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东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3页PPT
08年东区发展旅游实施方案

08年东区发展旅游实施方案
一、总体发展思路
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区本着打造旅游东区、历史东区、人文东区的思路。
着重从加强领导、理顺机制、整体规划、形成品牌四个方面着手,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快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和素质。
在东区打造一批亮点工程,长远工程,使东区的旅游事业成为带动整个东区经济发展的起点和动力。
二、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可分为前期筹划准备(4月份)、中期实施(5-8月份)、中期调整(9月份)、二期实施(10月份)、后期总结(11-12月份)、次年规划(12月份)6个部分。
按照月份对08年具体实施方案划分为: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城东区旅游局
2008年3月22日
08年城东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
城东区旅游局
2008年3月20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旅游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宁政办〔2015〕236号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旅游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5.12.28施行日期2015.12.28文号宁政办〔2015〕236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旅游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宁政办〔2015〕23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全市旅游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2月28日全市旅游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11月1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会议印发了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2015〕199号)文件,张晓容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当前和“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会议提出“把西宁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名城、建设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青藏高原特色旅游服务基地”的发展定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切实将张晓容市长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全面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结合《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任务分工方案》和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职责,将全市旅游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工如下:一、重点任务(一)着力提升城市特色风貌1.挖掘和塑造城市特色。
加大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将城市特色风貌区、标志性建筑、城市亮化美化、城市特色塑造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范畴,打造独具特色城市精品景观和城区到景区的景观带。
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广局、各区县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2.积极发展夜市和文化娱乐街区。
2021年某旅游景区总体策划与规划PPT课件

神农广场 —序幕,瞻仰献礼
神农动漫 —发展,全景介绍
神农休闲风情街 —尾声、康体保健购物 神农艺术中心 —高潮、综合博览体验
1 31
核心区主要旅游项目策划
六、神农湖茶艺休闲
神农湖沿岸以茶艺休闲为主要功能。 参照全国各地著名茶楼,设置各种风格及主题茶室,开展各种茶艺表演,打造 神农湖滨水茶文化体验带,以此彰显和烘托神农茶祖的地位。
1 31
核心区主要旅游项目策划
七、神农影视基地民俗聚落展示
影视基地以民俗聚落展示作为主要功能。 结合影视基地的各种建筑及民俗农耕器具展示,开发一系列游客参与体验活动, 如农耕体验、做一天神农氏等;晚上可结合湖面表演开展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活 动。
晚会演出、民俗表演 民间个人演艺 神农湖泛舟 夜间party、灯会等
夜市、夜间娱乐
神农太阳城、神农商业休闲街区
电影、康体保健娱乐
神农坛
夜冥想
1 47
核心区主要旅游线路策划
神农文化是景区的核心灵魂,为了更好的让游客深入了解、体验,根据游客的旅 游行为特征及游览方式,规划的核心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其中神农湖沿湖的茶文化 体验带可以为各个游览阶段的游客提供服务。
1 31
核心区主要旅游项目策划
三、神农塔观光展示
1、开放塔顶观光,对神农塔的外观进行适当改造,增加观光通道和塔顶观 光平台。
2、将塔底(目前的运动中心)改造成神农文化展示馆及景区资料规划展示 馆,中间放置旅游区的大型全景式电子沙盘,在塔的四周设置神农文化展示围 廊,以图片展示为主。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11.25•【字号】宁政办〔2014〕208号•【施行日期】2014.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宁政办〔2014〕20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责任分工》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1月25日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责任分工为扎实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工作标准》和《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将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分工如下:市创标办:1.牵头组织、协调和推进创建工作,负责起草相关文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2.研究制定全市创建工作扶持奖励措施;3.组织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创建工作,安排落实阶段性工作任务;4.加强与市创城、创森、创模、建卫、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办公室的沟通联系,做好联动联创工作;5.督导开展创建工作,落实创建进度,及时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反映创建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负责创建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做好迎接国家和省旅游局相关检查的准备工作。
市委宣传部:1.制定并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宣传方案;2.督促新闻单位在各自媒体上开辟专题专栏,做好旅游标准化创建的新闻宣传及文明旅游公益宣传。
市旅游局:1.编制《西宁市旅游标准化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年)》、《西宁市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制定《西宁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2.开展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温馨便捷”、景区“提档升级”、旅行社“转型提质”、区域旅游营销“合作共赢”行动。
加快西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西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二、主要对策(一)强化旅游产业意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它已发展成由直接旅游企业、间接旅游企业、旅游支持系统共同组成的社会“大旅游”产业体系。
中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接待服务体系,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作为起步晚、基础差、总量规模相对小的西宁旅游业,一要上上下下充分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旅游业放在应有的位置。
在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要广泛发动、通力协作,形成“百业助一业、一业带百业”的发展氛围,实现我市旅游业的新跨越;二要以省委、省政府“着眼全局、当好全省的龙头”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为工作总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旅游工作方针和《西宁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思想观念,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的“龙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培育特色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植开发,使其快速成为全市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三要实施政府主导、适度超前、集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行业界限,加快开发步伐,实施区域联合、客源互用、资源共享的“双赢”发展模式;五要加强部门协调,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各部门、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传统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以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运作理念,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区域联合,做好旅游业发展的各项管理和协作工作加快西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吴梅英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810003西宁旅游业以2001年西宁市旅游局成立为标记。
据统计2001年西宁的各类住宿场所不到200家,星级饭店只有10几家。
旅行社70多家,接待境内外游客不足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3.8%。
西宁市湟源县:全域旅游引领发展新方向

