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疾病分布
预防医学 重点

Chapter 流行病学概论(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健康决定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2、物质环境:建筑环境、空气、水、土壤3、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4、卫生服务:服务网络、卫生经济投入 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根本性预防。
包括:健康个体的措施、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最常见的是预防接种。
2、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或加上早报告、早隔离的“五早”,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使之尽量功能恢复、心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Chapter 疾病分布(incidence rate ,morbidity )发病率:只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中某并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同时期暴露人口数病例数某时期内(年)某病新ⅹkp.s. 分母规定的是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有效接种疫苗者,不能算作暴露人口。
但实际工作中困难较大,多采用该人群该期间内的平均人口数。
(attack rate )罹患率:意义同发病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常用语疾病爆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患病率=同时期平均人口数病例数某时期内某病现患新旧ⅹk(secondary attack rate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预防医学-疾病分布

男性
心血管疾病、癌症、意外伤害等。
社会经济地位与疾病分布
低社会经济地位
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
高社会经济地位
较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
行为因素与疾病分布
不良行为习惯
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等,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3.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 化的健康指导和诊疗服务。
2. 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资 源。建立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
4. 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示范区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防治工作的有 效性和可持续性。
年龄与性别分布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和影响因素,为特定人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 施。
04
疾病的人群分布
不同人群的疾病负担
儿童与青少年
多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以及一 些慢性疾病,如哮喘、注意力缺陷 多动障碍等。
中老年人
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 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女性
多种慢性疾病,如乳腺癌、子宫颈 癌、心血管疾病等。
VS
中国情况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因此疾病 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例如,南方 地区由于气候湿润,有利于病毒和细菌的 传播,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而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寒冷,皮肤干燥和 呼吸道干燥导致的疾病发病率较高。
各类疾病的地理分布特征
传染性疾病
许多传染性疾病具有地域性分布的特点。例如,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 布较广数的比值。
疾病的分布(Distribition of disease)

另外要考虑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卫生 水平以及劳动强度
四、种族
疾病分布存在种族差异,其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如黑人的镰状细胞贫血
2、生活和风俗习惯
如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男子阴茎癌发病率最低
本章小结
1、疾病的分布:“三间分布” 2、常用发病率、死亡率等疾病频率指标的 意义及计算。 3、疾病流行强度
第三节 疾病的人群分布
疾病的发病率常随人群的性别、年龄、 职业、种族、阶层、婚姻状况及家庭情 况和行为特征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导致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免疫、生 理及暴露机会等。研究疾病人群分布特 征有助于探讨病因和流行因素,同时明 确高危人群。
一、性别
多数疾病的发病率都存在一定的性别差 异,产生性别差异常见的原因:
某病发病率= 某人群某年某病新发生病例数 ————————————× K
该地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也可按病种、年龄、性别等分类计算。
(四)罹患率Attack rate 某人群较短期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与发 病率的意义相同,常用于爆发、流行的描述 (五)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某时间(期)新、旧病例数 现患率患病率= ————————————× K 该人群同期人口数 分为“时点”与“期间”患病率,常用于描述慢 性病。
疾病的分布
(Distribition of disease)
广州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疾病的表现
个体表现:症状、体征 等 人群表现:Where,When,Who
疾病的的存在状态称为疾病的分布。
分布: 对事物存在状态的数学描述。 空间、时间、人群间的分布是疾病的现 象,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可通过分布的特 点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预防医学总结

第一章 流行病学一、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998年某地新诊断200名糖尿病患者,该地年初人口为9500,年末人口为10500.该地年初有800名糖尿病患者,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1.发病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采用期间平均人口数)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能反映该病发生的频率。
发病率=同时期暴露人口数某病新病例数某期间(年)某人群中=10000200 3.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的高低与发病率和病程有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肺结核。
时点患病率==该时点人口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9500800期间患病率==同期的平均人口数数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某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1000010004.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
计算时需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分母中去除。
