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提要本文针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较弱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持续上涨,能源和资源面临短缺,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加大;与之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迟缓,拥有丰富的资源,要素价格相对低廉,低成本优势相当明显,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

同时,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

然而,从现实看,并未出现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向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

本文从西部产业承接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以此促进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承接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能力,即产业承接力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拥有的,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选择转移产业、稳固接纳转移产业、融合发展转移产业,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西部地区有效承接转移产业对提高其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承接环境是进行产业选择、吸收、根植、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西部地区看,虽然承接产业转移的愿望强烈,但产业发展环境与成熟的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影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基础设施制约。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东部地区“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耗能和低附加值)产业的移入,在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背后则是增加了西部地区生态的承载力。

因而,东部产业在向西部地区转移时,还需考虑因自然环境因素而增加的潜在成本。

西部基础设施条件虽有所改善,但因区位特殊,交通、通讯等成本还比较高,尤其是现代化物流体系发展缓慢,削弱了转入后的市场辐射能力,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特别是一些利润空间小的企业产生较大的约束。

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及途径(一)

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及途径(一)

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及途径(一)摘要:西部地区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重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承接产业转移的各方面关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要注重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强资源节约和注重环境保护。

主要途径是:充分运用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引进产业与本地资源结合优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功能、建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

关键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注意的问题;加快发展的途径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科学、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以下思考。

一、加快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承接产业转移的各方面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加快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坚持强调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强调了社会经济、区域经济、城市与乡村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

达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本着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在科学、客观认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各种关系、各种矛盾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合理安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要坚持优势资源由优势企业来开发,战略产业向战略资本靠拢,着力培育优势产业。

通过理性的、科学的产业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进行投资,以推进承接产业项目及企业的合理布局和融合发展。

(二)承接产业转移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就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产销市场要素的充分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_问题与策略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_问题与策略

表 5 典型省份省外资金投资结构
出等,获取技术外部性(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y) ,因此从发达地
区转出的产业往往选取后发区域的最优区位进行聚集式转移,
2010 年
制造业( 亿元) 房地产( 亿元)
比重( % )
安徽
2918
1337
62. 0
从而使得承接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文章选择区位基尼系数
经济
177
区[3]。这些行业主要包括皮革、陶瓷、水泥、化工等高污染产 发展。[14]紧紧围绕“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这个核心,着力从发展 业[4]。这样,东部地区将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 转移到 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组织、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公平竞争与环境
中西部地区去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却承担着污染转移的代价, 保护秩序、改革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促进产业在区域间
经济
175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孙久文1 胡安俊1 陈 林2
( 1. 中国人民大学 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72; 2. 德国哥廷根应用科技大学,哥廷根 D - 37077)
提 要: 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多项促进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快速增大,承接等 级不断提升,中国进入产业梯度转移加速时代。文章首先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基本机理以及雁阵模式在国内实施的可行性,接着 论述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承接原则。在此基础上,围绕提升中西部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这一核心,从发展特色 产业、优化产业组织、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公平秩序、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策略。
GDP 考核的绩效机制作用下,地方政府之间势必针对产业转移 并促进特色产业的本地化。“十二五”时期,中西部地区着力发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优势产业近年来,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阅,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西移是大趋势,但转移到什么地方却不确定。

在东部地区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提升,是摆在西部各省区面前的重要问题。

然而,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必须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积极应对。

一、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了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加之土地、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以及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

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越过初级工业化(轻纺工业化)阶段,开始迈入高级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阶段,需要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加工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显。

目前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

(1)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

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和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

(2)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

(3)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研究2023-10-28•引言•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目录题•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经验与启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对于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经济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及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与内容02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市场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

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产业转移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后来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再到当前的绿色低碳和数字化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产业转移规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扶持,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逐渐扩大。

产业转移结构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如制造业、农业和采矿业等。

西部地区概况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资源优势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如矿产、农业、旅游等,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环境压力大随着产业转移的增多,西部地区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政府支持西部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等,吸引企业投资。

03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西部地区相较于中东部地区,产业链不健全,环节不配套,产业之间的联动性较弱。