西宁市湟源县:全域旅游引领发展新方向这里有丝路上非去不可的丹噶尔古城,这里有丝绸辅道的美丽驿站日月山,这里有神秘的藏王寺院赞普林卡,这里有山水灵动大黑沟森林公园,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这里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
五年来,湟源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以打造“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按照“提品质、促营销、聚人气、见效益”的思路,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推进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不断加大景区开发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旅游业经济持续增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湟源旅游正昂首阔步迈向全域全季全业态。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丹噶尔古城二期总体开发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评审,签订房屋征收协议623户,涉及院落295个,已腾空的院落245个,完成了9处院落的修缮和东西城壕两条道路的改造工作;日月山景区完成唐蕃古道博物馆、文成公主纪念馆、游步道等项目;投资建设的小高陵停车场、游步道、观景平台等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宗喀文化产业园完成了宗喀源白塔、综合楼新建项目;总投资3463万元的青海丹噶尔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建设项目经过3年建设将于年底竣工,2017年正式运营;结合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工作,更新完善了全县旅游公厕、人行和车辆标识标牌、导览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
同时,狠抓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引进青海宝牛文化旅游产品有限公司、青海星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青海宗喀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青海王母圣地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湟源旅游市场,有效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经济持续增长2016年,全年完成旅游接待23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4.8%和26.9%。
西宁.ppt

民族宗教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 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 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5.55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 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
避 暑 名 城 榜 第
夏 都 西 宁 位 列 全 名 球
33
在“2011全球避暑旅游名城榜 (TOP100)”中西宁市排名第33位 ,由中国品牌上升为世界品牌 。由于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 4394米,市区中心海拔2275米 。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 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 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 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 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西 宁市又因夏凉秋爽,空气清 新而称为中国夏都
娘 • 娘 • 山
著名的有日月 山、娘娘山等。
西宁的水
西宁紧邻青海湖和黄河,其地 表水和地下水十分丰富,湟水 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 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 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 资源量为6.98亿立方米,水资 源量13.99亿立方米。
西宁文化
• 西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是古“丝绸南 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镇,是古代东西往 来的必经之地。其属于一个多民族、多宗教 的城市,其文化底蕴丰厚,其中“艺术三绝” 酥油花、壁画、堆绣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而 塔尔寺更是佛教艺术 的宝库。
青海第一大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经过西宁,设有 站点,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 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 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 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 快, 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 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 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 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 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25•【字号】宁政〔2014〕212号•【施行日期】2014.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2014〕2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宁市人民政府2014年11月25日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是国务院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是旅游行业管理的重大创新和主要手段,对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今年8月,西宁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第三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
为扎实开展西宁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年)》、《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西宁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旅游观为指导,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以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方向,深入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善旅游标准化运行机制,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全面推进国际知名的高原山水花园旅游名城和青藏高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设。
二、总体目标通过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实施范围和影响力,建立具有西宁特色的地方旅游标准化体系,促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规范旅游服务行为,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引导涉旅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