续发率=触原发病例的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接数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 6.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内(通常1年),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1000040=同期平均人口数总数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亡 7.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用于病程短且易引起死亡的疾病,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100040=同期患该病人数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8.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
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的、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如癌症等。
N 年存活率=年病例数随访满年仍存活的病例数随访n n 二、疾病分布的形式1.疾病的地方性:包括自然疫源性(在动物中繁殖,一定条件下传染给人)、自然地方性(与某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统计地方性(由于某地的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宗教等,与环境无关)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④迁出该地的居民发病率下降⑤当地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预防医学

全科081 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三级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具体实施,即以人群为对象,针对健康发展变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的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保健服务。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导致体内出现相应元素的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4.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群落之间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循环。
这种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四个部分组成。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得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直间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的影响的现象。
7.二次污染:由于某些原因是已经转移的污染物有返回原来的环境中时造成了二次污染。
8.二次污染物:有一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结果产生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质和危害不同的新污染物,往往毒性更大。
如无机汞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甲基汞化合物。
9.可吸入性颗粒物(IP):是指粒径≤10 μm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可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质。
大于5 μ m的多滞留于上呼吸道;小于5 μ m的多滞留于细支气管和肺泡;1 μ m以下的在肺泡内沉积;直径≤2.5 μ m的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较大。
预防医学:疾病分布形式

预防医学:疾病分布形式今天我们总结预防学知识里面关于疾病分布形式的内容:(一)地区分布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2.城乡分布3.地区聚集性(1)地方性①统计地方性:在某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长期、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区的特性。
②自然地方性: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该地区存在的特性。
③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
(2)输入性疾病现有的疾病是本国不存在的、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的、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特性称为输入性。
(二)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由于某次疾病的暴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2)长期趋势或长期变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3)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增高的现象①严格季节性:仅几个月发病,其他月份不发病(如:虫媒传播疾病乙脑)②季节性升高:四季均发病,仅一定月份发病率升高(4)周期性: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
(三)人群分布(1)年龄:横断面分析、出生队列分析(2)性别(3)职业(4)种族和民族(5)婚姻(6)行为生活(四)移民流行病是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它是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来探索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练习题】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答案】C。
解析:疾病三间分布是指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习一疾病分布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问题1:我们可以将流行性疾病的病因分为哪几个范畴?答案1:致病因子(外因)宿主自身原因感染营养环境因素(如:毒物) 心理其他行为遗传问题2:你需要哪些信息来描述流行特征?答案2:时间: 流行曲线(按发病时间的病例数分布)地点: 地理位置限定的罹患率(家庭、镇的分片、镇、城市或农村等) 人群: 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状况(教育和收入)以及职业等的罹患率。
实习表1-1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 0.02 4 0.2328 1.24 120 5.55 31013.76 43219.77 154 6.8857 2.5928 1.31014 0.611 0 0.012 0 0.0问题3a:观察实习表1-1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a:在实习表1-1中有两项,病例数和每月的发病率病例数 :直方图发病率 :折线图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问题3b: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病例数?图形种类叠加型条图分组型条图叠加型直方图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隐蔽型折线图发病率?图形种类线图隐蔽型折线图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
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男女年龄组总人数病例数率(1/1000) 总人数病例数率(1/1000)0-4 1684 91 54.0 1587 77 48.5问题4:通过看图讨论一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答案4:表1-1: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春天末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直至夏天末(值得注意的是,单凭这一年的资料,我们不能说这种疾病发病就具有相对的季节性)表1-2:婴儿发病率低,1~14岁发病率最高(不同性别均一样);大致上,女性稍高于男性,育龄期的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相对男性在这个年龄段发病率就较低,老年人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预防医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预防医学复习题绪论A1 型题1.预防医学的对象( E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健康生态模式是 ( D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 B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个体—群体—健康生态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B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更着重于护理于康复 C.