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问题与对策

园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协作配套建设相 对滞 后 ,集聚能 力不强 ,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 平不 高 ,设施共享率低 ,综合功能有待充
分 发 挥 ; 园 区存 量 土 地 不 足 ,不 能 满足 承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 先开放和地域上的有利条件 ,抓住 发达 国 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 ,承 接和 发展 了大量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
中 西 部 地 区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存 在 的 问 题
空 间平 台建 设 相 对 滞 后 。 园 区 、产 业
象 。产 业转 移往 往 以投 资形 上 的 整 体
或 部 分 转 移 。 在 目前 国 际金 融 危 机 背 景 下 ,世 界 范 围 内 的 产 业 格 局 出现 新
针 对性 的 建 议 。 关键 词 :产 业 转移 产业 承接 对 策
代 ,香港的大部分轻纺 、玩具、钟表、消
费 电子 、小 家 电等 轻 工 和 传 统 加 工 业 的转 移 ;第 二 次 是 2 纪 9 0世 0年 代 初 ,主 要 是
园的运作机制还不科学 , 规模 、 档次较低 , 与现代企业 的要 求还存在差距 ,导致 开发
转 移 趋 势 明 显 ;四 是来 源 地 相 对 集 中 ,大
都来 自长三角、珠 三角、闽三 角等地 :五
中 部 区 业 移 西 地 产 转 与 承 的 题 对 接中 问 与 策
■ 王喜刚 (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 管理 学院 河 南新 乡
▲ 河 南省 政 府 决 策 招 标 项 目 ( 题 编 号 :B2 6) 课 3 ◆ 中 图分 类 号 :F)2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6
在 空 间上 的整 体 或 部 分 转 移 。 产 业 转 移 对 内容摘要 :产业转移是 指 某个时期 某 个 产 业 或 者 产 业 集 群 从 某 些 国 家或 地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重镇,这也使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不可少。

但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质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6点:第一,人口较为集中,造成劳动力成本较高。

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劳动力集中,成本高于其他地区。

第二,资源条件受限。

由于地形复杂、资源缺乏,西部有效地方面受限,相关上市公司在西部设厂面临困难,影响产业转移承接。

第三,现有设施不足。

由于西部落后,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设施落后,产业转移物流不便,影响产业转移承接。

第四,领导资源分配不均衡。

西部地区东部同比,领导资金分配和金融投资相对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短板,产业转移障碍重重。

第五,社会福利发散。

由于领导精弘过大,社会福利不能够及时及足额覆盖产业转移承接者,可能使转移投资者转移目的地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第六,环境影响未考虑到。

西部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从而使产业转移投资者对环境治理工作和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可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一般性措施如下:首先,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

领导可加大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教育科研国家计划资金投入,推动当地建设现代化、富民强国。

其次,强化对外联系及洽谈投资。

领导可派遣人员前往外国及大专院校洽谈投资,引入先进技术来源和企业家。

再次,拓宽产业联系。

领导关系联系上和下游企业,拟定有利于投资者的,鼓励绿色产业,释放优质资源。

最后,充分调整企业国有资产架构。

领导可重点优化有利于产业转移的基础设施,改变企业国有资产架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产业转移承接环境。

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暴露出诸多困难。

领导和企业需要联动,激励与落实相结合,互动合作,从安排、投资条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努力,最终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积极作用。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加快了技术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的产业空间不断收缩,因此,在中西部地区,我们面临着产业转移方面的重大挑战。

中西部地区有很多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区的资源和产业起源机制不完善。

由于地区资源和传统产业条件有限,因此,产业转移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撑。

其次,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是不平衡的,财政政策落后。

缺乏先进的产业技术和设备,加上政府对于对外投资的限制,也限制了地区的发展可能性。

因此,要有效地解决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便改善地区的物流系统和公共设施,提高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发挥政府积极作用。

政府应加强关税政策和减税减费政策,以有效地吸引和支持外国投资者的进入。

此外,开放更多的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放宽贷款条件,使中西部地区有更多的机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更高的产业水平。

