引进和开发创新,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土地集约利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着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园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工业概况
随着西宁工业的迅猛发展,现已形成 “一区多园”的工业格局,即西宁经济技术 开发区、东川工业园、甘河工业园、生物产 业园等工业的集中和集聚,成为全省资源转换 的重要载体,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西宁市工业概况
➢ 重点项目:
● 5万吨沙棘综合开发 ●白刺资源综合开发及产业化 ● 2.8万吨高纯菊芋粉 ●蜂产品深加工
◇ 特色轻工产品

促进纺织、藏毯、皮革、包装印刷等产业

向高档次、精加工、多品种方向发展。做大藏 毯业 。

➢ 重点项目

● 50万平方米藏毯 ● 15万平方米东方地毯、阿拉伯拜毯

● 纺纱、染纱基地
西宁市工业发展重点 及投资环境介绍
西宁市经委投资处 2006年8月
一、工 业 概 况
西宁市工业概况
西宁市工业发展门类齐全,园区基础设施 建设日臻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依托高原丰富的 电能、矿产、畜资源的冶金建材、化工、中藏 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 产品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 藏药、三绒制品、藏毯、牛羊肉制品等在全国 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全省大多数加工企 业集中在西宁,其中,亚洲最大的电解铝厂中 铝青海分公司、西北最大的特钢企业西宁特钢 集团、全国制胶行业的排头兵青海明胶股份公 司、全国最大的麻醉药定点生产企业青海制药 厂均在西宁。

● 200吨山羊绒分梳无毛绒,100吨山羊绒条
◇ 高新技术产业
围绕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军工
工 配套产品等领域,引进、开发和发展一批高新技
术产品。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重点项目:

● 1000吨多晶硅 ● 大功率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

● 500吨钴酸锂、200吨锰酸锂二次电池正
极材料。
资源优势
盐湖资源
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已初步探明储量 氯化钠3317亿吨、氯化钾7.06亿吨、镁盐59亿 吨、氯化锂1809万吨、锶矿1928万吨、芒硝89 亿吨,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氯化镁、氯化 钾、氯化锂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 上。溴储量29万吨、硼矿1573万吨,居全国第 二位。
工业发展重点
◇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以青稞、豆类、马铃薯以及牦牛、奶 牛、羊等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做成品牌产品。
➢ 重点项目:
● 10万吨乳制品加工 ● 6万吨牛羊肉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 ● 大蒜素、胡萝卜素加工 ● 蚕豆精深加工
工业发展重点
◇ 高原生物资源深加工产业
围绕沙棘、菊芋、大黄、蜂产品等高原生物 资源,开发新产品,加快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
到“十一五”末,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50亿 元以上。
三、工业发展重点
工业发展重点
◇ 基础原材料工业
● 有色金属加工。以重金属、轻金属和合金 材料为重点、发展有色精深加工产品。
● 延伸化工产业链。发展油气化工、盐湖化 工和煤化工等产业的精深加工产品。
➢ 重点项目:
● 10万吨工业硅 ● 20万吨高纯硅铁 ● 13.5万吨铝板带、箔、管棒材 ● 8万吨锌基合金、5万吨铅基合金 ● 5.5万吨硼化合物
东川工业园
西宁市工业概况
生物产业园
西宁市工业概况
甘河工业园
西宁市工业概况
二、工业发展总体目标
工业发展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 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比重达到50%。
到“十一五”末,冶金、化工、建材、中 藏药、农畜产品加工、机械等资源加工产业 链初具规模,资源加工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 到60%以上。
资源优势
有色金属和黄金资源
储量较大的有铅169万吨、金属铜199万吨、 锌218万吨。此外镍、钴、钼、钨、锡、汞也 有相当大的储量,岩金和砂金分布也十分广泛。
资源优势
非金属矿产资源
全省共发现非金属矿产36种。石棉、石 膏、石英、石灰岩、石墨等矿产在全国占第 一位,其中石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资源优势
石油天然气资源
青海石油总资源量12亿多吨,已探明储量 2.54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937亿立方米,已探 明2200亿立方米,进入全国四大气田行列。
资源优势
高原特色 动植物资源
全省陆生脊椎动物395种,其中兽类103 种,鸟类292种,分别占全国总种数的20.2% 和24.6%。野生植物群落中已发现经济植物 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著名中药50多 种。


二、资源优势
1、电能资源 2、盐湖资源 3、石油天然气资源 4、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 5、有色金属和黄金资源 6、非金属矿产资源 7、农畜资源 8、太阳能资源
资源优势
电能资源
青海电网网内发电总装机容量666万千瓦, 水电占75%。全省有270多条较大的河流,水量 充沛,理论输出在 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 100多条,平均径流量620多亿立方米, 理论 输出蕴藏量2160多万千瓦,居西北之首。
工业发展重点
◇ 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机械行业,重点发展机床、齿轮、曲轴、 环卫车、量具刃具、石油机械等。
●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开发 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产品。
➢ 重点项目:
● 煤矸石、粉煤灰砖及新型墙材 ● 5万吨耐火材料 ● 石油机械加工 ● 齿轮、20万件曲轴 ● 环卫设备
优惠政策
五、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1、青海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 策措施(青政[2003]35号)
2、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 惠政策(青政〔2001〕34号)
欢迎批评指正!
资源优势
农畜资源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 生产基地,拥有3160多万公顷的可利用草场。 全省牛、羊存栏2400万头(只),其中羊1600 万只。农作物主要品种有小麦、青稞、蚕豆、 马铃薯、油菜、胡麻、燕麦。
资源优势
太阳能资源
青海阳光灿烂,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 富的光能资源。全省日光辐射量在160-175大 卡∕平方厘米,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