以环境-人群为研究重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B )A.急性病 B.慢性病 C.传染病D.常见病 E.地方病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D.慢性病 E.血吸虫病9.免疫接种所起的作用( E )A.仅保护个体 B.仅保护家庭 C.仅保护群体D.仅保护个体和家庭 E.既能个体也能保护群体10.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是( C )A.希波克拉底 B.《易经》 C.《黄帝内经》D.孙思邈 E.朱震亨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A. 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B )A.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B.心脑血管疾病C. 白血病 D.食物中毒 E.流感13.以下哪一项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三级预防( C )A. 控烟 B.体力活动促进 C.高血压管理D.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 E.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14. 健康权是 ( C )A. 人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低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B. 人人享有可能达到的一般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C. 人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D. 保证他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E. 保证他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低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15. 社会支持网络是( D )A. 社会为使人们提供使用的万维网B. 政府为贫困家庭提供的支持系统C. 单位为职工构建的救济支持系统D. 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E. 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的相互支持关系16. “健康生态模型”强调( E )A. 生物的多样性对人健康的作用B. 人群中男女老少的协调共处C. 维护环境质量和保护动物来促进人群的健康D. 城市化和过多的建筑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E. 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17. 物质环境包括 ( E )A. 在生活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B. 在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C. 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化学和生物因素D. 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E. 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A2 型题18.McKeown 分析了英格兰与威尔士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结核病死亡率变化情况,从图绪-1 可见,随时间的变化,结核病死亡率在不断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别
男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不同
男女生活方式、嗜好、体力等不同
男女职业特点不同 男性多发:消化道溃疡、肺癌、冠心病、肝硬 化 女性多发:肥胖症、神经衰弱、甲亢、胆石症、 乳腺癌
职 业
职业分布不同导致感染或暴露于致病因素 的机会不同
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候影响
媒介昆虫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 响 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有关 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及医疗卫生 水平变化等影响 与人们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及人群易感性有关
周期性
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 发生流行,称为周期性 (cyclic variation, periodicity)。
婚姻状况
对健康的影响
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性生活、妊娠、分娩、哺乳等
近亲婚配
–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
家庭聚集性
–遗传因素+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流动人口
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传播纽带
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不可忽视作用 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
移民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
心脏病 呼吸系统疾 病
脑血管疾病
心脏病 呼吸系统疾 病
心脏病
心脏病
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
长期变异的原因有
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 ②抗原型别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 化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 ③诊疗技术的进步、防制措施的改善; ④社会人口学资料的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报 告标准的改变等。
(一)地区分布
疾病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
疾病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
疾病的城乡分布
疾病的地方性 地方性疾病(endemic disease)
疾病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
有些疾病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 有些疾病虽在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其分布 不一,且各有其特点 有些非传染病世界各地可见,但发病和死 亡情况不一
二、 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 流行
大流行
暴发
散 发
散发( sporadic)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
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
显联系,散在发生
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散发原因
疾病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一
定的免疫水平
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传播机制不易实现的传染病 长潜伏期传染病
区别
发
少量人群
短期波动 较大数量人群
季节性
疾病每年在一定的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 的现象称为季节性(seasonality),也称 季节性波动(seasonal variation)
严格的季节性 季节性升高 虫媒传播疾病,如乙脑 呼吸道、肠道传染病
北京地区心急梗死发病人数按月分布
季节性升高原因
发病率
32.4 28.0 25.4 20.1 19.6 13.8 12.1
新墨西哥(美国) 古巴 波多黎各(海地) 孟买 克拉科 布拉瓦约(南非黑人) 大阪(日本)
疾病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
血吸虫病 仅限于南方一些省份 HIV感染者 云南发病率高 鼻咽癌 广东,故有“广东瘤”之称 食管癌 河南林县发病率高 肝癌 江苏启东发病率高 原发性高血压 北方>南方
(二)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季节性 (seasonal variation) 周期性(cyclic variation )