另外,学校和公司也应该密切合作,加强联合培训,提高地区内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改善人才的素质,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当积极探索和实施有效的策略来解决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政策安排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4 08 期 第2卷( 4 总第 1 6 ) 7期
改革与战略
REF ORMAT ON & S RAT I T EGY
NO.,0 8 42 0
( u ua vl,O 16 C m lt e N . ) i y 7
中西部地 区承接产 业转移应注意 的 问题 与对 策研 究
Ab ta t Un aa c dd v l p n n t rc o e ai n a n if rn e i n r er ma k b ec a a tro h n s c n my s r c : b ln e e e o me t d i e - o p r t mo g d fe e t g o sa et e r a l h c e fC i e e e o o . a n o r h r T e e o e n u t a se a e o e d o i e e e o o .M e n i , h a in 1r g o a e e o me t s aa e a d h r f r .i d sr t n f r h s b c me a t n f Chn s c n my yr r a wh l t e n t a e i n ld v lp n t t g m n e o r c h a r h v ra tp l is a n e i n r are u n o d rt r mo e t e p o e s t d n u ty t a se o M iwe tr h n . e a in o i e mo g r g o sa e c ri d o ti r e o p o t r c s r e i d sr o t n f rt d sen C i a On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本是一些直接支付 的成本 ,如原材料
价 格 、劳 动 力 价 格 、土 地 出让 价 格 、用
( )时 机 问题 二
产业转移是在 持续 时期 内 ,按照产 业重新调整布局 和国家 相关 政策 调控 的 要求来逐 步实 现 ,是 一个 梯度 渐进发展
产 业转 移 遵 循一 定 的市 场经 济 规
Ke y WOr s i d sr a se ; o t t c n c 1 o t n : u l a i sa l h n d : n u ty t n f r c s :e h i a n e t p b i b sce t b i me r c c s t


承接产 业转移应 注意 的问题
Z a g aj , o g n hn ni R n g Xi n Ni
( h d ns aie o T e miirt mmie f n ig w & Hi 一ehId s i e e p n o eN n i , u n x 5 0 0 ) A t vC t e Na n t o n Ne T c u ̄N D v l met n , ann G ag i 3 07 n o Z g
律 ,不会简单地 向土地 、人工 ,或是某
水用电价格等 。而隐性 因素影 响则不直
接进行支付 ,无法单独量 化但又 与生产
经 营活 动 密不 可分 , 比如物 流便 捷程 度 、产业配套完善程度 、劳动力熟 练程 度 、政府工作效率高低等等 ,同样会影
响企业的最终效益 。与发达地 区相 比 , 中西 部 地 区 比较 明显 的是 在 劳动 力价

c u s f i d s y ta se ’ a c p a c ,t e c ss ae n e e o b e u e ,a d t e d v l p n f id s a h i n u l o r e o n u t n f r c e tn e h o t r e d d t e r d c d n h e e o me t o n u t 1 c a n a d p b i r r S i f c
【 键 词 ]产 业 转 移 ;成 本 ;技 术 含 量 ;公 共 配套 关
[ 中图分类号】F 6 . 01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O — 3 X2 O ) 一 12 O O 2 7 6 (O8O O 一 3 4 1
Th s e n a u e f n s r an f ‘ c p a c d s e n Ch n e I u s a d Me s r s o du t Tr ser Ac e t n e i Mi we t r i a s I y S n
张 先进 ,容 宁
( 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管理委 员会 ,广西 南宁 50 0 ) 3 0 7 [ 摘要】区域 经济 的非 均衡发展 与互动合 作是 当今 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此 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 已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 中的必然趋势。 国家实施 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 ,实行 区域间差别政策 ,促 进加工 贸易向 中西部地 区转移 。在承接产业转移 的过程 中,要努 力降低 转移 的成本 ,加强产业链 培育和配套环境 建设 ,抓住不 同时机的产业类型 ,实现 产业有效承接和合 作。
if s utr e eddt b nocd S ateid syt nfr cet c dco ea o a e civdefcv l. nr t c e r e e e fre,Ot t ut aseS cpa e n prt ncnb hee et e ar u a n o e h n r r h ’a n a o i a f i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