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
短期波动
是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 时间内某病的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现象,亦 称为时点流行或暴发。 暴
(三)人群分布
年 性 龄 别 种族或民族 行为特征
职
业
婚姻状况
流动人口
社会阶层
年 龄
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
都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 频率都显著变化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导致疾病年
龄分布差异
免疫水平
自然地方性疾病
疾病在某地区发病水平较高或仅在该地区 发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则称其为自 然地方性,这些疾病称为自然地方性疾病。
自然地方性传染病 地方病
自然地方性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受自然环境影响, 只能在一定地区生存 如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主 要与钉螺的地区分布有关,还有疟疾、丝 虫病等均属此类。
暴 发
定义: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
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传染病: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如托幼机构的麻疹
非传染性疾病:如食用毒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流行
定义: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
病率水平。
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
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pandemic),如流感、
国家内的不同地区疾病分布的差别 疾病分布的不均一性原因
较强的致病因素
外环境的某些理化特点
生物媒介的分布 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省份分布图(1985-2001)
疾病的城乡分布
城市
人口多,密度大 交通拥挤,人口流动性大 较少经水传播传染病流行 虫媒传染病<农村 慢性病及肿瘤发病率高 出现职业性损害
(WHO 2003)
2003年WHO报告霍乱流行情况
部分国家与地区女性乳腺癌年龄调整发 病率(1/10万)(1969~1973)
国家或地区
阿拉美达(白人) 夏威夷(夏威夷人) 撒咯其万(加拿大) 以色列 萨尔区(德国) 爱沙尔(苏格兰) 挪威 丹麦
发病率 国家或地区
76.1 66.2 62.8 60.8 50.6 50.1 49.6 49.1
钉螺
血吸虫病肝腹水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是由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过多存在 或缺乏某些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微量元素 造成的。 如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 中毒等,这类疾病具有严格地方性。
统计地方性疾病
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 会因素导致疾病在某地区发病水平较高, 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无关,只在疾病统计上 这些疾病经常高于其他地区,这种现象称 为统计地方性。
霍乱的世界大流行。
小结
人群现象的测量方法 疾病分布的概念 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 疾病的三间分布 三间分布的特征和决定因素
疾病地方性的种类
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地方性疾病
–自然地方性传染病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统计地方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这类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在自然界 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只在一定的条件 下才传染给人,这种性状称自然疫源性, 具有这种性状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如鼠疫、森林脑炎等,这类疾病的流行地 区称自然疫源地。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马志平,1991 )
疾病呈现周期性常见的原因
①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尤其新生儿积 累使易感者数量增加; ②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③病后可以获得稳固的免疫力; ④病原体变异。
长期变异
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通常为几年或几 十年),疾病的分布状态、感染类型、临 床表现等逐渐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这 种现象称为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或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
种族或民族
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不同
不同民族的风俗、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 不同民族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不 同 不同民族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 同
行为特征
吸烟
40多种致癌物、如苯并芘,美国癌症死亡的病人 中,大约有1/3直接与吸烟有关,如肺癌、冠心病、
酗酒 肝硬化、食管癌、胃癌、高血压、骨密度降低 吸毒 偏食 不洁性行为 艾滋病“20世纪的瘟疫” 长期静坐生活方式
农村
人口密度低 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 肠道传染病易流行 虫媒传染病>城市 某些地方病发病率高 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
2004~2005年中国城乡前五位恶性肿瘤死亡顺位
位次 1
城市
肺癌 肝癌 胃癌 食管癌 结直肠癌
农村
肝癌 肺癌 胃癌 食管癌 结直肠癌
2
3 4
5
疾病的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 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 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 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endemic)。
影响因素
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及环境条件 气象条件 当地人群的特殊风俗习惯及 2003
有疟疾传播的地区 危险性较低的地区 无疟疾
(WHO 2003)
2003年WHO报告疟疾流行情况
霍乱 2002-2003
报告有霍乱的国家、地区 有霍乱输入病例的国家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 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 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 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 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
若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 移民≠原居住地人群 发病率或死亡率 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 若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 移民≈原居住地人群 发病率或死亡率 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
第四节 疾病分布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又 称疾病的人群现象或疾病的三间分布,是 指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 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即疾 病在三间所表现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 率等疾病频率状况。